在我召集的害羞研讨会上,一位女士这样说道:浴室是我的梦幻之地。我总是坐在那里看着镜子并且摆着各种各样的姿势。我可以花很长时间做这件事。当我发现这不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时,我变得极为痛苦,这也给我带来了烦恼。我自己找出了解决方法:就是假装镜子后面有一个隐形照相机,并且吉米(我喜欢的男孩)可以随时通过它看到我。我总是问自己如果他正在看我,我会是什么感觉?我总是告诉自己他喜欢他所看到的,因此,即使我不能让自己离开镜子,但为了杰米我可以选择改变自己的行为。现在当我再做这件事时,就不再感到有负罪感了。我在家时依然做这件属于自己的事情。害羞者以自我为中心,这种情况在我一个同事身上也得到了明显的体现。她时常回避聚光灯,但她内心一直喜欢成为被关注的焦点。
我是一个很怕跳舞的人。然而,我的内心却告诉我自己,当我用美丽的舞姿越过石头、跳过篱笆时,我的内心感到无比的快乐。但是事实上,我在听到音乐时,身体就会感觉到僵硬和无力。我想象中的完美情景是:我感觉自己是屋里最棒的舞者,我就理所当然成为受敬仰的人,成为万人瞩目的焦点。心理医生告诉我,我内心总是充满希望,总想超越所有的人而受到关注。
社会因素
最近,大学生健康服务中心的主任告诉我:每年大约有500名学生(占学生总数的5%)咨询有关他们感到孤独的问题。心理治疗师会对孤独的学生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而实际情况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在这些治疗中基本不起作用。因为,学生正在面临的问题必须通过每天坚持不懈的训练才能克服。
我问他:“假设有500个人同时来到诊所倾诉他们的孤独感,那么你将如何回答呢,临床医学家又将怎样寻找答案呢?”
他答道:“我们可以找来系主任或宿管,向他们咨询学校最近发生了什么事情,导致这么多学生产生孤独感。”
害羞心理学 第二部分 第3章 为什么人们会害羞(6)
我又问道:“也就是说当学生一个一个来咨询时,你会将‘你怎么了’的问题替换为‘最近发生什么了’?”
他说:“大体是这样”。
这种变化的启示是:我们还需要从社会生态的角度来寻找害羞的根源。精神分析学家、心理学家、医学博士和在刑事审判中量刑的法官都对情境的重要性有所忽视,上面提到的大学生健康中心的主任也与此类似。在这一章节中我们将回顾前面所讲过的一些非个人能力所能控制的情境因素,这些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害羞者的人际交往模式。
社会迁移和孤独
范斯·巴卡(VancePackard)在《一个陌生人的国度》(ANationofStranger)中指出:对美国家庭而言,搬家是一种正常的生活方式。巴卡写道,“在美国人的一生中平均要搬家14次,大约有4000万美国人每年至少更换一次居所。”在20世纪40年代居住在农场的3200万人中,一半以上已在近20年间迁移至城市。在很多地方或对一些职业而言,流动才是正常的生活状态。如大学城、公司聚集区等地方,以及销售员、飞行员、空姐及农场工人等。
依据巴卡的观点,这种频繁迁移带来的不安定造成的后果是:“越来越多的人正面临着归属感、自我认同感和人际关系的缺失,这将直接导致个人和社会幸福感的下降。”孩子们又是什么情况呢?对于上百万无法对迁移说“不”的年轻人而言,又将产生怎样的影响?对于更换住所而要面对未知的新生活,我们又为失去的友谊付出了多高的情感代价呢?又有谁能代替留在记忆中祖母的位置呢?
