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离婚的心灵法则》
接纳法则(8)
当我面对每一次的搬迁、分离以及机会时,我知道自己还有其他的选择,也就是说,我有不同的城市可以进住、有不同的机构志工可以参加、有不同的男子可供交往……在每一个生命转折点中,我都拥有多种选项可供选择。而我所遇见的每一个人、产生的每一个感受,也都在最后的某个方面成就了现在的我。所以,此时坐在电脑前的我,可以诚实地告诉大家:我绝不会与任何人交换我独特的生命。然而,做出此项决定以前,我则是再次地面对“感谢造物者的伟大安排”或是“遮蔽耳目,假装生命只是一种巧合”的选择。
一旦能够以“接纳法则”的角度来看待世事,我们便能够更开阔、坦然地接受生命的完美特性,并且开始领悟某些事情发生以及某些人物出现的真正原因。马塞尔普鲁斯特(Marcel Proust)曾说:“真正的发现之旅,不只在于寻找新的景色,更在于寻求新的观点。”新的观点让我们将所有的人、所有的事都看做是自己的向导,并且借由它们的引导,让我们抵达我们该到的地方,让我们在这块土地上完整展现出独特的自己。
当我们接纳造物者的安排,信赖生命之河将载送我们到自己该去的地方时,我们便能开始“顺流”而行,并且发展得更顺利。虽然在一时之间,我们还看不见目标中的“彼岸”,但只要“相信生命之河将载送我们到自己该去的地方”,我们终能抵达一个比出发地更安全的地方。相对于接纳造物者的安排,我们也可以任由狭隘的自我意识来解读生命的现象。当生命是由狭隘的自我意识来掌控时,我们不仅没有顺着自然的生命流向前进,反而任由“低阶自性”带领我们航向“疏离”,进入另一个航程遥远、费力难行的“逆流”。
当狭隘的自我意识恣意运作时,生活将充满恐惧,我们也将终日疲于保护自己免受伤害。到时候,我们会问:“为什么这种事会发生在我身上”此时,我们不但会幻想自己正受到他人的虐待,更会恐惧别人想要处心积虑地从我们身上夺走什么。狭隘的自我意识根本无法像“高阶自性”一样,用开阔的视野来掌握事实的全貌。它的能耐仅限于保护我们,让我们自视为独立于整体环境以外的个体,然后以“自我中心”的本位角度来看待周遭事物。正因如此,狭隘的自我意识常说:“我不是你,你我之间具有明显的差异。而且,如果我稍有疏于防范,将使得你有机会来伤害我。”反之,“高阶自性”则常说:“我就是你。而且,如果某些事物对你没有益处,那么,它们对我也没好处。”即使你现在一时无法感受到宇宙万物间的彼此完美联动,你仍可相信“接纳”法则,并且借由它来提醒你:你正处于你该在的时空当中。借由探寻“万物发生自有其目的”的证据线索,你将能逐渐信赖“接纳”法则。而信赖“接纳”法则的目的则在于唤醒、引导你步上自我成长的正轨。
正当我们深感痛苦与迷惑时,如果要我们将这些恼人的痛苦与迷惑想成是促进我们生命成长的元素,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此外,“低阶自性”常在我们的负面情绪中加入了“被害者”的角色,使得我们在真相的了解与掌握上受到更大的限制。而这种现象,在珍妮与派屈克的故事中更显真实。有一天,珍妮在下班之后便紧张不安、心烦意乱地回家。到家后,她直接对她的先生派屈克表示,她对于他们的婚姻关系并不满意。珍妮以充满痛苦的眼神向派屈克坦承,因为对婚姻的不满,使得她在工作职场中与其他男子产生了婚外情。派屈克此时既感伤心,更觉得迷惑。太太背叛的惊人信息让派屈克恐惧心寒,并且让他产生了有生以来首次的情绪崩溃。
经过数周、多次的泪眼对谈,珍妮认为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厘清自己,同时也请派屈克暂时先搬离家中。当派屈克拒绝这项提议后,珍妮便决定先搬进另一间公寓,让派屈克与他们的两个小孩留在家中。
派屈克的心情变得极度沮丧。起初,他根本无法专心工作或是照顾小孩,但是为了保住小孩,他仍努力克服生活窘境并且掌控全局。现在,孩子们大部分时间的监护权仍是属于派屈克。
在婚后的前几年,派屈克对家中的收支开销不太负责任,因此造成家中负债累累。然而,珍妮从未因此对派屈克发泄心中的气愤与怨恨。因为受到各项生活事物的羁绊,使得珍妮能够用来处理自己情绪的时间所剩无几,她也认为自己根本无力面对这些多年来一直困扰着他们的问题。对于派屈克的各项行动,珍妮一律采取严密管控的态度与做法,而派屈克对于这种管控方式则“消极忍受”,亦即,顺从珍妮一切的意思。因为不信任派屈克的财务判断能力,于是由珍妮掌管了家中所有的账务,并且只让派屈克在身上留有少数的零用钱。因为彼此都已适应了对方所扮演的角色,所以他们就这样屈服于“宁静绝望”(quiet desperation)的生活方式之中。
当派屈克为失去婚姻而感到痛苦时,珍妮则离开了她的新男友,尝试过着单身女子的生活,同时也体验一下二十年来从未再感受过的轻松自在。因为对珍妮的背叛行为感到无力感,所以派屈克试尽任何可以让自己变得更坚强的方法,同时也开始寻求外援。此外,他也开始学习“接纳”,并且深知除此一途别无出路。在体会了“万物发生必有其道理”的真谛以后,派屈克开始每天对自己重复地念着如下的句子,“造物者绝不会赋予我一个扛不起的重担”,以确保自己在生活中继续前进的勇气。
几个月后,派屈克在职场中接到一个女子打来的电话。因为这个女子(也就是爱咪)曾跑遍全国,所以她已经忘记是在何处拿到派屈克的电话号码,但她对于派屈克在担任健康中心改革游说员时所做的工作深感兴趣。爱咪及派屈克很快地通过电话的沟通而成为朋友,不久之后,他觉得与爱咪之间的关系日益密切,并且每天都期待着能与她在电话中相会。不久,派屈克开始对爱咪吐露一些私人的现况与问题。
这段新的友谊帮助派屈克填补了部分心中的空虚。但是,他仍因与珍妮分居感到心碎而痛苦,并且因而无法与珍妮恢复正常的友谊关系。每一天,他都要努力地使自己确信“我将会很好”、“我将坚强地度过这次剧变”。但是,他被分居一事伤得很深,每当他想起珍妮因别的男子而离开他,内心就犹如刀割般的刺痛。即使凭借着他对小孩们的挚爱,派屈克仍觉得每天都下床无力,对于日复一日的生活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和心理治疗电话:02784530206
国家注册高级心理咨询师QQ362890071症状是心灵的语言——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