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大约两分钟后,睁开眼睛)这很难做,不过你说的情境我最后还是想象出来了。
咨:好的,你做的很好,你是怎么想的?
访:我告诉自己,我不喜欢他们对待我的态度,但是他们非常固执。不过,尽管我不喜欢,我觉得还是能够忍受的。正如您上次的说的一样,这情况对我只是个困难,但算不上灾难,现在我好像能体会到这句话的含义了!
咨:你做的非常好,假如你不仅在想象中而且在现实中也对自己说这番话,那你就可以大大地减少自己的沮丧和愤怒,当然,我想你可能仍然会体验到一些负性的感受。你说过你并不认为自己是病态,如果你非常坚定地相信这一点,你还会不会对别人的不接受感到极端气愤呢?是不是别人的批评让你觉得自己是有问题的、是病态的呢?
访:从某种程度上您说的是对的,但是如果每个人都拒绝接受你、都反对你,要想感觉良好太难了,难道我们不需要别人的接受和认可吗?
咨:大多数人都希望自己被喜欢、被接受,尤其希望得到对自己很重要的人的认可。否则,就会感到失望和某种程度的挫折感。但我认为,在你的例子中你感到自己被贬低了,因此你对贬低你的人感到愤怒。假如你放弃这样的信念,即:“别人认为我没有价值我就没有价值了”,那么你就不会总是感到被贬低和无助。能明白我的话吗?
访:理智上讲是这样的,但是从感情上说,如果受到父母或领导批评,我还是会感到相当沮丧。
咨:理智上的理解,只会让我们短暂地明白:只是他们认为我不好,并非我真的不好。但多数时间,我们还会觉得他们认为我不好,我可能真的就是不好,我有问题,没价值或不正常。
访:是的,我就是这么想的,我怎么才能改变这种想法呢?
咨:躯体上的肌肉可以通过锻炼变得有力,情绪的肌肉也是可以通过锻炼增强的。关键在于:锻炼!每次当你因被否定被拒绝而感到愤怒、沮丧时,问自己以下几个问题:第一,什么法律规定不能对子女有偏向?为什么我的所作所为必须让别人赞同?第二,他们这样对待我,真是这么可怕吗?我真不能容忍吗?第三,他们这样对待我就说明他们是卑鄙的父母吗?第四,他们的批评能降低我做人的价值吗?此外,你也可以给自己一些正面的信息:“即使我同一般人的性格不同,即使别人认为那是病态,但这并没什么,我有权选择自己的行为方式,我并没有伤害别人。同样道理,别人也有权选择自己的好恶,有权不同意我的选择,虽然我不希望这样,但权力是别人的。”
访:我想在现实生活中能做到像您说得这样太难了!
咨:的确,生活不容易。但是,通过学会当别人批评你时不再感到受侮辱,通过学会拒绝自己陷入“我太可怜了,生活怎么这么艰难”的自怜之中,可以大大改变你悲惨的境遇?D?D愤怒、沮丧、强烈的挫折感?D?D这些都是你对困境的反应。(暂停一会)好的,我给你布置两个作业,好吗?
访:作业!怎么干什么都这么难呢?
咨:你有没有注意到刚才你的这句话恰恰和我举的例子一样:“我太可怜了,生活怎么这么艰难”?
访:是(来访者笑了),是有点像。
咨:当你那样想的时候,你有什么感受?
访:非常着急、沮丧。
咨:好的,你的第一个作业是认知方面的,要和自己的这些信念辩论:“世界不应该如此不公平,我不应该为了高兴这么费力”;“我父母不应该那样对待我”;“我不应该非得来做心理咨询”。第二个作业是行为方面的:你用一种自信的而不是攻击性的态度让父母知道:虽然理解他们对自己的偏见,内心无法面对而逃避,但是你的确为此感到内疚和伤心。
访:其实有些问题的道理我是知道的,可就是不甘心不服气(笑)。
咨:作为年少的你,采用这种行为模式来保护自己,得到本该得到的关心和爱护,是可以理解的。现在你已经长大了,已经参加工作了,从经济上生活上都已经独立。你现在可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和自己喜欢的人交往,看自己喜欢看的书,因为长大了,是个成年人,不用再担心受到父亲的打骂和惩罚。所以你不用害怕,也不要让过去的情绪体验影响到你现在的工作和生活。
你应该知道,你是一个很优秀的人,我们应该努力调整我们思想认识,让自己放松,过上愉快的生活。我们不一定要做人上人,我们只要做一个普通人就好了。同时也不要给自己定过多的要求,或太高的目标,让自己轻松的生活。
我曾经和一个长者聊天,我问他“什么样的人算是一个成功的人”?
