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ss Feed 
  • [繁体中文]
  • 首页
  • 心理咨询
  • 强迫症
  • 抑郁症
  • 社交恐惧
  • 焦虑症
  • 神经症
  • 图片
  • 心理学
  • 心理学家
  • 心理治疗
  • 人格障碍
  • 家庭治疗
  • 爱情婚姻
  • 精神分析
  • 心语专栏
  • 心语简介
  • 咨询流程
  • 咨询范围
  • 咨费表
  • 彻底治疗
  • 治疗反馈
  • 精神分析首页 | 当代动态 | 精分文粹 | 自体心理学 | 客体关系 | 分析心理学 | 社会人文派 | 精分案例 | 弗洛伊德 | 精神分析 | 梦的分析 | 个体心理学 | 专题 | 留言本 | 搜索
  • 当前位置:精神分析首页 >> 分析心理学 >>
  • 神话人格 (45)
  •  2008-04-01 13:42:29  作者:华人心理咨询网  来源:精神分析,心理分析,弗洛伊德,分析心理学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0条
  •  文字大小:【大】【中】【小】 评分等级:0
  • “我”的使用,它在语言中建立起了一个 “自

    我”的表象。没有这种自我表象、自我意识的能力,个人便

    不可能在一个曾经有过的梦中认出自己的自我形象,并在梦


    ----------------------- 页面 176-----------------------

                                               荣格与西方当代思潮   

                                                                          171

     

    的文本中将其符号化。

          获得语言 (即内在地获得再现和表象的能力)的第二个

    结果是:由于能够在一个分离的存在秩序中再现自己,人格

    被划分为一个 “经验的自我”(                                            )和一个 “文

                                           experientialself

    本的自我”(                        )。文本的自我是上述 “能够用表象再

                   textualself

    现”这一能力的副产物。通过用语言去同化和被语言所同化,

    说话者日益认同于文本的自我,即第一人称代词 “我”,而

    “我”却不过是更为原初的经验自我的再现,它不过是 “经验

    的自我”在语言王国中的一个替身,而经验的自我却被从再

    现这一领域中排除了出去。(参看拉康:《自我之语言》、《精

    神分析的四个基本概念》。)

          这一排除导致了语言获得后的第三个结果:无意识经验

    秩序的出现。尽管 “表象”和 “再现”居中斡旋的作用对意

    识和自我意识来说始终是必要的,但文本性中介所付出的代

    价却是在文本和原初有过的经验之间,造出了一段不可跨越

    的距离。于是,不能被中介作用所达到的经验领域就成为无

    意识领域。这样,在拉康看来,无意识的存在就在语言 (被

    内化)的作用上得到了科学的和合理的说明。

          拉康的理论确实有更加独特的一面,但在某些方面却与

    荣格的思想是一致的。拉康受列维—斯特劳斯的影响较大,而

    列维—斯特劳斯则显然在许多方面受益于荣格。列维—斯特

    劳斯曾试图用结构主义观点对弗洛伊德关于无意识的说法作

    出新的表述。他把弗洛伊德所说的无意识重新划分为 “亚意

    识”(                         )和 “无意识”这两个不同的侧面,前

           thesubconscious

    者 (亚意识)由个人生活进程中集合起来的记忆、意象等材


    ----------------------- 页面 177-----------------------

         荣格:神话人格

       172

     

    料构成,后者 (无意识)则被设想为 “空无”并被认为是结

    构法则起作用的地方。不难看出,这种划分与荣格把无意识

     

    区分为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的做法是完全一致的。我们

     

    不妨看看列维—斯特劳斯自己的表述:

     

               人们因此可以说亚意识是个人的专用词典,我们每个

     

          人都在其中积累起自己个人生活史的词汇,但这些词汇能

     

          够对我们自己和对他人起意指作用,仅仅是由于无意识按

     

          无意识的法则将其组织起来,并因此而使之成为话语……

     

          与结构相比,词汇是不那么重要的。(《结构人类学》,法文

     

          版,巴黎,1958年,第 224—225页。)

     

          除了使用了一些语言学的用语如 “词典”、“词汇”、“话

    语”等外,这一说法与荣格关于集体无意识的原型是纯粹空

     

    洞的形式,但与此同时却对意识和个人无意识的内容起制约

     

    和规范作用,并因而赋予其以超个人的意义的大量说法,难

     

