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独生子女群体数量的增大,家庭问题的复杂化以及现代观念更新的加快,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好学习、生活、择业和人际关系中的问题,培养其健全人格,正确面对高考所带来的压力,已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备考过程中的心理调节自然成为学生、教师、家长所关注的热点。
关键词:稳定心态;备考;缓解压力;心理调整
六月,被人们称为“黑色六月”,这是因为每年一次的高考在6月份进行,它时刻牵动着考生的每一根神经。作为高三的学生,面对人生的第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其心理压力可想而知。人们说:“心态决定一切。”对于高三生来说是否能调整出最佳状态来备考,以何种心态来面对高考已成为一个尤为重要的问题。然而,我们也不得不注意到,随着独生子女群体数量的增大,家庭问题的复杂化以及现代观念更新的加快,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好学习、生活择业和人际关系中的问题,培养其健全人格,正确面对高考所带来的压力,已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备考过程中的心理调节自然成为学生、教师、家长所关注的热点。本文试图就高三学生在备考中产生的某些心理问题及其原因及解决办法谈谈看法。
一、备考中所存在的突出的心理问题
1.“紧张,压力大”是学生和我的谈话当中提到最多的字眼
到了高三,大家都知道时间紧张,也都感受到了时间的紧张。越是这样,整个班里就越是容易产生出一种非常紧张和急躁的情绪。而且,这种气氛越是临近高考就越容易体现出来。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或多或少地受到这种情绪的影响,轻则一天到晚不知道该忙些什么才好,重则根本就无心学习,晚上连觉也睡不好。
心理焦虑可以表现在很多方面。比如,有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没有信心,想逃避考试;有的学生晚上失眠,做梦总是梦见考试时迟到或者忘记带笔;有的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中,总想逃出那种令人窒息的氛围,越是时间紧就越想做不相关的事,像上网聊天、看武侠小说、跟朋友逛街等甚至成绩好的学生也焦虑,怕考试失误考不上理想的学校。
在我的班里就有这样一个案例:有一位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生,一到考试就紧张,英语本来是他的强项,但是考试时总是手心出汗,答不完题,用他的话来说越是强项越是害怕发挥不好,以至于连续几次都不能涂完答题卡。
还有这样一位学生,他是一位复读生,家境不太好,因为心理素质差,临考前状态不好,以致没能参加上一年的高考。因此,我非常关注这位考生,在平时与他聊天时,尽量创造一种轻松的氛围,以减缓他心中的压力。通过与他的谈话我了解到他心中有一个结没有解开,总是担心自己家境困难,担心考上了也支付不起高额的学费。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考生的紧张压力来自于各个方面,作为教育工作者只有更深入地、最大限度地了解学生的个人状况、家庭状况以及社会关系状况,才能更好地去帮助学生克服紧张心理。
2.“心理压抑”也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问题
压抑心理,专指个人受到挫折后,不是将变化的思想情感释放出来,而是将其抑制在心头,宁愿独自承担而不愿与人分担。压抑能起到暂时减轻焦虑的作用,但不能使其完全消失,反而会让它变成一种潜意识,严重的还会导致抑郁症。
高考的重要性对进入高三的学生来说,显得越来越具体。同学的竞争、老师的叮嘱、家长的期望,再加上媒体的过分渲染,使得高三的学生不由自主地越来越多地关注高考成败的严重性。高考对他们来说,已成为一个日益临近的重大挑战。在习惯上,他们认为面对高考,如果还整天嘻嘻哈哈,那是不合理和不负责任的。因而“压抑心理”便成为高三学生最常见的一种心理状态。
有这样一个例子:一位高三学生在临考前一个月,在宿舍内持刀将两名男生刺伤后,又自残企图自杀,未遂事后了解到,其杀人动机仅仅是因为被害人和他关系比较好。而该学生在班里一直没有什么异常表现,只是由于考试压力太大,精神上难以承受,导致悲剧的发生。
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过度的压抑会使人的心态和行为变得古怪,让人难以理解,甚至会导致悲剧的发生。所以对于高三学生的心理辅导刻不容缓。
二、产生异常心理的原因分析
1.考生的学习基础差容易导致学习焦虑,缺乏自信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基础也不是十天半月就能打牢的。对于我所教的学生而言,他们参加的是单考单招的高职考试,虽然试题较普通高考要简单,但是作为职高生,学习基础不好,又很少有人具备系统的知识结构,面对高三大量的习题无从下手,久而久之,对习题产生恐惧心理,十分担忧自己的成绩,因而感到焦虑,没有自信心。
2.教师、家长的过高期待和不当评价对学生心理的影响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我国家庭消费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对子女的教育投资成了家庭支出最重要的一块。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成为有用之才,因而在教育投资方面,家长是宁愿苦自己,也不愿苦孩子。有些比较贫困的农村家庭,家长们也拍胸脯向子女保证:“只要会读书,能考上大学,砸锅卖铁,也送!”家长在学习生活方面尽量满足子女要求的同时,也把对子女十多年的期待一点一点地积累下来,最后落脚在高考之上。考生在高考期间能更加感受到父母这种关爱,这种爱仿佛无所不在、无处不在。有人感叹,考试时甚至能感觉到父母注视的目光。考生觉得若是高考考砸,则无颜见“江东父老”,高考也因凝注了父母太多的期望而变得沉重起来,这也是考生的一块心病。
高三的学生,他们内心的“成人感”逐渐增强,他们在潜意识中希望与父母、教师平等交往,希望自己的观念、主张、兴趣等能得到别人的关心和注意,甚至是赞同和肯定。如果教师、家长在其学习过程中,经常说“你应该这样做,而不应该那样做”,“你在某某科目上有优势,你在某某科目上是一塌糊涂”,“你想考××分,考上××学校,一点儿希望都没有”。诸如此类的话,对于那些敏感且自尊心强的学生会造成很大的打击。
