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ss Feed 
  • [繁体中文]
  • 首页
  • 心理咨询
  • 强迫症
  • 抑郁症
  • 社交恐惧症
  • 焦虑症
  • 神经症
  • 图
  • 心理治疗
  • 心理学
  • 心理学家
  • 人格障碍
  • 家庭治疗
  • 爱情婚姻
  • 精神分析
  • 心语专栏
  • 心理医生
  • 咨询流程
  • 咨询范围
  • 咨费表
  • 彻底治疗
  • 治疗反馈
  • 家庭治疗首页 | 结构式 | 系统式 | 萨提亚 | 心理整合 | 家庭关系 | 家庭人格 | 亲子关系 | 子女关系 | 专题 | 留言本 | 搜索
  • 当前位置:家庭治疗首页 >> 家庭关系 >>
  • 解答家庭里的心理问题:拯救家庭 (5)
  • 心理邮箱362890071@qq.com   转载请注明华人心理咨询网http://www.hrxl.cn      
  •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中心电话   网络网上在线心理咨询QQ:362890071
  • 何一个男人来说只有母亲,所以每一个男人或多或少地都会以母亲的标准要求妻子。第二,您讨厌她发号施令,就是对被束缚的反感,那么在您的经历中,谁束缚过您?第三,您回避妻子,源于在一起时的压力,这压力源于“无法令所爱的女人满意”。这项暗示又是从哪来的?

      田先生:听您这么一说,我还真有点把她当我妈了,可我怎么不觉得?

      咨询师:如果您觉得,就不会再抱怨妻子和自我谴责了。其实,您反感妻子,讨厌她的命令,正是您当年希求自由的反弹,说明您在潜意识里对被操纵是多么的反感和无奈。而后的“感觉对不起妻子”,一是当年的您感觉无力安慰母亲;二是替父受过。

      田先生:我为什么要替父受过?

      咨询师:因为每一个儿子都不自觉地向父亲看齐,这种“看齐”的方式,有的是向父亲学做男人,也有的会反弹到与父亲截然相反的方面。所谓相反,就是对父亲过失的一种弥补,最终目的是家庭完整。这是一个孩子求生的本能,为此,他会不择手段,不顾一切,包括牺牲自己的天性和健康,来承担父母的过失和责任。
    田先生:这么说,我对自己小时候的想法一无所知。

      咨询师:其实您小的时候也没有这种逻辑思维,只是直觉使然。那时候正是您形成人格的阶段,您的成长中有上述经验,而您把它沿用至今,构成了您现在的家庭关系。事情虽然过去了,但性格不会变,它跟着每个人过日子,也决定了每个人的命运。

      田先生:那岂不太可悲了,性格怎么能改,本性难移呀!

      咨询师:您现在是不是感觉轻松了些?

      田先生:是的,好像我有点了解自己了,但还是觉得茫然。

      咨询师:让人们感到混乱的事,一般如何处理?

      田先生:自己捋出头绪。

      咨询师:因此,您也需要捋出头绪。

      田先生:具体该怎么做呢?

      咨询师:既然您觉得在与妻子相处时茫然,那么就在这个心结上找头绪。您感到茫然,是站在您的角度,而夫妻关系是你们两个人的事,通过沟通才能使之明朗。没有比反省自己的经历更能够表明诚意的了。您一定要相信自己,相信妻子,这才是属于您的家庭关系,要知道,亲人才是最好的心理医生,所谓“解铃还需系铃人”。

      分析

      1、夫妻矛盾的根源源于走出伊甸园

      夫妻关系中普遍有一种倾向:当一方回避另一方时,当事人都会认为是感情本身出现了问题,比如是丈夫的喜新厌旧,或妻子的嫌贫爱富……其实,这都违背了真实状态,而真实的状态,是男女双方在踏上红地毯时的那种诚意和憧憬——那时的男女是真实的,没有患得患失和谎言,他们的心在一起,充满了追求幸福的勇气。

