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ss Feed 
  • [繁体中文]
  • 首页
  • 心理咨询
  • 强迫症
  • 抑郁症
  • 社交恐惧症
  • 焦虑症
  • 神经症
  • 图
  • 心理治疗
  • 心理学
  • 心理学家
  • 人格障碍
  • 家庭治疗
  • 爱情婚姻
  • 精神分析
  • 心语专栏
  • 心理医生
  • 咨询流程
  • 咨询范围
  • 咨费表
  • 彻底治疗
  • 治疗反馈
  • 心理咨询首页 | 心理咨询 | 性格心理学 | 教育心理学 | 心理案例 | 心理辅导 | 青春期 | 成功心理学 | 女性心理学 | 青少年心理咨询 | 大学生心理 | 中学生心理 | 心理测试 | 性心理咨询 | 专题 | 留言本 | 搜索
  • 当前位置:心理咨询首页 >> 教育心理学 >>
  • 孩子脾气倔为哪般
  •       2009-04-25 13:28:04   转载请注明华人心理咨询网http://www.hrxl.cn      
  •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 中心电话 网络网上在线心理咨询QQ:362890071
  • 以前乖巧听话的孩子,如今越来越难 “侍候”,发起脾气来谁都不理,任凭大人好话说尽也无动于衷。10岁,应该不会有青春期的叛逆,可为什么孩子倔得不可理喻?若不及时纠正,孩子恐将难与人相处。“倔脾气”的孩子为何会如此?卢女士很困惑。

      [热线讲述]

      倔脾气女儿让人很头大

      卢女士(10岁孩子家长) 

      我女儿芳芳(化名)今年10岁,以前她乖巧可爱,每个看到她的人都称赞她聪明懂事,而最近两三年,孩子的脾气越来越大,也越来越怪。大人一句话不顺她的意,脾气马上就来,忤着一动不动,任凭你怎么哄都不听。

      去年底,芳芳生了一场大病,吃什么东西都吐,到医院也没查出具体病因。后来,输液、吃药,双管齐下才逐渐好起来。医生交待近段时间内不能吃硬的东西,哪怕是苹果都要小心。

      回到家,我们都很小心地侍候着她,生怕再吃错东西,令孩子遭罪,但芳芳却认为是我们故意不给她吃。看到瓜子、花生等零食就馋是孩子的天性,所以我们把家里原来买的东西都收了起来。一天,我在厨房做事,她自个儿在屋里玩,谁知她竟然找到了那些零食。

      等我发现时,女儿已经吃了不少花生。于是我阻止了她,谁知她马上翻脸,把花生扔得满地都是不说,还独自站着生闷气,我好说歹说都不管用,最后还是亲戚串门,有人陪她玩才消停。结果是,那天晚上,她肚子疼了一夜……类似的状况很多。

      芳芳的脾气不只冲着我和她爸爸,家里所有亲戚朋友都见识过她的倔脾气,现在大家都对她“敬而远之”,生怕“得罪”了她。“要再不纠正过来,长大了可怎么办?”……女儿的倔脾气让人很头大。

      仔细想想,女儿这样可能跟我们家长有很大关系。之前我们一直在广东打工,没能好好照顾芳芳,孩子长期在两地断断续续地生活。如今,我们意识到了,但却不知道该怎么把她的倔脾气改过来?

    [专家点评]

      任性行为源自过分的娇纵

      芳芳为何“得罪”不起?主要是她太任性了。孩子任性主要表现为固执、抗拒、不服从父母管教、不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做等,或者表面上答应,内心不服。孩子为什么会任性呢?

      一是与遗传有关,特别与神经类型有关系。孩子的神经系统发育尚未成熟,兴奋功能强于抑制功能,兴奋后易产生诱导作用而抑制。因此,孩子属于强而兴奋的神经系统,这种表现就会更明显。

      二是孩子的自我意识增强。心理学家把3~6岁和11~12岁称为 “关键期”和“危险期”,在这些时期,儿童的心理结构会产生质的飞跃,由于自我意识发展得很快,因此常常表现出不听话、固执、违抗等行为。这是孩子心理发展的正常现象。

      三是与环境和教育有很大的关系。任性行为大部分是儿时父母对孩子过分宽容和娇纵的结果。如果处理方式不当,还会陷入恶性循环。孩子不听话,父母的要求和愿望难以实现,就会对孩子不满,容易出现不理智的表现:有的则对孩子的要求妥协,有的对孩子放任自流,有的甚至采用打骂的方式对孩子,天长日久更助长了孩子的任性行为。

      [相关建议]

      了解任性背后的心理需求

      那么,家长如何对待像芳芳这样的任性孩子呢?

