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ss Feed 
  • [繁体中文]
  • 首页
  • 心理咨询
  • 强迫症
  • 抑郁症
  • 社交恐惧症
  • 焦虑症
  • 神经症
  • 图
  • 心理治疗
  • 心理学
  • 心理学家
  • 爱情婚姻
  • 精神分析
  • 心语专栏
  • 心理医生
  • 咨询流程
  • 咨询范围
  • 咨费表
  • 彻底治疗
  • 治疗反馈
  • 心语心
  • 心理咨询首页 | 心理咨询 | 性格心理学 | 教育心理学 | 心理案例 | 心理辅导 | 青春期 | 成功心理学 | 女性心理学 | 青少年心理咨询 | 大学生心理 | 专题 | 留言本 | 搜索
  • 当前位置:心理咨询首页 >> 心理咨询 >>
  • 嫉妒俗称红眼病
  • 2011-05-22 15:18:16  心理咨询电子邮箱362890071@qq.com

    转载请注明华人心理咨询网http://www.xlzxs.net
  •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电话   网络网上在线心理咨询QQ:362890071
  • 嫉妒俗称“红眼病”,是对别人的优势以心怀不满为特征的一种不悦、自惭、怨恨、恼怒甚至带有破坏性的负感情。古往今来,无论是贫民百姓还是帝王将相,因嫉妒导致伤人害
    己、骨肉相残、家破人亡甚至亡国丧权的事例不在少数。三国时期的东吴大将周瑜忌诸葛亮之才,千方百计要害死诸葛亮,结果自己被活活气死,死时还仰天长叹“既生瑜,何生亮”,实在可悲!那些为争夺皇位而手足相残的历史事件更是触目惊心。

      “喜怒哀乐悲思恐”七情中找不到嫉妒这个词。然而一提嫉妒,不用解释,每个人都能心领神会。特别是在在爱情领域,我们喜欢使用“吃醋”一词,酸酸的醋味很形象地说明了嫉妒时的心理感受。

      客观地说,生活在社会群体中的每个人都有嫉妒心理,然而嫉妒心理在不同人的行为中表现不同。当嫉妒心理指向某一特定事物时,其发展过程又会出现三个阶段:

      程度较浅的嫉妒

      这个阶段的嫉妒往往深藏于人的不易觉察的潜意识中,多数情况下表现出对对方的羡慕,还谈不上意识清醒的嫉妒心理。如自己与某个比较优秀的人相处很好,甚至以结交这样的朋友为荣,根本没有对他的名誉、地位等施以攻击的想法。然而,每当念及此人时,就会感到有一种淡淡的酸涩味随着喜悦而产生。   

      程度较深的嫉妒

      这是由强度较浅的嫉妒发展而来的。其标志是当事人的嫉妒心理不再完全潜抑,而是自觉或不自觉地显露出来。开始表现为忧虑、对自己不满,进而出现故意不去配合工作中比较优秀的合作伙伴的工作,甚至对其作间接或直接的挑剔、造谣、诬陷等。2002年北大心理系一女研究生因嫉妒同学得到美国某大学的高额奖学金,偷偷以该同学的名义发了份E-mail,说放弃这个机会,致使奖学金转给了别人。按理说,学心理学的人应该更善于处理自己的情绪,为什么还会这样做?据了解,这名女研究生心理素质很好,法庭上面不改色,然而名牌大学的高材生还是沦为了嫉妒的俘虏,由此可见嫉妒的根深蒂固性。   

      非常强烈的嫉妒

      嫉妒者此时已丧失理智,向对方作正面的直接的攻击,希望置别人死地而后快。这往往会导致毁容、伤人、杀人等极端行为,常导致害人又害己的不良后果。1953年,在慕尼黑,有一个老姑娘,用儿童车推着她女朋友的婴儿去散步,突然间她把车和小孩一起推进了伊萨尔河。精神专家调查发现,这个女犯是突然间抑制不住嫉妒而犯下的罪行。

      并非说所有的嫉妒都会逐渐发展到非常强烈的程度,产生极端的行为。不同人格特质的人会把嫉妒情绪控制在某一个阶段,而不让其自由发展。

      嫉妒能造成人体内分泌紊乱、消化腺活动下降、肠胃功能失调、夜间失眠、血压升高、脾气暴躁古怪、性格多疑、情绪低沉等等。久而久之,高血压、冠心病、神经衰弱、抑郁症、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身心疾病就会跟随嫉妒者了。

      由此可见,嫉妒不仅使精神受到折磨,对身体也是一种摧残。美国一些专家长达25年的跟踪调查发现,嫉妒程度低的人,只有2.3%的人患心脏病,死亡率仅2.2%;嫉妒程度强的人,9%以上的人得过心脏病,死亡率高达13.4%。目前,德国等国家已把嫉妒列为疾病的一种,确实很有道理。巴尔扎克说过:“嫉妒者受的痛苦比任何人遭受的痛苦更大。自己的不幸和别人的幸福都使他痛苦万分。”

        也有人把嫉妒比作“双刃剑”,既可伤害别人也会伤害自己。那么嫉妒心理强的人应该怎样消除这种不良情绪呢?

