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觉与人格:体像学的早期研究 上一个世纪的50年代到60年代,西方人对体像的研究主要是在人格与知觉领域。1958年,Fisher S和Cleveland E.出版了《体像与人格》(Body Image and Personality. Princeton, NJ,V an Nostrand Reinhold,1958)一书,将体像研究与人格密切联系在一切,规定了体像研究的发展方向。在心理学领域,人格现象是最琢磨不定的,没有深入细致的研究,人格这一心理学的基本课题永远是一个美丽的,但是没有人居住的大别墅。Fisher S和Cleveland为人格这个美丽的大别墅添置了重要的家具。按现代心理学理论,人格是人内部的统一整体,而中心是自我。自我的概念可以一分为二:其一是主体的我,即作为知觉的我,多用“自我”(ego)来表达;其二是作为客体的我,即被知觉的我,多用“自己”(self)来表述。这种客体的我,或被知觉的我包含了“自我意像”(Self Image)。 另外体像的一个基础研究方面是由一些认知心理学家们完成的。例如S. Wapner、H.Werner和J. Ajuriagurerra合作完成了《身体知觉》(The Body Percept. New York, Random House,1967)一书。由于体像是我对我的知觉,那么知觉研究对体像来说便是其基础研究之一。“我—我”知觉对知觉心理学研究提出了挑战,没有哪一种知觉犹如“我—我”知觉这样复杂。 实际上,后来对体像的研究均是在这一时期奠定基础后的进一步深化。
○体像与美容:美容医学中的心理学研究 体像研究进步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美容医学的发展所起到的促进作用。 20世纪80、90年代美国以及欧洲的美容医学吸引着许多心理学家,因为美容医学涉及许多正常和异常的心理问题,以及体像与体像障碍等。其中一个显著的特点是美容整形外科医生与精神、心理医生联手研究美容整形医学中的心理学问题。 在心理学与美容医学结合研究方面,美国学者做了大量的工作。美国南加州大学医学院外科与精神医学部的JM. Goin和MK. Goin两人联合研究,发表了一些较有水平的论文与著作。他们认为,美容整形外科改变人们的体像,提高容貌缺陷者的信心。当然,做到这一点还有其他的途径,譬如接受教育,提高内在素质等。一个长久地解决问题的办法是从内在入手,而不是从外在的手术。他们还合作撰写了一些有关乳房美容整形手术、面部美容整形手术的论文,如“面部美容外科的心理学影响”、“变得痛苦:乳房再造病人的心理经历”和“缩乳术的心理结果”等。 心理学家、精神病学家介入美容整形外科心理学的研究,使得该领域的研究具有了一定的学术深度。如作为精神心理学家的Napoleon也对美容整形外科的心理学问题给予了关注,较深入地将心理学理论运用于美容外科实践,发表了一些有价值的文章。如“老年美容外科求术者的心理学考虑”和“美容整形病人的人格问题”等。 对美容医学心理研究的深入,还是体现在体像研究方面。1977年,日本学者Fukuda发表了“门诊病人中畸形恐惧的统计学分析”(Statistical analysis of dysmorphophobia in an outpatient clinic. Japan J Plastic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1977;20:569-577);1981年,英国学者AH. Crisp发表了“美容外科中的畸形恐惧”(Dysmorphophpbia and the search for cosmetic surgery. Br Med J 1981)。 90年代,精神病学家Phillips成为美国对体像障碍研究较为深入的一个代表人物,她清楚地知道美容整形外科与体像障碍有着密切的关联,因此,在讨论体像问题时,她没有忽视其与美容整形外科的关系。譬如, 她曾完成了一项题为“躯体变形障碍:对要求鼻美容整形手术病人的控制研究”(.Reply to L Jerome: Body dysmorphic disorder: a controlled study of patients requesting cosmetic rhnioplasty. Am J Psychiatry 1992;149:577-578)。此外,美国精神医学专家Pruzinsky也与美容整形外科医生联合完成了一些较为深入的课题,如在其出版的专著《体像:发展、反常与改变》(Body Images: Development, Deviance and Change. New York: Guilford Press,1990 )专门论述了“体像改变与美容外科的关系”等。
