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ss Feed 
  • [繁体中文]
  • 首页
  • 心理咨询
  • 强迫症
  • 抑郁症
  • 社交恐惧症
  • 焦虑症
  • 神经症
  • 图
  • 心理治疗
  • 心理学
  • 心理学家
  • 人格障碍
  • 家庭治疗
  • 爱情婚姻
  • 精神分析
  • 心语专栏
  • 心理医生
  • 咨询流程
  • 咨询范围
  • 咨费表
  • 彻底治疗
  • 治疗反馈
  • 心理咨询首页 | 心理咨询 | 性格心理学 | 教育心理学 | 心理案例 | 心理辅导 | 青春期 | 成功心理学 | 女性心理学 | 青少年心理咨询 | 大学生心理 | 中学生心理 | 心理测试 | 性心理咨询 | 专题 | 留言本 | 搜索
  • 当前位置:心理咨询首页 >> 教育心理学 >>
  • 好孩子是教出来的 (1)
  •       2009-07-19 11:33:44   转载请注明华人心理咨询网http://www.hrxl.cn      
  •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中心电话 网络网上在线心理咨询QQ:362890071
  • 《好孩子是教出来》
    作者:王勇

    作为家长,我们拥有一个共同的称呼:“爸爸”和“妈妈”。如果换一个具有诗意的说法,那就是“爸爸”“妈妈”是一本书
    。书的每一页都记载着父母之爱的深沉与无私,也记录着父母之爱的过失与遗憾。

    请看这些爱的误区,这都是望子成龙、
    望女成凤的父母的所作所为,很可能也是您的所为:

    有些父母,希望孩子快快长大,在孩子的食谱里,有了牛奶面包、五
    谷杂粮还嫌不够,他们要配上种种“营养液”,恨不得把天底下的好东西,全都装进那小小的肠胃中。

    有些父母,望子成
    龙心切,要求孩子门门功课得满分,兼有多种爱好和专长,如钢琴、绘画、音乐、舞蹈等,想让孩子百科无所不晓,百艺无所不精。


       有些父母,相信金钱万能,对孩子的奖惩一概与物质利益挂钩。他们认为世上最伟大的爱,是为后代留下金山银海。

     
      有些父母,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遍设温室和驿站,替他们抗御风暴,剪除荆棘,又沿途铺上晶莹光洁的大理石,以营造孩子“一
    路平安”的坦途。

    有些父母,关心孩子的生活、健康,却又不关心他们怎样为人处世,忽视了对他们的心灵培养,忘记了
    要把孩子塑造成一个真正的人。

    有些父母,恨铁不成钢,只信奉棍棒之下出孝子,导致孩子的心灵受到扭曲。

    这
    样的“有些”还能写出很多。这种爱,使孩子长大后,很难成家立业。正是家长们这种无微不至的爱,使得孩子慢慢地变得骄奢、懒
    惰、冷漠,心安理得,不理解父母的一片爱心,更不知稼穑之艰难,工作之辛苦,养育之不易,反而认为父母就应该为他们服务,因
    而造成孩子不正常的心态与行为,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孩子出生之后,他最初面临的世界就是家庭。一个少年儿童,生
    活中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在家里度过的。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孩子来说都是示范,都是诱导。这种建立在父母血缘关系上的
    养育和教导,渗透着远比师生之间的爱来得自然亲近和持久的情爱因子。而这种面对面的个别教育,比正规学校的集体教育,更容易
    满足儿童的个性需求,也更容易为儿童在不知不觉中所接受,所以家庭教育对于孩子有更天然的合理性。

    从培养人才的角
    度讲,家庭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奠基工程,只要家长善于为孩子提供适宜的条件,教育得法,几乎每个孩子都能得到良好的发展,显示
    出智慧和才能的光彩。国内外大量实验表明:大凡才智出众的人,追溯其成长过程,一般都受过良好的家庭教育。

