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答到:因半年前,我曾经被诊断为“静脉曲张”。我有些担心,就没有了。
我问到:什么地方静脉曲张?
儿子说:医生说,不能剧烈运动,这样,我就不能打球了。
我再问到:你刚才说“无能”与这有关吗?
儿子稍犹豫了一下,说:有吧。同学有一次开玩笑,说我的那个小,怕是无能。
……。
这次治疗结束后,我问实习观摩的同学,对这一案例有何印象?在谈到自己的印象时,我经常要求同学少谈理论,多讲直觉,特别要谈及自己觉得奇怪、不合理、突兀的感觉。
同学们说:感到和孩子的父亲有关,是对父亲攻击性的表现。
我问:大家对症状是如何理解的?如何解释小便受阻的表现?
沉默。
我问:男同学们,大家不要说自己年轻时没有“比试家伙”的念头?
大家都笑了。
我问,男孩小便的东西和“性”是有关系的,这点大家知道吧!男孩们“比试家伙”有哪些方法呢?
同学们窃笑,不好意思说。
“不是比谁尿得远,就是比谁的家伙大,对吗?北京人在表达对人的鄙视时会讲:尿你一壶!这实际上是功能和硬件的测试。”
大家又笑。
“这就是说,在男孩的内心,小便的功能和性是可能会混淆的。相同的硬件有着不同的功能,因此,认识上的混淆也是可以理解的。当然,医生所诊断的‘静脉曲张’会加重这男孩的忧虑,从而得出无能的结论,在这孩子没有性经历之前,他的生理上的混淆变成心理上的混淆。大家刚才提到攻击性,大家还有什么联想吗?我们到底如何评价这个孩子呢?”
“好像父亲现在对孩子挺好”,有同学讲。
“那这孩子会接受父亲这样的表现吗?大家还记得当我问孩子是否记得父亲打他的情景时他的反应吗?”我问。
“那孩子说,记不得了,后来说,记得,但现在已经不在意了。”有同学回答到。
“是啊,不在意是因为他的学习能力和同学关系都处理得不错,我觉得这孩子的自我适应能力不错。为何要问他是否会与别的同学发生冲突以及他如何反应呢?这是因为,他父亲在教育他的过程中用了比较粗暴的方式,孩子成长后,不管身体长得多么魁梧,内心若十分弱小,他可能表现得如绵羊般听话,或变得十分粗暴,这两者均是迎合父亲、认同父亲的方式,前者,继续当乖孩子,因为父亲需要这样的乖孩子;后者,孩子想通过像父亲所做的那样成为父亲。
好在这孩子有其他的补偿,学习成绩好以及同学关系好,而且,在发生与同学的冲突时,有动手的冲动,却没有恃强凌弱的行为,说明他在情感上的稳定。不过,在他的内心,他仍需要处理自己角色的转变,那就是,既非如以前那样顺从,又不是如父亲那般粗暴地对人,而是独立地、按自己的方式做人,特别是高考后要离开家去完全实现这一角色的转换,这和以前内心在父亲面前的“表象“不同,精神分析认为这种超过父亲的功能会导致孩子产生内疚和自责,这便是症状产生的来源。”
小孩子们在相互比较我爸爸怎样怎样。可见,父亲,作为权威的象征,也是一种力量的象征。若在父亲面前示强,容易产生焦虑,特别遇到一个攻击性特别强、对孩子以粗暴方式进行教育的父亲。然而,当孩子一切发展比较正常,身体足以与父亲抗衡、高考高中要离开家时,这种成功同样具有超过父亲的嫌疑-这一过程全部在潜意识层面进行,于是,孩子要制造出‘无能’的症状来缓解自己的焦虑,这便是心理上的混淆。”
我给这对父子的建议是到泌尿科医生那儿进一步确认静脉曲张(对此我心存怀疑),建议父亲停止观摩儿子小便的训练,因为虽然孩子当面挑战没问题(这实际上是儿子当着父亲亮家伙的挑战)但内心仍会有自责和内疚,症状就仍会延续下去。若孩子上了大学,开始新的生活,发现离开家庭、一切照旧时,内疚和自责感降低(也因父亲的态度发生了持续性的变化,由严厉、指责变得鼓励、关心),这种症状就会慢慢消失。这当然还因为这孩子本来自我功能就不差。
俄底浦斯情结的现代含义为接纳父亲,就相当于接纳一切排他性的社会关系,将他们视为既竞争、又共存的对象。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和心理治疗电话:02784530206
国家注册高级心理咨询师QQ362890071症状是心灵的语言——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