在第1章我们所介绍的那个极其害羞、极力不愿与人交流的高中女孩,她就是家庭频繁迁移的直接受害者。随着年龄的增长,事情变得越来越糟。每年我都会换所学校读书。贫穷的家庭影响着我,所以许多小伙伴只有需要帮忙时才会找我。每次帮忙后,我都期待着他们能够再一次需要我。我就像蜷缩在贝壳中一样,每次进入新的学校都会使贝壳盖得更紧,直到九年级时它完完全全地被封闭了。罗伯特·齐勒尔(RobertZiller)对地理迁移产生的心理影响进行了研究,得出了令人信服的研究结论。他对居住在特拉华州的三组八年级在校学生进行了比较研究。迁移率最高的一组包括了83个美国空军家庭的孩子。迄今为止,他们已经居住过大约七个不同的社区;第二组是平民组的60个孩子,他们已经居住过三个或者三个以上的社区;第三组的76个学生至今只居住过一个社区。
为了评估每个孩子的自我认同感、社会隔离感和自尊感,他们采用了多种测验手段。正如我们所料:迁移次数最多的孩子感受到的社会隔离感最强,尤其是空军家庭的孩子感受得更为强烈。比起其他组的孩子,他们更相信自己的力量。因为生活环境的频繁变化,他们产生自我中心的想法是可以理解的。值得关注的是,自我中心也会滋生出一种隔离感。一般而言,这些孩子趋向于把自己描述为“与众不同的”、“不平常的”、“陌生的”、“孤独的”。与其他孩子相比,他们对成年人更加认同。
由于越来越多的人独自居住或居住在越来越小的家庭中(美国人结婚晚,孩子少,离婚率高,因此儿童、成年人和老年人体验着不同但日渐强烈的孤独感。
当今,美国家庭平均成员都少于3人。我们不仅存在于一个陌生人的国度,同时也是一个充满着孤独感的陌生人的国度。
在这种社会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个体容易变得害羞,简单的人际交往变得相当困难。他们少有机会感受到家庭成员间或邻里朋友间的温暖、给予和分享。同样,他们也很少有机会去与人交谈,学习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和别人协商解决问题,接受赞扬或给予别人赞赏。
我所目睹过的最为令人伤心的一幕是周六购物中心那群孤独的孩子们。在母亲进行周末大购物的时候,这些孩子们面无表情地坐在中央喷泉旁边吃着比萨或汉堡,周围萦绕着空洞的音乐。之后,他们跟着父母回到在市郊的豪华居所,这些富人区将他们与别人隔离开。
同时,对城市犯罪的恐惧已经将人们变成了惊弓之鸟。房子变成了“城堡”,四周环绕着铁栅栏,层层上锁的门使城堡变得像个监狱。一些年龄大的女性直到丈夫下班回家带她们去超市,她们才敢出门。对于单身的中老年人,城市生活给他们带来的恐惧感还在不断增加。
一些看不见的社会因素也可能导致我们的社会变成容易造成害羞的社会。随着低效率和薄利的杂货店被大型连锁超市取代,我们也为社会变化付出了代价。与鲍威尔先生和犹太老板的友好谈话已经成为过去,社会“进步”带来了人际交往质量的降低,这对我们而言,无疑是一种损失。
当我生长在布朗克斯的时候,很少人有私人电话。附近的糖果店就是我们街区的电话中心。当诺曼叔叔想联系她的女朋友西尔维娅时,他就会先打到查理的糖果店,查理就会接通电话然后问我们谁愿意到西尔维娅家告诉她有她的电话,并因此而获取几便士的小费。如果西尔维娅感到非常高兴,她就会给报信的人2~3便士,而报信人又会用这些钱在查理的糖果店买糖果或一杯矿泉水。社会联系就这样建立了。两个人想要联系至少需要两个以上的人帮助。与今天的电子社会相比,这显然是低效率的,现在只要诺曼记得西尔维娅的电话号码,就不用麻烦接线员,便可以轻轻松松地联系到她。
但是,我们也损失了一些东西。如果可以直接拨号的话,我们就不再需要依赖和信任他人了,甚至不用向别人需求帮助,这也就意味着人际交往的减少。西尔维娅不需要和孩子们交谈,诺曼也不需要联系糖果店老板查理了。不管怎样,这些都成为过往生活的美好记忆,因为糖果店已经不在了,孩子们都已去史密斯镇的购物中心了——至少周六是这样的。
