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困惑与争议 至此读者或有一暗示,即客体关系与自体的研究并不是一个纯净或井然有序的领域。事实上,客体关系与自体其理论与概念并不形成一个统一的、清楚划分或放之四皆准的一堆真理,而是一群根据临床经验与观察所产生论点与概念的集合体。精神分析理论在其历史演进上是由早期丰富概念及其应用底重新界定与澄清这样一个活生生过程进展而成,而不必然抛弃掉其中的任一概念。这对客体关系与自体的精神分析研究特别是真的。许多理论家与临床家在这个知识领域上迭有贡献而其结果是见仁见智,参考架构上各有重迭、用词用字也各有不同,缺乏一个大家都能同意的一整个规范架构(orderlyschema)。特别令人困惑的是理论家用相同的词汇却因为不同的取向而赋予相当不同的意义。 然而,即使缺乏理论上的共识,客体关系理论家与自体心理学其概念仍相当有价值。他们让我们对边缘性及自恋性人格违常增加了一些洞见且在诊断及整合陈述治疗策略时多了一番裨益。除此而外,客体关系与自体心理学的理论家们也把注意力转到早期孩童发展及非常早期互动的重要性上。 本书以下各章的焦点将放在客体关系与自体心理学的主要理论家上。讨论将集中在每一位理论家如何使用词汇及对发展与心理障碍的理解等重要基本观念上每一章将会有一案例说明该理论家是实际如何处理或很可能如何处理该个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