    家庭教
    育与学校教育是相辅相成、互相配合的。但是在不同年龄段里,它们的各自作用是不同的,变化的。学龄前的儿童,已经存在差异,
    有的差异还很大。早期家庭教育正处在儿童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通过家庭教育,培养和发展儿童智力,也是接受学校教育的前提
    。美国心理学家本杰明布鲁姆的研究认为:若人在17岁所达到的智力水平为100%,那么儿童在4岁时已具备了其中的50%,4
    ~8岁期间获得30%,而8~17岁这一阶段只增加了20%。由此可见,家庭教育对儿童早期智力开发的重要性。因此,不夸张地说,在
    学龄前阶段,家庭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它成为学校教育的必要前提与基础。

    到了学龄阶段,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就成了密
    不可分的“孪生兄弟”,家庭教育则起着调整的作用。所以,许多教师和家长都认识到,对学业后进学生的“补差”和对智力超常学
    生的“超前教育”,在家庭中进行要比在学校中进行效果更好。虽然学校在培养学生方面起着主导的作用,但还需家庭的全面配合,
    充分利用诸多教育因素,进行广泛的教育,才能使学校教育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重视对孩子成材非常重要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如
    情感、意志、目标、态度、性格、世界观等,就是对学校教育最大的配合,而这对孩子的成长是极为有利的。据相关单位调查,我国
    目前的家庭教育状况并不够理想,许多家庭要么完全忽视,要么出现较大的偏差。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教育孩子不仅
    是家长不可推卸的责任,而且家长的一言一行,都将对孩子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有时候这种我们或许觉察不到的影响,也许会伴随
    孩子的一生。

    “爸爸”“妈妈”是一本书——每一个父母,都应该尽自己所能,把自己的这本书写得尽量精彩,如果您还
    不知道应该怎样让自己写得更精彩,那么就请您拿起这本书,因为从您拿起这本书的那一刻起,您就已经开始书写精彩,让您的孩子
    成长为“永远的新太阳”。

    张义宝

    二○○五年三月二十二日

    第一部分你要一个什么样的孩子(1)

    为人
    父母是一项颇具挑战性的工作,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无数的父母都在不断地探索着这样的一个问题:到底我要培养一个什么样的孩
    子呢?

    亚里斯多德曾将品格描述成是一种“固定的善举”。精神病学家弗兰克皮特曼也曾说过:“我们生活的稳定
    取决于我们的品格,能让我们白头到老,共同将孩子培养为成熟的、有责任心的、具有创新精神的公民是品格,而不是激情。在这个
    并非十全美的世界里,是品格才使得人们坚忍不拔,战胜灾难,得以幸存。”

    家庭是美德的第一课堂。要在孩子心中建立
    道德的丰碑,就必须从家庭做起。

    你是合格的父母吗

    你对自己的孩子了解多少呢?在他情绪低落的时候,你是否
    及时地安慰过他呢?你的孩子是否很信任你,并愿意与你分享心事呢……通过测试结果,你先反思一下自己:我是一位称职的家长吗
    ?

    您是一位善解人意的家长吗?您能否创造一个和谐美满、温暖的家庭氛围,让孩子与自己愉快轻松地沟通?

    请
    你快速完成下面的题目,根据实际情况填写,不要反复斟酌。注意,您选择反映的是“我实际上是这样的”,而不是“父母应该是怎
    样的”。

    您的评分标准是:4=总是 3=经常 2=偶尔 1=从不

    1.我会通过自己的言谈和表情,告诉孩子自己很
    喜欢他。

    2.我允许孩子在某些方面有独到之处,表现得与众不同。

    3.我对孩子惩罚是基于公平、恰当的原则。


       4.当孩子面临一项困难的任务时,我会给予积极的支持,使他得到一些安慰,并让孩子感到他并不孤立。

    5.我
    总是试图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希望使他成为出类拔萃的人。

    6.我很信任自己的孩子,他可以独立完成一些事情。

     
      7.我愿意和孩子在一起,聊天、看电视、运动等。

    8.我让孩子的生活更有意义和丰富多彩,比如买很多书给他、安排
    他去夏令营、参加俱乐部等。

    9.我感到自己与孩子之间存在着一种温暖、体贴和亲热感觉,我会常常拥抱他。


    10.我允许孩子有自己的看法,尊重孩子的想法和观点,而且鼓励他在实际中表达和去尝试。

    结论:

