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ss Feed 
  • [繁体中文]
  • 首页
  • 心理咨询
  • 强迫症
  • 抑郁症
  • 社交恐惧
  • 焦虑症
  • 神经症
  • 图片
  • 心理学
  • 心理学家
  • 心理治疗
  • 人格障碍
  • 家庭治疗
  • 爱情婚姻
  • 精神分析
  • 心语专栏
  • 心语简介
  • 咨询流程
  • 咨询范围
  • 咨费表
  • 彻底治疗
  • 治疗反馈
  • 精神分析首页 | 当代动态 | 精分文粹 | 自体心理学 | 客体关系 | 分析心理学 | 社会人文派 | 精分案例 | 弗洛伊德 | 精神分析 | 梦的分析 | 个体心理学 | 专题 | 留言本 | 搜索
  • 当前位置:精神分析首页 >> 精分文粹 >>
  • 客体关系与自体心理学 (5)
  •  2008-04-03 13:36:26  作者:华人心理咨询网  来源:精神分析,心理分析,弗洛伊德,分析心理学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0条
  •  文字大小:【大】【中】【小】 评分等级:0
  • 体的再现;也就是说,一个人的某一部分诸如一只脚或阳具或乳房,或甚至该主体本身身体部分作为其客体,诸如婴儿所正在吸吮的一个大拇指(Arlow,1980,p.113)。  “部分客体”这个词比较常指的是某客体的再现,是该主体本身主观经验不管是好的或坏的、愉悦或不愉悦的(一个东西)。经验一个客体,不管是该客体满足或挫败了它,都只是具备该客体的一个部分观点,此观点所指的是一种不是什么/即是什么(eiher/or)的性质。而看待一个客体,所用的是它同时满足及挫败(该主体)的能力,那么就是把该客体视为一个完整客体(wholeobject)。  一般而言,婴儿最早的再现是属于部分客体。婴儿,由于其感知及情绪上的不成熟性,只能具有很有限的知觉能力,而只能在同一个时刻感知某真实客体的一个特性,诸如养育性的乳房所带来的满足或者是因缺乏乳房所带来的挫败。满足即是“好的”,而挫败则是“坏的”。婴儿在此一早期阶段是无法承担同时两种观念或想法,亦即它的母亲即同时既是好的又是坏的。慢慢地,随着成长与发展,婴儿发展出了把它母亲看作一完整客体既可满足又能挫败它底能力。5.结构(Structure)   当孩童很很显地挣扎着要掌控其强烈感受并努力迸出话语来说明为何他或她在哭泣时,观察者可以看到有许多心理功能跟所谓的“自我”(ego)相关而在那里运作。通常自我、本我及超我这些概念就像其它各种不同的心理过程与关联方式般,被认为是“结构”(structures)。结构指的是种种组织良好且稳定的心理过程与心理功能;它们是些概念,不是东西。观察者只能从其行为或内在经验中所呈现的来认识那可能的结构。  至于如何在人格中建构起结构,则每位理论家的解说各有不同。有些理论家强调潜抑的本能与感受(所扮演)的角色。其它理论家则强调内化的过程,例如藉由父母所习用的某种功能被纳入孩童中且加以建构,以致孩童本身如今习用该功能。6.自体(Self)   “自体”含有比“自我”(ego)一词较不同层次的概念。观察者是无法直接看到自我,因为它是只存在于心理学书籍中的一种抽象概念。但自我是作为心理功能的一个组织者而成其概念的,它可以在下列诸如思考、判断、整合等等功能的呈现中来加以观察。而自体则有很多意义上的用法──最宽广的用法指的是完整的主体(wholesubject),而和周遭外在客体世界相对照。自体是我们对我们是什么样的人的基本经验。自体可以被了解为包括所有心理机能,也包含自我,的一个上层整合(superordinate)的一较宽广的组织。  一些自我心理学家(egopsychologist)会把客体关系看作是由自体的上层组织所进行的重要功能之一,所以客体关系比较不是属于某种心智机构(自我)而比较是所有的总和。客体关系是发生在自体与其客体间,而不是在本我与客体或自我与客体间(Meissner,1980,p.241)。  我们能对自己再现我们自己,纵使实际实现自体再现的内在功能的是自我。因之,自体可以是某一个体的自体再现。此一自体再现类似客体再现,但在抽象层次上则不同于作为人以及经验之所在地(locusofexperience)的自体。7.分裂(Splitting)   “分裂”是包括客体关系理论及自体心理学所强调重视的许多心理机制之一、此机制包括种种的正常发展过程以及防卫过程。婴儿利用分裂机制来协助其整理混乱的早期生命经验。在平静的子宫环境之后,婴儿经验到的生命是一个吵杂恼人的、混乱的不连续性,而分裂机制的使用是跟下列发生的过程有关,即让婴儿把尽量多的他或她可应付处理的环境让其进到生命中来,而不要是整个让人难以吞咽消化的经验。因之,早期的分裂指的是不够成熟以致无能力把不兼容的经验合成为一整体。  例如:婴儿有很强烈的矛盾感受(如爱或恨、愉悦或挫败),但以它不成熟的觉察度来讲它一次只能抓住当中某一个感受或想法。结果是某一部分客体的再现,该客体只能具备一特别属性,诸如“令人挫败”;而看起来有点矛盾的“愉悦施予”则被排除于婴儿的觉察之外。只有在婴儿愈来愈成熟的时候,它才能同时整合某一客体或经验它那看起来似乎矛盾相反的面向而成为稳定形像,譬如让人满心愉悦的母亲她的那个令人挫败的面向。要维系这个脆弱的人格结构,婴儿乃利用分裂机制把母亲的好与坏两种面向在婴儿里面所内在产生的冲突感受加以分开。