      正确认识自我

      要准确认识自己的长处,不要妄自菲薄;更重要的是不断剖析、反思自己的行为和心理活动,寻找自己对他人、对某事的评价与处理是否具有不公正、不客观的成分;面对某人某事的时候,自己的心情和行为的出发点是否理智等等。

      减少虚荣心

      虚荣心是一种扭曲了的自尊心。自尊心追求的是真实的荣誉,而虚荣心追求的是虚假的荣誉。对于嫉妒心理来说,要面子、以贬低别人来抬高自己正是一种虚荣和空虚心理的表现。单纯的虚荣心比嫉妒心理容易克服,但从形成的心理机制来看二者又紧密相连。所以,克服一份虚荣心就会减少一分嫉妒。  

      不要以自我为中心

      具有嫉妒心理的人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不甘别人之下,不把别人的成绩看作是对社会群体建设的贡献,而首先看成是对自己的威胁,能跳出自我为中心的圈子,才能摆脱痛苦。

      学会接纳他人,理解他人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是劝戒人们要谦虚谨慎,要善于发现他人的优点,并向他人学习,而这样做首先要悦纳他人。悦纳他人需要的是客观、公正的眼光以及与人为善的准则。

      学会公平竞争

      竞争应是激励人奋进的过程,而不应成为目标,如果把竞争本身看作是目的,便会使人过于看重结果,很容易引发不择手段、不讲规矩的举动。要明白凡是竞争总有输赢,不要把目的只放在输赢上,而是要注重竞争的过程,从中发现自己输或赢的道理,体会竞争的乐趣,形成健康的心理。

      既然有嫉妒者,必然就会有被嫉妒者。在现实生活中,当我们面对那些嫉妒的眼光和言行时应该怎样化解呢?

      建立并保持平衡

      业绩一直优秀的人或是非常用功的人很少遭人嫉妒。互相嫉妒一般是两个不相上下者,这可以说是一种平衡。后来有人冒尖,使原有的平衡被打破,就会产生嫉妒。这种嫉妒将一直持续到冒尖者的“冒尖”成为稳定的现实,达到新的平衡为止。显然,这种平衡同原先的“平起平坐”的平衡已经具有完全不同的质。所以,消除别人嫉妒的最好方法,就是致力于新的平衡的形成。

      表露自己的不幸和努力

      当被嫉妒者感到幸运之时,嫉妒者却因此感到不幸,这种幸运的反差便成为嫉妒心理产生的源泉。因此,如果能主动向嫉妒者吐露自己的不幸往事、自己所作的努力以及目前的窘境,就会缩小双方的心理距离,并让对方的注意力转移。这往往会使对方对你的努力自叹不如,也会使对方感到你的谦虚,甚至会产生对你的同情,从而有可能使嫉妒的火苗熄灭。

      主动接近、求助于嫉妒者

      嫉妒者之所以嫉妒别人往往是由于自己的自尊心没有获得满足。如果不计态度和言行,主动接近、求助嫉妒者,他会感到你的进步并不会对他造成威胁,甚至还有求于他,其自尊心在某种程度上获得满足,妒火的温度就可能降下来。

      让嫉妒者也来分享欢乐

      当你取得成就并获得荣誉时,注意不要冷落别人,更不要居功自傲。你可以采取各种方法让大家都来分享你的欢乐与荣誉,这有助于消除紧张空气,维持正常的人际关系。

      最后,为了我们的身心健康,愿大家都能认清并远离嫉妒情绪。


  •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和心理治疗电话:

    国家注册高级心理咨询师QQ362890071

    症状是心灵的语言——心语!


     
  •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xlzxs.net/xinlizixun/xinli_9094.html
  • 责任编辑:华人心理咨询网
  • 各类心理障碍电话心理辅导及心理疾病的网络心理咨询


网上心理医生心理治疗在线联系方式 QQ:362890071或www.hrxl.cn@qq.com

心理咨询电话:
  • 最新心理咨询
  • 嫉妒俗称红眼病
  • 走出嫉妒
  • 总是容易嫉妒小心眼
  • 自我中心人际交往障碍
  • 工作找的不顺心
  • 双重性格的爆发不受控制
  • 豁达
  • 面对挫折,心理健康起来...
  • 心理超负荷
  • 维护心理健康
  • 热点心理咨询
  • 走出嫉妒
  • 总是容易嫉妒小心眼
  • 嫉妒俗称红眼病
  • 推荐心理咨询
  • 谘商与心理治疗的理论与...
  • 心理咨询态度系列训练
  • 心理门诊(上)
  • 相关心理咨询
  • 走出嫉妒
  • 总是容易嫉妒小心眼
  • 去除嫉妒,分享喜悦
  • 嫉妒心导致的心理障碍
  • 嫉妒是负面情绪导致心理...
  • 受挫后抱怨和嫉妒导致的...
  • 如何克服嫉妒心理
  • 完善个性 克服嫉妒——...
  • 心理咨询:如何面对别人...
心理咨询范围 |

心语心理咨询电话:  面询请提前电话或QQ预约时间  心理诊所地址:湖北省武汉市

 

         网上在线心理医生QQ:362890071

 

MSN或邮箱mailto:www.hrxl.cn@qq.com  公交:6、524、558、598、720、727、728、532、554、704、559、580倒口南村站下 法律顾问:湖北瑜珈律师事务所吴健宝律师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欲转载请注明www.xlzxs.net 心理咨询师神经症心理辅导在线心语


华人心理咨询网华人心语心理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