    15分以下:
    您对自己的孩子没有平等交流的想法,不够了解孩子内心世界,日常生活中给孩子冷冰冰的感觉。

    15-25分:您对孩子的
    态度有些冷淡,而且不重视孩子自己的想法,事实上你也想好好地教育孩子,与孩子交流。但是你缺乏一定的技巧,要多学习一下了
    。

    25-35分:您是一位很优秀的家长,您和孩子的关系非常融洽,孩子会从中获益匪浅的。实施这样的教育方式在刚刚开
    始会有些难度,注意要真正地尊重孩子。

    35分以上:您差不多是个完美的家长了,温和体贴,善解人意。

    为人父
    母常常会习惯性地首先考虑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孩子(乖孩子、进取心强的孩子、体魄健壮的孩子等等),而忽略了孩子需要的是什么
    样的父母这个问题。

    举个例子来说,同样是珍惜生命,美国的父母与中国的父母教育孩子的做法就有所不同。中国的家长
    是小心谨慎:风来了,赶紧捂起来;天冷了,赶紧加衣服,惟恐孩子冻着饿着,想着法儿给孩子创造舒适的环境。美国的家长则不同
    :抱小孩像拎着个背包一样,他们纵容蹒跚学步的小孩光着脚在冰冷的海滩上拾贝壳,鼓励孩子一只脚踏着滑板车疯跑,想着法儿让
    孩子适应周围的环境。他们的着眼点在最大限度地满足生命的承受力,张扬生命的活力。等到孩子两三岁时,这两种教育方式的结果
    就见了分晓。美国的孩子总体体格健壮,活泼开朗,抗压性强,独立性强,主动性强;中国的孩子相对体格文弱,腼腆乖巧,自我保
    护意识强,对父母的依赖性强。

    在今天,以独生子女家庭为主的中国,新时代的年轻父母遭遇了前所未有尴尬:孩子为什
    么不尊敬我们?是我们给予孩子的爱太少不能感动他们?是我们的孩子心志高,不屑尊重长辈?

    其实,这正是爱泛滥的后
    遗症,太多的爱却让我们的孩子变得无情。

    到底该怎样塑造新的一代,要为后代留下什么样的体魄和精神,做父母的该怎
    样充当“教练”的角色呢?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孩子就像是一块未曾雕刻的璞玉,如果你精雕细琢,
    他就会成为艺术品。反之,则不会成才。

    2004年上半年,江苏省连云港市有关部门在该市新海实验中学搞了一次问卷调查
    。问卷上提了5个问题:

    1.你认为父母理解你吗?

    2.你有苦恼和困惑会对谁讲?

    3.你认为最不能容
    忍父母的是什么?

    4.当你的考试成绩不理想时,父母会如何对待?

    5.你最想对父母说的话是什么?


    一共有30名初中一年级的学生接受了问卷调查。问卷调查的结果令人深思。

    大多数学生都详细回答了“当你的考试成绩不
    理想时,父母会如何对待”这一问题。我们发现,超过半数的家长不能客观看待孩子的学习成绩,哪怕是孩子的偶然失误,也不能原
    谅。

    一位学生写道:如果我考试成绩不理想,被爸爸妈妈知道了后,他们肯定会阴沉着脸,“这对我的自尊心的杀伤力是
    100%!”

    还有位学生写道:我最不能容忍父母对我藐视的态度。“那时候我就想对他们说,你们有没有考虑过我的自尊心
    ?你们以为我不想考好吗?”

