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ss Feed 
  • [繁体中文]
  • 首页
  • 心理咨询
  • 强迫症
  • 抑郁症
  • 社交恐惧
  • 焦虑症
  • 神经症
  • 图片
  • 心理学
  • 心理学家
  • 心理治疗
  • 人格障碍
  • 家庭治疗
  • 爱情婚姻
  • 精神分析
  • 心语专栏
  • 心语简介
  • 咨询流程
  • 咨询范围
  • 咨费表
  • 彻底治疗
  • 治疗反馈
  • 家庭治疗首页 | 结构式 | 系统式 | 萨提亚 | 心理整合 | 家庭关系 | 家庭人格 | 专题 | 留言本 | 搜索
  • 当前位置:家庭治疗首页 >> 家庭关系 >>
  • 家庭爱与碍 (1)
  •  2008-05-30 21:32:36  作者:华人心理咨询网  来源: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0条
  •  转载请注明来源华人心理咨询网www.hrxl.cn华人心语心理咨询中心电话
  • 家庭关系家庭治疗

    《家有家的难:家庭爱与碍》


    谁来承接爱的链条 家庭互动(1)

        儿子的成长成为她生活的全部,包办了儿子的一切,以至于她为儿子的成绩患了抑郁症。

        迷失在抑郁的母爱中

        咨询员手记:母亲性格特质引发高要求失衡家庭关系导致困境

        初三女生小慧急于治好自己的厌食症,她担心,如果老得病就会影响学习,而升不了学自己就再没别的事可干了。

        我是一条不冒泡的鱼

        咨询员手记:被爱的渴望遭遇打击压抑的期待病态显现

        焦急的父亲担心14岁的女儿不喜欢竞争。在种种生存状态中,这为什么是他对女儿第一也是唯一的要求?

        竞争:父女各有各的靶心

        不想像妈妈那样生活,又担心重蹈覆辙。高中生小纯考试焦虑的背后是家庭痛点在作祟

        在母亲不幸的半径中越走越累

        咨询员手记:原生情结刻下心理烙印家庭痛点制造成长瓶颈

        三个青春少女不约而同出现强迫和抑郁症状,是什么原因使她们迷失自我?

        擦去抑郁模板上的家庭阴影

        咨询员手记:内心缺失导致强迫抑郁对抗焦虑消除身心病痛

        老大先天残疾,妈妈为培养老二已竭尽全力,而老二却对妈妈苦苦的期盼“油盐不进”。

        我是不是把儿子逼得太紧了

        “只有你优秀,考上大学,爸爸妈妈才爱你。”在“有条件的积极关注”下,爱是如此苛刻。

        因为什么条件爱与被爱着

        一味赏识带来什么?一名为“赏识”所困扰的中学生与同学一起,对500多名幼儿、中小学学生进行了调查。

        “赏识教育”向左走向右走

        咨询员手记:家长人为制造特例环境孩子成长面临极端倾向

        学习已经不是女儿所骄傲的事了,她唯一希望的就是家里能早日买辆小汽车,让她在同学面前扬眉吐气一回。

        不幸沦为C类家长

        专家点评:社会转型导致价值取向物化树立自信唤起孩子自身潜能

        对教师子女来说,他们的在校表现都必须做到最好,因为他们承载了最大的压力——父母的面子。

        身为教师子女的双重压力

        专家点评:育人行家未做角色转换影响子女个性长远发展

        被动孤独的孩子在惩罚谁?是什么使他们排斥自己和他人?

        为被动孤独孩子的未来捏一把汗

        咨询员手记:孩子以负性情绪惩罚他人成人言行奠定儿童方法论

        那些对考试极度焦虑的学生,往往背负了父母期待的重负。

        高三考试焦虑:求解成人期望值

        咨询员手记:愿考试的磨砺是生长性的

        父母交首付,孩子还贷款,这成了目前刚刚毕业的年轻人的购房模式。

        买房:我在前方,父母在后方

        专家点评:现实压力造就购房潮流经济拮据引发双方担忧

        即便极度恐惧,儿子也没有马上回家,却一而再、再而三地打电话向母亲诉苦。

        22岁,依然牵着母亲的衣角

        学业、工作、爱情屡屡受挫,在小静的人生道路上仿佛诸事不顺,她怎么也想不通:自己为什么这么倒霉?

