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恐
心理咨询
强迫症
抑郁症
社交恐惧症
焦虑症
神经症
照片
心理治疗
心理学
心理学家
爱情婚姻
精神分析
心语专栏
心理医生
咨询流程
咨询范围
咨费表
系统治疗
治疗反馈
心语心
社交恐惧症首页
|
社交恐怖症
|
自卑
|
视线恐惧症
|
脸红恐惧症
|
异性恐惧症
|
表情恐惧症
|
余光恐惧症
|
内向
|
社交恐惧症
|
手抖
|
社交障碍
|
紧张
|
敏感
|
自信心
|
口吃
|
嫉妒
|
羞怯
|
嘲笑
|
专题
当前位置:
社交恐惧症首页
>>
敏感
>>
对异性缺乏信任感影响了婚恋
微信及手机号18071122930 转载请注明华人心理咨询网
www.xlzxs.net
心理咨询邮箱362890071@qq.com 网络网上在线心理咨询QQ:362890071
将情人“投射”成罪犯
陈小姐来找我时,正是第四位男朋友动手打她之后。她的这四段感情最后都以男方施暴而结束,为此她深感痛苦。
陈小姐也找过其他心理咨询师,有人建议她应该深入了解男人的真正需要;有人告知她应该改变她的性格,变得更温柔和体贴一些……这些似乎没能变成灵丹妙药,她依旧被打,来找我时,正顶着明显是挨了耳光之后的青黑眼睑。
我们慢慢建立了良好的咨访关系。我听着她的种种陈述,尽量只听不说。这样过了两个月,我准备冒险进入正式的治疗。于是有一次我直截了当地问:“陈小姐,你遭受过性侵害吗?”她猛然一愣,吱唔了一声,搪塞几句后就匆匆离开了。
我等了她三个月,感觉基本上不会再见到她了,不料她又来找我,向我坦承她念初中的时候,曾经被同校的一个混混型同学胁迫并且被猥亵。事情发生以后,她羞愤不已,但觉得羞耻,难以告人,只好默默把这件事隐藏在心底——这件事情,也就成了她内心世界的“未完成事件”。
人类在遭受性侵害以后,会有明显的创伤性后遗症,这尤其会影响个体后来的人际关系和情感运作。个体很可能无法真正信任他人,在亲密关系里尤其困扰重重。
成年以后的陈小姐,在与男友发生亲密关系之后,总会莫名其妙得妇科病。于是,陈小姐会十分愤怒,指责男友洗澡不够彻底,或者在外面搞过不干净的女人,言语激烈。刚开始,男友还会自我检讨,但她不依不饶,男友在她嘴里越来越十恶不赦。她的男友由刚开始的拼命洗澡,到后来的不耐烦,再到后来的反唇相讥——双方互相谴责和攻击,接着争吵升级,最后拳脚相向、一拍两散。除了第一任男友,后面三任男友都是先挨了陈小姐扇过去的大耳光,然后才勃然大怒动手回击。她对自己的暴力倾向解释说:“我就是忍不住,跟中了邪似的。”
中邪的当然不是陈小姐打人的手,而是那个“未完成事件”。因为少年时期遭受的侵害,陈小姐很难对男人产生真正的信任,她的指责、愤怒和攻击,也只不过是对当年情景的“投射”。这显然表现了当时未能完成的愤然自卫。只不过,她的内在意识搞错了对象,她的男友们很不幸被当成了那个当年侵害她的混混。
由于曾经被侵犯过,而且一直没有完成应该完成的、对侵犯者的惩罚,陈小姐通过“投射”,不自觉地把对侵犯者的愤怒和自卫动作转移到男友身上,企图从对方身上实现当年没能实现的公正。至于她的妇科病,除了做爱带来的敏感菌感染;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她当年遭受侵犯后,产生“性不洁”的厌恶心理在身体上的具体表现。这也合理化了她对男友们的愤怒和怨恨:她自觉正义在手,于是拼命谴责对方,表现出对亲密关系的疏离和言语行为上的攻击性。
在“投射”这个古老的把戏中被冤枉的男友们当然不服气,觉得陈小姐简直不可理喻。她的歇斯底里让他们忍无可忍。双方的暴力相向,甚至重现了陈小姐当年被侵犯的场景。结束一段关系以后,她带着受害的心情,继续谈恋爱,然后“投射”,于是相同的场景一再上演。
陈小姐内心的“未完成事件”,通过“投射”使场景再现,并且迫使她不断努力“完成”。这种注定徒劳的努力导致更大的痛苦,她更执著于在现在的模式中“完成”……甲和乙之间的恩怨,却要丙来承受惩罚,结果当然行不通。即使男友忍气吞声,陈小姐内心的症结还是无法平复,因为她内心里需要的其实是当年那个侵犯者受到惩罚。
陈小姐需要认识到“未完成事件”的巨大威力,需要勇气,需要用爱和智慧的能量加以解决,由此才能真正摆脱受害者的“投射”模式,正确对待自己人生中的亲密关系,靠信任和成熟的心智获得自己的幸福。
