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心理咨询
  • 强迫症
  • 抑郁症
  • 社交恐惧症
  • 焦虑症
  • 神经症
  • 图
  • 心理治疗
  • 心理学
  • 心理学家
  • 爱情婚姻
  • 精神分析
  • 心语专栏
  • 心理医生
  • 咨询流程
  • 咨询范围
  • 咨费表
  • 系统治疗
  • 治疗反馈
  • 心语心
  • 焦虑症首页 | 失眠症 | 考试焦虑症 | 焦虑症治疗 | 躯体化障碍 | 神经衰弱 | 心脏焦虑症 | 小便紧张 | 恐慌症 | 眼神恐惧症 | 体象障碍 | 专题
  • 当前位置:焦虑症首页 >> 焦虑症治疗 >>
  • 不再焦虑恐惧获得幸福的方法 (1)
  • 微信及手机号18071122930   转载请注明华人心理咨询网www.xlzxs.net      
  • 心理咨询邮箱362890071@qq.com  网络网上在线心理咨询QQ:362890071
  • <幸福的方法>


    总序 作者简介

        泰勒·本-沙哈尔博士

        (TalBen-Shahar,Ph.D.)

        泰勒博士毕业于哈佛大学,他拥有心理学硕士、哲学和组织行为学博士学位。他所开设的“积极心理学”和“领袖心理学

    ”,被哈佛学生们推选为最受欢迎率排名第一和第三的课程。选修这两门课程的哈佛学生超过了总人数的20%,其中23%的听课

    者向学校教学委员会反映:这两门课程“改变了他们的一生”。泰勒博士在哈佛学生中享有很高的声誉,受到学生们的爱戴与

    敬仰,被誉为“最受欢迎讲师”和“人生导师”。

        由于他的课程在哈佛大学引起了前所未有的轰动,美国公共广播电台(NPR)、美国有限新闻网(CNN)、美国哥伦比亚广

    播公司(CBS)、《纽约时报》和《波士顿环球报》等全球数十家著名媒体对他进行了专访和追踪报道。10年来泰勒博士专门从

    事个人和组织机构的优势开发、自信心,以及领袖力提升的研究。除了教授哈佛大学的课程外,他还受聘为多家著名跨国公司

    的心理咨询顾问和培训师,他的课程因兼具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被企业家和高管们誉为“摸得着幸福”的心理课程。

        泰勒博士在中国唯一合作机构为亚洲积极心理研究院(www.mindhhh.com),2007年他已开始在中国亲自讲授“积极心理学

    ”和“领袖心理学”。

    总序 作者前言(1)

        泰勒·本-沙哈尔(TalBen-Shahar)

        2002年,我第一次在哈佛大学教授“积极心理学”,当时有8个学生报名,其中还有两名中途退课。在整个授课过程中,我

    们不断地探索一个终极的问题:我们如何才能自助并帮助他人,包括个人、社区以及社会变得更幸福?我们共同尝试了许多方

    法,诸如分享个人经历、体验负面情绪和快乐,后来终于更清楚地了解到利用心理学获得幸福与充实生活的秘诀。

        在接下来的一年中,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到了这门课程。因为我的老师兼引路人菲利普·斯通(PhilipStone),他是哈佛大