○体像障碍:精神医学的研究 体像研究的真正深入,在于对体像障碍的探讨。这也是体像研究最有实际价值的部分。对此,只有精神医学与精神医学专家才能够完成。 从70年代开始,对体像障碍的研究主要是在三个方面展开的: A.作为一种精神病症研究 将体像障碍作为精神病症的研究是从20世纪初开始的,例如当时就开始了“躯体变形障碍”的研究。到了70年代,逐步开始了体像障碍的各方面的研究,诸多学者参与了该领域的研究。例如:Hay GG的“变形恐惧”(Dysmorphobia.Br J Psychiatry.1970);Van der Velde CD的“自我体像、发展和临床的重要性”(Body images of one's self and of others developmental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Am J Psychiatry 1985)等。 B.体像障碍与进食障碍关系研究 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神经性厌食与体像障碍关系的研究成为西方精神研究的一个十分热门的课题。例如,Moore发表了“青春期女孩的体像与饮食关系”( Body image and eating behavior in adolescent girls. Am J Dis Child 1988M );Fichter等发表的了“神经性厌食的体像障碍测量:不同方法的实验比较研究”(The measurement of body image disturbance in anorexia nervosa: experimental comparison of difterent methods. Br J Psychiatry 1986);R.H. Horne等发表了“进食障碍病人的体像困扰”( Disturbed body image in patients with eating disorders. Am J Psychiatry 1991)等。此类文章在当代西方精神医学研究的文献中比比皆是,这里不再一一例举。 C.体像障碍与强迫症等神经症的关系 体像障碍与强迫症等神经症的关系是一个当前精神病学仍在讨论的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对此探讨的论文在学术刊物上比比皆是,例如Vitiello B等的“丑形恐惧误诊为强迫症”(Dysmorphophobia misdiagnosed as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Psychosomatics 1990)分析了以往人们在对体像障碍的认识上,往往将其当做强迫症等神经症。如今有些学者人为体像障碍是一个独立的病症,而另外一些学者则认为体像障碍是其他神经症的一种形态。
○菲利普斯:当代躯体变形障碍研究的奠基者之一 体像研究的深入是由于精神医学学者的兴趣和热情导致的,研究的焦点之一就是“躯体变形障碍” (Body Dysmorphic Disorder,BDD)。应该说,“躯体变形障碍”是一个很新的专用名词。早在弗洛伊德时代,关注人格建立的弗氏就报告过有关的病症,但几十年来,该病症并没有作为一个独立的疾病。90年代,在美国的精神病学界才将此病作为一种独立的病症,并在《美国精神病诊断与统计手册—3版—修订》(American Psychiatry Association.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DSM-Ⅲ-R )中,在心身疾病中,增加了躯体变形障碍这一病症。对此病症的研究有许多学者值得介绍,当最应当写到的是美国当代躯体变形障碍研究、治疗与普及工作者——凯瑟琳•菲利普斯(Katharine Phillips)博士。
图0-2 美国BDD专家:凯瑟琳•菲利普斯博士
凯瑟琳•菲利普斯博士是美国Brown大学医学院精神病的助理教授,Butler医院精神病学医生,是目前世界范围内研究躯体变形障碍的权威人士。她是美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方面关于“躯体变形障碍”的撰稿人,并主持该领域中的研究项目。在她主持的BDD网站中,回答人们关于体像的问题,特别是人们所为之痛苦的躯体变形障碍问题。她用全部精力,致力于躯体变形障碍的研究,并且为患有这些疾病的人咨询与治疗,为深深陷入BDD困境的人提供帮助。她在BDD研究方面发表了近百篇论文,出版了BDD研究的专著《破碎的镜子:躯体变形障碍的研究与治疗》(The Broken Mirror: Understanding and Treating Body Dysmorphic Disorder, Oxford University Pree,1999)。 作为学者的凯瑟琳•菲利普斯不仅在BDD研究上卓有成效,而且热心服务与社会,开设了BDD咨询网站和门诊等,对不同年龄的BDD患者提供心理服务。菲氏说:“我之所以对 BDD有如此大的研究情趣,是因为我已看见如此多的人在忍受它的痛苦。而有如此多的人并不了解,不知道自己的痛苦来自何方。” 其实,BDD是相当普通问题,而公众并不了解,许多专业人员也不熟悉。作者在国内研究BDD数年,对国内研究情况是熟悉的。早在几年前,我开始研究时,几乎找不到任何有关体像研究的中文资料,更不用说BDD了。我记得很清楚,在几个星期的资料查询中,只发现在于又新教授《精神病的症状学》中提到“体像障碍”一词,并有一些描述,其次是在《中国精神神经疾病分类》(CCMD-2-R)中,在疑病症中提到“躯体变形障碍”一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