3.社会氛围对学生形成外在的压力
当今社会是经济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知识经济也初见端倪,人才资源成了国家发展的关键之一。在我国的教育体制中,高考是国家选拔人才最重要、最关键、影响面最广的方式。在高考中考出理想成绩,考上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大学,是广大考生梦寐以求的事,也被考生认为是实现自己人生价值关键的一步。考生对高考既盼又怕,盼参加高考可以实现自己奋斗了十多年的理想,怕高考失败十多年的努力付诸东流。正是这种矛盾心理给考生增加了无形的压力。高考的目的是要选拔优秀人才,但并非没考上的就是没有出路,这个道理人人都懂,但人们普遍地对考上的孩子评价高一些,而对考不上或连年参加高考的孩子则另眼相看,认为没出息。如此社会氛围,使得高三学生非常在意周围的人对自己的评价,这样的心理伴随日常的学习生活,必然导致情绪焦虑,无所适从。
三、提高考生的备考心理素质的方法和途径
1.培养考生良好的备考心态
谁都不会忘记中国足球队冲击世界杯的艰难历程,2001年中国足球在米卢的率领下终于走向了世界。那么,米卢用的是什么秘诀呢?在总结会上,米卢道出了真正的秘密所在,原来米卢一直向球员灌输“享受生活”、“享受足球”的理念,力争给队员创造一个宽松、愉悦的环境,在不经意间就解决了队员心理不成熟的老毛病。
同样,在高三备考复习过程中,一些考生平时成绩优异,在各种各样的检测中,都能把自己的水平发挥得淋漓尽致,但是一进高考考场,就发挥失常,这些考生和家长也因此感叹时运不佳。其实这些考生绝大多数是心理不成熟。所以,在高考复习中调节好心理状态就显得至关重要。教师应指导考生把紧张的复习备考看成和平时一样,情绪要稳定,心态须平和;顺其自然,循序渐进;不怕困难,笑对挫折;相信自己能成功,相信坚持到底就能胜利。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减轻高考压力,提高复习效率,让考生满怀信心地迎战高考。
2.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及时调节学生的心理压力
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应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这就是说,心理健康教育单靠几个专职教师是不够的,必须是全体教师广泛参与。教师要本着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主的原则,不断更新观念,不断改变教学方式,尊重学生,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促使学生的心理得到健康调节。教师要把学生当做知心朋友,师生之间应加强沟通和理解。学生喜欢你的课,学习有了兴趣,学业成绩就能提高;学生与教师关系亲密了,既能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和自信心,又能培养其人际交往能力,这将有利于完善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学生正面临着6月份的高考,心理上有很大的压力,其中有的来自学生本身,也有的来自家长,当然有时也来自于其他同学的压力,尤其是在月考前后,很多学生都因为不能很好地调节自身的心理状态,导致了月考成绩的不理想。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一名班主任,我经常利用课余时间找学生谈话,尽量做到每个月找每个学生谈一次话。我深知谈话不是形式,只有真正地了解了学生的心理状况,才能对症下药,才能更有效地去帮助学生,从而更有效地管理好整个班级。
3.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考试
对于大多数高三学生、尤其是后进生而言,月考似乎成了一种煎熬,基本上是考前心急如焚,担心考不出好成绩,导致考试时心理紧张,不能发挥出自己的最好水平,甚至发挥失常。考试后不知道成绩之前,心情焦虑、易怒。知道成绩后,或沾沾自喜,或垂头丧气,根本没有一个很好的心态去面对下一次月考,致使下一次的考前复习受到很大的影响。面对这种情况,我很重视每次月考前和月考后的两次班会,月考前主要侧重疏解他们的心理,告诉他们考试是证明我们能力的时候,既要认真面对,又要在战略上藐视它,在战术上重视它,不能被它吓倒。最主要的是心态要放松,争取超水平的发挥,而不是考试后再去后悔发挥得不理想。月考后的班会主要以表扬和鼓励为主。不光要表扬成绩好的学生,更要鼓励那些有进步的学生,号召大家向受表扬的同学学习,同时对于发挥不好的学生也要给予适当的安慰,在班会上提出希望,争取下一次月考能够考出更好的成绩。
4.对学生进行合理的评价,增强其自信心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不能允许学校里总有一批学生,他们感到自己没有学好,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行。”自信心是学生成才不可缺少的一种重要的心理品质,若没有自信就会形成自卑心理,而教师合理的评价具有激励功能,可激发学生良好的学习情绪,并产生积极的心理效应,从而增强自信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给学生制定“跳一跳,够得着”的目标,让学生能够体验到通过努力而取得成功的喜悦,并及时对其做出合理的评价,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而减轻其心理负担。
总之,高三考生备考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必须引起教师和家长的关注。作为教师,应采取多种措施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做一个好的倾听者,倾听他们的烦恼,懂得他们的苦衷,适时地提供切实可行的办法加以指导。唯有这样,才能促使学生稳定心态,从容备考,最终实现自己的理想。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和心理治疗电话:02784530206
国家注册高级心理咨询师QQ362890071症状是心灵的语言——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