    8.客体关系理论家们(ObjectRelationsTheorists)   一些精神分析理论著者可能会被松散地并在一起冠以客体关系理论家的名称。他们使用许多精神分析传统的概念与名词但却特别强调客体关系的研究。作为客体关系理论家,他们之间有所不同,但他们却共同享有对关系的看重甚于对内在本能驱力的看重。也就是说,他们对人格形塑的看法上倾向给予环境方面带来的影响力较重于弗洛依德以及其它比较传统的精神分析学者。  客体关系理论家和弗洛依德不一致处的中心点是有关人格形成方面内在生物学因素与关系影响力因素两者的相对份量。此种从弗洛依德早期有关客体观念以及早期关系本能层面的转移,意味着客体关系理论家将焦点放在前伊底帕斯的发展,就如同自体再现与客体再现这些用语所说明的般。因之,在他们有关人格发展及形成的研究中,客体关系理论家一般会把重点放在环境的影响力上甚于内在影响力。理论家愈是不强调内在的生物因素,也就愈看重个体如何透过家庭中的关系发展其自体以及这个自体接下来如何以其特有的方式来和他人相关联。客体关系理论家在一般性方面是研究关系障碍而对边缘性及类分裂人格则页献出了重大的洞见。  客体关系理论家们,诸如MelanieKline、W.R.D.Fairbairn、EdithJacobson、D.W.Winnicott、MargaretMahler以及OttoKernberg等人都将在以下各章中逐一介绍。这些理论家之所以出类拔萃是因为他们富创见且具影响力的观念大大地帮助了治疗师们了解人类以及人与人间的关系。  自体心理学指的是柯胡(HeinzKohut)及其追随者所做的工作。柯胡对客体关系的理念及弗洛依德的概念作了一些改变。由于他在自恋性人格违常方面所做的工作,使他对自恋(人格)方面所看到客体关系(理论)的某些面向乃有其不同的强调点。他改变了自恋人格有关的古典看法,即以弗洛依德的观点来看认为是正常人所历经的一个阶段,他则认为自恋人格有其自身的各别发展,而它本身的病理形式则需要特别的治疗。  自体心理学的一个重大课题是自体身上有关情绪投资(emotionalinvestment)的本质与种类。柯胡谈论的是情绪投资,而弗洛依德则是欲力(力比多,libido)投资。弗洛依德暗指自恋的人──即由于其将欲力投资在自己身上而以一种不健康方式“爱”自己的人──无法和他人形成关系而且因为他们无法和治疗师建立关系因而无法加以治疗。柯胡对自恋则有不同了解,他相信自恋的人是可以有关系或有其客体关系的,但这关系是所谓的自恋性客体关系。这意味该人和客体相处是把它当作自体的一部分或该客体对这自体起着一个非常重要、攸关生死的功能。这类扭曲了的关系需要的是一种和精神官能症有所不同的治疗。10.“个案”研究(“Case”Study)   再一次简短地提及灰姑娘或可阐明某些关于内在再现与结构、断裂(fragmentation)与分裂(splitting)等概念。或许灰姑娘把她的继母视为需索无度而让人不快的人,是一位相处起来让她感觉处处要提防、闷闷不乐甚至郁郁寡欢的坏女人。另一方面,她则把仙女般的教母视为非常棒的、全然施与且让灰姑娘觉得精神奕奕、充满力量的人。和王子在一起,灰姑娘觉得像个女孩似的,温柔体贴,非常地想和他在一起。只要有那么一点点想象上的扩大,就有可能注意到灰姑娘她和人们在一起时行为上和感受上会是如何不同,就好像她内在有着非常不一样的次自体(subselves),以一种未整合的方式彼此竞争着。那些和她相处的人可能会发现到她的情绪转变成不自在。她也可能会觉得自己断裂掉了,在不同的情境下成为一个迥然不同的。   她的自体再现给了她一个去感受和思考自己的方式,部分是意识的,部分是潜意识的。自体再现和客体再现是密切地连结在一起的,所以在她和她所不喜欢的继母的关系中,灰姑娘会觉得自己糟透了。而在她和一个是属于好客体的人如仙女般的教母的关系中,灰姑娘就觉得自己很好。灰姑娘对自体及他人会觉得是在非常强烈的好与坏两极端上,我们就叫做「分裂」(splitting)。分裂,是孩童的一种防卫而可以持续到成年期,它意味着一种孩童期的创伤而可能已然瓦解掉内在结构。灰姑娘因失掉亲生母亲所带来的创伤可能真的已经造成足够的瓦解而在灰姑娘身上有着整合上的匮乏以致她真的体验到情绪的变幻莫测以及强烈感受。她的感受以及她和人交往的方式,就像是不同的自我状态或不同的次自体,就会被体验为无以名状的情绪变幻莫测以及一种断裂或解体(comingapart)的感觉。相对来看,整合会意味着把不同的次自体凝聚成为一个完整独一无二的人格,对不同的情境有着一致性的回应。  精神分析理论的核心议题在强调各种不同概念模式之间重要的异同。每一个模式对某一个案──诸如灰姑娘或者是她的王子丈夫──都会采取一种不同的方式以及不同的焦点去加以处理。
    三、关键议题好的理论是前后一致的,而当理论的一部分改变了,就会在整个理论上产生一个波浪效应。这在客体关系理论及自体心理学理论家们曾在许多方面和古典弗洛依德理论模式有过角力而纠缠不清的精神分析理论上发生过。当这些理论家们从弗氏的强调本能驱力模式转移到更为强调人际关系和自体模式时他们把不同的强调放在许多重要课题上。我们所要检视的重要课题中包括下列四大项: ①客体本性以及弗氏对本能驱力的强调的转移; ②精神结构的本性与形成; ③从客体关系的角度来看发展阶段; ④论冲突的不同观点与对治疗所造成的后果。

