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ss Feed 
  • [繁体中文]
  • 首页
  • 心理咨询
  • 强迫症
  • 抑郁症
  • 社交恐惧
  • 焦虑症
  • 神经症
  • 图片
  • 心理学
  • 心理学家
  • 心理治疗
  • 人格障碍
  • 家庭治疗
  • 爱情婚姻
  • 精神分析
  • 心语专栏
  • 心语简介
  • 咨询流程
  • 咨询范围
  • 咨费表
  • 彻底治疗
  • 治疗反馈
  • 精神分析首页 | 当代动态 | 精分文粹 | 自体心理学 | 客体关系 | 分析心理学 | 社会人文派 | 精分案例 | 弗洛伊德 | 精神分析 | 梦的分析 | 个体心理学 | 专题 | 留言本 | 搜索
  • 当前位置:精神分析首页 >> 分析心理学 >>
  • 神话人格 (50)
  •  2008-04-01 13:42:29  作者:华人心理咨询网  来源:精神分析,心理分析,弗洛伊德,分析心理学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0条
  •  文字大小:【大】【中】【小】 评分等级:0
  • 对病人的治

    疗方法方面,始终牢记着后来保罗.利柯所说的 ‘种种阐释

    的对立冲突’。他把这些对立与冲突吸收和合并到他自己的阐

    释方法之中——与肯定性和建设性的阐释学一道,他也策略

    性地运用了否定性和批判性的阐释学 (包括弗洛伊德的理论

    和方法),并根据被分析者的类型和人生阶段而决定每一种方

    法的效用。”巴纳比和达西尔诺根据这一点指出,荣格对种种

    阐释方法的对立和冲突的觉察,以及他对 “怀疑的”阐释学

    的种种可能的承认,迫使我们不得不承认一个 “更为复杂的

    荣格,一个聪慧得足以使 ‘否定性力量’派上创造性用场的


    ----------------------- 页面 194-----------------------

                                               荣格与西方当代思潮   

                                                                          189

     

    荣格。”作为 “洞晓任何细微差别”的医生,荣格指出:弗洛

    伊德和阿德勒的理论运用的是批判的方法;“与任何批判一

    样,当确实有某些东西需要摧毁、消解、破坏时,它们能够

    发挥好的作用,然而当需要建立起某种东西时,它们便只能

    发挥坏的作用。”

          荣格从对梦的阐释,很快便走向了更为广泛的文化阐释。

    然而,与梦的阐释一样,荣格的文化阐释始终着眼于重返精

    神的家园,着眼于 “个性化”的展开与实现。正如巴纳比和

    达西尔诺指出的那样,严格地讲,荣格并未形成一套包括起

    源和作用机制的文化理论;他并未写出一系列堪与弗洛伊德

    《一个幻觉的未来》、《文明及其不足》、《摩西与一神教》相比

    拟的著作。同样,他的集体无意识也不能在严格的意义上,被

    称之为一种 “政治无意识”——这种政治无意识解释和说明

    了政治的、制度的结构用来制约自我的实践活动的方式。但

    这并不等于说在荣格卷帙浩繁的著作中,就没有提供一种颇

    具政治性的文化阐释和文化批判——尤其是对宗教改革以来

    精神象征的贫乏的批判。不过,巴纳比和达西尔诺还是承认:

    “荣格的文化阐释学内在地是自性的阐释学,是文化在自性中

    存在的方式的阐释学。他对想象所作的类比考察,不仅把个

    体的意识—— 经由个人联想—— 关联于其未曾意识到的方

    面,更重要的是,通过从历史、神话、民俗学、人类学、各

    种艺术、比较宗教学等方面获得的材料去进行放大,使它与

    更大的文化背景发生了关联。”荣格坚信:“如果我们希望懂

    得人心,我们就必须懂得整个世界。”这使他的心理学研究具

    有了非同寻常的普遍意义。在荣格看来,心理学必不可免地


    ----------------------- 页面 195-----------------------

         荣格:神话人格

       190

     

    要对人文科学的各个领域作比较的、跨学科的研究;反过来,

    要想真正地懂得人和人文科学,心理学也是少不了的。正是

    在这一意义上荣格指出:“每一门科学都是心理的一种功能,

    所有的知识都植根于心理之中。人心是宇宙所有奇迹中最大

    的奇迹,它是世界作为一种对象的 sinequanon (必要条

    件)。”

          巴纳比和达西尔诺指出:通过以上述方式拓宽心理学研

    究的地基,荣格把意义问题扩大到人的全部经验——无论是

     自觉的还是不自觉 (无意识)的,是个体的还是集体的——

    领域。这一 “全球性”计划汇聚了心理学的解释和阐释学的

    理解,它使意识对无意识意义的理解在认识论上具有的局限

    性问题一次又一次被凸现出来。确实,立足于重返精神家园

    的意向,我们看到的是:荣格的文化批判,其锋芒所向首先

    是意识和理智的局限性。正像德里达偏离 “逻各斯中心”走

    向意义的外围和边缘一样,荣格也 “解构”了意识和理智已

    经习惯的思维方式,走向意识和理智的外围和边缘 (无意

    识)。荣格说:“精神现象不可能完全被理智所把握”;理智作

    为“定向思维”(                                  )或荣格在其它地方所说的

                         directedthinking

    “词汇思维”(                                 ),仅仅在时间和空间的现实

                      thinkinginwords

    中,遵循逻辑和因果的法则去领悟和发挥作用—— 既然如此,

    它又怎么可能理解和领悟那蔑视逻辑、以一种模棱两可和一

    种 “前语言的语言”说话、并始终拒绝对自己作弗洛伊德意

    义上的语义学理解的无意识呢?