    学第一个“积极心理学”教授,建议我为该课程举办一个说明性的讲座。结果,那年选修这门课程的学生总数达到了380人。在

    年终课程评估上,超过20%的学生向教学委员会反馈说,这门课程改善了他们的生活质量。而在接下来的一个学期,已经有850

    名学生报名选课,这也让“积极心理学”成为哈佛大学听课人数最多的课程。

        100多年前,美国心理学之父威廉·詹姆斯(WilliamJames)的思想总是激励着我在教学中坚持实用性,去发掘“学术研究

    发现的真实价值”。我向学生们提起真实价值时,并不是指金钱或是某方面的成果与名声,而是指我所认为的“至高财富”,

    也就是所有目标的终点站——幸福。

        这不只是一个简简单单讨论“美好生活”的课程。学生们除了阅读和学习研究报告之外,我还要求他们把所学应用在实际

    生活中。他们学会与恐惧相处,找寻自己的优势,设定短期以及长远的目标,我也鼓励他们去冒险尝试,在其中去发现自己最

    适合的舞台(这通常是在舒适和紧张之间的某个地带)。

        作为一个害羞内向的人,我在第一次上课时面对6个学生时还可以应付,而到了第二年需要面对将近400名学生时,这对我

    来说就变成了一个巨大的挑战。到第三年当学生数目已经达到850人时,上课更多的是让我感到了紧张和不安,特别是当学生的

    父母、爷爷奶奶和那些媒体的朋友们开始出现在我的课堂上的时候。

        自从《哈佛红人》(HarvardCrimson)和《波士顿环球报》(BostonGlobe)报道了积极心理学课程火爆哈佛之后,质疑声

    就从未停止过。人们似乎可以感觉到,我们正处于某种革命之中,但是并不十分清楚革命的意义。如何解释哈佛大学等高校对

    积极心理学热切的需求?为什么从小学到中学,甚至成年人都对此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是因为当今的社会抑郁的人越来越多?

    还是21世纪的教育或西方的生活方式使然?

        事实上,对幸福研究的独特性在于,它超越了时间与地域的限制。任何时代、任何地方,所有人都在不断地追求幸福。柏

    拉图为开讲“幸福”而建立学院,而他的明星学生亚里士多德则为了表达自己对生命繁荣的观点而开设讲堂。而在早于他们一

    个世纪的中国,孔夫子周游列国去传播他对追求充实生活的理想。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所有宗教和哲学无不涉及关于幸福的

    问题。最近,自助(self-help)大师有关如何获得幸福的书籍,已经在从印度到印第安纳,从耶路撒冷到吉达港乃至全世界各

    地的书店都占据了可观的位置。

        虽然研究如何获得幸福的热情和实践在世界各地从未停止过,但是当今社会中,对积极心理学的需求却从未像今天这般迫

    切。在美国,抑郁症的患病率比起20世纪60年代高出了10倍,而抑郁症的发病年龄也从60年代的29.5岁下降到今天的14.5岁。

    最近一项调查也表明,将近45%的美国大学生因抑郁而影响到了正常的社会生活。而很多国家也正在步美国的后尘。1957年,英

    国有52%的人表示自己感到非常的幸福;到2005年,只剩下了36%了。而在这段时间里,英国国民平均收入提高了3倍。中国的经

    济发展异常迅猛,而与此同时,儿童和成年人焦虑和抑郁症的患病率也在上升。根据中国卫生部的报告:“我们国家儿童和青

    少年的精神卫生状况的确令人担忧。”

        就在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抑郁症的蔓延也在加剧。虽然现代人(多数西方国家和一些东方国家)比前人富有得

    多,但我们却并不比前人开心。米哈伊·西卡森特米哈伊(MihalyiCsikszentmihalyi),一位积极心理学的权威问过一个问题

    :“我们这么富有,为什么我们还不开心呢?”

        当人们的基本物质需要未得到满足的时候,解释为什么不幸福是非常容易的。但当今的社会中,大多数人不幸福的原因,

    已经不能用基本物质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来解释了。越来越多的人想解决一个悖论——财富带给我们的好像并不是幸福,而他们

    都开始在积极心理学中寻找答案。

        当今世界为什么需要“积极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通常被称为“帮助人类发挥潜能的科学”①,1998年时马丁·塞里格曼(MartinSeligman)将其作为一个新的

    心理学领域正式提出,他时任美国心理学协会会长。此前,对幸福的研究(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主要是由大众心理学