      在婚礼上,这一对男女就好像身处伊甸园,然而落实到婚嫁实质,他们为什么又让自己置身于“失乐园”呢?其实,让他们走出天堂的并不是别人,正是他们自己。那个“家庭不是天堂”的暗示开始发挥作用,而这个暗示正是来自他们各自的家庭经验。也就是说,当他们从红地毯步入家庭后,原生家庭的信号再一次被激活,他们均被这一项条件反射催眠,在催眠的状态下,他们当然无所适从。

      2、调整夫妻关系不是做报告

      几乎每一对夫妻的矛盾均与原生家庭的经验有关,这是两性发生矛盾的最重要根源。因此,若想获得属于自己的幸福,就必须反省那个经验的缘起,除此之外,别无他路。就算当事人双方通过某种方法暂时使矛盾得以平缓,然而病根未除,那个病迟早还是要发作的。这就如同剪掉“问题树叶”,过了几天,树叶还要长出来,而且一棵树上的叶子无穷无尽——家庭问题就如同这些树叶一样,剪不断,理还乱。要根除问题,就必须挖掘树根。这,就是反省和在此基础上的沟通。

      心灵处方

      夫妻间最有效的沟通方式是表达自己的感受,以及这种感受的由来,而不是一味地指责对方。这就会涉及反省,它的本质不是检讨,而是解剖自己。解剖的目的是手术,手术成功,叫解决。因此,反省是解决问题的前提,也是唯一方法。

      (二)宁死不屈不适用于家庭关系

      案例8

      项女士:那天我提前下班回家,拧门进去,看见我丈夫和另一个女人在床上。我顿时傻了,嗓子像被什么东西堵住,连泪水都咽了回去……从此,我们夫妻形同陌路。虽然仍同归一处,同处一屋。却没有话,没有任何交流,当然也没有性。但我们有个儿子,儿子当然同情我,可也不敢得罪他爸爸。就这样,十年过去了,儿子虽然考上大学,但我被查出子宫癌,我觉得自己倒霉透了!

      咨询师:您为什么不离婚呢?

      项女士:我怕儿子没有爸爸,将来无论干什么事都要填表,在父亲一栏,如果他空着,别人会怎么看他?

      咨询师:你们没有试着谈谈?您没有想过和他重归于好吗?

      项女士:不行,无论怎样我也不会原谅他。

      咨询师:你们既好不了,又分不开,难道您就让自己和他们活在这死不死,活不活的家庭里吗?

      项女士:没办法,我也不知该怎么办。

      咨询师:是什么让您处于这种局面,您想过吗?

      项女士:不知道,我想如果别人遇到和我一样的事,可能也都会处于两难境地吧?

      咨询师:您不要管别人怎样处理,我只想知道您为什么会这样刁难自己?

      项女士:怎么是我刁难自己?明明是他出轨,是他害了我和儿子,他应该为此付出代价。

      咨询师:我说过了,您不要管别人,先问问您自己。

      项女士:我?还不是因为他造成的!

      咨询师:这么说吧,如果换了有些人可能不这么做,而您为什么会这样选择呢?

      项女士:我不知道他们会怎样,反正我走不出来,离不了,当然也合不成。

      咨询师:您不要跟自己较劲,要知道,任何一种选择都需要观念的支配,而您是什么观念呢?

      项女士:您这么说我倒容易理解了。我的观念就是:儿子不能没家,我不想让他成为单亲家庭的孩子。

      咨询师:您还是在说别人,我是问您自己的观念。

      项女士:我的观念?我没有观念,我觉得儿子就是我的观念,我只为他活着。

      咨询师:好吧,打个比方,如果您还没有儿子,遇到了这种事,您会怎么办呢?

      项女士:可能,说不好,大概我会选择分手。

      咨询师:好,现在假设你们已经分手,请闭上眼睛,调整呼吸,想到先生背叛了您,感受那种滋味……

      项女士:嗯,想哭。

      咨询师:把那种伤心表达出来,好吗?

      项女士:不,不,我不能。

      咨询师:为什么?

      项女士:因为我怕。

      咨询师:怕什么?

