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当局长一段时间后,采临床工作,访问了很多校长、老师,发现当他们把你当局长时,讲的话都是不真实,都是官话。我〝磨〞功倒是有,所以邀请他们秉烛夜谈,到了晚上11、12点,他们就不把我当局长,讲的都是真心话。我的感想是:一个老师在第一线教孩子教个十年、十五年,他们有很多经验,只是没有机会发挥出来,于是我开始和他们建立关系,让他们发表、倾诉和发表高论,相对于教育,这些老师绝对有他们的智慧,他们绝对有好的东西,只是一直没有拿出来使用,他们都被赶课程进度压死了,他们都被某些价值限制了。其中有位校长讲了一堆意见,然后表示:那没有用,听了,就算了。我觉得,那是生命的经验,但是他会觉得讲了也是白讲。「你们怎么对自己没信心」,「什么没信心,根本就是绝望」,我试着把他们讲的话记录下来,然后把这些智慧统整起来,报告给他们听,他们觉得很奇怪,吴局长你这个学心理学的,怎么对教育了解这么多。我说:「这都是刚刚各位的高见,很不错,都很入耳吧!」所以我把他们讲的还原回去,他们才发现,原来都是他们说的,也就是在谘商过程的interview,就如同帮一个个案整理,那不就是我们常用的功夫吗?现把他们所讲的话整合起来,他们认为教育必须符合三个目标:
符合孩子的身心成长
孩子必须学会一些能力
孩子必须学会一些知识
但是现在的小学老师都有以下的想法:你要先教孩子活下去,再教小孩子活得好,尤其是都市环境的复杂和危险,所以国小的老师很看重生活实用教育,他们认为生活才是最重要,知识摆在后面。
其实我会觉得,在教一加一等于二的同时,不只教知识,也可以教他们如何去表达自己的想法、如何使用语言、如何去思考、如何去和人合作。
国小老师常提出的想法是任何的教案都可以达到三个目标1.刺激孩子的身心成长2.增加他们的知识3.让孩子学会某种生活能力,但是老师都使不上力,因为每天都在赶进度。
各位是否看过〝天下杂志〞内所写澳洲教改的八大能力,李远哲院长也强调澳洲教改的八大关键能力。其实澳洲会往这方面去努力,有它的文化历史背景,澳洲地方广大,人口稀少。他们觉得要生存下去,他们需要的是「实用」教改。连续三年以来,都是企业家带头领衔,也就是他们趋向强化实用的生活能力。
另外两个目标澳洲不是不重视,是澳洲的文化本来就非常重视孩子的身心。相对于知识和生活,他们选择把生活能力的强化,他们认为未来的世界,需要以强化生活能力为重点。
有些人置疑,为什么要教改,美国人都还要向我们看齐学习。美国在1980年强调美国教育知识能力太低,所以从1988年开始改善,而美国这个社会,自建国以来就是实用主义,他们的拓荒精神本身就是实用主义,所以我们会说美国是个协商社会。
美国之所以采常态分班,是因为他们认为:让孩子学习协商比什么都重要。所以从小开始就和不同的人相处在一起是好的,而不作能力分班。英国则采用精英教育,他们之所以采用能力分班,是因为日不落国已早不见了,他们没有那么多财力、资源,只好朝向精英政策,可是,英国文化的人本思想,是比美国还要丰富,精英政策不会造成阶级意识。
可是这两种制度,在台湾都完蛋。我们能力分班,马上造成很强的阶级意识,我们用常态分班呢?结果是偷机摸狗,也就是在常态分班下;以能力分班,这是公开的秘密。美国的教改,强调强化学科知识,那是因为美国社会过去在人本和实用都有很强的基础,但是回头看台湾,这三个目标都不够,所以李远哲先生交给行政院的咨议总报告书,强调三个目标都要加强,需拿掉艰深知识的那个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和心理治疗电话:02784530206
国家注册高级心理咨询师QQ362890071症状是心灵的语言——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