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ss Feed 
  • [繁体中文]
  • 首页
  • 心理咨询
  • 强迫症
  • 抑郁症
  • 社交恐惧
  • 焦虑症
  • 神经症
  • 图片
  • 心理学
  • 心理学家
  • 心理治疗
  • 人格障碍
  • 家庭治疗
  • 爱情婚姻
  • 精神分析
  • 心语专栏
  • 心语简介
  • 咨询流程
  • 咨询范围
  • 咨费表
  • 彻底治疗
  • 治疗反馈
  • 家庭治疗首页 | 结构式 | 系统式 | 萨提亚 | 心理整合 | 家庭关系 | 家庭人格 | 专题 | 留言本 | 搜索
  • 当前位置:家庭治疗首页 >> 家庭关系 >>
  • 家庭爱与碍 (14)
  •  2008-05-30 21:32:36  作者:华人心理咨询网  来源: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0条
  •  转载请注明来源华人心理咨询网www.hrxl.cn华人心语心理咨询中心电话
  • 不知道有这么个人。”现在孙女的数学又出现了问题,这让大学教授奶奶心急火燎:“我带过那么多的学生,就是没见过像她这样的。我辅导的其他孙子和孙女,也个个有提高,只有她,天天学,天天教,就是不会。”

        奶奶的语气中透出了深深的失败感。

        “您和她的关系,与您和其他孩子的关系有什么不同吗?”

        “唉!”奶奶叹了口气,“只有她是我从小带大的,我太宠爱她了……她从小到大只摔过两个跟头。”

        一个人十几年的岁月里,竟然只摔过两次跤!这样的女孩,过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呢?我的脑海里立刻浮现出一个词“过度保护”。

        我把这个词告诉奶奶。奶奶的神色变得凝重起来:“我是为她考虑得太多了。总怕她碰着、磕着。她会走路很长时间了,还不敢一个人走,一定得有人领着才敢迈步。”

        “到她长大了,上学了。无论什么题目不会做,我都给她讲。我总觉得她脑子慢,所以都先告诉她答案,然后再讲解题思路。上初中了,老师说要多做题,于是我就找来各科的题目,给她讲。直到现在,虽然她和父母住一起了,但是一遇到不会的题目,还是要留着问我。”

        “看来她对您有很强的依赖性。”

        “就是!这孩子不好好思考。你告诉她一次,她很快就忘了。下次还犯同样的错误!”

        “你都讲完了,我还想什么?”一直默不作声的女孩突然插进嘴来。

        女孩的反应给了奶奶很强的震动,她的声音一下子哽咽了:“她不在我身边,我别提多担心了。只要一想起她我就急得睡不着觉。我总觉得是我把这个孩子毁了。”说到这里,奶奶已泣不成声。

        望着老人满是泪痕的脸,我的脑海中不禁涌出一个大大的问号。为什么老人会如此地自责,孩子的父母又是怎样的一种角色呢?

        老人说:“他爸妈工作忙。一个在公司,一个在科研院所。没时间照顾孩子,而且他们也不会教育,急了就打孩子。”

        我插了一句:“他们是不是没有和孩子相处的经验?”

        “是啊!孩子跟我过了10年,11岁才回到他们身边。他们哪里会有经验啊?”

        “所以他们也需要学习的时间……我能谈谈自己的看法吗?”

        老人点点头,沉默了。

        “我感觉您对待自己的儿子与对待孙女有相似之处。您为孙女做了很多,您很爱她,但有时候代替了她的思考;您为儿子做了很多,但无形中代替了他作为父亲的职责和角色。现在这个孩子好像已经成了您的女儿,您的那种内疚让我想到了孩子的妈妈。”

        老人张着嘴,望着我,一时无言。我看到眼泪再次一点点地湿润了她的眼眶。

        “我知道是我不对,可我不愿失去他们……”老人泪水滴落下来,“退休以后,我闲得心里发慌。一个女儿在国外,另一个儿子整天忙,没时间来看我,我和老伴很寂寞。孙女出生后,我们觉得生活又有了盼头。当我把孩子接过来的时候,她妈妈也不愿意,是我硬把孩子接过来的……现在想起来,真对不起孩子她妈。”

    我是一条不冒泡的鱼 隔代教养越界还是互补(2)

        老人的叙述饱含自责。我知道,孩子身上寄托着老人对爱的希望,是对儿子亲情的代偿和延续。同时,我也不得不说,这个孙女也是她离开一线工作岗位后,填补空虚,带来价值感的重要砝码。

        在老人叙述的过程中,我发现孙女本来一直紧绷的脸渐渐地舒展开来。奶奶说到动情处,她也会神情激动。看来这祖孙二人的心还是紧紧相连的。也许她们需要一个不同于以往的交流模式。