害羞心理学 第二部分 第4章 父母、老师与害羞的孩子(1)
在不知不觉之中,也许父母和老师扮演了这样的角色:他们放任害羞伴随着孩子一天又一天地成长;他们不断地给正常的孩子贴上害羞的标签,或无视害羞的存在;他们亲自营造害羞的环境,虽然有时这样的影响并非他们所希望的。
“我是一个十分敏感,容易紧张并且自我意识很强的孩子。父母好心,为了保护我,让我待在家里,但这并不是一个好主意。我没有接受正常的学校教育,直到16岁才在一个非全日制的乡村小学读书。我清楚地知道,自己与兄弟姐妹不同,但是我竭尽全力想忽视这种不同,却毫无用处。当我五岁的时候,我的姑姑(当时我化了一个很漂亮的妆)站在我后面说,‘啊,她将成为一个艺术家,她是如此与众不同。’这让我永生难忘。”
有的时候害羞是由于孩子父母的性格造成的。
“我的害羞都是因为过于严肃的父亲。他是一个脾气很暴躁的人,他对什么都不赞成,反感我们为取悦他所做的一切;他说话的声音和语气总是令我们非常害怕。我之所以害羞,是因为这么多年我遭遇了无数挫折。”
就像一个年长的女士所说的那样,害羞的产生也有可能是由于孩子所处的整个环境。
“在我五岁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我在天主教学校中长大成人。在学校里,那些修女对我很好,我像爱自己的父母一样爱她们。但是她们总是在其他孩子面前责备我,这让我变得很害羞。”
一个看起来非常阳光的大学生在害羞研讨会上的发言令我震惊:他告诉我们,周六看一场足球比赛时,他的母亲说他令人厌烦。“她问我是否知道我令她感到厌烦?我是不是故意的?她还问我为什么不能像其他同学一样让她省省心?”谁能想到一个母亲竟然会这样评价她的孩子。目前,学校里存在极度害羞的情况,证实了我们所担心的:环境中的所有人甚至包括母亲,都可能成为害羞者害羞的根源。
为了更好地研究学校和家庭环境对于害羞孩子的影响,我们调查了加利福尼亚州帕洛阿尔托地区从托儿所到初中的学生,并且对学生的父母进行采访和分析。
家庭的重要性
谦逊也有可能造成一个人的害羞,但是有很多人认为害羞源于家庭。可是并没有很明显的证据表明:家庭环境是导致害羞的重要原因。因为害羞在外在表现、强度、原动力等方面有很多形式,所以我们可以肯定它的产生根源也是多种多样的。对于一个变得害羞的孩子来说,一个特定的事件或家庭经历在他早期生活中可能是十分重要的,而他的兄弟姐妹却很可能未受其影响。至于学校和家庭对一个害羞孩子的影响如何,下结论之前我们需要做更多的调查。但是我们研究发现,导致害羞的四个因素是:害羞孩子的自我印象;孩子的出生顺序;父母与害羞孩子之间的相互影响;害羞的父母与害羞的子女之间的联系。让我们来看一组20世纪90年代出生的、年龄在12~13岁的孩子以及他们的父母。
害羞孩子的自我印象
害羞孩子的自我印象实在是太差了,男孩们感觉他们自己太高、太胖、太差、太丑、不够强壮,并且比起其他外向的孩子缺少吸引力。女孩们也差不多,她们认为自己太瘦,缺乏吸引力,不如其他人聪明。对于青少年来讲,以上这些都是影响自我评价的重要因素。通常,他们认为自己与其他活泼的孩子相比不那么受欢迎。这点让人很吃惊,尤其是害羞的男孩。他们中有3/4的人认为他们自己一点吸引力都没有。但是矛盾的是,活泼的孩子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和心理治疗电话:02784530206
国家注册高级心理咨询师QQ362890071症状是心灵的语言——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