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ss Feed 
  • [繁体中文]
  • 首页
  • 心理咨询
  • 强迫症
  • 抑郁症
  • 社交恐惧
  • 焦虑症
  • 神经症
  • 图片
  • 心理学
  • 心理学家
  • 心理治疗
  • 人格障碍
  • 家庭治疗
  • 爱情婚姻
  • 精神分析
  • 心语专栏
  • 心语简介
  • 咨询流程
  • 咨询范围
  • 咨费表
  • 彻底治疗
  • 治疗反馈
  • 精神分析首页 | 当代动态 | 精分文粹 | 自体心理学 | 客体关系 | 分析心理学 | 社会人文派 | 精分案例 | 弗洛伊德 | 精神分析 | 梦的分析 | 个体心理学 | 专题 | 留言本 | 搜索
  • 当前位置:精神分析首页 >> 精神分析 >>
  • 儿童精神分析 (8)
  •  2008-04-01 13:49:38  作者:华人心理咨询网  来源:精神分析,心理分析,弗洛伊德,分析心理学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0条
  •  文字大小:【大】【中】【小】 评分等级:0
  • 过渡客体是玩具的原型。很有意思的是,为什么有些成人都保存着一个客体。有意思的是我们要观察和看到成人中间要保存一个拥有一个客体,这个客体类似于过渡客体。这个客体是他自己给他自己的,是他自己找到的。有这个东西后就感到舒服。

    Objet transition 转换客体

    Objet contenant 盛装客体

    Objet accompagnement 伴随客体

    当然,成人的这个如果是过渡客体的客体相对于孩子的差别是非常大的。除了过渡客体( objet transition ),还有一种客体叫做盛装的客体( objet contenant ),这个客体如同一个容器,里面盛装了我们自己精神客体的一部分。如果没有就觉得缺失了什么。

    比如有一个 13 岁的患者,始终有一个黑色的小鹅卵石握着。他有一个表妹,比他小一岁,他们两个关系很好。然后要分手的时候,这个女孩就从地上随便捡了一块鹅卵石送给他。当他觉得不舒服的时候就拿出来。鹅卵石始终放在口袋里,代表他的一个缺失,这个东西就填补了这个缺失。这个小鹅卵石就是一个信物。

    第三个客体就是伴随的客体 (objet accompagnement) ,没有这么强的联系,仍然起一个作用,如果我到哪里去就带着,里面仍然有一个情感的投注,可能是一个手势或者是一幅照片、一幅画。但这不是温尼柯特的,是我和另一个教授加进去的。

    存在着另一种情况,即孩子不能利用这个过渡客体。在这种情况下,过渡客体是躯体某一部分,比如拇指,比如舌头和整个口腔的运动,比如他不能咬手指,他就动嘴。也可能是头发和手。有时过渡客体是整个母亲,在这种情况下分离就非常困难。过渡客体的特征或者性质是孩子能够拥有它,现时限制了这个全能,它抵抗着。我们可能失掉它同时可能再找到它。丢出去,然后再找回来。有时我们不再不喜欢这个东西,放在一边,突然一下又想找到它。

    温尼柯特认为,必须使过渡客体是活的,使它是柔韧性的,同时能变形。正是如此我们看到更多的是衣服或者小被子,而不是一个硬东西。对我们来说,客体是从外面的。对于孩子来说是他产生的,但不是一个想象。我们能懂得为什么它帮助孩子走向外部。在孩子能构成一个外部的现实后,就不需要这个过渡的客体,但是更经常的情况下是过渡客体没有被忘记,仅仅是被放在一个角落里了。

    我有一个弟弟 18 岁时,布制熊是他的过渡客体。他把他放在壁柜顶上,其他所有人都看不到,只有他看到熊的鼻子的一小部分。他搬家时也把它带上。我们看到中介的区域在内外现实间,中介区域是精神发展的地方,我们可以找到自己,可以走向其他地方。我们可以画一幅图,我们有一个序列,属于过渡空间的序列,过渡空间的行为是在我们启动一个真正的活动之前的活动。

