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恐
  • 心理咨询
  • 强迫症
  • 抑郁症
  • 社交恐惧症
  • 焦虑症
  • 神经症
  • 照片
  • 心理治疗
  • 心理学
  • 心理学家
  • 爱情婚姻
  • 精神分析
  • 心语专栏
  • 心理医生
  • 咨询流程
  • 咨询范围
  • 咨费表
  • 系统治疗
  • 治疗反馈
  • 心语心
  • 心理治疗首页 | 心理治疗 | 精神病 | 心理影视 | 艺术治疗 | 精神障碍 | 成瘾行为 | 催眠治疗 | 身心症 | 精神疾病 | 情绪管理 | 心理疾病 | 家庭治疗 | 专题
  • 当前位置:心理治疗首页 >> 心理治疗 >>
  • 精神疾病的心理动力治疗 (52)
  • 微信及手机号18071122930   转载请注明华人心理咨询网www.xlzxs.net      
  • 心理咨询邮箱362890071@qq.com  网络网上在线心理咨询QQ:362890071
  • 的想法或感受中,整合出一个一致的整体观点时,可能会相当费力。

    精神动力取向之理解

    在DSM-IV-TR中所定义的ADHD 诊断标准,几乎完全着重于行为表现。患者在心理层面的经验之所以很少被论及,有一部分是因为相对上来说,精神分析较少论及ADHD 和学习障碍。然而,近来已有精神分析学家及受过精神分析训练的临床工作人员开始从精神动力取向的观点,针对这些情况提出相关概念。

    为了了解有先天性脑部缺损的成年患者,临床工作者必须去思考,当神经基质损伤时,对正常发展所造成的冲击。成长中的婴儿每一天都在驱力和情绪两者潜在的张力,与大脑皮质的控制之间挣扎奋斗。当婴孩运作中的皮质缺乏正常的功能时,驱力的力量将会抵抗皮质的掌控。同样地,不受冲突所影响的自我功能,或是可称为自主性的自我功能(像是智力、思维能力、知觉、动作能力,以及语言等),也取决于体质上的天赋能力。

    关于结构性认知缺损对自我的发展,以及客体关系内化过程的影响,许多学者都曾经有所讨论。丹尼尔•史登曾经提到,自我的发展有赖源自于母亲(或主要照护者)与婴孩间互为主体性的互动基础。有结构性认知功能失调的孩子,无法精确地感知或是有效地整合来自母亲的情绪讯号,当孩子无法以母亲所期待的方式回应时,母亲可能会变得很焦虑,而把紧张和不协调感带进母婴的互动中。当婴儿或孩童有不正常的反应方式,或是有其他方面的缺失时,可能会使双亲感受到深沉的自恋创伤。双亲可能会从孩子身边退开,并且在之后与孩子的互动中流露出他们的失望和焦虑,从而妨碍了孩子自尊心的发展。

    另一种情况是,双亲可能变得过度涉入与过度保护。随着这些孩子逐渐成长发育,他们仍旧无法符合父母的期望,结果更加深了挫败感和羞辱感。这些孩子的大脑皮质对冲动的控制力较差,造成父母更常予以训斥,也导致更多令人恼怒、想责罚孩子的互动状况,并且由于双亲的过度焦虑,而把“离开父母亲身边是危险的”这种讯息传递给孩子。因为这些孩子常常无法正确地了解因果关系,使他们无法把别人的拒绝反应和自己的行为连结起来,导致他们有受害和无助的感受。

    个体基本的自主性自我功能,例如视觉、听觉和记忆等,如果发生缺损,将会对于一个人达成客体恒定性的能力有负面影响。有学习障碍和ADHD 的孩子往往缺乏平抚自己情绪的能力,因为他们向来就不能够将具有安抚能力的母亲角色当作有情感意义的形象,而加以内化并且维持这个形象,因此,维持稳定的自我感对他们而言是件费力的事。他们无法从他人处精确地接收社会讯息,所以可以观察到,当必须以合宜的社交技巧与他人互动时,他们常常显得笨拙而不适切。

    为了弥补深沉的无能与无力感,ADHD 的个案可能会发展出一种防卫性的夸大。卡夫卡曾报告有个类似这样的患者前来接受分析,这个患者有一堆学习障碍和其他认知缺陷的问题,在这种情形下长大的他,觉得自己一辈子都是个“骗子”。他采取一种状似独立自主且浮夸白大的防卫姿态,来面对他那种欠缺了什么重要东西的感觉。对于自己因为空间定向感失常而须仰仗他人的协助,他深感困窘及羞辱,他还觉得这些障碍连带使他缺乏男子气概,为此而深感羞耻。