    (poppsychology)所占领。在众多的培训和书籍中,我们确实可以发现很多的乐趣并被深深地感染,但是它们缺乏实质性的内

    容。它们所保证的“幸福的五大步骤”、“成功的三大秘密”以及“四种找到完美爱人的方法”等等,通常是空头的承诺,以

    至于多年后人们对“自我激励运动”(self-help)嗤之以鼻。

        在学术方面,曾经有许多著作和研究极富实证性,但却无法应用于生活之中。在我看来,积极心理学就是连接象牙塔和每

    日生活的桥梁,它既有学术的严谨性与精准性,同时也具备自助运动给人带来的愉悦和乐趣。当然,这些也正是本书的主旨。

        大部分的自助材料都有“保证多,效果少”的通病,原因是它们缺乏科学研究的证据支持;相反,经过学术研究的成果,

    基于严格的考验与实践,具备更大的实证性。而且,研究者从来不随便保证,也正是因此,他们所保证的,一般都会实现。

        正因为积极心理学是连接学术成果与日常生活的桥梁,积极心理学家所提供的方法无论是通过何种形式(书籍、讲座或是

    网络),有时候可能会类似那些自助学大师的想法,简单而且非常容易实施,但是这种简单性和可及性又与自助运动有着本质

    的不同。

        美国最高法院的法官奥利弗·温德尔·福尔摩斯(OliverWendellHolmes)曾说过,“无知,与复杂无关,对此我不屑一顾

    ,简单,是对复杂的超越,对此我奋不顾身”。福尔摩斯所看重的简单,是经过探索和研究以及深思和测试而得到的验证本质

    性结果,而不是那些没有根据、凭空猜测的结论。积极心理学家深入探究现象本质及事实真相,从复杂回归简单,最终产生可

    行的想法,实用的理论,还有简单而有效的技巧,而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福尔摩斯之前的千年里,达·芬奇就已经指出

    过“至繁归于至简”。

        为了找到幸福生活的精髓,积极心理学家们与其他社会科学家和哲学家一起,投入了太多的时间和巨大的精力,正是为了

    找出纷繁现象背后简单的实质。本书中的部分内容,正是来自于他们的研究结果,而它们绝对可以帮助你活得更快乐、更充实

    。我知道它们是可行的,因为它们已经深深地帮助了我。

    总序 作者前言(2)

        如何利用这本书?

