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这样对我说话,我的反应有几种可能。其中之一是认为自己确实有问题。我知道,一旦我想为自己辩护或开脱,我就默认了自己有问题。另一种反应是把对方的话视为攻击而给予反击。这一次,我既没有辩解也没有指责对方,而用心理解为什么他会这么说。
我:(猜测他的观察结果)“你这么说,是针对我讲了半小时才请你们发表意见?”
他:“不是。是因为你把事情说得太简单了。”
我:(请他澄清)“那么,针对的是,我没有说有些人可能难以运用这个模式?”
他:“不,不是有些人,而是你自己!”
我:“那么,你这么说是针对我没有提到有时我也很难运用这个模式?”
他:“正是。”
我:“你感到不高兴是你希望我在前面的讲学中提到我的困难?”
他:(停了一下)“正是。”
我:(了解他的感受和需要后,我开始关注他的请求。)“你希望我现在就承认有时我也很难运用这个模式?”
他:“是的。”
我:(了解他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后。我问自己是否愿意满足他的请求。)“是的,使用这个模式,我经常会遇到困难。在这个研讨接下来的时间里,你也许会听到我介绍我遇到的几次困难……有时甚至是完全忘记我刚才提及的模式……是什么使我继续努力运用它呢?那是因为一旦我成功运用它,我与他人的感情就加深了。”
练习一:观察或评论?
完成以下的练习,看看自己是否可以熟练区分观察和评论。请标出那些只是描述观察结果而不含任何评论的句子。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薄 腾讯微薄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 搜狐微博 天涯社区 猫扑推客 MSN 和讯 网易微博 百度空间 新浪博客 Myspace 谷歌 复制网址 更多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和心理治疗电话:02784530206
国家注册高级心理咨询师QQ362890071症状是心灵的语言——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