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需要经营,这一点都没错。两个人信赖彼此,并为了彼此奋斗下去,奋斗越刻苦,收获就越多,生活也就越愉快。
可惜的是,不是每个人都那么幸运能一下子找到真正的爱情。在找到各自的真爱之前,总是会被虚假的爱情纠缠着。虚假的爱情通过各种渠道影响着你的判断力,它外表上看来像巧克力一样甜美,被诸多甜言蜜语所包围着,让你不自觉靠近。这怪不得任何人,从我们记事起,就在阅读关于王子公主幸福生活的童话,从懂事起就看着荧幕上缠绵悱恻的爱情神话,这点点滴滴都告诉我们一个关于爱的幻象:爱就是浪漫。
第20节:爱情真相(2)
正如同当下流行的爱情偶像剧一样,里边年轻、帅气又专情的富家公子,爱上了平凡、普通的贫民女,然后铸造出了一个惊天地泣鬼神的浪漫爱情故事,牵动了电视机前无数年轻的人。那些沉迷于此类爱情幻象的年轻人总是会这样说,"我要找一个xxx那样的人",那个"xxx"就是偶像剧中的主人公。
可在幻象之外呢?有的是父母所呈现出的活生生的爱情范例。父母整天谈论的是什么?大米又涨价了、油快吃完了、该交电话费了、谁谁家的孩子要结婚了、咱家孩子将来要找个什么样的对象、别总是抽烟、对门家的狗生下了6只小狗、单位的老x又去领导那拍马屁了……这些对于抱着偶像剧来寻找爱情的你来说,简直难以接受,你会说,"天啊,这绝对不是真爱。"这部分人理想中的夫妻对话应该是这样的:"我想你想得快疯了,你知道吗!"、"无论在哪里,我总是想着你,你的一颦一笑,你的一举一动!"、"你快点从我的脑袋里离开,我快被你折磨疯了!"……
可惜得很,当把浪漫当作信仰的年轻人逐渐成长的时候,会发现这些台词跟现实生活格格不入。但是,那些作品中的浪漫元素却在他们的脑袋里根深蒂固,直接影响到他们对真爱的判断。基于这种情况,他们对爱情的理解可能仅仅停留于某个部分,性生活、外貌、社会地位、权力、金钱等等。当然,这是他们理解下的真爱。
沉迷于爱情幻想的人从来不觉得自己在寻找爱情意义上出现了偏差,他们寻找一个适合自己的人、一个让自己时刻处于兴奋状态的人、一个能把自己的兴趣牢牢吸引在彼此身上的人、一个让自己心无旁骛的人、一个让每一次性生活都美满的人、一个会不断制造浪漫的人、一个除了彼此在生活中不再需要其他人的人、一个在彼此眼中完美无瑕的人。
这些条件看上去很像是真爱,但很遗憾,它们不过是爱情幻象罢了,其中没有一个条件能长期有效。
很多年轻人抱着这样的条件去寻找爱情,结果费了很大的力气却徒劳无功。也许这些条件会在一段时间内得以实现,可却持续不了多久就会出现问题。他们在某一天会突然发现,自以为合适自己的人并非总是跟自己合拍、对方有时会让自己感到厌倦、性生活越来越没趣、路上某个帅哥靓妹十分惹人爱怜、对方的浪漫格调越来越低下、自己除了对方还需要很多朋友、对方有很多无法忍受的缺点……到头来,还是搞不懂到底哪里出了问题,为什么自己挑选的人总是错误的。
第21节:爱情真相(3)
爱情有很多伪装面,要学着去辨识。真正的爱情需要的是责任和共同的目标,需要的是信任和忠诚,光有热情是不够的,更何况热情随时会冷却。真正的爱情在热情减弱之后还是会持续下去,两人会想尽一切办法继续鼓励对方,彼此搀扶着,成为对方的力量和支柱。在真正的爱情里,两性关系是在各自的成长和变化中成型的。也就是说,任何一方的变化对于情侣来说,都是大海行船的一次小风浪,不足以让这艘爱情之船沉没。其实,在真爱里,两性关系应该是变化的,而非一成不变。变化预示着成熟,伴侣思想上的成熟。而一成不变则意味着两人靠得太近或者太远,以至于看不到变化,这并不是一个值得庆幸的现象。
有的时候真得好好想想,恋人跟朋友到底有什么不同、我们要从恋人身上找到什么样的承诺、恋人之间对彼此了解多少、接吻和做爱是不是为了表达爱意、两人在一起是不是有给予和所求方面的平衡……也许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也就明白了自己挑选的人是错还是对。