     

    过渡空间是真正行动的地方,例如,写作时,我们要翻笔记本或削铅笔,然后才开始写作。那么对科学家来说,存在一个纯粹的外部肉体,但对大部分人来说,也是一个内部特征。对服装,就不仅仅是客观的东西。过渡空间,是一个精神的空间,对一个东西投注情感,然后又扔掉,最后又找到。这个是发生于过渡空间的。

    ( 霍: transition 我把它翻译成转换,肖晓曦把它翻成过渡。 )

    关于翻译,后者“过渡”更好,是和我的彼者相遇的空间。过渡空间的翻译,不仅构成外部,又是构成内部。允许我们同时构成外部和内部。这个是对精神分析一个非常大的问题,为什么我们能够构成一个精神的主体?通过这个精神的结构我们能构造一个外部的世界,我们能想象一个不是精神的东西,能想象大脑之外的一个东西。为什么能想象精神结构之外的东西,通过这样一个过渡空间,既构成一个外部也构成了一个内部。我们能想象现在不在场的东西。什么叫精神结构?瓶子就不能想象。精神结构是神经元精神结构组织。首先有一个玩具熊。为什么我们能想象外部?是因为这个过渡空间成了我们和内部外部的联系。精神系统和其他不是精神系统的系统之间有差别。神经元自身也不能想象。但精神结构这个整体能够想象。神经元的系统不能想象神经元之外的东西,精神结构能够想象,那么它就和神经元不一样,是物质结构的差异。它能想象它的结构之外的东西。

    讨 论:

    精神分析与科学的差别在什么地方?既是外部也是内部的客体,而科学认为客体是外部的。儿童时是主客体未分的。抽烟喝茶是客体转换来的。

    首先这个是温尼柯特的两个模型之一,第一个是他的自性假自性和自我,第二个是过渡空间与外部和内部现实。内部的精神现实是无意识的,也是真自性的地点,自我是在过渡空间整合了过渡的客体形成的,但并不完全一一对应的。

    假自体的形成是不是可以说是在过渡空间利用了一些过渡的客体形成的?

    不是。因为过渡客体是活的,而假自性是死的。比如说一个孩子可能通过假的自性,利用某一个过渡客体来解决他的抑郁的状态。在这个情况下,假自性仍然是一个死的结构,过渡客体是一个活的结构。

    秦伟:这个问题和症状学相关。在部分的症状内,力比多投向一个固定的对象,唤起了一个痛苦的过程,力比多投向固着的对象与转换客体有一个什么的关系?

    恐惧的对象,比如学校恐惧,不到学校就没有恐惧,对象就起了一个把力比多管道化或者渠道化,分成不同的。这个东西是从外部抓来的克服他的焦虑,恐惧客体是自己想象中创造的,和焦虑是没有关系的。过渡客体是一个创造出来的东西,同时也母亲给予的,避免自己焦虑的一个客体。

    陶杏华:杯子、马之类的,是孩子自己觉得他创造出来的。虽然实际上并不是他创造出来的。

    (阿苏)恐惧的客体恰恰是阻断了和另一个人,彼者的关系,恰恰过早封闭了这种关系,过渡客体恰恰是允许了这种接触关系。

    症状性的客体强调的是压抑,过渡客体强调的是这种转换,让孩子离开母亲走向世界。过渡是从内部到外部,此者到彼者。发展的序列。恐惧的客体和过渡的客体是两个不同的序列。过渡客体是孩子离开母亲走向外部,而恐惧是外部有一个缺失有一个不完全,是两个不同的领域。一个允许发展,一个阻碍发展。一个是纵向一个是水平的问题。

    过渡客体是一个水平的。内部和外部的关系,是一个水平的。强调的是水平上的内和外的过渡。恐惧也讲内和外的过渡,但封闭了这种过渡,强化了压抑。
     
     