“未完成事件”
我们要了解,在心灵层面上的“未完成事件”和在工作层面上的未完成事件,是完全不同的,二者对生命的影响力也极为悬殊。
“未完成事件”绝不可能真正使人感到满意,因为最根源的需求仍未得到满足。于是一再地努力尝试完成“未完成事件”,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但如果情况不允许,我们接下来的招数就是压抑并努力遗忘:
完形治疗之父皮尔斯说:“欲望受到挫折,要满足它有危险性存在,而挫折感的紧张也已经无法忍受。此人于是压抑欲望以及对这个欲望的察觉,好避免受苦并远离危险。”
用压抑和努力遗忘,将“未完成事件”排除在察觉之外,至少比让它永远打开着,有一个隐隐作痛的需求造成的感觉好多了,并且也可以允许我们有能力去满足下一个浮现的需求。
不幸的是,一旦个人想办法将这些“未完成事件”排除在他的察觉之外,那么他就丧失了自我觉知,结果形成:解决—无效—再解决—无效的恶性循环,就会带来疲劳、注意力散漫、混乱、紧张、身体疾病、破坏等“未获满足”的轮回状态。
“未完成事件”的需求未满足,然而它却拥有生命里的支配性力量,它霸道专横地要在其他事情之前先被完成;所以即使我们长大成人,我们也会用同样的态度,再做出同样的努力。然而,我们以前就未能完成的事件,在时过境迁之后,变得愈来愈不可能完成。这真是一个痛苦的恶性循环:
执著于“未完成事件”的人,即使现在环境已经很不同了,仍然会持续在他童年时期的需求里。他轮回在过去习得的行为模式中,但生命的障碍却持续存在于当下。他会一再地企图满足原初的需求,而这一需求却在他当下的背景中无法获得解决。每次,在接近他那个未完成的需求时,他就会经验到“内心被电了一下”的惊慌与焦虑。这种过电似的焦虑,是他卡在“未完成事件”上的典型反应。他想保持压抑、遗忘、不去满足这一原初需求的状态,和想要打开它或者满足它的欲望,在这个点上内心天人交战。
心理学家的职责不过是:帮助人们抵达并且感觉到这个被卡住的点或僵局,而后设法引导,帮助人们在其中探索、选择,以便使这一“未完成事件”真正完成,成为一种可能的生命经验。
为了达到这个效果,案主本人必须拥有足够的勇气和诚意,不断地提升自己活在当下和保持察觉的能力。惟其如此,“未完成事件”才会从遗忘的深渊中浮现出来,使那个需求真正得到满足的机会。
丧失察觉与逃避
“未完成事件”有着如此惊人的能量,无论我们如何自我暗示:“那件事情已经过去了”、“时间可以解决一切”……我们还是会一再回到“未完成事件”的原初需求上来,备受制约。又因为诸如此类的自我暗示,我们反而没法再次清楚地看到“未完成事件”的真实需求。
我们丧失察觉的结果是:我们不知不觉地轮回在旧的行为模式中不能自拔。于是我们生命的能量因“未完成事件”卡住或者扭曲,导致生理性与心理性的问题——精神官能症、肌肉僵化、身体盔甲(body armour)……
我也十分希望“事情过去就已经过去了”、“时间可以解决一切”等等可以成立,并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然而,心理学研究发现,那根本就不是事实。
皮尔斯认为,相比较那些已经完成的事件,人类更倾向于记得“未完成事件”。并且人类还有一个自然的倾向:重新拾起并且完成“未完成事件”。人类还会纠缠或者执著在“未完成事件”里形成一套个人的观念、看法、价值观等等,甚至形成个人的生命意义。
在进行心理咨询时,我认识一位先生,他小时候尿床,有好几年,会在半夜里被脾气暴躁的母亲从被窝里提出来赶到院子里。年幼的他自然无力反抗,也不敢表达自己的真实情绪。成年以后,他对遇见的每一个女人都从心底里鄙夷和嘲讽,这实在是严重影响了他的生活。显然,表达对母亲的愤怒和怨恨的需求,是他生命里的“未完成事件”,导致他用鄙夷和嘲讽的仇视态度理解出现在他的世界里的女性。
还有,没能考上大学的父母,会想尽办法让自己的子女上一回大学……这样一再沉溺在“未完成事件”的需求里,基本上是我们人生的常态。
从前有一位古怪的人,名叫那斯鲁丁,有关他的故事非常多。
传说有一天晚上那斯鲁丁在广场的街灯下匐匍前行,好像在找东西。
附近的人过来问他:“你是不是掉了什么东西?”
他回答:“我的钥匙丢了”。
那人又问:“你确定它是掉在这里吗?”
“不,是掉在那边的草丛里了。”
“那么你为什么在这里找?”
“因为这里有路灯,比较亮啊!”