        我为什么总是倒霉

        雯高考失利了,她面前有三种选择,可还是觉得脚下没路。

        18岁的抉择

        咨询员手记:雯是幸运的,但她不知道——

        50多岁的父母面临情感危机,已经成年的女儿焦虑万分。

        停留在“阿姨”出现的“断层”

        是爷爷陪孙子玩,还是孙子陪爷爷玩?隔辈人在相互需要中相互依赖。隔代教养,越界还是互补

        专家点评:角色错位搅乱三代格局心态差异引发教育冲突

        出国是妈妈的主意。尽管不情愿,可25岁的女硕士却不敢谈出自己的想法。

        我恨你,我真的有点儿恨你

        一个有趣的现象:“80年代”与父母的代沟在缩小,较“60年代”、“70年代”与父母的关系大为改善。

    谁来承接爱的链条 家庭互动(2)

        生于80年代,代沟很浅,快乐很多

        专家点评:人生经历滋养教育理念尊重与理解是普遍方法

        失恋了,这让他无心工作、寝食难安,他诊断自己得了抑郁症。

        你对号入座了吗

        她24岁,抱怨里充满了自怜,让我总感到电话那边是个小孩。

        我的成长责任该由谁来承担

        很少有人想到,儿时的追跑打闹会引发孩子强烈的心灵体验,甚至会带入今后的人际交往中。

        童年对抗后遗症

        咨询员手记:伙伴关系遭遇初次人际考验宣泄情绪奠定乐观自信基础

    谁来承接爱的链条 情感舞步

        丈夫说:“你不用为了我回来。”贺佳说:“你在家乡发展也不错。”俩人以“替对方着想”的舞步进退着。

        相敬如宾的情感游戏

        一位“成功人士”的女友在电话里说:“只要他不抛弃我,他干什么我都能接受!”果真是这样吗?

        划定幸福的底线

        就在某些事发生的一瞬间,疑惑突然产生:这难道是和我心心相印的亲密爱人吗?

        影响亲密关系的N个瞬间

        专家点评:生活琐事引发双方隔阂学会让步寻求最大利益

        她谈了4年恋爱,刚结婚20多天,可听她的口气,像是进入了“恋爱坟墓”。

        她为什么要当“逃跑新娘”

        恋爱就是与另一个人的合作。过于依赖和过于要强都可能把对方吓倒。

        恋爱是两个人的联袂出演

        女孩爱上了老师,担心这是自己“恋父情结”所致的病态行为。

        为恋父情结所困

    谁来承接爱的链条 家庭观点(1)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恋爱本身似乎赋予了女性特殊的权利,因此女性成为暴力的主角显得理所当然。

        青春在恋爱暴力中窒息

        在“有为”与“无为”之间,父母需寻找教育的平衡点。

        父母无为乃大为

        开宝马、住别墅、出人头地似乎是成功人士的标志,如今,这些标志已经侵害到了幼小的心灵,制造出童年恐慌。

        成功标签制造童年恐慌

        爱的能力,由你幼年被爱的经历所决定,也由你成人后改变与自省的力量所滋养。

        爱也是一种生存能力

        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很多时候,家长不需要告诉孩子怎么做,好的关系会使孩子自然成长。

        不要在孩子面前扮演专家

        绝大多数父亲都在忙于挣钱养家,并把这当作自己最大的功劳,在家庭中形成父爱缺失。

        父爱缺失是一种家庭隐患

        肯定、接纳、赞赏、时间、关爱、接近、责任,这是美国婚姻与子女教育专家对亲子关系的解读。

        在7A原则下重建亲子关系

        后记

        家庭对于人的影响如此深远,我们几乎都可以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中寻找到原生家庭的烙印。女友C是学心理学的,每次谈起亲子关系都头头是道,可她却对我们说,每当自己的儿子表现得不够机敏、学得不够快,她第一个反应就是数落他:“教过多少遍还不会,你怎么这样笨!”要知道,她的儿子还不到两岁啊!当然,每次批评完儿子,她心里都一阵内疚。她明白,自己之所以有这样的表现,是源于自己对“笨”与“聪明”特别在意——C的父母都是理工科大学生,在C小的时候,父母就经常拿她和妹妹的智商做比较:“你看,你就是没有妹妹聪明。”“你脑子慢,就应该笨鸟先飞!”