    问卷表明,很多学生觉得父母过于在意他们的学习成绩,给他们带来了巨大压力。一位学生
    的话很有代表性:今天的成绩只能代表今天,如果这次考得不好,我自己也有紧迫感。

    很多学生都盼望父母能尊重他们。 


      在回答“最不能容忍父母的是什么”这一问题时,很多孩子写的是:不能容忍父母太多的唠叨。一位学生写道:我的父母总
    是把我当成还没有长大的小孩子,不管什么事,他们总要没完没了地唠叨。“父母爱唠叨,其实是对我不信任。请你们不要把说过的
    话重复几遍,这样我很烦。”

    另一位学生对父母私自拆开他的信件表示不满,“我很生气,我已经长大了,父母应该尊重
    我的私人空间。”

    不少学生认为,父母对他们不理解,有“代沟”。一位学生这样写着:我一旦有了苦恼和困惑,便无处
    可说,我只好默默地对自己说。还有一位学生写道:在我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多么希望父母像我的朋友,劝慰我。“但是,这是
    不可能做到的啊。”

    几乎所有接受问卷调查的学生都对父母在生活上无微不至的关爱表示了感激。但有不少孩子提出,光
    有关爱是不够的,父母对他们的理解比什么都重要。

    一位学生可能说得比较极端:“他们(指父母)根本不了解我。我已长
    大了,内心世界也逐渐变得复杂了,可他们还把我当成3岁小孩骗,他们根本不懂‘理解’两个字的含义!我不相信任何人,不会!
    不会!我会把苦恼怨恨对自己倾诉,像一块海绵慢慢吸收掉。”

    这张问卷中所表现出来的当今为数不少的亲子关系令人十
    分担忧。

    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不能否定的,但你是否真的了解自己的孩子需要什么?实施教育的


  •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和心理治疗电话:

    国家注册高级心理咨询师QQ362890071

    MSN:www.hrxl.cn@qq.com   skype帐户:www.hrxl.cn

    新浪UC:217271074   阿里旺旺:心语心理咨询师

    心理辅导时间:中国大陆北京时间9:00至22:30


     
  •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hrxl.cn/xinlizixun/xinli_6792.html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 责任编辑:华人心理咨询网
  • 各类心理障碍电话心理辅导及心理疾病的网络心理咨询


网上心理医生心理治疗在线联系方式 QQ:362890071或www.hrxl.cn@qq.com MSN:www.hrxl.cn@qq.com

skype帐户:www.hrxl.cn

新浪UC:217271074

阿里旺旺:心语心理咨询师

工作时间:中国大陆北京时间9:00~22:30

心理咨询电话:
  • 最新心理咨询
  • 好孩子是教出来的
  • 自强自立的情绪智力在青...
  • 赞美尊重无痕
  • 偏执型倾向学生性格成因...
  • 谁偷走了孩子的自信
  • 不要把孩子骂笨了
  • 教师心理健康
  • 家长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
  • 高考前学生家长常见心理...
  • 为了孩子们的明天
  • 热点心理咨询
  • 家长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
  • 偏执型倾向学生性格成因...
  • 谁偷走了孩子的自信
  • 不要把孩子骂笨了
  • 教师心理健康
  • 赞美尊重无痕
  • 自强自立的情绪智力在青...
  • 好孩子是教出来的
  • 推荐心理咨询
  • 相关心理咨询
  • 北京3成中小学生有心理...
  • 儿童心理问题暴露家庭教...
  • 32%中小学生有心理问题...
  • 高中生心理问题及家庭教...
  • 德国家庭教育专家的几点...

心语心理咨询电话:  手机:13886092363  心理诊所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汉阳鹦鹉大道373号

 

滨江怡畅园11-2-1202         邮编:430052         网上在线心理医生QQ:362890071

 

电邮MSN:www.hrxl.cn@qq.com  公交:6、524、558、598、720、727、728、532、554、704、559倒口南村站下 法律顾问:湖北瑜珈律师事务所吴健宝律师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欲转载请注明www.hrxl.cn华人心理咨询网华人心语心理咨询中心


华人心理咨询网华人心语心理咨询中心  鄂ICP备060215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