    1.客体本性与本能(理论)的转移  弗洛依德人格理论的根本基石之一是本能驱力乃人类基本动机的概念。有关驱力的主题──即它们是如何被转化和阻断──散布在弗洛依德的所有著作中。本能是天生的,而孩童的最早期内在精神状态即是原初自恋状态(stateofprimarynarcissism),此时自我(ego)是力比多本能的客体,并没有任何孩童可投注其精神能量的外在客体。因此,依弗氏理论,人类并没有预先注定的束缚(preordainedtie)。驱力先于客体存在,甚至藉由满足与挫败的经验而“创造”了客体,而驱力基本上决定了关系的质量。弗洛依德把客体看成是来满足冲动的。只有在弗氏后期的著作中才绞尽脑汁想说在他的理论中到底要如何置放个体和外在世界的关系。因此,基本上来讲在弗氏的驱力模式中,客体是驱力的创造物,客体关系是驱力的一函数(function)(cf.Greenberg&Mitchell,1983,pp.42-44)。  客体关系理论家们用许多不同的方式在谈论客体,但一般而言,他们都不像弗氏那种光以本能驱力来讨论客体的方式。梅兰尼•克莱茵(1975a,1975b)是第一位修正弗氏模式而更为强调人际环境对人格发展上决定影响力的人。她保留本能驱力的相当主要角色而视婴儿与其客体间的交流互动几乎全部藉幻想(phantasy)的转化或再现所依以为用的驱力而成(Gedo1979,p.362)。克莱茵的影响力使得费尔邦(1934/1954)从根本上修正了弗洛依德传统而标举出一个“纯粹的”客体关系主张。费氏理论主张人类的主要驱力是对关系的驱力,而不是生物本能的满足。因之,他以人际交流互动而非生物本能来看待人格及其动机。  客体关系理论将生物本能为动机的看法转向为以寻求人际关系为动机具有一重要后果影响力。客体关系理论家们把本我的功能分派到自我;也就是说,他们把力比多能量附属到自我上。  费尔邦从根本上脱离了弗氏的力比多能量模式而在概念上抛掉本我,同时发展出一个统一的、有其自身能量的自我之概念。改变精神能量的本性导致费氏产生重大改变。亦即,他不去区分结构与精神能量。在他的模式中,自我寻求的是和客体间的关系而不只是试图去控制一个不守规距的本我。根据费氏的看法,如果孩童和父母的关系是好的,孩童的自我就是完整的。相反,如果关系是坏的,孩童的自我乃建立起补偿调整性的(compensating)内在客体。这基本上意味着结构与能量都存在于自我之内。  其它的客体关系理论家,如艾迪•贾克森(1964)及欧托•肯伯格(1976),则试图发展能统合客体关系而不牺牲掉本能驱力以说明发展与动机的模式。他们统合性的企图通常会包括改变用语的意义而使用像“客体再现”这样的概念。  海因兹?柯胡(1971,1977)则把弗氏的将