    有些人能够藉由过度发展其他领域的自我功能,来弥补他们在神经心理上的缺失。举例来说,发明家汤玛士•爱迪生就有学习障碍。然而,当代偿性的努力没有成功时,为了逃避反复失败所带来的巨大挫折感,年轻人可能会转向犯罪行为。青少年在试着要去符合别人对其在学业和社会表现上的期许时,与其面对失败后的惭愧和羞辱感,他们反而对父母、教师和一般社会的价值观,采取一种蔑视、不屑的姿态。

    治疗上的考量

    脑伤患者的治疗无效论是没有根据的。就像路易斯所说的:“脑伤使得一个人无法透过心理治疗而产生有意义的心理改变,这种不合格的信念是谬误的,而这种谬误的信念是源于错认脑伤为同质性的。”治疗师虽然不能期待能够完全消除病患思考僵化的倾向,但确实有许多病患在象征式或抽象式思考的能力上,得到了长足的进展。卡夫卡发现到,甚至像精神分析这类高度表达性的治疗方式,在治疗技巧上也不需要特地为这些患者做重大的调整,他确实曾经发现到,他的病人在稍微说溜嘴时也会产生自恋性丢脸(narcissisric mortification)的反应,因为这种意料之外的小插曲就好像是泄漏了他的缺陷。此外,卡夫卡也常常必须在各种不同的情境下,运用不同的例子,很有耐性及技巧地对病患再三重复他的诠释。

    为了使治疗能够更适用于严重认知缺损的病患,我们需要精准地深入了解,这些缺损是如何影响到患者接受心理治疗的能力。举例而言,路易斯曾经描述一位患者,她自孩童早期就有记忆障碍,使她没有能力忆起治疗师所带来的安抚性心像(soothing mental image)。对她而言,在一周两次、每次一小时的治疗时间之外,她无法想起治疗师的言语或是外貌,所以也无法维持治疗的连续性。只要简单地将会面时间改为周间每天半小时,就可以让患者更有效地内化治疗过程,因为这样她就能够记得住治疗帅的长相和声音。

    在这类患者的人生故事中,同理失败的情形反复上演。其他人在刚开始和这些病人相处时,因为不了解这些认知障碍的性质或影响程度,而一再地对病患怀有过高的期待。由于这样的生活模式反复出现,一些临床工作者曾经建议采用自体心理学的模式来处理。病患一再地感受到自我的碎裂与消弱,而这种现象是与缺乏来自他人的镜映反应有关。当病患在对治疗师的移情作用中重新经验到同样的感受时,就是可以加以处理的时机。治疗师可以同理地回馈给患者,他们是如此地努力奋斗以争取赞美与认可,并可以针对认知缺损对奋斗历程的阻扰,赋予意义。如此一来,治疗师成为一个自体客体,可以协助患者走过哀伤,协助患者建立更凝聚的自我,并且也鼓励患者宽恕他自己。

    治疗师同理患者那种有所缺陷的感受,虽然可能会有帮助,但在这么做的同时,也有忽略掉心理内在冲突的风险。罗斯坦曾经强调,去探索患者的特定认知障碍是如何与心理内在冲突交缠在一起,是相当重要的。她指出,神经心理功能失调无法真地从内在冲突及对于自己本身和他人的无意识幻想中分离开来。吉尔摩也持相同的观点,他建议治疗师应该将ADHD 视为自我功能在组织、合成和整合上的混乱。从这个观点来看,精神分析取向的治疗对于这样的患者也能够发挥相当的作用。吉尔摩曾经提到,有ADHD 的成人可能会发展出一套和他人相处的刻板模式,当作一种防卫的举措,以面对他们无法了解在人际互动的场合应该怎么做时所引发的焦虑。精神动力取向的治疗,可以协助这样的患者发展出更强的自尊与自信,以及能够灵活变通的能力,让他们可以不需要用一板一眼的方式,而是自发性地与他人互动。自恋性脆弱(narcissisric fragiliry)及对于掌控的需求,常常支配了患有ADHD 的成人,而动力模式的治疗,在配合中枢神经兴奋剂之药物治疗下,可以加强他们的自尊感,并改善他们的能力,使他们得以运用一种自发且灵活的方式,来响应他人、与他人互动。

