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ss Feed 
  • [繁体中文]
  • 首页
  • 心理咨询
  • 强迫症
  • 抑郁症
  • 社交恐惧
  • 焦虑症
  • 神经症
  • 图片
  • 心理学
  • 心理学家
  • 心理治疗
  • 人格障碍
  • 家庭治疗
  • 爱情婚姻
  • 精神分析
  • 心语专栏
  • 心语简介
  • 咨询流程
  • 咨询范围
  • 咨费表
  • 彻底治疗
  • 治疗反馈
  • 精神分析首页 | 当代动态 | 精分文粹 | 自体心理学 | 客体关系 | 分析心理学 | 社会人文派 | 精分案例 | 弗洛伊德 | 精神分析 | 梦的分析 | 个体心理学 | 专题 | 留言本 | 搜索
  • 当前位置:精神分析首页 >> 精分文粹 >>
  • 客体关系与自体心理学 (7)
  •  2008-04-03 13:36:26  作者:华人心理咨询网  来源:精神分析,心理分析,弗洛伊德,分析心理学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0条
  •  文字大小:【大】【中】【小】 评分等级:0
  • dquo;。孩童会力求使他环境中的客体成为好的,把他们身上的坏去除掉,所用的方式是把它们放在自己身上使之成为他或她本身心理结构的一部分。外在安全感的代价是在其内在留着令人困扰的坏客体;换言之,世界是好的,但现在这个孩童却是“坏的”。一旦坏客体在孩童里面,他或她就必得进一步藉由潜抑任何对该客体或有关该客体的感受来防卫掉那内化的坏客体。以宗教用语来讲,这可以用下述来表示“在神所统治下的世界中做一个罪人比在魔鬼统治下的世界过活要来得好得多”(费尔邦,1943/1954,p.66)。罪人也许是坏的,但在神所统治下的世界中是安全的。在由坏的客体所统治的世界中,既没有安全感也毫无希望可言(Fairbairn,1943/1954,p.67)。  依费尔邦的意见,这是克力弗的处境。纵使克力弗在男孩时期,他的父亲曾是一个坏的客体,父亲坏的特质也因为儿子能够去感知并加以关联的补偿性特质而得到平衡。但是当父亲去逝时,坏的特质回复为可觉察(即被潜抑的东西回复过来时),此时儿子也正受着这个内化的坏客体所摆布。换言之,克力弗很可怕地成为只身一人,必须要有个人(someone)陪伴,即使是这个坏客体,如此他才不会是没有客体(objectless)或是被抛弃的(deserted)。所以他拥抱坏客体的同时也使自己对父亲产生想要攻击的感觉并对自己觉是坏的。对这些攻击感受所产生的愧疚感很可能会导致忧郁症的产生。  然后,费尔邦视该契约为一为了抓住坏客体而有的精神官能性的意图。魔鬼和逝去的父亲及坏感受是相关联的;好客体及好感受则和神相关联。治疗就好像一个“奇迹式的治愈”(miraculouscure),在其中它可以从潜意识里解放出那个内化坏客体的束缚,而那个客体在克力弗的案例中既无法避免且难以承受。费尔邦并不以自我及冲动用语来看克力弗,而是以他的关系以及那些关系和其内在世界相关性的用语来看待。和好客体(神)相处使得克力弗重新获得对他自身好的感受而把坏客体驱除掉。柯胡在此案例中则会去找寻自恋性要素(narcissisticelements)并且注意到克力弗和治疗师之间所建立的转移关系这一类东西上来。父亲的去逝使画家的自恋性平衡恢复原状(undid),而契约也会是要表达那个寻求要完成孩童时期所从未完成的原始、未镜像过自体(archaic,unmirroredself)的自夸性(grandiosity)。克力弗卖力地在寻找一个会确证(confirm)其贫乏(impoverished)自体的理想客体。他想藉由神奇契约去控制现实以掩盖其内在的空虚与缺乏自我价值感。一个强有力的、无所不能的客体当可确证他独特无二的存在并且使他有活生生的感觉。

    四、困惑与争议  至此读者或有一暗示,即客体关系与自体的研究并不是一个纯净或井然有序的领域。事实上,客体关系与自体其理论与概念并不形成一个统一的、清楚划分或放之四皆准的一堆真理,而是一群根据临床经验与观察所产生论点与概念的集合体。精神分析理论在其历史演进上是由早期丰富概念及其应用底重新界定与澄清这样一个活生生过程进展而成,而不必然抛弃掉其中的任一概念。这对客体关系与自体的精神分析研究特别是真的。许多理论家与临床家在这个知识领域上迭有贡献而其结果是见仁见智,参考架构上各有重迭、用词用字也各有不同,缺乏一个大家都能同意的一整个规范架构(orderlyschema)。特别令人困惑的是理论家用相同的词汇却因为不同的取向而赋予相当不同的意义。  然而,即使缺乏理论上的共识,客体关系理论家与自体心理学其概念仍相当有价值。他们让我们对边缘性及自恋性人格违常增加了一些洞见且在诊断及整合陈述治疗策略时多了一番裨益。除此而外,客体关系与自体心理学的理论家们也把注意力转到早期孩童发展及非常早期互动的重要性上。  本书以下各章的焦点将放在客体关系与自体心理学的主要理论家上。讨论将集中在每一位理论家如何使用词汇及对发展与心理障碍的理解等重要基本观念上每一章将会有一案例说明该理论家是实际如何处理或很可能如何处理该个案。

     


  •  
     
  •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hrxl.cn/jsfx/jingshenfenxi3072.html
  • [1] [2] [3] [4] [5] [6] [7]
  • 责任编辑:华人心理咨询网
  • 【发表评论】 【加入收藏】 【告诉好友】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 强迫症社交恐惧焦虑抑郁症人格障碍婚恋与性家庭创伤


网上网络即时通讯心理咨询在线联系方式 QQ:362890071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或www.hrxl.cn@qq.com MSN:www.hrxl.cn@qq.com skype帐户:www.hrxl.cn

工作时间:中国大陆北京时间9:00~23:00

双休及节假日工作时间不定
  • 最新精神分析
  • 客体关系与自体心理学
  • 反 移 情
  • 寂寞弗洛依德
  • 移情、反移情概念的发展
  • 探视心灵——精神分析的...
  • 论心理咨询中来访者的阻抗
  • 精神分析理论及疗法优点...
  • 弗洛伊德与精神分析的形...
  • 精神分析疗法概论及适应...
  • 精神分析疗法简介
  • 热点精神分析
  • 客体关系与自体心理学
  • 推荐精神分析
  • 相关精神分析

强迫症 | 抑郁症 | 焦虑症 | 社交恐惧 | 恐惧症 | 疑病症 | 惊恐发作 | 失眠症 | 人格障碍 | 性心理障碍 | 婚恋障碍 | 神经衰弱 |

电话:027-87908120  手机:13886092363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高新区湖口金谷明珠园9-2-402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电邮MSN:www.hrxl.cn@qq.com  交通:鲁巷广场站756至湖北教育学院   法律顾问:湖北瑜珈律师事务所吴健宝律师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欲转载请注明www.hrxl.cn华人心理咨询网华人心语心理咨询中心

千度权威签证专业机构
华人心理咨询网华人心语心理咨询中心  鄂ICP备060215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