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离异家庭的增多,这些家庭的学生较容易产生情绪困扰或行为问题,本课题主要研究离异型家庭学生的心理干预,研究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对小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集中表现在恐怖倾向、冲动倾向、自责倾向、身体症状、对人焦虑、考试焦虑等方面。在儿童个性初步形成期(7~10岁),利用此时具有极大的可塑性,教师针对这些问题,采取相应对策及个别辅导,使他们消除心理问题,提高心理素质,降低心理障碍的程度。在研究过程中,以资料收集与分析为基础,实证研究与探索为主线,探究不同类型离异型家庭学生之间的异同点,把握离异型家庭学生心理辅导的对策与措施。运用艾里斯的合理情绪疗法、自我管理及榜样法,对个案进行心理干预。使这些特殊孩童在生活和学习中能得到老师和同学给予的援助和温暖,获得来自父母之外的爱心补偿,从而医治他们心灵上的创伤,调整他们的心理状态,矫正他们的不良性格和行为。从那些看似不幸的经历中培养出无坚不摧的生命力,及获得更多难得的品质。
1、问题提出
离异家庭学生是父母婚姻破裂,从而导致家庭解体后出现的一种与在正常家庭环境中生活的完整家庭子女不一样的特殊的社会现象。这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在我国随着离婚的急剧上升而成为一个带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据统计,仅就法院受理的离婚案件而言,目前全国的离婚案件就已占了全部民事案件的一半以上,这里还不包括在各民政机关协议离婚的人数,几乎平均每一分钟就有多件离婚案件需要受理。夫妻离婚给孩子带来的消极影响是十分广泛的,不仅会影响其智力、性格、情绪和社会性的良好发展,而且也会导致精神异常和心理变态,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状况值得关注。有位儿童学家曾说:“ 离婚问题是儿童面临的最严重、最复杂的精神危机问题。”
尽管从整体上讲小学中段离异家庭的孩子心理健康危机还处在孕育和萌发期,但是如果不加以控制和辅导,到了中学阶段,随着青春发育期的开始,就完全可能过渡到明显表现和发展期,从而产生危害自己,危害他人,危害社会的行为倾向,部分人甚至还会走上犯罪道路。基于此,我结合班主任工作提出了“对离异型家庭学生心理干预及案例研究”的课题。
2、研究方法
通过学生问卷:(见附件一)对本校四、五年级21位离异家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
2、1 被试
本校被试共21人,其中男生15,女生6。年龄为11—13岁,基本上都来自郊区。
2、2 材料
我们的调查选用周步成教授修订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ental health text,简称MHT)MHT由八个内容量表构成,分别为:(1)学习焦虑;(2)对人焦虑;(3)孤独倾向;(4)自责倾向;(5)过敏倾向;(6)身体症状;(7)恐怖倾向;(8)冲动倾向。每一个内容量表的得分可以转换成标准分,八个内容量表的标准分相加即为全量表总焦虑倾向的标准分。该测验制定了中国常模,适用于我国中小学生,被试在40至50分钟内回答100个问题,回答有一贯性的同学(即有Y者)的测验结果为基础的统计数据。回答没有一贯性的学生(即有N者)的测验结果因无效不统计在内。
2、3 统计标准
《MHT-CR量表》用八项因素反映学生的焦虑心态。每因素以标准分8分为临界点,即<8为正常焦虑,>8为异常焦虑,八因素标准分之和为学生的焦虑总分,故焦虑总分的临界点等于64分。据此我们选定的健康标准为:心理健康正常的学生(正常焦虑生):无一因素达到或超过8分者。心理健康有问题的学生(异常焦虑生):至少一个因素达到或超过8分者。焦虑总分64分以上者为心理健康问题较严重,已构成心理障碍,需特别指导。
3 、结果与分析
该测验制定了中国常模,适用于我国中小学生,共发出21问卷,让被试在40至50分钟内回答100个问题,收回问卷21,其中有效问卷21,其中男生15人,女生6。