    诊断者常常很容易忽略脑部功能的层面,因为它们非常细微而不易察觉,也因为人格疾患的症状比较鲜明而引人注意。当患者对于治疗显现出注意力恍惚、记忆不佳,以及无法对意涵做反思时,临床工作者若认为所有的症状表现都和性格病理有关,可能会因而产生显著的反移情挫败感。随着治疗师的烦躁与时俱增,患者会因为治疗未能生效,而愈觉得自己是个失败者,从而重现了患者过去和双亲、老师和雇主之间相处的经验。

    一个针对难治型住院病患所进行的研究,描绘出一群有严重精神障碍、同时合并有“器质性”特征之患者的心理特性,自尊和情绪调节是这群患者的两个共通问题。这些患者鲜少有明确的神经疾患,因而他们的症状很难做出诊断。包括像是神经学上的软性症象(soft signs)、脑电图上不明确的异常,以及神经心理学测验上零星的障碍等,这整体的图像都暗示着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失调。屡次发生的失控行为与情绪爆发,也似乎显示这与大脑皮质下的区域比较有关,而非大脑皮质的异常。在面对无法抵抗的情绪爆发时,这些患者感到无能为力,但在企图奋力一搏以获得些许主导权和掌控感时,他们假装这些表现是出于他们意志下的行动,是故意要威吓别人的——这是一种和夸大妄想相似的反应。他们的情绪爆发导致他们与别人更加疏离、造成更多的窘境,以及自尊的灭损。这些患者活在更加失控的恐惧中,为了处理这样的威胁,他们发展出极端的防卫姿态,情绪变得局限而表浅,籍以来抗拒任何的情绪表现,变得像是有情感表达不能(alexithymia)的人。为了逃避感受,他们往往采用否认和外化的防卫机制。

    治疗者和双亲对于学业和职业的过高期许,会导致这些患者陷入一种恶性循环。因为没有办法达到这么高的期许,所以他们的自尊直线下滑,挫折感与日俱增,导致更容易情绪爆发、失挫。这些失控的状况引发父母和治疗者更多的负面反应,也进一步磨蚀患者的自尊。光是诊断出脑部功能缺损这件事,本身通常就具有治疗效果,这些患者常会因此而感到松了一口气,这样的诊断也会使双亲和临床工作者降低他们的期待。结果,恶性循环就会被打破,而患者也因为失控的次数下降,长期的挫败感减少,因此得以发展出较好的自尊和自我掌控感。

    较晚发病的状况:脑伤和痴呆症

    若人类的脑部损伤在生命发展周期的晚期阶段才发生,治疗的议题便大不相同。在这些状况下,相较于先前的功能水平,患者的情形有显著的恶化,因此患者和家人都必须适应这种改变。这些情况可归为两大类: 一、急性脑部损伤伴随功能突然改变;二、渐进性的退化疾病伴随功能逐步退化。接下来会讨论这两种形式的损伤。至于谵妄(delirium)、药物中毒或是戒断的状态,以及其他可以在身体疾患或是毒性物质加以处理后快速解决的急性损伤,则不在考虑之列,因为精神动力的议题和这些状况较不相关。

    精神动力学之理解

    从最基本的层次而言,自我是脑部功能的产物。当脑组织受到伤害时,可能会造成个体的自我认知产生显著的改变,使家人和爱侣觉得患者已经变了一个人。典型的脑部创伤常常会影响到额叶和颞叶,会戏剧性地影响患者如何理解外来刺激的意义,以及将之与恰当的感受作连结的能力。这样的变化会冲击到人格的关键部分。

    自我觉察的能力很难被定位到大脑的特定区域。针对手术切断大脑半球左右连结的患者所做的研究,结果认为自我感同时存在于左右两侧半球,这似乎显示出大脑是以复杂的模式来运作,不同的大脑区域有各自不同的贡献。自我感知丧失的患者,呈现出某些特定的反应模式。哥斯坦是最早探究脑伤对心理层面影响的研究者之一,他描述了一种他称之为灾难性情境或灾难性反应的焦虑状态。当要求脑伤的病患去进行一个在他受伤前做来并不困难的简单作业时,他们会变得愤怒、激动,以及极度地紧张。哥斯坦观察到他们把无法完成作业视为对基本存在感的一种威胁。面对这种威胁,患者典型的反应是对生活圈自我设限,以免于接触不熟悉的情境或是无法达成的工作。如此一来,藉由逃避去面对他们的障碍,患者得以免于灾难性的焦虑。这些患者常常会变得过度要求按部就班,几近于强迫症状的程度。把每个东西都放在固定位置,提供他们一种能够掌控环境的错觉,也让他们得以反客为主,以具体、固着的方式来面对复杂、抽象的问题。

