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的生命状态进入到趴啦状态后,孩子的潜能就开始进入封闭状态。这时候,孩子的学习、情绪、行为都会出现一系列的不佳表现。比如出现厌学、网络成瘾、撒谎、打架等等问题行为,更严重的时候,孩子会出现焦虑、抑郁、恐惧、社会交往、自卑等众多的心理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会给孩子和家长带来很大的困扰。而且有些问题,可能不会当场表现出来,而是要等到孩子成年之后,才慢慢在他们身上表现为一些心理障碍。
在我做的心理咨询个案中,因为神经症来做咨询的不下三分之一。其中也有不少是青少年,而焦虑、抑郁、恐惧这三大类心理障碍占的比例最高。
霍妮在《神经症的文化决定论》一文中提出:神经症的萌芽起源于早期的关系。儿童期有两种基本需要,即安全和满足。儿童的这两种需要得到满足完全依赖于父母。但父母对待儿童的需要则有两种类型:(1)给儿童以真正的爱和温暖,满足其安全需要;(2)对儿童冷漠,厌恶甚至憎恨儿童,使儿童的安全需要受挫。在前一种情况下,儿童正常发展;而在后一种情况下则会引起神经症。因此霍妮认为,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是决定人格健康与否的重要因素。"在全部环境因素中,涉及性格形成的最主要的因素是一个孩子成长于其中的人际关系"。
而父母对孩子的教养方式,就集中体现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人际关系,这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对孩子的影响是终生的。
我曾经接待过一个患考试焦虑症的女孩。她是自己在报纸上看到我的文章然后托同学找到我并自己预约了咨询。结果那天的咨询非常不顺利,下面是我后来写的咨询手记:
上上个周末的时候,接待过一对母女。
女儿是高三的学生,因为考试的压力,开始出现注意力无法集中、无法完成听课和作业的任务,内心非常焦虑。她自己托同学在温州找了心理咨询的电话号码,先是跟我们的前台几次打电话咨询和预约。然后再跟她妈妈提出了要来做咨询的要求。结果妈妈严厉反对,说只有精神不正常的人才去看心理医生,她坚决不同意女儿来做心理咨询。直到女儿拒绝再去学校,她才觉得不得不来一趟。
我和女孩的交谈加放松练习总共只做了1个小时,但是这位母亲不断地接电话,不断地在咨询室进进出出。但是把女儿一个人留在咨询室里她又不放心。她的举动不仅打搅了我们的交谈,也干扰了女儿的放松练习。我在心里暗暗叹一口气。在和女孩的交流过程中,发现女孩对自己的评价相当的低,没有任何优点,全部是缺点。女孩说这些的时候,我朝她的母亲看看,她的脸上没有任何的表情,不置可否的样子,不知道她心里在想什么。想问她一些问题,她一副心不在焉最好立马就走的样子。
咨询结束的时候,我们约好上个周末继续来咨询。因为要调整考试焦虑是需要一个过程的,不仅要在认知方面做一些调整,而且要结合行为训练和放松技巧训练。但是我有一种预感:下一次能否来,还是个问题。
结果,她们果然失约了。我们前台的工作人员打电话过去的时候,电话是她母亲接的,对方居然凶巴巴地说:你们找错人了!
我想,生活在这样一位母亲身边的女孩子,无论如何都是轻松不起来的。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隐约地找到一些引起这个女孩焦虑的心理原因和社会原因。其实孩子的行为问题也往往是孩子心理问题的一种外在表现。而要从根本上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光对孩子进行心理调整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你会发现,导致孩子心理问题的根源往往是在家长的教养方式上。所以要解决孩子的这些问题,还是要从解决家长的教养方式开始。
第一部分 第19节:第三关:检查你的教养方式(6)
你拥有什么样的教养方式?
如何来判断你自己拥有的是什么样的教养方式呢?我们可以来做这样一个试验。请你闭上眼睛,回忆一次孩子让你感觉最生气的场景,在那样的场景里,你通常会对孩子说些什么呢?你的目的是什么呢?你可以尽可能地把这个画面想得清晰一些。你甚至可以回忆起当时孩子身上穿着的衣服,他在讲什么,你在讲什么,而周围还有一些什么,你内心的感受是什么。
好了现在请你把刚才回忆起来的画面、声音、周围的情景等等写下来。你可以先把这个场景写下来以后,再继续读后面的内容。
有位家长根据我这样的要求写下了下面这段文字:
儿子最让我生气的一个画面是:有一次我批评孩子的时候,他很不服气,结果把我惹火了,我想冲进儿子的房间,结果发现他把门反锁起来了。这还了得?他现在才12岁就已经是这个样子对待妈妈,以后长大不是就更不得了吗?不管怎么样,今天我一定要把门打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和心理治疗电话:
国家注册高级心理咨询师QQ36289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