        我请奶奶仔细地看看孙女,看看她是否已经和小时候不同,并告诉自己对她的喜爱以及对她的欣赏!同时,我也请孙女仔细地看看奶奶,并讲出自己对她的感谢和自己的真实需要。

        奶奶一直在掉眼泪,孙女则突然变得像个大人。我将这种感受告诉老人,她也深有感触:“她其实已经长大了,看着她这样,我挺欣慰的……”奶奶的眼泪又流了下来。

        ……

        由于隔代教养在中国极为普遍,因此它带来的教育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老人常常会溺爱孩子,赋予“带孩子”更多的意义,寄托了更复杂的情感。这无疑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带来了更多的变数。与此同时,隔代抚养也搅动了原有的家庭结构,一旦家庭角色混乱不清,家庭成员无法找到自己的确切位置。孩子则常常会“渔翁得利”,而从长远看来,就是阻碍其健康成长的“害”。

        从另一个角度看,不当的隔代教养也会影响亲子关系。假如父母长时间不在孩子身边,无法承担父母的角色与孩子共同成长,因此可能会对自己的角色很陌生,既不知道怎样做父母,也不知道怎样教育孩子。他们被剥夺了学习与孩子相处的机会。由于缺乏与孩子沟通的经验,一旦孩子回归到他们身边,亲子关系较难磨合。

        这些影响带给孩子的信息是极其复杂的,许多孩子因为无法处理这些信息而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这个小女孩就是其中的一例。在她的成长过程中,既无法得到父母的支持,又过于依赖奶奶,所以无力解决现实中的困难。而当孩子出现问题后,老人背负的心理压力往往也很大,甚至远远超出了父母,这是与他们的角色极不相称的,同样会影响他们晚年的生活质量。

        因此,忙碌的父母和热心的祖辈们真要仔细考虑,我们的新生代该在怎样的环境下成长和成熟呢?

        (张丽丽)

        [专家点评]

        角色错位搅乱三代格局心态差异引发教育冲突

        中国青年报记者郭韶明

        陈先生怎么也不能理解,早年冷酷的父亲为什么会对孙子如此溺爱,搞得他连瞪一眼儿子,都要看老爷子的脸色,弄不好老爷子就跟他急。教育儿子更是无从下手,在爷爷的庇护下,他这个父亲好像在处处欺负儿子。从小,他对父亲的唯一印象就是喜欢打人,从三四岁开始一直打到上大学。如今自己有了儿子,老爷子却突然温情起来,什么都由着孙子。陈先生和妻子都很纳闷:明明曾经是那样一个父亲,为什么会变成这样一个爷爷?

        20多岁的小尤也有类似的疑惑。这次过年回家,发现退休的父亲对孙女的疼爱超乎她的想象!一见到小孙女起床就去忙活吃喝,小火车坏了赶紧拿工具修理,抽屉里还准备了一大堆不同型号的电池给玩具备用……想起自己小时候,工作繁忙的父亲总是疏于对儿女的照顾。这让小尤醋意十足。而哥哥却为此而烦躁,抱怨父母总是不顾孙女的健康,要吃什么就给她什么,两岁多的小女孩每天喝5瓶以上的饮料,嚼10片以上的口香糖。

        父、子、孙三辈之间,此类颇具戏剧冲突的“隔代教养”舞台剧,正在中国的许多家庭上演。而这,绝不仅仅是老人溺爱孩子那样简单。

        爷爷宠孙子出于弥补心态

        “从表面上看,这是随着年龄的增加老人亲情的回归。而实际上,不是老人变温情了,而是30岁的心理需要与60岁的心理需要不同。”全民健心计划?周末公益课堂首席主讲、旅美心理学专家尹璞说。

    我是一条不冒泡的鱼 隔代教养越界还是互补(3)

        在尹璞看来,“作为父母的心理需要与孩子成长的关系更为直接”。父母往往为孩子设计好了未来的发展模式,希望他们有好的工作,好的未来,长大成为这样或那样的人,所以对孩子的要求往往具体而苛刻。另外,出于一种补偿心理,他们还把圆梦的任务传给下一代,希望孩子不要走自己走过的弯路、不要犯自己犯过的错误、不要留自己曾留下的遗憾。“他们在追求一种不现实的完美,根本没有意识到应该是允许孩子犯错误的,他们不应该是做事滴水不漏的小大人。”

        对于老人来讲,自己的孩子已经长大成人,孙子的教育、人格培养等责任又有他们的父母承担。所以作为爷爷奶奶,他们通常把“成长的因果关系”看得很淡,进而更注重孩子的心理感受。尹璞开玩笑:“卸下了强化教育的心理负担,很多爷爷思维也开始变得女性化。”

        究其背后的深层原因,尹璞表示,“也是出于一种弥补的心态。”自己做父母的时候,由于社会的责任、工作的压力,内心感受的体验与表达比较欠缺,而到了老年,从前束缚他们感受的东西渐渐没有了,比如日常工作、人情往来、家庭负担等等压力都在逐渐消失,所以想去弥补自己从前所忽视的东西。