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种恋爱情况处于爱情幻象的边缘。比如,青青是个大学生,她有个令人羡慕的男朋友。在同学眼中,青青和男友简直就是天作之合,每当面对别人的赞美时,青青心里都有说不出的沉重。青青从来不要求男友对她做出什么承诺,甚至是害怕听到男友的承诺。在两人相处的过程中,青青鲜有主动为男友做过些什么,她扮演的都是索取的角色,而男友经常扮演的则是付出的角色。在跟男友在一起的时候,青青很少有彻底的放松和愉悦,她并不知道这一切究竟是怎么回事。她无数次问过自己,男友帅气,家境不错,对自己体贴,这几乎是所有女孩子梦寐以求的男人,可是跟他在一起的时候,为什么浑身不自在。
青青没有发觉,她害怕男友的承诺,是因为她在潜意识里认为不需要对这段感情忠诚。她当初选择跟男友在一起,并不是出于彼此喜欢,而是为了排解寂寞。青青害怕孤独,特别是在周围的朋友都成双成对的时候。为了打消这种恐惧,她便紧紧抓住了向她表白的男友,尽管她不了解他,更不是出自真心喜欢他。这样的爱情便是虚假的爱情,根本经不起时间的考验。
真正的爱情需要坦率的反应和互相倾听,而不是一时兴奋。两人在一段关系里是平等独立的,而非谁欠了谁,更没有支配和附属关系。像青青这样的爱情,只有单方面的努力,他们甚至都不了解彼此,终究难以修成正果。
第22节:爱情真相(4)
一段关系如果缺少了互动,那就最好快点结束它,去建立一段付出和索取平横的恋爱关系。别担心,总是会有这么一个人在不远处等着你。也许他/她刚刚跟你合作完成了一个项目计划,也许他/她昨天才跟你吵过架,也许他/她此时正在路上行走,也许他/她就在你的楼下。不要放弃希望,这个人不知道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就能够遇到。
在找到这样一个人的时候,不要急着下定结论,先问问自己,是否准备为这段关系投入充足的时间、精力,并为这段关系做出奉献。然后问问对方,是否跟你一样做好了这些准备。当双方都抱以肯定回答的时候,那就意味着接受了爱的责任。在找寻这样一个人的时候,不要抱着自己的理想化爱人模型去寻找,因为寻找条件越全面,寻找起来就越是费力。人无完人,我们每个人都不能做到百分百地符合别人的要求,所以要学着宽容些。有句老话说得好,爱一个人就要接受他的缺点,并适应他的缺点。
两人能长久相处下去,靠的不是对爱情的理想,而是靠双方对爱的共同参与。看看街头那携手漫步的白发夫妻,他们光靠外表是无法相持到老的。在牵手之前,他们都会做好共到白头的准备,并不是喊喊口号,而是真正从心里做好准备对这段关系一直负责下去。
相爱,相互爱,这不是一句空洞的誓言,而是需要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做的。爱情的真相,就是互相付出和彼此收获。
第23节:爱我的人和我爱的人
爱我的人和我爱的人
人的一生可能会遇到两个爱人,爱你的人和你爱的人,这两个人都跟你保持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你该如何抉择。爱你的人天天围着你转,你天天围着你爱的人转,爱情真是个奇妙而又残酷的东西。
赵君在上高一的时候喜欢上了爱情小说,她沉迷于小说中主人公的生死悲欢,沉迷于里边的爱恨纠缠。她经常给身边的朋友讲述着那些爱情语言:"遇见你我变得很低很低,一直低到尘埃里去,但我的心是欢喜的。并且在那里开出一朵花来。""所有的爱情里面都有卑微,分量不一而已!因为爱上一个人、在乎一个人,就有妥协,妥协自然就有卑微的感觉。在对等的情感关系中,这种卑微是相互的,是男女双方对一份情感的努力和付出。可惜现实生活中的爱情并不是那么的对等。"这字字句句都想像是一根在赵君心里来回飘荡的羽毛,让整个心都痒痒的。
同学们总是问她,为何喜欢这些言情故事。她说,那里边有她的梦。是的,16岁是个爱做梦的年龄,特别是关于爱情。青春在这个时候含苞待放,对于爱情所有的幻想都来自于那爱情故事里的点点滴滴。上了大学之后,赵君依旧喜欢言情小说。无论是在图书馆,是在校园湖畔,还是在街角的长椅上,她都会捧着一本言情小说看得如痴如醉。