      1.从积极的角度看待孩子:孩子任性,从消极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是个性偏执、意志薄弱和缺乏自我约束能力的表现。但从积极心理学角度看,这是一种心理需求的表现。随着孩子生理、心理的发展,自我意识的不断增强,这种心理需求,有时可能是很想接触更多新事物的好奇心、探究欲,有时可能是很想表现自己的独立意识、成就动机。

      家长需要换位思考,多从孩子的角度积极看待孩子的行为表现,可通过观察、沟通了解孩子任性行为后面的心理需求,鼓励并引导孩子用恰当的方式满足这种心理需求。切不可断然拒绝表面上看起来是不合理的要求,更不能对孩子随便发火。

      2.延迟满足孩子的合理需求:父母对孩子提出的合理需求应尽量满足,但应有意识地延迟一段时间,并通过孩子的努力才给予满足,以培养孩子的耐心、期待以及自我克制能力。比如答应给孩子一件他想要的东西,但要等到某个节日、孩子的生日或孩子实现了某个目标之后才给予。

      延迟满足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忍耐”,为了追求更大的目标,获得更大的利益,可以克制自己的欲望,放弃眼前的诱惑。事实上,那些事业有成的人,往往能够把一个个小的欲望累积起来,成为不断激励自己前进的动力。

      3.及时控制孩子的任性行为:父母对孩子的不合理需求而表现出来的任性行为要及时采取适当的方法加以控制。

      1)冷处理。当孩子由于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而发脾气或生闷气时,父母不要在孩子面前表露出心疼、怜悯或迁就,更不能和他讨价还价。可采取不劝说、不解释、不争吵的方法,让孩子感到父母并不在意他的这些行为。也可以采取躲避的方法,暂时离开现场。当无人理睬时,孩子会感到无趣而做出让步。

    2)转移注意力。父母可以利用孩子注意力易分散、易被新鲜的东西吸引的心理特点,把孩子的注意力从他坚持的事情上转移到其他新奇、有趣的物品或事情上。这种方法适用于年龄较小的孩子。

      3)激将法。一般说来,孩子的好胜心和自尊心都比较强,往往最不喜欢别人说他不行。在孩子任性、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时,父母可巧妙地利用孩子的这个心理特点,反其道而行之,平时孩子不能控制的任性行为表现,也可能在 “我偏会”、“我偏要”的心理状态下得到控制。

      4)引导。家长可以从孩子任性的指向性和动机中发现一些蕴藏着的积极的“闪光点”加以诱发和引导。这样做,不仅可保护孩子的自尊心,而且还可把任性的弱点转化为积极的心理因素,并加以发扬光大。

      培养孩子自我管理的能力

      当然,对于孩子的任性,从预防和发展的角度来看,培养孩子的自我控制、自我管理能力才是根本。

      父母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父母要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自己做不到的事不要乱许诺,也不要用欺骗的语言哄孩子,以免使孩子误以为大人心虚、没理,从而更放纵自己任性的行为。

      二是制定规则。家长平时对孩子的行为要提出明确的要求,可制定一些简单、明确的规则。规则一旦制定就要坚决执行,以此来规范孩子的行为,使孩子明白自己的行为并不是随心所欲的,而应该受到一定约束。

      三是约法三章。孩子的任性行为表现一般都有一定的规律,家长可以注意观察孩子在什么情况下容易表现出任性行为。当孩子任性行为可能出现的情景临近时,应事先“约法三章”,预防孩子任性的发作。

      四是尊重孩子。家长平时要认真倾听孩子的意见,给孩子充分发表意见的机会,给孩子一定的自主权,鼓励孩子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着重培养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和独立性。


  •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和心理治疗电话:

    国家注册高级心理咨询师QQ362890071

    MSN:www.hrxl.cn@qq.com   skype帐户:www.hrxl.cn

    新浪UC:217271074   阿里旺旺:心语心理咨询师

    心理辅导时间:中国大陆北京时间9:00至22:30


     
  •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hrxl.cn/xinlizixun/xinli_6294.html
  • 责任编辑:华人心理咨询网
  • 各类心理障碍心理咨询及心理疾病心理治疗师联系方式


网上网络心理医生心理治疗在线联系方式 QQ:362890071或www.hrxl.cn@qq.com MSN:www.hrxl.cn@qq.com

skype帐户:www.hrxl.cn

新浪UC:217271074

阿里旺旺:心语心理咨询师

工作时间:中国大陆北京时间9:00~22:30

心理咨询电话:
  • 最新心理咨询
  • 高考前学生家长常见心理...
  • 为了孩子们的明天
  • 教育儿童不可滥用惩罚
  • 不愿上学的案例分析
  • 改变从心开始改变从心开始
  • 从师源性心理障碍看学校...
  • 学理科还是文科
  • 不想上学——高中生心理...
  • 高中生心理辅导案例解析...
  • 孩子脾气倔为哪般
  • 热点心理咨询
  • 打孩子,会让他们产生人...
  • 怎样及早发现儿童情绪抑郁
  • 和孩子沟通的7条智慧
  • 孩子最讨厌听你说他的1...
  • 不愿上学的案例分析
  • 给孩子创造展示才能的机会
  • 教育儿童不可滥用惩罚
  • 春天要重点进补心理营养
  • 教你如何“教子成龙”
  • 从孩子怕鬼谈恐惧心理的...
  • 推荐心理咨询
  • 相关心理咨询
  • 教育心理学

电话:  手机:13886092363    心理诊所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汉阳鹦鹉大道373号滨江怡畅园11-2-1202         邮编:430050         网上在线心理医生QQ:362890071

电邮MSN:www.hrxl.cn@qq.com  公交:6、524、558、598、720、727、728、532、554、704、559倒口南村站下 法律顾问:湖北瑜珈律师事务所吴健宝律师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欲转载请注明www.hrxl.cn华人心理咨询网华人心语心理咨询中心


华人心理咨询网华人心语心理咨询中心  鄂ICP备060215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