                                         成都精神分析中心网站 版权所有
    儿童精神分析第五讲
     
     
      

    第五讲

    2003-12-19 上午9:00-12:00


    四个涉及到的人物:

    Françoise Dolto(1908-1988)

    Jaques Lacan (1901-1981)

    Melanie Klein(1882-1960)

    D.W Winnicott(1896-1971)

    《对孩子的医学心理学门诊》(Consultation Medical Psychologique Pour enfants et adolescents )

    (阿苏)今天不想讲理论,而是讲实践。

    我先讲一个小女孩,一个在医学门诊上接待的小女孩。医学心理学的门诊在法国是免费接待儿童和青少年的地方。因为在法国,人们付了很多税,税的一部分就用于文化机构,比如于我们的免费医疗。这是一个中心,在中心里面,冢庭可以请求询问0-18岁的小孩的情况,这个中心有15个人办公,有2个精神病医生,有6个心理咨询家,4个语言治疗医生。另外有一个训练孩子心理活动和运动的教育者。还有一个秘书,全天工作。一般是家长提出治疗请求。在中心,第一次接待家庭时,医生和治疗家都在场。在会谈中了解到孩子的问题在哪里,然后决定由哪一个人处理他。刚开始时,觉得第一次会晤仅仅是收集信息,后来发现第一次会面很重要。父母亲和孩子都有一个强烈的情绪负担,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在这个地方,移情建立起来。刚开始会让社会工作者来接见他,后来是治疗家来接待。我们再找一天来谈对孩子不同的安排。这不是一个纯粹意义上的精神分析家做的事情。仅仅是有人被另一个人接待,有一个分析的倾听。这个框架和背景并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精神分析的框架。

    今天我讲这个家庭的前两次会面。首先我让你们逐字逐句把这个会谈记录下来,然后我再做分析。请求门诊的家庭带着一个动机,是因为孩子不断地摇晃,特别是在床上摇晃。父母亲就意识到这个小女孩有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所以第一次整个家庭都来了。也就是四个人:父亲,母亲,女儿(Marie)2岁半,儿子 (Benoit) 1岁半。

    我进了候诊室,看到他们全家人。就请这个家庭进到治疗室。为什么我要让所有的人进来?有时医生会对家庭所有的人说,“谁愿意来?”一般大一点的孩子单独面谈不要父母作陪,有时父母愿意单独来不带孩子。但通常倾向于让家庭一起来。一般而言,第一次会谈也是一个适应的过程。我一方面听父母亲的谈话,同时也看孩子的行为,以及孩子和父母之间的关系。这样会晤就很困难。因为父母亲坐在我前面,而孩子就到处玩,做了很多调皮的事情。

     

     

    一个半月以来,Marie变成了一个婴儿,在这之前,她经常发气,表现出了对人们照顾她小弟弟的嫉妒。在阿苏女士的眼睛中间,她看到的Marie是一个1岁到1岁半的小孩的状态。母亲在讲小女孩的时候,本来应该说:“她在吼,她在叫”,但实际上是说:“大家在叫,大家在吼”。这点表现得非常清楚,给我的感觉这个孩子是某个东西。把孩子扔在地上,大家会呕吐、感到恶心。On,翻译成“大家”。通过这个把主体去掉了。我注意到,当妈妈对这个小女孩说话的时候,小女孩完全不听,自己玩自己的。这个小女孩咬了她的小弟弟很多次,咬他身体上不同的地方。在这种情况下,当小女孩咬了几次后,再有这种倾向咬小弟弟的时候,她的父亲就打了她。大家就质问,这个孩子的这种野蛮行为是从哪里来的?我问他们是不是因为她和母亲分开了。母亲是护士,工作了3个月,都在晚上工作。小女孩在一个保姆家里,但是大家感觉她在保姆家里表现很好。母亲说,从来没有让小女孩一个人待过。但是,母亲说了这个(即从来没有单独待过)以后,突然想起,有一次到商店买牛奶,就让小孩在屋里,自己到旁边的小商店买牛奶。当时母亲很焦虑,但回来以后发现小女孩已经睡着了。父母亲又说,早上看到父亲离开时就哭。然后他们说,晚上对她非常困难,她会在半夜醒来,大家都不知道为什么。有时,她早上醒来时非常高兴,就唱歌,有时早上起来就大吼。她的喊叫哭叫的方法,非常厉害,让人无法忍受。那不是一个一般意义上的哭叫,而是拼命的竭尽全力的哭叫。