          巴纳比和达西尔诺认为,荣格与弗洛伊德的争论,从根

    本上讲,是在无意识意义问题上的“阐释学”争论。但是,我


    ----------------------- 页面 196-----------------------

                                               荣格与西方当代思潮   

                                                                          191

     

    们却不应当把这一争论过分简单化而认为这种阐释冲突,仅

    仅是利柯在阐释学传统中发现的两种操作方式,即 “批判

    的”和 “浪漫的”这两种不同的立场。按照利柯的说法,“批

    判的”阐释学意在 “阐明普遍有效的理解规则”;“浪漫的”阐

    释学则诉诸”与创造过程的活生生的联系”。虽然在荣格的阐

    释学中,人们更多看见的是 “与创造过程的活生生的联系”,

    但更有说服力的说法应该是:在荣格采用的方法中,我们同

    时看见了 “批判的”和 “浪漫的”这两种不同的标记——

    “正是这两种不同的 ‘标记’使这两位思想家的阐释显示出生

    气与活力”。我们在本书第三章中已经指出过荣格在方法问题

    上所具有的双重性,(他在对 “分解简化”的方法和 “综合建

    构”的方法加以区分时,同时运用了这两种方法。)这里要补

    充的仅仅是,荣格的上述区分,在一定意义上建立在对弗洛

    伊德的 “误读”(                           )上——经由这种误读,弗洛伊

                          misreading

    德阐释学上的 “两种标记”被抹去,从而我们看见的仅仅是

    使用批判的、化简还原方法的弗洛伊德。

          在 1990年出版的 《荣格与人文学科:走向文化阐释学》

    一书中,研究者们已经意识到:荣格的文化阐释并不是那种

    很少怀疑和批判色彩的 “浪漫”阐释。正如巴纳比和达西尔

    诺所说的那样,这本论文集旨在 “详问”荣格阐释学的 “双

    重标记”,它因而越出了对荣格作传统的 “意义神话”式读解

    的范围。“显然,如果我们一定要将荣格恰当地安放在荣格式

    阐释学很可能与之对抗的 ‘怀疑的’阐释学 (这里我们想到

    的不仅是马克思、尼采、弗洛伊德以及利柯所谓 ‘怀疑派’大

    师们的阐释学,同时还包括后结构主义者们解构的、反阐释


    ----------------------- 页面 197-----------------------

         荣格:神话人格

       192

     

    的态度)的背景中,那么,至关重要的一点便是指出:荣格

    的阐释学远比过去所认为的要更加 ‘怀疑’和 ‘批判’得多。”

     

    显然,仅仅指出荣格的阐释活动具有冗长繁复、定义不确、具

     

    有明显的歧义性和多元性是不够的。荣格的多元论倾向建立

     

    在对语言 (或至少是那种定向性思维的语言,即德里达称之

     

    为 “逻各斯中心”的语言)的深刻怀疑上。荣格积极的、肯

     

    定性的阐释学中的这一否定性的方面,荣格对 “与意象直接

     

    照面的语言的怀疑”,从下面这段很有代表性的文字中也可以

     

    清楚地看到:

     

               我总是故意将一切旨在成为形而上性质的东西置于心

     

          理学理解的光照下,并总是尽最大努力防止人们相信那些

     

          似是而非的权力词汇 (                             )。

                      


  •  
     
  •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hrxl.cn/jsfx/jingshenfenxi3054.html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 责任编辑:华人心理咨询网
  • 【发表评论】 【加入收藏】 【告诉好友】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 强迫症社交恐惧焦虑抑郁症人格障碍婚恋与性家庭创伤


网上网络即时通讯心理咨询在线联系方式 QQ:362890071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或www.hrxl.cn@qq.com MSN:www.hrxl.cn@qq.com skype帐户:www.hrxl.cn

工作时间:中国大陆北京时间9:00~23:00

双休及节假日工作时间不定
  • 最新精神分析
  • 两百万岁的自性
  • 神话人格
  • 荣格、原型理论与中国
  • 心理治疗大师访谈录 --...
  • 荣格心理学与中国文化
  • 热点精神分析
  • 神话人格
  • 两百万岁的自性
  • 推荐精神分析
  • 相关精神分析

强迫症 | 抑郁症 | 焦虑症 | 社交恐惧 | 恐惧症 | 疑病症 | 惊恐发作 | 失眠症 | 人格障碍 | 性心理障碍 | 婚恋障碍 | 神经衰弱 |

电话:027-87908120  手机:13886092363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高新区湖口金谷明珠园9-2-402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电邮MSN:www.hrxl.cn@qq.com  交通:鲁巷广场站756至湖北教育学院   法律顾问:湖北瑜珈律师事务所吴健宝律师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欲转载请注明www.hrxl.cn华人心理咨询网华人心语心理咨询中心

千度权威签证专业机构
华人心理咨询网华人心语心理咨询中心  鄂ICP备060215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