调查结果为:
3、1 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
MHT测验中若焦虑分≥65分,表示这个人在日常生活中有较严重的不适应行为,可认为其存在着较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下表是21名小学生总焦虑倾向标准分的分布。
表1 25名小学生总焦虑倾向标准分的分布
总焦虑倾向标准分
65分以上
0—64分
人数
6
15
由此得出本校离异家庭中存在比较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的比率为29﹪。
3、2 小学生的主要心理健康问题
若学生在某个内容量表上的标准分在8分以上,表示他在这项内容上存在着适应不良,需对其制订特别指导计划。对6名高焦虑学生的各项内容量表得分进行统计后,按需要制订个别指导计划项目的人数及其所占比例见表2。
表2 5名高焦虑学生在各内容量表上超过8分的人数分布
内容量表
学习焦虑(A)
对人焦虑(B)
孤独倾向(C)
自责倾向(D)
过敏倾向(E)
身体症状(F)
恐怖倾向(G)
冲动倾向(H)
人数
4
5
3
2
1
3
3
3
所占比例(﹪)
67
83
50
33
17
50
50
50
由表2可知,8个内容量表在6名高焦虑学生中按标准分超过8分的人数从多到少依次排列为:对人焦虑、学习焦虑、孤独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自责倾向和过敏倾向。还有部分学生,虽然总焦虑分在65分以下,而其个别内容量表的标准分却在8分以上,说明他们虽然在总体上不表现出明显的心理问题,但在某些方面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对这些人同样应该进行心理指导。
4、讨论
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障碍通常是由家庭生活变故造成的,显而易见的最根本的因素便是父母离异而导致的家庭破碎,在这种“离异型”的家庭中生活,不可避免的会在心理上造成严重的消极影响。
4、1 小学离异家庭学生心理问题的特征
通过测试,这些离异家庭学生更多的表现为:
1、不良情绪:焦虑、孤独、恐怖等,特别是对人焦虑和学习焦虑。
2、品行障碍:冲动倾向,做事不考虑后果。
3、身体症状:较多的表现请假,诉说自己身体不舒服。
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4、1、1 焦虑心理。
由于父母离异, 给孩子带来了恐惧和不安。他们一想到缺少温暖的家庭和关系不和谐的父母,便会产生一种悲伤、无奈、紧张、害怕的心理体验,整日生活在一种提心吊胆、痛苦无奈的压抑中。因为焦虑情绪和产生,造成注意力不集中,干什么事情都心不在焉,神情恍惚,极不利于其学业及身心的健康发展。大多数孩子感到父母的分手不管由何原因引起的,都会给自己带来压抑和痛苦的感觉。男孩子由于对新的家庭关系的适应比女孩子缓慢,因而,感受痛苦水平更高一些。
4、1、2 怯懦心理。
感情脆弱、意志薄弱的离异家庭学生易形成怯懦性格。它的核心就是害怕,害怕一切。它的基本特征是胆小怕事,容易屈从他人,无反抗精神,在困难面前惊慌失措;感情脆弱,经不住挫折和打击等等。怯懦性格是自小被培养起来的,它来源于恐惧感。而孩子的恐惧感多来源于成人。父母的离异、家庭失和,给孩子带来不能摆脱的情感负担,使孩子心理上的积极因素被抑制,加之同伴的讥笑和轻视,给孩子的心灵带来严重的创伤。因此,离异家庭的学生多表现为抑郁和退缩。例如,学生小韵,父母离异后给她的心灵带来严重的创伤,什么事都不敢做,被同学欺负、作业不会做从来不敢告诉老师;平时乖巧听话,但课上不爱发言,课后独自活动,不敢接受任何班级里的工作,总怕自己完不成任务,怕同学们讥笑逐渐形成了胆小、孤僻、 腼腆的个性。
4、1、3 自卑心理。
家庭不健全是对青少年情感需要的剥夺。孩子因为怕被人了解而导致怕与人交往, 远离了集体和小伙伴变得孤独、敏感和怪僻,心理上产生了自卑情绪。许多父母离异的孩子因为家庭的变化而变得沉默寡言, 冷漠处世。担心受到周围人的议论,逐步自我封闭,变得对一切事物心灰意冷,无动于衷。因为自卑,常常无法正确地审视自己,从而形成胆小、羞怯、自暴自弃等不健康心理。