他的回答是这样的:一个成功的人首先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其次要组织一个家庭;再者要能有个孩子;之后呢要发展自己的事业;还有就是要做一个好人。这五点,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如果都做到的那可以称为圣人。能做到前三点,做人就已经成功了。
所以我希望你能给自己定一个个合理的目标,尽情去享受生活。希望你认真思考,将你的感受告诉我。
访:我明白,我在这里找到了自信。
讨论:
当郭女士暴露出她的主要问题时,会谈把注意力放在问题背后的不合理信念上,这些不合理信念不仅存在于这个问题之后,同样存在于其它她认为不公平、不合意和被批评的情形下。因此,咨询的基本工作在于帮助其提高挫折阈限。
在次个别咨询之后,郭女士又参加了的团体咨询。在第2至6次会谈中,工作重点一直集中于提高她的挫折阈限和增强她的自我接受上。在自我接受方面,具体的内容是处理因人际关系不好引起的自我贬低;为情感挫折感到无能;以及为本职业绩而感到焦虑。
提高挫折阈限的具体工作是:处理郭女士每逢因开会汇报情况、接待来客,指导、批评下属、工作感到紧张焦虑时就尿频;每当想到不能与同事融洽相处时就感到气愤。
在每次会谈中,我们都会讨论藏于她的问题背后的固有信念,分析她比较典型的“我永远都不会快乐和成功”自我贬低的认知。
人的任何一个单独品质或行为都不等同于这个人的全部价值。一个人过去的失败并不意味着将来不能成功。在每次会谈中,与这些不合理信念争论的结果,是使其有了一些相对应的合理信念,并要求她每天至少花10分钟时间强化这些合理信念:
1、即使我有一些缺点,犯一些错误,并不能说明我的一切都不好,我有很好的品质,是一个有价值的人。
2、尽管过去和现在表现得不好,但并不意味着我是无能,永远不能完成职业做好工作。
3、逐渐识别出容易受挫和愤怒的不合理信念。
4、在咨询和家庭作业中,不断地让其对这些不合理的信念进行自我辩论,逐渐得出建设性的认知。
在第3次至第6次咨询中总共给布置了下面这些行为方面的作业:
1、建议他们找个合适的场合,能够与父母坐在一起沟通。
2、当父母指责你时,努力表现得自信一些,而不是显示敌意。
3、每周为父母做一件让他们高兴的事。
4、每天站在镜子前想自己的三个优点,多小的优点都可以。
5、当你因为接待、汇报、工作感到紧张焦虑时,做一些放松活动,而不是跑进厕所来逃避。
到第6次个别咨询结束后,郭女士取得了很大进步,已经不为父母、领导的批评感到过分的挫折和气愤,也不再为不能听到完美的称赞评价和达不到理想的最优指标而过分担忧了。此外由于不再总是发脾气,和父母的关系也有所改善。父母不再指责她“情绪不稳定”“没有孝心”,最后,她在完美主义方面的要求也大为降低,因此感觉很放松,这种放松的心情提高了她工作的效率,业绩反而有所好转,这种好转又进一步强化了她放松的心境。面对紧张的职场环境能够合理调整情绪,尿频的问题也得到了矫正。
在这样的情况下,转到社会交往团体咨询中,一方面继续巩固强化以前取得的进步,另一方面运用团体咨询的特点对人际关系中的不合理信念予以纠正。
结论:
在这个个案的心理疏导过程中,首先来访者的自信心是确保疏导正常进行的重要条件,来访者自信心的建立和逐渐增强,就具有了良好的心理条件,调动了战胜心理问题的内在动力。在咨询过程中疏通得当,引导有力;在新的认知与实践中进行自我领悟,提高认知和实践体验中产生欣慰和愉悦的情绪。咨询师注意到这一点很重要,它涉及了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第二,在咨询中,对于每个问题,先要致力于减轻其面对具体情境产生的过度情绪反应(如愤怒、内疚、自我贬低、焦虑等),然后再与她一起分析讨论引起问题背后不合理信念的核心是什么,提高挫折阈限,以扩大咨询的影响,使之能从更高更抽象的层面上理解情绪反应的来由,有更多的机会确立建设性的适应模式。第三,整个心理疏导过程,是一个破坏旧的心理不平衡,建立新的心理平衡的过程。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和心理治疗电话:02784530206
国家注册高级心理咨询师QQ362890071症状是心灵的语言——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