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旨在探讨青少年社交焦虑患者对自我的负性感知与同龄人对待患者的行为方式之间的联系。主要研究的问题是同龄人对青少年社交焦虑患者的行为方式如何,患者和同龄人对这些行为方式的认知是否一致。
研究对象为荷兰两所高中8、9、10年级共992名学生,其中男生505名,女生487名,年龄在13-18岁(14.7±1.09),主要来自白人中产阶级家庭,分布在48个班级中。每个班级有1位老师参与研究,最终汇总42个老师收集的资料。采用青少年社交焦虑评定量表(SAS-A)对研究对象进行评分,并按照分数等级分为3组:SAS-A总分大于等于均分加1个标准差为高焦虑水平组(n=131,男生42名,女生89名);小于等于均分减1个标准差为低焦虑水平组(n=165,男生108名,女生57名);分数介于两者之间的为平均焦虑水平组(n=702,男生337名,女生360名)。结果发现:
高焦虑水平组学生过高估计班级同学对自己的负性行为,而低焦虑水平(2.16±0.03)和中度焦虑水平的学生(2.29±0.87)之间评分无显著性差异。性别对不同焦虑水平之间的差异无显著影响。有社交焦虑的学生与没有社交焦虑的学生相比,认为班级同学对自己有更多的负性行为反应。男生对自己受到同学负性行为的估计(2.42±0.91)高于女生(2.25±0.94)。不同焦虑水平组的学生均认为,班级同学对有社交焦虑的学生有更多负性行为(组间无显著性差异);但对社交焦虑水平低的学生负性行为较少(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同样,教师亦认为班级同学对高焦虑水平学生的口头发言的负性行为(2.45±0.86)多于低焦虑水平学生(1.89±0.83),且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01)。
该研究是在实际学校环境中进行的调查,比较真实地反映出在学校环境下同龄人确实对社交焦虑的学生表现出更多负性行为,使得他们在社交情境中常常产生失败感,加重和持续了他们的焦虑。可以认为,社交焦虑的学生对负面评价的恐惧,至少部分基于他们感知到了同龄人对自己的负性行为。不过,本研究只考察了对负性行为的感知情况,并没有进一步考查对负性行为的感知和真实的行为之间的联系,因为真实行为和对行为的感知之间可能存在差别,有待今后的研究进一步探讨。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和心理治疗电话:02784530206
国家注册高级心理咨询师QQ362890071症状是心灵的语言——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