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不需要说对不起,所以恋人之间不需要必要的礼貌和客气。
爱是忠贞,所以对方偷看一眼其他的异性也是一种背叛。
爱是公主和王子从此幸福地在一起,所以人们不能承受恋爱中的冲突和磨合并将其扩大升级。
在这样爱的话语的包围下,有一群年轻人,在爱和暴力编织的网下,不能呼吸。
爱的幸福乐园
如果爱情那么恐怖,为什么年轻人都还趋之若鹜?原因很简单,年轻人始终都在向往浪漫的爱情。那么,为什么甜蜜会发展成彼此间的伤害和暴力呢?
我是一条不冒泡的鱼 青春在恋爱暴力中窒息(3)
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努力寻求造成危机的因素,例如生于单亲家庭、缺乏父母的爱和教育、在家庭和社区中目睹暴力、幼年期经历过体罚和性侵犯、早恋、学习成绩不佳、酗酒、频频换工作等。
他们还指出,以上因素中,如果一对情侣占据多条,遭遇恋爱暴力的机率就高。然而,对这些因素的认定并不能解释问题的根本所在,所有因素和恋爱暴力之间并非是直线到达的因果关系。
更有激进的研究者认为,即便寻找出这些因素,也于事无补,反而会造成对有此类经历的年轻人的歧视。于是,他们更倡导要对正在恋爱的年轻人进行教育,学会营造健康的恋爱关系。
社会学家Johnson认为,在两个人营造的爱情中,我、你和双方之间的关系是三个重要的因素,健康的恋爱中,三个因素是独立的,都是重点,是允许对方成长的。其中,不健康的关系有两种,一种是双方都放弃自我,以关系为重,于是,最后为了维持关系而泯灭彼此的个性;另一种最为危险,在三者之间,以我为重,强加于他人,关系的焦点在于命令和要求,这种关系最容易产生暴力。因此,只有独立平等的恋人,又懂得在三个因素中掌握平衡,才能置身爱的幸福乐园。
(王曦影)
后记
这是“青春热线”的第三套丛书。
编完这套丛书,正迎来“青春热线”创办15周年。
15年来,作为一条公益热线和《中国青年报》上的一块专版共有的名字,“青春热线”走进了很多青少年朋友的生活,成为他们成长的伙伴。很多次,在不同的场合,听到有人说“我是伴着‘青春热线’长大的”,我都会对“青春热线”的影响力感到吃惊。他们当中,有名牌大学的学子,有大都市里的白领一族,有进城打工的农村青年,有面临考试压力的中学生,还有监狱中的少年犯……可以说,是青少年朋友给予“青春热线”的信任,使得它能够坚持到今天。所以,首先应该感谢的是他们——那些《中国青年报》“青春热线”版的读者们,那些愿意通过电话和我们共同探索成长困境的不知名青年朋友们。
其实,15年来,很多次我们都想放弃,毕竟作为一条公益热线,大家都是志愿服务,所面临的工作、生活压力都很大。但是最终我们没有放弃,一天天地坚持下来,一年365天,整整15年!
我已经记不清15年来在热线服务过的所有志愿者的名字,也许“青春热线”就是他们共同的名字。我也无法历数志愿者们所做的工作,除了接热线电话和撰写稿件,他们还参与校园危机干预、学校团体辅导、在网络上创建和维护咨询员论坛、编辑内部刊物,以及在紧急情况下救助轻生者。在SARS危机中,虽然“青春热线”被迫暂停服务,但是几乎每一个志愿者都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成为自己学生、同事、病人、朋友最好的心理支持者,并用人性的光辉影响和带动周围的人。我为“青春热线”拥有这样一批志愿者而感到自豪,也为“青春热线”志愿者团队在北京首次优秀志愿者评选中获得“北京十大志愿者(团体)”称号而欣慰。谢谢每一位志愿者的付出,也谢谢所有志愿者的家人,感谢你们给予志愿者的理解与支持。
15年来,《中国青年报》“青春热线”版的编辑已经换了四代,但“青春热线”始终是最受读者欢迎的版面之一。年轻编辑的进入,总能给版面带来新的活力。特别是近几年,“青春热线”版在汪文和郭韶明的操持下,变得更加生动活泼,更加贴近青年需要。这套丛书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来自她们创造性的劳动。
对于“青春热线”来说,中国青年报社和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可以说是它的父母。2000年,“青春热线”电话迁至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社会工作实验室后,一直得到社工系师生的大力支持。社工系的几位老师,成为了热线的督导,他们作为志愿者,为提升“青春热线”的服务质量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我是一条不冒泡的鱼 青春在恋爱暴力中窒息(4)
“青春热线”另一个支持力量是心理学界、心理治疗界和社工专业的专家学者,包括许多来自香港、台湾地区和其他国外的专家学者,他们或者为“青春热线”提供稿件,或者为热线的志愿者进行培训,很多培训都是无偿的。至此丛书出版之际,也向他们表示诚挚的感谢!
陆小娅
2006年10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