        这本书旨在帮助你了解幸福的真相,并帮助你过得更幸福。但是,仅只阅读本书(或是其他任何书籍)本身,是无法令你

    的生活发生任何实质性改变的。我不相信改变生活这么巨大的工程会有什么捷径,如果想要借由本书来帮助自己,你必须把它

    看作一本练习册,练习的内容包括了反思和行动才行。

        没有实际行动,仅仅看书是不行的,深入的自我反思是必不可少的。在书里,你会经常看到“反思(timein)”(而不是

    一般地休息一下)。这些有引导性的问题,是给每个人一个机会,一个提醒,让读者给自己一两分钟的时间去反思和消化自己

    所阅读的内容,并进行自我探索。如果没有这些暂停的话,则大部分内容因为不能被具体化,而很容易被我们忘记。

        书中除了“反思”时间之外,在每一篇结尾部分还有较长的练习,目的是为了帮助大家能更好地理解所学的内容,并帮助

    大家把学到的知识更加深入地应用于日常生活之中。在所有练习中,有些练习可能你会特别喜欢,比如写日志可能比冥想更适

    合你。你可以先从感觉比较自然和舒适的练习开始,在熟练了之后,再开始慢慢进行其他练习。这些练习是我在研究中发现的

    最有效的心理学干预手段。更多的练习一定会给你带来更多的益处。这些练习很简单,但是却有重要的实际效果;确实可以帮

    助你生活得更开心、更充实。

        本书分为三篇。第一篇分为5章,介绍了什么是幸福,以及幸福生活的重要方面;在第二篇里的第6章到第8章中,讨论了如

    何把这些想法应用到教育中、工作上以及家庭生活里。最后一篇则包括了七个冥想练习,提供了一些关于幸福的本质,以及它

    在我们生活中位置的洞见。

        在第1章里,我首先回忆了自己的过去——那些激发我追求幸福这门学问的经历。在接下来的一章里,本书指出了幸福既非

    来自满足眼前的欲望,也不是无止境地追求长远目标。我们一般所看到的幸福模式——享乐主义型=只要满足当前的欲求;忙

    碌奔波型=不能体会任何生活中当下的快乐,生活只为了目标实现的

  •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薄 腾讯微薄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 搜狐微博 天涯社区 猫扑推客 MSN 和讯 网易微博 百度空间 新浪博客 Myspace 谷歌 复制网址 更多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和心理治疗电话:02784530206手机及微信18071122930

    国家注册高级心理咨询师QQ362890071

    MSN:www.hrxl.cn@qq.com

    skype帐户:www.hrxl.cn

    微信及手机号18071122930

    【面询请电话或QQ提前预约时间】电话心理辅导时间:中国大陆北京时间

    上午9:00—12:00、下午13:00—18:00、晚上19:00—22:00

    症状是心灵的语言——心语!


     


     
  •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xlzxs.net/jiaolvzheng/jiaolv_9801.html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 心理辅导电话02784530206微信及手机号18071122930  心理咨询QQ:362890071  MSN:www.hrxl.cn@qq.com
  • 各类心理障碍电话心理辅导及心理疾病的网络心理咨询


网上心理医生心理治疗在线联系方式QQ362890071

MSN:www.hrxl.cn@qq.com

skype帐户:www.hrxl.cn

手机及微信号18071122930

【面询请电话或QQ提前预约时间】电话心理辅导时间:中国大陆北京时间

上午9:00—12:00、下午13:00—18:00、晚上19:00—22:00

心理咨询电话:02784530206
  • 最新焦虑症
  • 不再焦虑恐惧获得幸福的...
  • 抑郁症和焦虑症影响人的...
  • 放下你的自哀自怨放下恐惧
  • 生活压力让我焦虑到无以...
  • 不要为明天忧虑担心教练
  • 对自己的无能很愤怒
  • 不要忧虑过去不要忧虑未来
  • 幸福并不是获得财富和家庭
  • 人与人之间的摩擦怎么办
  • 拥有平和的内心才是人生...
  • 热点焦虑症
  • 拥有平和的内心才是人生...
  • 幸福并不是获得财富和家庭
  • 不要忧虑过去不要忧虑未来
  • 人与人之间的摩擦怎么办
  • 放下你的自哀自怨放下恐惧
  • 对自己的无能很愤怒
  • 不要为明天忧虑担心教练
  • 生活压力让我焦虑到无以...
  • 抑郁症和焦虑症影响人的...
  • 不再焦虑恐惧获得幸福的...
  • 推荐焦虑症
  • 总怕意外死亡,富翁患焦...
  • 心脏神经官能症,自己树...
  • 焦虑症治疗疏导案例
  • 焦虑症产生的原因-焦虑...
  • 广泛性焦虑症案例
  • 焦虑和恐怖的心理咨询
  • 焦虑障碍的非药物性治疗
  • 防猝死 自我解压很关键
  • 焦虑症的识别和治疗
  • 焦虑症常披心绞痛外衣
  • 相关焦虑症

心语心理咨询电话及微信18071122930  面询请提前电话或QQ预约时间  心理诊所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鹦鹉大道373号

 

滨江怡畅园11-2-1202         网上在线心理医生QQ:362890071

 

MSN或邮箱mailto:www.hrxl.cn@qq.com  公交:61、524、558、598、720、727、728、704、559、580倒口南村站下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欲转载请注明www.xlzxs.net 心理咨询师神经症心理辅导在线心语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网  鄂ICP备1101398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