        实际上,C的脑子并不慢,她考上名牌大学,又读了研究生,比她妹妹如今的境遇强很多。可“笨”似乎在C头脑中打下深深的烙印,她说,一旦生活有不如意之处,或者遭遇挑战,她马上自先气馁,总觉得别人的成功,“首先是由于他非常聪明”。

        我们都能判断聪明并非是人成功的唯一因素。C也明白,但落实到儿子身上,却还是昔日重现。假如她一直以这样的态度评价儿子,智商阴影的链条还会传递下去。

        心理学的背景让C能够意识到,自己的言行是从哪里来的,这就有了改变的基础。如今,很多年轻的父母也都越来越重视家庭对人的影响了。因此,才会诞生那么多讲座书籍,也使我们当父母当得小心翼翼——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受到过来自家庭的伤害,总希望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做到尽善尽美,但这又会使我们陷入另一种惶惑,不知道自己这句话对不对,那句话该不该?怎样才能使孩子在童年避免受到伤害?

        有时候,父母真不知道该给孩子什么样的爱才是对的。过于溺爱纵容,可能会导致孩子独立性差;过于严厉苛刻,又担心孩子对自己缺乏信心。所以许多戒律信条也由此诞生:“不该向孩子说的×句话”,“在×场合下不该说NO”,但我们会发现,有些信条照搬过来并不好用,甚至,不同的书介绍的方法会有很大出入,有时意见甚至是相反的。

        那么,什么是我们应采取的方法?其实,这并没有一定之规。应当说,天下没有完美的父母,即便是再小心谨慎,你也可能与孩子发生冲突,和孩子出现分歧,使双方受到伤害,即便这种伤害微乎其微。

        我们无法做到行为统一。你之所以成为今天的你,是社会、家庭等各种成长因素的集合,带有过去,现在的综合印记,所以,我们不能要求每一对父母都说标准语,行为举止都是标准动作。而且,凭什么要求人们在做父母方面尽善尽美?这对父母来说公平吗?

        当然,在家庭文化建设和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我编辑每一组有关家庭的专题稿件时,都能深深体会到这一点。为了迎合父母的要求,孩子会以各种方式去努力,如勤奋、温顺、叛逆、内疚、甚至自残……我们接触的大量个案故事证明:孩子表现出来的问题往往能从父母那儿找到原因。

    谁来承接爱的链条 家庭观点(2)

        有鉴于此,我们希望父母检视自己的做法,对孩子提出种种要求时,首先问问自己:这是孩子的需要还是我的需要?我是否在爱的名义下实施了暴力?孩子不听话,我为什么会发怒?我的权威是否不容挑战?如果他不够优秀,我是否接受不了?

        假如你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


  •  
     
  •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hrxl.cn/jiatingzhiliao/jiating_3492.html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 责任编辑:华人心理咨询网
  • 【发表评论】 【加入收藏】 【告诉好友】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 强迫症社交恐惧焦虑抑郁症人格障碍婚恋与性家庭创伤


网上网络即时通讯心理咨询在线联系方式 QQ:362890071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或www.hrxl.cn@qq.com MSN:www.hrxl.cn@qq.com skype帐户:www.hrxl.cn

工作时间:中国大陆北京时间9:00~23:00

心理咨询电话:
  • 最新家庭治疗
  • 家庭爱与碍
  • “鸡翅”下的“熊”鹰难...
  • 揭示家庭中的心理真相:...
  • 《中毒的父母》10、毕业
  • 《中毒的父母》9、同父...
  • 《中毒的父母》8、同父...
  • 《中毒的父母》7、为治...
  • 《中毒的父母》6、扮演...
  • 《中毒的父母》5、治疗...
  • 《中毒的父母》4、治疗...
  • 热点家庭治疗
  • “鸡翅”下的“熊”鹰难...
  • 家庭爱与碍
  • 推荐家庭治疗
  • 相关家庭治疗
强迫症 | 抑郁症 | 焦虑症 | 社交恐惧 | 恐惧症 | 疑病症 | 惊恐发作 | 失眠症 | 人格障碍 | 性心理障碍 | 婚恋障碍 | 神经衰弱 |

电话:027-87908120  手机:13886092363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高新区湖口金谷明珠园9-2-402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电邮MSN:www.hrxl.cn@qq.com  交通:武昌鲁巷广场站756至湖北教育学院   法律顾问:湖北瑜珈律师事务所吴健宝律师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欲转载请注明www.hrxl.cn华人心理咨询网华人心语心理咨询中心

千度权威签证专业机构
华人心理咨询网华人心语心理咨询中心  鄂ICP备060215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