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ss Feed 
  • [繁体中文]
  • 首页
  • 心理咨询
  • 强迫症
  • 抑郁症
  • 社交恐惧
  • 焦虑症
  • 神经症
  • 图片
  • 心理学
  • 心理学家
  • 心理治疗
  • 人格障碍
  • 家庭治疗
  • 爱情婚姻
  • 精神分析
  • 心语专栏
  • 心语简介
  • 咨询流程
  • 咨询范围
  • 咨费表
  • 彻底治疗
  • 治疗反馈
  • 精神分析首页 | 当代动态 | 精分文粹 | 自体心理学 | 客体关系 | 分析心理学 | 社会人文派 | 精分案例 | 弗洛伊德 | 精神分析 | 梦的分析 | 个体心理学 | 专题 | 留言本 | 搜索
  • 当前位置:精神分析首页 >> 分析心理学 >>
  • 神话人格 (46)
  •  2008-04-01 13:42:29  作者:华人心理咨询网  来源:精神分析,心理分析,弗洛伊德,分析心理学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0条
  •  文字大小:【大】【中】【小】 评分等级:0
  •                 ),由于它致

                                              deconstruction

    力于强调文本和能指在意义上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它对传

    统西方思想方式总是习惯于把解释活动置于 “绝对性”和

    “权威性”之上的倾向提出了挑战。尽管这一挑战被认为具有

    不容忽视的意义,但仔细考察即不难发现:德里达的工作,实

    际上早在荣格那里已经开始,只不过出于更慎重的考虑,荣

    格并没有走得像德里达那么远。

          传统的意义理论倾向于认为:在能指和所指之间,存在

    着符号与意义的对应关系,一个能指必定有其确切的所指。德

    里达对这一看法提出了质疑,他认为能指和所指之间并不存

    在 “垂直的”意义关系,能指并不涉及自身之下或自身之外

    的某个所指。能指的意义只能由能指自身,以及一个能指与

    其它能指之间的关系来确定。换句话说,能指中的意义,只


    ----------------------- 页面 180-----------------------

                                               荣格与西方当代思潮   

                                                                          175

     

    能是在一种 “水平的”关系中产生。能指是独立自足的,它

    不依赖于能指之外的现实,在这一意义上它具有 “自指性”

     ( -                 ),即仅仅与自身发生关系。不过这种说法有

      self reference

    待补充,因为能指的意义虽然不依赖于能指之外的所指,却

    有待从其它能指 (语词和文本)获得诠释。罗里 ·赖安 (

                                                                          Rory

           )在论及这一点时指出:“如果符号有任何意义的话,它

    Ryan

    就必定 ‘内涵’(                     )着那种意义,而不是指示那种意义。

                         contain

    而要确定符号中内涵的意义,只能依赖于其它符号。符号之

    身分纯粹成了 ‘关系’,因而它不是绝对的、确定的意义单元。

    于是结构主义开始自我分解。”

          德里达的解构思想,来源于索绪尔的一个语言学思想,

    即:一个能指的意义,需要从它与其它能指的 “关系”中加

    以确定。譬如,英语                        这一能指,是通过它在字形、字音

                               tree

    上不同于               、      ,在语种上不同于汉语、德语或法语,才

                 threethee

    被人识别出是英语中的                           的。这意味着一个在场的能指,

                                   tree

    其意义往往要通过其它不在场的能指才能确定。换句话说,不

    在场的能指,对于在场的能指,在意义上有一种暗中制约的

    作用。德里达极大地发挥了这一思想。他认为一个能指的意

    义既然要通过其它能指才能确定,其确切意义便很难得到最

    终的识别。对此,我们不妨这样来理解:一个词的意义,需

    要从词典中其它词对它的解释才能确定;而用来解释它的那

    些词,又需要从另外一些词的解释中确定其意义……如此循

    环往复,其最终的意义便一直被拖延着得不到确定。

          这一类似诡辩的思想,恰恰正是德里达的思想。为了说

    明能指的意义极不确定,德里达不仅提出了 “在场”和 “不


    ----------------------- 页面 181-----------------------

         荣格:神话人格

       176

     

    在场”的说法,试图以此强调在场的能指,其意义往往受制

    于不在场的能指。而且,为了强调 “不在场者”对 “在场

    者”的制约,德里达还进一步提出了 “延宕”、“扩散”、“增

    补”等说法。

          “延宕”(                   )一词的使用,意在说明能指 (语词、

                     differance

    文本)意义的难以确定。法语的                                        一词,来源于动词

                                             differance

             。            具有双重含义,它既指 “延宕”(                                   ),

    différer différer                                               todefer

    又指 “区分”(                    )。显然,德里达使用这个词是要说明:

                      todiffer

    在场的能指既有别于不在场的能指,又有待于不在场的能指。

    而不在场的能指则拖延了在场的能指,使在场能指的意义久

    久不能确定。这不过是再次强调:在场的能指  (语词、文

    本)需要从不在场的能指 (语词、文本)获得解释,而不在

    场的能指 (由于其意义也始终是不确定的)则使这一解释遭

    到无限地延宕。

          “扩散”和 “增补”也意在说明同样的意思。“扩散”意

    味着文本具有多义性,罗里 ·赖安对它的阐释是:“扩散”使

    文字具有一种力量,而这种力量却并无确切的意思。“扩散”

    不断地瓦解着文本,不断地揭露文本的凌乱、松散和不完整;

    它使文本指向文本之外的文本,从而使文本和文本处于 “互

    文性”(                        )之中。

              intertextuality             这样,文本便成了开放的文本,

    其意义从其它文本获得了 “增补”。增补往往是因人 (因读

    者)而异的,它既使文本 “可能具有的意义”变得更加丰富,

    又使这些意义变得更加不确定。也许正因为这样,德里达才

    说:“‘增补’增加自身,它是一种过剩,是一种丰盈丰富着

    另一种丰盈,它是在场性最充分的尺度。它增加和累积着在


    ----------------------- 页面 182-----------------------

                                               荣格与西方当代思潮   

                                                                      


  •  
     
  •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hrxl.cn/jsfx/jingshenfenxi3054.html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 责任编辑:华人心理咨询网
  • 【发表评论】 【加入收藏】 【告诉好友】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 强迫症社交恐惧焦虑抑郁症人格障碍婚恋与性家庭创伤


网上网络即时通讯心理咨询在线联系方式 QQ:362890071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或www.hrxl.cn@qq.com MSN:www.hrxl.cn@qq.com skype帐户:www.hrxl.cn

工作时间:中国大陆北京时间9:00~23:00

双休及节假日工作时间不定
  • 最新精神分析
  • 两百万岁的自性
  • 神话人格
  • 荣格、原型理论与中国
  • 心理治疗大师访谈录 --...
  • 荣格心理学与中国文化
  • 热点精神分析
  • 神话人格
  • 两百万岁的自性
  • 推荐精神分析
  • 相关精神分析

强迫症 | 抑郁症 | 焦虑症 | 社交恐惧 | 恐惧症 | 疑病症 | 惊恐发作 | 失眠症 | 人格障碍 | 性心理障碍 | 婚恋障碍 | 神经衰弱 |

电话:027-87908120  手机:13886092363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高新区湖口金谷明珠园9-2-402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电邮MSN:www.hrxl.cn@qq.com  交通:鲁巷广场站756至湖北教育学院   法律顾问:湖北瑜珈律师事务所吴健宝律师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欲转载请注明www.hrxl.cn华人心理咨询网华人心语心理咨询中心

千度权威签证专业机构
华人心理咨询网华人心语心理咨询中心  鄂ICP备060215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