    当我想安慰她使她平静下来时,她推开了我。这个女孩从来不和父母们亲近。但是从这个小弟弟出生以来,她的举止就和她的小弟弟一样。父母亲就看到两个小孩一起游戏和玩耍。当以某一个很悲哀的时候,另一个就去找他(她)的嘟嘟,过渡客体,类似于小毛巾的这些东西。嘟嘟是过渡客体,洋娃娃是游戏的东西,洋娃娃起的是另外的作用。有一种临时托儿所,当父母亲有事时,这样一个机构可以看管孩子,每周不能超过四个半天,稍微付一点钱。把孩子托管,让母亲能够休息,是为了让母亲能够获得一种喘息。同时也是第一次让孩子见到其他孩子。临时托儿所接收3-4岁以下的孩子。当时母亲把她交给临时托儿所的时候,她是1岁半。当然这是一个很小的地方,最多容纳20个小孩。在她1岁半以前,每周有一次到两次在那里,都很好。在2岁半的时候,就把她送到幼儿园,整个白天都是在幼儿园。幼儿园的阿姨说什么,她就做什么,但完全是不高兴的。母亲说,越是她长大了,她越是需要待在家里。这时候我就对母亲说:“很好,你能注意到你的女儿有待在家里的需要”。母亲说:“但是不能解决问题,我更希望她待在幼儿园,对我来说不是容易的事情。”对吃饭的问题,这个女孩有时是独立的吃,更多的时候是母亲喂她。

    讲到她的小弟弟的时候,大人就说,如果她的小弟弟好,就所有的都好,如同他的父亲一样,如同他的父亲一样也是没有什么问题。当我在和父母亲谈话时,小孩子们在旁边玩耍,东西被到处乱扔。这时发生了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小女孩跑到我的膝盖上坐着,开始玩桌子上


  •  
     
  •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hrxl.cn/jsfx/jingshenfenxi3052.html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 责任编辑:华人心理咨询网
  • 【发表评论】 【加入收藏】 【告诉好友】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 强迫症社交恐惧焦虑抑郁症人格障碍婚恋与性家庭创伤


网上网络即时通讯心理咨询在线联系方式 QQ:362890071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或www.hrxl.cn@qq.com MSN:www.hrxl.cn@qq.com skype帐户:www.hrxl.cn

工作时间:中国大陆北京时间9:00~23:00

双休及节假日工作时间不定
  • 最新精神分析
  • 儿童精神分析
  • 精神分析入门
  • 热点精神分析
  • 精神分析入门
  • 儿童精神分析
  • 推荐精神分析
  • 相关精神分析

强迫症 | 抑郁症 | 焦虑症 | 社交恐惧 | 恐惧症 | 疑病症 | 惊恐发作 | 失眠症 | 人格障碍 | 性心理障碍 | 婚恋障碍 | 神经衰弱 |

电话:027-87908120  手机:13886092363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高新区湖口金谷明珠园9-2-402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电邮MSN:www.hrxl.cn@qq.com  交通:鲁巷广场站756至湖北教育学院   法律顾问:湖北瑜珈律师事务所吴健宝律师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欲转载请注明www.hrxl.cn华人心理咨询网华人心语心理咨询中心

千度权威签证专业机构
华人心理咨询网华人心语心理咨询中心  鄂ICP备060215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