      项女士:怕,我也说不上来,就是怕。

      咨询师:把那种“怕”说出来,想怎么表达都可以。

      项女士:我怕……

      咨询师:现在告诉我,您的头脑中浮现出来的是什么?

      项女士:不知为什么,我想到的是我的父母。

      咨询师:他们在干什么,对话吗?

      项女士:没有,他们只是总闪现在我脑海里,什么都没说。

      咨询师:这个存在说明什么呢?

      项女士:不知道,我只要一感到怕他们就跳出来,我不知道这是为什么。

      咨询师:他们是不是没有分开过?

      项女士:是的,可他们总吵,父亲还打过母亲,可他们没有分开过。

      咨询师:您当时在哪里?

      项女士:躲在墙角哭……哦,我明白了,这就是我的恐惧。

      咨询师:好的,现在回忆父母吵架,回想一下父亲打骂母亲的情形,您夹在中间或躲在一边的感觉……

      项女士:我怕!

      咨询师:您想让他们分开吗?是不是您希望躲开,或妈妈躲开?

      项女士:是,同时我也想保护妈妈,我恨爸爸。可是,我无能为力。

      咨询师:对父母间的矛盾,当年的您是无力的,这个无力仍然停留在您身上,于是今天面对夫妻矛盾时,您仍然无力。

      项女士:老天,难道是因为这件事,我才……

      咨询师:因此,这件事与您的儿子没关系,唯一让您维持这种关系的,就是您的童年经验,它形成了您牢不可破的家庭观念。

      分析

      1、宁可身受苦,不让脸发烧

      由于项女士特定的家庭经验,因此在她看来,“家庭完整”的名分是第一位的,为了维持这个名分,母亲可以忍辱负重,其目的就是“决不能让别人说出闲话”,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宁可身受苦,不让脸发烧”。这种观念在中国社会,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这就是“人不能只为自己活着,而是为观念活着。”

      项女士从小看到父母这种关系,不加分辨地加以承袭,虽然内心充满着恐惧与无力,然而,她的两性观念也由此构成,“家庭无论如何也不能破裂”和“女人就应该承受痛苦”的信条始终贯穿于她的潜意识,形成性格特质,并作用于今天。

      项女士的做法,就好比将自己置身于一间摇摇欲坠的房间,只因为这房子的名字叫家庭,因此,就算真的塌方,她和孩子也不能逃出去……可以说,是她的观念害了自己,在这个观念中,“家是牢不可破的”占到绝对上风。

      2、爱是女人的灵魂

      保持家庭稳定需要条件,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爱!女人需要爱,并在爱的基础上孕育、培养下一代。如果这女人没有得到爱,无论是身体或心灵,都等于违反了自然法则,就像老天从不降雨滋润大地,大地就会干涸,成为沙漠或荒丘。

      心灵处方

      当女人无法在家庭中得到主动的爱,甚至被爱所伤时,应该勇敢地站出来维护自己的尊严:在这个家庭中,自己才是唯一的女主人,自己有权用法律等手段维护权益,如果选择宽恕,也要在与当事人摆明立场的前提下,进行诚意沟通,允许对方表达内心所想,也让自己与他的心相互碰撞。无论是合是散,都要通过这场教训为将来的生活留下一些“财富”,接受它的发生,也接受它带来的结果。


      中编亲子关系

      ·引言·

      亲子的意思是爱孩子。在我看来,这三个字是世界上最大的一门学问。在一个家庭中,亲子关系虽然位于夫妻关系之后,却在为孩子创造着全部经验,这些经验决定了孩子将来的人生之路。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从孩提时代成长起来的,成长过程对于我们来说,就像一条长河,融汇了我们在家庭、学校、人群中所感受到的一切信息。这些带有信息的点滴汇成我们生命的长河——我们的世界就是由这些信息组成,我们将这些信息加工,成为我们的性格特质。而加工者,首先是父母,然后才是我们自己。加工工艺,大部分是父母传授的,也有老师和其他长辈的影子。但心理学研究认为,一个人性格中96%的部分,由父母提供。

