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一名的哥因为两三年前将乘客丢在出租车上的1000多元现金占为己有,至今都无法原谅自己,晚上经常被噩梦吓醒,精神长期处于恍惚状态。最后他决定到当地北滨路江边跳江自杀寻求解脱,但未果。 (重庆商报1月12日报道)
只因昔日一闪念之间,1000多元钱的“拾金有昧”事件,这名的哥背负了沉重的精神枷锁,并不堪这种精神压力,以自杀来寻求所谓解脱,看上去有点傻,但何尝不是一种追求道德的非典型自律与自救?只不过,以死寻求“自谅”的方式,实在是有些极端,不值得褒扬,更不值得提倡。
其实,在现实中这名的哥是个很值得称道的人。其管理单位也表示,他在从事出租车驾驶行业时,一直都有拾金不昧的品德。那么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这名的哥实际上有道德自律的强迫症!正因为他有过多次的拾金不昧的事迹,才使他对一次“拾金有昧”的经历刻骨铭心,以至于自谴自责,在精神上产生了巨大的压力,得了强迫症。那么他现在需要做的,不是忙着自杀解脱自己,而是好好看看心理医生,知道病根,自然不久即可痊愈。
这种良心发现并自省其身的“道德强迫症”,在当下社会中很不易见的。我们也常见贪官落马之后在法庭上痛哭流涕时的忏悔场景,其真诚度总是很值得人怀疑。报纸不断披露的贪官抄袭或涉嫌抄袭“悔过书”的案例在让人啼笑皆非的同时,也对某些贪官丑恶的嘴脸和心态有了更进一步深刻的认识——其并非悔过以求道德解脱,实是求得司法轻判苟且偷生的伎俩!如此与要自杀求“自谅”的的哥相比,其道德考量岂只差了十万八千里?
大思想家卢梭著有《忏悔录》,无情解剖自己,常常“一日三省吾身”,反思过失,甚至不放过灵魂深处“私字一闪念”。“拾金有昧”自杀的哥的“道德强迫症”和《忏悔录》都同样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都可以看做是平民的日常反思,属道德观念感化范畴,鞭挞自己,教育来者。而此种自律其身的“道德强迫症”恰是当下许多为官者缺失的品质,不懂防微杜渐,见微知著,那么“小洞不补,大洞受苦”的结果自是必然。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和心理治疗电话:02784530206
国家注册高级心理咨询师QQ362890071症状是心灵的语言——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