        儿女总是误读老人的心理需要

        “人生最痛苦的事不是没有得到,而是失去。对于老人来讲更是如此。”谈到老人的心理需要,尹璞首先描述了老人的落寞。正值壮年的时候,无论事业上的成就还是朋友间的往来,都让他们感觉很充实。而今这些都已成为历史。尤其对于事业成功的男人,年轻时冷酷强悍,但到了老年,以前的角色显然不能再扮演,就会产生很大的心理落差。

        尹璞接触过一些早年叱咤风云的人物,谈及他们,尹璞说,这些人到了晚年会比常人更苦闷———他们有满脑子的经验与智慧,却没人肯听。儿女忙于事业,不肯听。昔日的老朋友,不是搬家离得远了,就是去外地照顾孙子孙女了。而且,老朋友还会不断“减员”,结交新朋友的机会又越来越少。如此种种,总是令他们担心:自己是不是没用了?多余了?

        而做儿女的,却经常以“孝敬”之名,给老人传达这样的心理感受。尹璞举例,有些儿女为了让老人享福,不让做这个,不让碰那个。这样的举动,不仅不能让老人感觉到享福,相反会觉得自己没用。

        还有一位成功人士为了孝敬父母,在郊区给老人买了套别墅单独住。父母从此可怜透了,散步半小时见不到一个人影儿,进城走半天打不到车,母亲身子骨不好,上楼到卧室都要颤颤巍巍走5分钟。有老朋友偶尔来到,老人几乎流着泪挽留:“能住这儿吗?”“能下次再来吗?”

        尹璞告诫子辈不要以自己的方式孝敬长辈,“自己的意愿是一回事,重要的是真正去了解老人的需要。”

        孩子不能变成老人但老人可以变成孩子

        对于多数老人来讲,孙子的到来无疑为无趣的生活投射了一道希望的光环。随着孩子会走路、会讲话,老人与隔了一辈的小娃娃日益成了朋友、伙伴。

        尹璞这样解读老人晚年的心理需求:年轻时他们分担家务,减轻父母的重担;盛年时他们努力赚钱,挑起抚养的责任;工作中他们独当一面,为单位和自己谋福利。这些时候,他们都觉得自己是重要的,是被社会和家庭所需要的。随着慢慢变老,他们逐渐觉得自己不再被需要。

        而孩子的世界特别简单,只要你陪他玩,满足他,他就愿意亲近你。在这种亲近中,老人尝到了一种被孙子需要与依赖的快感,而要维系这种关系,他们无一例外都选择了溺爱与放纵。

        “老人可以变成孩子。”尹璞说,“我不止一次地听到过这样的祖孙关系,老人像保护最好的小伙伴一样保护着孙子,有时你都看不出是谁在陪谁玩。”

        而老人的这种教养方式往往与年轻人格格不入。结果就造成了:一方面,老人不满年轻人对孩子的严厉,从而横加干涉;另一方面,年轻人不满老人对孩子的溺爱,认为这样是耽


  •  
     
  •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hrxl.cn/jiatingzhiliao/jiating_3492.html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 责任编辑:华人心理咨询网
  • 【发表评论】 【加入收藏】 【告诉好友】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 强迫症社交恐惧焦虑抑郁症人格障碍婚恋与性家庭创伤


网上网络即时通讯心理咨询在线联系方式 QQ:362890071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或www.hrxl.cn@qq.com MSN:www.hrxl.cn@qq.com skype帐户:www.hrxl.cn

工作时间:中国大陆北京时间9:00~23:00

心理咨询电话:
  • 最新家庭治疗
  • 家庭爱与碍
  • “鸡翅”下的“熊”鹰难...
  • 揭示家庭中的心理真相:...
  • 《中毒的父母》10、毕业
  • 《中毒的父母》9、同父...
  • 《中毒的父母》8、同父...
  • 《中毒的父母》7、为治...
  • 《中毒的父母》6、扮演...
  • 《中毒的父母》5、治疗...
  • 《中毒的父母》4、治疗...
  • 热点家庭治疗
  • “鸡翅”下的“熊”鹰难...
  • 家庭爱与碍
  • 推荐家庭治疗
  • 相关家庭治疗
强迫症 | 抑郁症 | 焦虑症 | 社交恐惧 | 恐惧症 | 疑病症 | 惊恐发作 | 失眠症 | 人格障碍 | 性心理障碍 | 婚恋障碍 | 神经衰弱 |

电话:027-87908120  手机:13886092363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高新区湖口金谷明珠园9-2-402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电邮MSN:www.hrxl.cn@qq.com  交通:武昌鲁巷广场站756至湖北教育学院   法律顾问:湖北瑜珈律师事务所吴健宝律师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欲转载请注明www.hrxl.cn华人心理咨询网华人心语心理咨询中心

千度权威签证专业机构
华人心理咨询网华人心语心理咨询中心  鄂ICP备060215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