爱情故事读得越多,心里对爱情的渴望就越强烈。暂且不说她此刻能否明了真爱和假爱的区别,单是那份对爱的向往就足以让她变得多情。赵君一直在按照自己的理想寻找一种爱情,就如张爱玲笔下所描写的那样,"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没有别的话可说,唯有轻轻地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这种念头紧紧抓住了赵君对爱的所有情绪,而她也心甘情愿陷入这个不切实际的爱情幻想里无法自拔。她爱的不是真实的人,而是自己想象出来的一个形象,完美无瑕的异性形象。
当人陷入自我幻想中的时候,就会错过无数次活生生的感情和婚姻。大学三年级,赵君有了自己的初恋。然而,毕业之后便各奔天涯。在毕业之后,赵君又遇到了几个男人,他们各有不同,但都只有一个结果,那就是分手。
大多数男人受不了让爱情变得像言情小说一样虚幻,而赵君却在一次又一次用言情小说的情节来要求男人,这致使她的恋爱之路变得崎岖。跟赵君谈过恋爱的男人都觉得很累,他们疲于说出那些重复了多次的甜言蜜语,也疲于去模仿小说中男主角的行为,这让他们感觉这段恋爱是在作秀。赵君一次次在爱情面前失落,小说里那些曼妙的男女关系变成打散现实生活里鸳鸯的大棒,而青春也在一次次的失落里悄然远去。
青春之花逐渐凋零,赵君对爱情的热情也在慢慢退去。这一梦十几年,从花季到而立,赵君的爱情还是一片空白。32岁的时候,赵君终于结婚了,她嫁给了一个可以包容她一切的工程师刘年。刘年对赵君几乎是千依百顺,陪她一起读言情小说,一起分享各自的心得,家里的家务基本上也都是刘年在做。
可事实上,赵君对刘年并没有炙热的爱情存在,刘年对赵君的包容都像是一厢情愿。赵君曾经很苦恼,她想找到一段像言情小说里那样轰轰烈烈的爱情,可最后却找到一个产生不了激情的男人结婚。然而,这样的婚姻进行了多年之后,赵君才慢慢发现,自己如果不走出那片虚幻的爱情海,一生都恐怕难得幸福。现在的生活很好,刘年对自己始终如一,这样的婚姻虽然平淡,但却安宁。
应该为赵君感到高兴,她一直以来爱上的都是自己的幻象,那个虚构的他是高于现实的理想人物。赵君爱着的始终是一个无法实现的爱情童话,她曾一度为是否跟刘年结婚而感到苦恼。朋友们都劝她,感情生活应该是这样的,找个你爱的人去谈一场惊天动地的恋爱,然后找一个爱你的人去结婚,平平淡淡过完此生。赵君总是无法接受朋友们的观点,她一直认为婚姻双方应该是彼此付出和索取的,伴侣该是互相欣赏、互相体谅的,爱情永远都是相互的,爱她的人和她爱的人必定是同一个人。在结婚之后,赵君明白了,爱情的确是相互的,她可以主动去尝试融入刘年的生活。
其实,爱我的人和我爱的人,该如何抉择是个十分扰人的选择题。健康的爱情和婚姻是应该享受双份付出的乐趣,而非单方面痴情。婚姻本来就是一个相互磨合和融合的过程,也许正如同赵君后来领悟到的那样,两个人在一起要试着融入对方的生活,而不是排斥。爱还是被爱,两者谁更幸福谁又能说得清。本来,缘就是那么妙不可言。
第24节:靠近爱情远离婚姻?(1)
002不婚族画像:男大不婚女大不嫁
不知从何时起,有人开始陈列多条理由拒绝围城生活。这些人抱着爱情蹲坐在围城之外,他们认为他们的爱情十分纯洁,也十分自由,不必考虑柴米油盐,不必考虑生儿育女,一切都是那么顺其自然。于是,他们投身到抗拒婚姻的大潮中,成为只恋爱不结婚的新新人类:不婚族。
靠近爱情远离婚姻?
在亚婚姻里,我们一直在探讨一个问题,爱情和婚姻的关系。
曾经如胶似漆的一对爱人,几年之后竟然天各一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和心理治疗电话:02784530206
国家注册高级心理咨询师QQ362890071症状是心灵的语言——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