其实,这位特立独行的圣者以这种愚行,以挖苦的形式警示我们:在解决心灵的痛苦时,我们往往力图在“有亮光”、有面子的地方,去解决那些隐藏在阴暗角落里的问题,就像刻舟求剑的愚人一样。
因此,从“未完成事件”那里逃开,让自己视而不见,打算让时间或者别的什么“代替”解决,是愚蠢而徒劳的。对“未完成事件”的刻意回避与否认,让我们丧失了察觉,处在轮回中而不自知,这在佛学中叫“无明”。自作聪明地让“时间”或者别的什么代替解决“未完成事件”,在一个禅师看来,就是“偷心”;因为我们总是“在路灯底下寻找掉进草丛里的钥匙”,所以被佛陀骂作“愚痴众生”——“愚”是因为无法清晰地察觉真相,“痴”则是一再地痴迷于旧模式的轮回中。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总希望自己内心的问题,最好由自己的配偶代替解决。所以,很多人抱怨自己过得不好的根源在于自己的配偶。并且,他们会进一步陈述为了让配偶改变,自己所做的种种努力。再然后,他(她)就会向我讨教应该如何让她(他)变好。我会反问:“你自己打算什么时候‘变好’?”
我们为了改变其他人耗费了生命中的极大能量,尝试各种可能的办法。为了让对方(往往是最亲密的人)感到罪过及羞愧,我们极尽责难、收买、诱惑、胁迫、疾病、怨恨、自我破坏等手段。只有等这一切方法都失败之后,我们才开始想到要改变自己,去亲自解决自己的问题。但有很多人还是不愿意。事实上,宁愿选择死亡也不愿意做出调整的人数之多,是心理行业之外的人所难以想像的。
真正接受记存在你心灵深处的那些“未完成事件”——即使它们使你如此痛苦。有勇气去重新经历自己生命里的每一个“未完成事件”,去看那些存在的事实,才能在生命里开始拥有智慧。这样的人将不再怨天尤人,不再将责任推给环境和别人。他会为自己的思想、情绪、人际关系、生命里的每一个结果负起责任。结果他得到了心灵的最大自由。
当然,我们首先要练习的是“放下”——放弃自我固执的某些部分,同时又透过自我对话、真实体验和内省,发掘我们内在的真正感觉、情绪和潜能,然后我们才能开始让“本来的我”活过来——也许是此生第一次活过来。
过去,我们拥有一个由他人或者环境“规定的我”,如今凭借心灵成长和内在体验我们发掘出了“本来的我”。我发现,这两者之间其实是和谐统一的——就像参禅开悟的人发现,其实烦恼和菩提是一回事情——这个时候,一个全新的、富于智慧的“我”就会显现了。只要我们能体认这一点,我们就有机会改变我们的生命,唤醒从未显露的能力。
十年来的心灵经历,使我深信:当你决定成为你自己,你的心灵就开始走向自由之旅。当你放下这个由外在来评判的“自我”,你就开始消除痛苦的源头。
你再不会因为自己“做得不够”而感觉比别人差劲,也不会因为自己富足而感觉比他人高级。你就是你自己。这样一来,即使是一个不起眼的人,由于珍惜自己、尊重自己、努力实现自己,也能发挥不凡的能力。当你学会看重自己,热爱自己,生命就有了意义,于是命运也由自己来掌握了。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薄
腾讯微薄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
搜狐微博
天涯社区
猫扑推客
MSN
和讯
网易微博
百度空间
新浪博客
Myspace
谷歌
复制网址
更多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和心理治疗电话:02784530206手机及微信18071122930
国家注册高级心理咨询师QQ362890071
MSN:www.hrxl.cn@qq.com
skype帐户:www.hrxl.cn
微信及手机号18071122930
【面询请电话或QQ提前预约时间】电话心理辅导时间:中国大陆北京时间
上午9:00—12:00、下午13:00—18:00、晚上19:00—22:00
症状是心灵的语言——心语!
本文引用地址:
http://www.xlzxs.net/shejiaokongju/shejiaokongbu_10037.html
心理辅导电话02784530206微信及手机号18071122930 心理咨询QQ:362890071 MSN:www.hrxl.cn@qq.com
各类心理障碍电话心理辅导及心理疾病的网络心理咨询
网上心理医生心理治疗在线联系方式QQ362890071
MSN:www.hrxl.cn@qq.com
skype帐户:www.hrxl.cn
手机及微信号18071122930
【面询请电话或QQ提前预约时间】电话心理辅导时间:中国大陆北京时间
上午9:00—12:00、下午13:00—18:00、晚上19:00—22:00
心理咨询电话:02784530206
最新社交恐惧症
对异性缺乏信任感影响了...
担心孩子无法适应人际交...
别人看自己让自己放松
害怕有人不喜欢我
总觉得自己吃亏了怎么办
紧张和害怕只能封闭力量
克服羞怯勇于和别人交往
不愿意讲不愿意想到的事情
总是喜欢吓自己使处境恶化
不舒服的身体情绪是逃离...
热点社交恐惧症
我遇到一个很情绪化的人...
别人看自己让自己放松
了解自我性格的好工具九...
家人对我大吼大叫怎么办
尴尬给别人的感受不好
不愿意讲不愿意想到的事情
紧张和害怕只能封闭力量
总觉得自己吃亏了怎么办
害怕有人不喜欢我
对异性缺乏信任感影响了...
推荐社交恐惧症
相关社交恐惧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