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质的失落:指称的是失去了某类关系,如父母离婚、要好的同学转学、亲人去世等。
象征性的失落:因为失去了某类关系而使得个人的自尊或情感受到损伤。如因为考试考不好被责备而「失面子」,或因父母离婚而觉得自己不如人。
(六)身体疾病或精神疾病:
探讨是否因身体上的疾病或因罹患精神病而导致自杀行为。如因得了癌症而自杀,或因患有精神分裂症,自觉无望而自杀、或者因为他人的生病而使个人产生自杀的意念或行为等。
(七)社会环境因素:
探讨家庭、学校、朋友或其它有意义他人等社会环境因素对个人的影响以及与自杀行为间的关系:
家庭因素,包括如:
(1)家庭型态:家庭中的组成成员、人数等;
(2)家庭关系:家庭成员间的关系、亲密程度、及家庭中的气氛等;
(3)父母对子女的管教态度;
(4)家庭的社经地位。
这些因素与自杀行为间的关系。
学校因素:
探讨在学校里的课业表现、功课压力、师生关系、学校生活的适应等问题与自杀行为的关系。
同学、朋友因素:
探讨与同学、朋友的交往情形与自杀行为间的关系。
与异性朋友或其它有意义他人之间的关系。
影响自我伤害行为的因素,或许不只是上述七大因素都概括的。因此我们希望在研究过程中,能逐渐修改本架构,使更能充分解释自我伤害行为。
2005-2-24 19:38:37
不论造成个人做出自我伤害行为的背后原因为何,基本上此类行为发生时,会有两个共同现象:
(一)该自我伤害行为会有预兆;例如以文字、言语、或行为来表达「想死」的企图。
(二)自杀者周围的人是最能帮助自杀者的人,但是大多数最能帮得上忙的人往往不知道该如何去协助自杀者渡过危机。
基于这样的观点,我们相信「自我伤害行为」的发生是有迹可寻,而且可以事先预防的。因此本计划希望以「关怀」为出发点,和个案及其周围相关人员建立良好的友谊后,再经「深度访谈」的方式,搜集详细的自我伤害资料,并加以整理,试着归纳出较完整的模式后,据此修订防治处理手册及高危险征兆量表。
除了上图三之概念外,若再将辅导的概念放在社会系统中来看,会形成如下的组织概念:图四是根据Bower(1972)在其心理适应模式中所提出:人类出生后就存于各式各样的社会机构中,这些机构提供个人发展与学习的机会,使个体成为具有「人性」的人。这些人性化的机构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种:
(一)第一级机构──KISS(Key IntegrativeSocial System)其组成包括家庭、邻居、保健制度、同伴、学校、教堂、娱乐以及经济的、政治的机构。这些机构适合社会的每个成员,提供个人生存的价值、意义、目标与规则。如保健制度可以确保安全的生产与健全的婴儿;家庭、邻居与同伴可提供个人社会能力发展的机会;学校则训练我们处理符号与事物关系的技巧。能够顺利通过这些基本的KISS机构,才能成为具有独立思考与感情表达成熟的社会化个体。
(二)第二级机构──AID(Ailing-In-Di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和心理治疗电话:02784530206
国家注册高级心理咨询师QQ362890071症状是心灵的语言——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