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里,充斥着俊男靓女的韩剧让不少女生着迷,甚至因为迷恋剧中人而厌恶自己的长相。专家提醒,这种幻想“丑陋”的表现也是一种心理疾病,叫做“躯体变形障碍”。
症状:他们想象或夸大了缺陷
16岁的女孩丽丽(化名)总是吵着要去整容。因为暑假期间她在家看了一部韩剧,看着剧中女主角精致的妆容,她觉得自己鼻子太塌,容貌“丑陋”,一定要整容。
父母被她缠得没法,眼看原本漂亮的女儿一天天变得暴躁、自卑,他们只得带丽丽到心理门诊求助。结果丽丽被诊断为“躯体变形障碍”。
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精神科主任奈效桢介绍,躯体变形障碍患者在门诊中经常能遇到,但更多的患者因为回避交往而成为社会的盲区。
据他介绍,躯体变形障碍患者往往身体外表并不存在缺陷,是他们妄自想象出了自己的缺陷,或仅仅存在轻微的缺陷,而将轻微的缺陷夸大,并由此产生心理痛苦的心理病症,属于焦虑性心理障碍。
“这些缺陷可能是身体的任何一个部位,其中以面部器官居多。”奈效桢说,这可能是性格和家庭成长环境造成的,也可能是社会压力造成的。患者通常单身、失业,许多患者因此而恐惧、担忧,而越是关注自己的某一缺陷,他们越是惶恐不安。
在普通人群中,这类患者占1%至2%的比例。但是,他们并不认为自己有什么不对,很多患者最后来到医院都是被动行为。
病因:起病多在青少年时期
奈效桢讲了个他曾接诊的病例:25岁的南阳小伙张林,从高二起就坚持认为自己两侧颧骨不一样高,并对照一些整容网站给自己做了诊断——颌面不对称。他把自己在求学、工作、创业、交友中的一切不顺,都归咎于容貌,认为大家都觉得他长相怪异,所以不愿和他交往。
原来,他在高中时被同学骂了一句“也不拿镜子照照你那样子”,此后他开始对着镜子观察自己,越看就越觉得自己长相不正常。
“张林就是典型的躯体变形障碍患者。”奈效桢说,躯体变形障碍多发生在青少年时期,自我意识刚形成但又不太成熟时。往往有一些别人关注不到的诱因在他们心中留下深刻印象,并最终影响他们。“像张林,同学随口的一句话,别人可能不当回事,他却非常在意,并据此想象出了自身并不存在的缺陷。”
后果:少数患者演变成忧郁症
因夸大了自身缺陷,很多躯体变形障碍患者不出门、不工作、不参加社交活动。像张林,认定自己“颌面不对称”后,跟他人的交往就变得非常困难,总认为所有人都在嘲笑他的长相、歧视他,甚至产生了自杀的念头。
奈效桢说,有人患病后只愿意晚上出门,或干脆足不出户。他们因此成为社会盲区,少数患者会演变成忧郁症或分裂症。
躯体变形障碍的发生有多方面因素:家庭成长环境、社会对美的过度宣扬等。奈效桢呼吁人们理解这类人,采取措施帮助他们。对于这类患者,除了药物治疗外,还需要进行心理辅导,其中包括认知方面的教育和行为矫正,“恢复是个长期过程,急不得,必须正确引导。”
■相关链接
躯体变形障碍自杀率较高
据报道,一份研究报告显示,躯体变形障碍(BDD)患者选择自杀的几率是常人的45倍。
研究报告作者之一凯瑟琳·菲利普斯博士介绍,躯体变形障碍经常会导致患者出现自我厌恶情绪,与社会格格不入。185个被调查者中,58%的人说自己产生过自杀念头,2.6%的人亲身尝试过自杀,两人自杀未遂。这表明,躯体变形障碍患者自杀率大约是常人的45倍。
菲利普斯表示,多项研究表明,2.4%的人患有躯体变形障碍。 尽管多数人都对自己的生理外貌不甚满意,但躯体变形障碍患者对这方面的担忧简直可以用走火入魔来形容。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和心理治疗电话:02784530206
国家注册高级心理咨询师QQ362890071症状是心灵的语言——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