  •  
     
  •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hrxl.cn/jsfx/jingshenfenxi3072.html
  • [1] [2] [3] [4] [5] [6] [7]
  • 责任编辑:华人心理咨询网
  • 【发表评论】 【加入收藏】 【告诉好友】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 强迫症社交恐惧焦虑抑郁症人格障碍婚恋与性家庭创伤


网上网络即时通讯心理咨询在线联系方式 QQ:362890071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或www.hrxl.cn@qq.com MSN:www.hrxl.cn@qq.com skype帐户:www.hrxl.cn

工作时间:中国大陆北京时间9:00~23:00

双休及节假日工作时间不定
  • 最新精神分析
  • 客体关系与自体心理学
  • 反 移 情
  • 寂寞弗洛依德
  • 移情、反移情概念的发展
  • 探视心灵——精神分析的...
  • 论心理咨询中来访者的阻抗
  • 精神分析理论及疗法优点...
  • 弗洛伊德与精神分析的形...
  • 精神分析疗法概论及适应...
  • 精神分析疗法简介
  • 热点精神分析
  • 客体关系与自体心理学
  • 推荐精神分析
  • 相关精神分析

强迫症 | 抑郁症 | 焦虑症 | 社交恐惧 | 恐惧症 | 疑病症 | 惊恐发作 | 失眠症 | 人格障碍 | 性心理障碍 | 婚恋障碍 | 神经衰弱 |

电话:027-87908120  手机:13886092363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高新区湖口金谷明珠园9-2-402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电邮MSN:www.hrxl.cn@qq.com  交通:鲁巷广场站756至湖北教育学院   法律顾问:湖北瑜珈律师事务所吴健宝律师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欲转载请注明www.hrxl.cn华人心理咨询网华人心语心理咨询中心

千度权威签证专业机构
华人心理咨询网华人心语心理咨询中心  鄂ICP备060215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