    当脑伤患者能够从容地割地自限时,看起来就显得一副无忧无虑、对自身的缺损不以为意的样子。纵然还是有明显的记忆障碍、孩子气的行为,以及偶尔发脾气,他们却常常否认有受到任何的限制。事实上,一个研究发现4 0% 的病患在脑部受损七年以后,对于任何的失能都一概否认。临床工作者在区分这样的患者究竟是出于神经性的或心因性的否认时,可能会感到相当费力。路易斯指出,相较于心因性的否认,神经性的否认在脑部受伤数小时或数天之内就会消退,且是整体缺损的一部分,而非单独出现的症状。这样的患者在面对别人指出他的问题时,也不会产生焦虑或激动。

    典型痴呆症候群的病患是逐渐地丧失功能,和脑伤病人有些许不同。罹患痴呆症的患者在进入病程晚期之前,仍保有自己是谁的意识,他们可能可以相当不错地继续日常的工作,执行平常的社交常规。所有痴呆症的个案里,大约有三分之二是阿兹海默症;这些个案退化的过程平均大约历时十

  •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薄 腾讯微薄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 搜狐微博 天涯社区 猫扑推客 MSN 和讯 网易微博 百度空间 新浪博客 Myspace 谷歌 复制网址 更多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和心理治疗电话:02784530206手机及微信18071122930

    国家注册高级心理咨询师QQ362890071

    MSN:www.hrxl.cn@qq.com

    skype帐户:www.hrxl.cn

    微信及手机号18071122930

    【面询请电话或QQ提前预约时间】电话心理辅导时间:中国大陆北京时间

    上午9:00—12:00、下午13:00—18:00、晚上19:00—22:00

    症状是心灵的语言——心语!


     


     
  •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xlzxs.net/xinlizhiliao/xinlijibing_9999.html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 心理辅导电话02784530206微信及手机号18071122930  心理咨询QQ:362890071  MSN:www.hrxl.cn@qq.com
  • 各类心理障碍电话心理辅导及心理疾病的网络心理咨询


网上心理医生心理治疗在线联系方式QQ362890071

MSN:www.hrxl.cn@qq.com

skype帐户:www.hrxl.cn

手机及微信号18071122930

【面询请电话或QQ提前预约时间】电话心理辅导时间:中国大陆北京时间

上午9:00—12:00、下午13:00—18:00、晚上19:00—22:00

心理咨询电话:02784530206
  • 最新心理治疗
  • DSM-4诊断与统计手册:...
  • 医学心理学(上)
  • 精神疾病的心理动力治疗
  • 害怕恐惧蛇和虫子的心理...
  • 害怕恐高的心理咨询和心...
  • 我总是对自己很生气因为...
  • 心理自我安慰也是一种心...
  • 情志病所致心理障碍的案例
  • 修炼当下的力量
  • 非理性信念不合理想法的...
  • 热点心理治疗
  • 害怕恐高的心理咨询和心...
  • 害怕恐惧蛇和虫子的心理...
  • 精神疾病的心理动力治疗
  • 推荐心理治疗
  • 心理异常分类
  • 怎样区别抑郁症与精神分...
  • 大学生的心理障碍问题
  •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识别与...
  • ICD-10国际疾病分类精神...
  • 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与...
  • 默克家庭诊疗手册(精神...
  • 相关心理治疗

心语心理咨询电话及微信18071122930  面询请提前电话或QQ预约时间  心理诊所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鹦鹉大道373号

 

滨江怡畅园11-2-1202         网上在线心理医生QQ:362890071

 

MSN或邮箱mailto:www.hrxl.cn@qq.com  公交:61、524、558、598、720、727、728、704、559、580倒口南村站下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欲转载请注明www.xlzxs.net 心理咨询师神经症心理辅导在线心语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网  鄂ICP备1101398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