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病因和发病机理
1.1 脑器质性损害 神经机制是体象结构的最低水平。在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时出现的妄想性器质性障碍中,可发生躯体变形障碍症状;在重精神病时亦可出现躯体变形障碍的相关症状,也不能排除脑器质性损害的存在。
1. 2 人格偏离 罹患BDD者往往过分关注躯体的不适,追求完美,对环境敏感多虑,情绪不稳定,悲观抑郁,强迫与焦虑性症状。经MMPI测试,平均T分超过70分的主要是Hs、D、Hy、Pt,还可能有Pd、h、SC。前4个反映神经症人格的基本特点,后3个反映精神病性表现。
1.3 心理因素 BDD病人存在“对身体外表想象缺陷的一种先占观念”。这一观念可来源于自我评价、自我想象,也可来源于别人的评价和对环境的体验.病人痛苦完全是“想象丑陋的痛苦”,心理压力过大、心理矛盾长期得不到解决,出现焦虑而发生BDD。
1.4 社会文化因素 刘达临教授组织的“中国当代性文明”调查,发现在正常人群中对自己体象不满面烦恼的占71.5%.对形体美高期望的追求,产生“身体丑陋”的印象,期望和现实的差距越大,苦恼的程度愈高。求美心理会助长人的表现欲虚荣心,所以对于别人的评价非常敏感,促成BDD的发生。
2 临床表现
此病症早在1886年即由Morselli描述。病人虽然在外表上处于正常范围,但主观上感到丑恶或躯体缺陷。临床表现:
2.1 丑形范围可涉及鼻、耳、眼、眉、面、唇、牙、头发、肩、臀、髋、生殖器、肤色、胖瘦、身材等。
2.2 过分关注自己和别人的评价 BDD者常表现对自己状态的极度关注,把注意力集中于自认为体形丑陋的部位,频繁照镜子,反复观察。而自己又无法控制这种行为。对来自别人的评价过分介意,对于过好的评价会认为是有意讽刺,但对于负性评价又会特别敏感。BDD患者无法摆脱“丑形”或“是丑还是不丑”的无休止的纠缠,无疑是一种强迫状态。美国学者phillips研究显示,2l%的BDD患者有强迫症的病史。笔者认为,BDD实质上就是强迫症(或是强迫症中的一种特殊类型)。
2.3 自我矛盾和自我焦虑 BDD患者理性上也认为自己不丑陋,而奇丑无比的感觉和理性处于矛盾状态,即理性要求自己摆脱“丑陋无比”的感觉,但自己却完全处在“丑陋无比”的感觉之中。由于自我矛盾和自我焦虑,患者常并发情绪障碍或焦虑症,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持久的焦虑、自贯和苦恼,可使93%的病人出现抑郁,多见的是慢性严重的抑郁。
2.4 持久的痛苦 过分追求形体美,期望与现实相差太大,于是陷入“想象丑陋的苦恼”,甚至痛不欲生。phillips调查证实23%BDD患者有自杀意念,17%有自杀企图。
2.5 坚持的被动逃避行为 BDD病人力图使用一切手段掩饰自己的“缺陷”,但掩饰得再成功也无法摆脱先占观念的控制,所以,逃避才是唯一的选择。据统计,BDD患者有97%逃避社会交往和职业活动,有30%把自己限制在家中;BDD最常见的并发症是社交恐惧,不参加集体活动,不进饭店,不逛商店,不与人来往。
3 诊断和鉴别要点
DSM-III-R将非妄想性的躯体变形障碍与妄想症躯体化作了区分,后者虽具有躯体变形的症状,但应归类于精神病症。躯体变形障碍作为一组症状群,可分为精神病性妄想型和非精神病性的非妄想型。根据这一原则,作者建议,作为一个独立性病症,躯体变形障碍只能是指非精神病性的非妄想型的躯体变型症状群。换句话说,躯体变形障碍(BDD)不应包括具有躯体变形症状的各种重精神病。具有各种重精神病症状,符合相应重精神病诊断标准者,应诊断相应重精神病,而不再考虑BDD的诊断。作为一种独立的病症,BDD应当归属神经症的范畴。归属哪一个具体类别无关紧要,重要的是符合神经症的诊断标准。
3.1 症状标准 下述神经症性综合征之一为主要临床相:癔症性分离症状或转换症状;轻度抑郁症状;恐怖症状;强迫症状;惊恐发作;广泛性焦虑状;疑病症状;神经衰弱症状;其它神经症状或上述症状的混合。BDD症状应包含在此项之中。
3。2 严重程度标准 妨碍工作、学习、生活或社交;无法摆脱的精神痛苦.
3.3 病程标准 除癔症或惊恐障碍另有规定外,持续病程至少三个月。
3.4 排除标准 确认必须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精神活性物质与非依赖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病、各种精神病性障碍和情感性精神障碍等。“排除标准”是BDD诊断中最重要的,与BDD类似的症状可见于精神分裂症、重性抑郁症、妄想性器质性障碍(如恶急性硬化性全脑炎)、人格障碍、神经性厌食症等。在排除各类精神病以后,BDD患者症状若符合各类神经症的诊断标准,建议作双诊断,例如BDD焦虑症、BDD抑郁性神经症等。若以BDD的症状为主,或者其它神经症症状明确是由BDD症状引起,可只诊断BDD。
4 治疗要点
各类重精神病兼有躯体变形障碍症状者,治疗重点是相应的重精神病,随着重精神病的缓解或好转,躯体变形障碍的症状也会相应得以好转。 BDD或BDD并发其它神经症的治疗,应按神经症治疗原则实施,包括精神分析、行为疗法、森田疗法及其它心理治疗,亦可试用氯丙咪嗪及其它药物治疗。
BDD并发其它神经症的治疗,除BDD治疗外,还应予以相应的神经症治疗,如抗焦虑、抗抑郁治疗等.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和心理治疗电话:02784530206
国家注册高级心理咨询师QQ362890071症状是心灵的语言——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