自卑是离异家庭子女性格缺陷的主要问题之一。有自卑感的孩子看不到自己的价值,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别人都比自己聪明、能干,因而在自我评价中经常伴随着消极的情绪体验,如不安、内疚、胆怯、忧伤等。以前带的班中有一位学生小明,父母离异后他判给了爸爸。平时上课从不举手发言,当点名叫他发言时,他的声音也小的犹如蚊叫。有一次班级组织秋游结束后,家长们都过来接小朋友们回家,当有一位小朋友无意中问他:“你妈妈怎么还没来?”时,小明脸一下子涨的通红,显出惶恐不安的表情,一下子不知该如何回答。
4、1、4 攻击心理。
家庭中父母的离异,导致孩子心理上产生一种压抑的情绪,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便会发泄,将压抑情绪变成了攻击行为,逐步向固执、情绪不稳定、敌对的不良方向发展。由于攻击行为的出现,造成和同学之间的紧张,人际关系不和谐,孤独、不合群。自卑和焦虑心理加重,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易冲动而意志薄弱的孩子易形成暴躁的性格。在不和睦的家庭中,家庭成员间经常争吵、打闹,极易使孩子产生冷酷、悲戚的心情,并由此导致惊慌、恐惧、心绪不良的情绪,长此下去,就会形成粗暴的性格。特别是离异家庭中那些父母另有新欢后被虐待、遗弃的子女更是如此。
4、1、5 嫉妒心理。
嫉妒心理在离异家庭学生身上去显得尤为突出。他们看到同学被父母疼爱, 看到同学的行为受到赞赏 , 看到 同学之间友好的伙伴关系,便产生了嫉炉,用一些不正当的方式对待同伴,其目的在于缩小和消除自己与完整家庭学生之间存 在的差距,使自己取得一个心理平衡。
4、1、6 孤僻心理。
性格孤僻的孩子自我评价较低,消极的自我情绪体验使他们形成扭曲的自我形象,既不能正确评价自己,也不能正确对待别人,以至不能接受自己。性格孤僻的孩子往往无友或少友,强烈的自卑感使他们不能自如地与他人交往,唯恐被人轻视和排斥,当恐惧感超过亲近别人的欲望时,就会压抑自己的欲望,对他人采取冷漠的态度。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形式,对小学生来说,也是不可或缺的。但是,性格孤僻的孩子尽管很想和小朋友们在一起玩,又怕别人不理他,没有成人的引荐,他们往往是站在远远的地方看他人游戏。长此以往就会越来越和其他同学格格不入,失去交友的机会。任其发展下去,孩子将会形成不和群独来独往的孤僻性格。
4、1、7 不能正常的学习和厌学。
由于父母离异,孩子的学习条件多数变得较差,情绪受到挫折,无法安心学习,加之学习无人问津,学习成绩普遍受到影响。小明本来是个聪明向上的男生,后因父母离异,他被判给爸爸抚养,但整日思念母亲,同时又担心父亲再婚,心理过分压抑,精神上受到很大刺激,上课不听讲,经常呆呆地望着窗外。上次期末考时,考砸了,后经了解,是妈妈再婚后又生了一个小弟弟,所以这几周没有见到妈妈,想妈妈!
厌学,也是离异家庭学生的一个共同特征。由于情绪的低落,对任何事物都感到百无聊赖,进而对学习 也失去了兴趣,加之父母离婚后家庭环境的骤变,使孩子的生活失衡,平静的心境被打破,对学习影响很大,学习过程中很容易产生疲劳感。学生一旦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厌学情绪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成绩也就会明显下降。据调查,目前,离异家庭学生学习成绩名列前茅者仅占15%,大多数都在后进生之列。
4、2 小学离异家庭学生心理障碍的辅导对策
面对这些离异家庭学生存在的种种心理状况,怎样才能更好地帮助他们,给他们的心灵和情感的发展提供足够的能量或能源,培养他们良好的性格,使他们健康地发展呢?
可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4、2、1 树立良好的榜样。
对孩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和心理治疗电话:
国家注册高级心理咨询师QQ36289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