      这就是亲子关系的成果,它贯穿着一个家庭的本质互动,是生命延续的操作过程,是为生命负责的具体表现。因此,它决定着一个人的生命质量。有些心理学家说:一个人的生命大纲基本上在6岁前就已经完成了,后面的成长,只不过是这部大纲的具体操作。

      我这里也有个比喻:如果把生命比喻为一本书,那么目录就是幼年时期。这个阶段的重要性,就如同人类对生命本源的态度。也就是说,如果这一阶段处理不当,那么一生就很有可能消沉、失落。反过来说,如果家长与孩子的互动相对健康,那么这个孩子就可能在今后一路顺风。

      除极特殊情况外,这个结论是基本肯定的。种种案例和理论研究均揭示出这一点。因此,对每一位家长来说,不能只把亲子教育看作是单纯的教育孩子,而应该看作是一种自我成长的学习过程。

      亲子教育的关键是“读懂”孩子,这里所说的孩子,并不一定是子女,同时,他也是自己,是自己的幼年时期,那时,自己也是孩子。如果家长没有进入自己当年的状态,严格地说,他就无法成为一名优秀的家长。

      然而,回到过去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难怪有些人不得不通过禅修来体味,而心理学至今也未能达


  •  
    心理案例已做替换省略等修饰处理,并皆为匿名或化名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和心理治疗电话:

    国家注册高级心理咨询师QQ362890071

    MSN:www.hrxl.cn@qq.com   skype帐户:www.hrxl.cn

    新浪UC:217271074   阿里旺旺:心语心理咨询师

    心理辅导时间:中国大陆北京时间9:00至22:00


     
  •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hrxl.cn/jiatingzhiliao/jiating_6896.html
  • [1] [2] [3] [4] [5] [6] [7] [8] [9] [10]
  • 责任编辑:华人心理咨询网
  • 强迫症社交恐惧焦虑抑郁症人格障碍情感婚恋家庭创伤各类心理障碍电话心理辅导及心理疾病的网络心理咨询


网上心理医生心理治疗在线联系方式 QQ:362890071或www.hrxl.cn@qq.com MSN:www.hrxl.cn@qq.com

skype帐户:www.hrxl.cn

新浪UC:217271074

阿里旺旺:心语心理咨询师

工作时间:中国大陆北京时间9:00~22:00

心理咨询电话:
  • 最新家庭治疗
  • 找回温柔的自己
  • 父母如何教育管理孩子
  • 家庭中父母同子女的关系...
  • 解答家庭里的心理问题:...
  • 如何避免亲源心理创伤
  • 家长如何与孩子建立良好...
  • 家长如何与孩子建立良好...
  • 神奇的系统排列——整合...
  • 父母吵架影响小孩上学
  • 不良的父母关系对孩子心...
  • 热点家庭治疗
  • 推荐家庭治疗
  • 心理案例:青少年代沟心理
  • 更年期的妈妈与青春期的...
  • 家庭情绪与家庭健康
  • 相关家庭治疗
  • 家庭中父母同子女的关系...
  • 五种家庭易造成性格扭曲...
  • 家庭系统排列
  • 家庭爱与碍
  • 揭示家庭中的心理真相:...
  • 青少年不良性格与家庭教育
  • 家庭是性格的工厂
  • 心理障碍的家庭人格传承
  • 精彩案例:殴打父母家庭...
  • 家庭情绪与家庭健康

心语心理咨询电话:  手机:  心理诊所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鹦鹉大道373号

 

滨江怡畅园11-2-1202         邮编:430052         网上在线心理医生QQ:362890071

 

MSN或邮箱mailto:www.hrxl.cn@qq.com  公交:6、524、558、598、720、727、728、532、554、704、559、580倒口南村站下 法律顾问:湖北瑜珈律师事务所吴健宝律师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欲转载请注明www.hrxl.cn华人心理咨询网华人心语心理咨询中心


华人心理咨询网华人心语心理咨询中心  鄂ICP备060215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