    道不像是同出一辙的吗?列维—斯特劳斯说:“假如如我们相

     

    信的那样,心灵的无意识活动在于把各种形式强加在内容之

     

    上,假如这些形式在根基上对于所有的心灵 (古代人和现代

     

    人、原始人和文明人)来说都是一些同样的东西 (就像对语

     

    言之象征功能的研究已经非常明显地指明的那样)——那么,

     

    为了获得可以充分解释其它制度和其它风俗习惯的原则,其

     

    充分而必要的条件就是:把握支撑着各种制度和各种风俗习

     

    惯的那种 ‘无意识’结构。”(《结构人类学》,英文版,第 21

     

    页。)——这种说法,难道不正是荣格的说法吗?


    ----------------------- 页面 178-----------------------

                                                荣格与西方当代思潮   

                                                                           173

     

          结构主义者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再现或表象上,致力

    于形成一种客观的、科学的阐释学并用它来说明隐伏在一切

    心理叙述之下的符号结构。这种做法,一度被认为为人文学

    科的科学化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到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

    为止,列维—斯特劳斯、雅克 ·拉康和罗兰 ·巴尔特已把索

    绪尔的语言学和符号学研究扩展到人类学、文学、文化和精

    神分析学领域。在六十年代末和七十年代,结构主义的研究

    方法一直是十分流行的,然而后来却逐渐从内部遭到自我分

    解。在巴尔特后期的一本著作中,他自己已对结构主义试图

    把世界上所有的叙事作品都纳入到一套原型结构中去的作法

    提出了质疑:

     

               据说某些佛教徒凭着苦修,终于能够在一粒蚕豆里见

     

          出一个国家。这正是早期的作品分析家想做的事情——在

     

          单一的结构里……见出全世界的作品来。他们以为,我们应

     

          从每个故事里抽出他的模型,然后从这些模型得出一个宏

     

          大的叙述结构,最后,为了验证,再把这个结构应用于任何

     

          故事。这真是个令人殚精竭虑的任务……而且,最终必定会

     

          令人生厌,因为作品会因此显不出任何差别。(罗兰 ·巴尔

     

          特:《B》法文版,第 9页。)

                 SZ

     

          巴尔特指出结构主义者的工作是一种费力不讨好的工

    作,因为,在这样做的过程中,不同的文本失去了他们彼此

    之间的个性差异。在我看来,这恰恰是结构主义者追求理论

    的 “科学性”和 “严密性”所不得不付出的代价。在荣格的

    工作中,大量的文本比较由于并不是为了证明或建立某种理


    ----------------------- 页面 179-----------------------

         荣格:神话人格

       174

     

    论而仅仅是为了 “放大”、“增补”和 “诠释”某一文本的意

    义,所以不仅没有消除文本本身固有的魅力,相反,在通过

    “互文性”进行阐释和比较的过程中,还扩大和增加了文本的

    魅力。此外,由于荣格一直赋予象征以 “神秘的”、 “未知

    的”的意义并始终避免 (像结构主义者那样)对象征作 “科

    学的”解释,荣格本人的思想作为一种 “象征” (而不是理

    论),也获得了比结构主义更为经久不衰的吸引力和生命力。

     

                            二、荣格与后结构主义

     

          在放弃对文本作 “结构”研究的过程中,某些结构主义

    者 (例如巴尔特)响应了德里达对结构进行消解的工作。德

    里达的这一工作被称为 “解构”(                             &


  •  
     
  •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hrxl.cn/jsfx/jingshenfenxi3054.html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 责任编辑:华人心理咨询网
  • 【发表评论】 【加入收藏】 【告诉好友】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 强迫症社交恐惧焦虑抑郁症人格障碍婚恋与性家庭创伤


网上网络即时通讯心理咨询在线联系方式 QQ:362890071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或www.hrxl.cn@qq.com MSN:www.hrxl.cn@qq.com skype帐户:www.hrxl.cn

工作时间:中国大陆北京时间9:00~23:00

双休及节假日工作时间不定
  • 最新精神分析
  • 两百万岁的自性
  • 神话人格
  • 荣格、原型理论与中国
  • 心理治疗大师访谈录 --...
  • 荣格心理学与中国文化
  • 热点精神分析
  • 神话人格
  • 两百万岁的自性
  • 推荐精神分析
  • 相关精神分析

强迫症 | 抑郁症 | 焦虑症 | 社交恐惧 | 恐惧症 | 疑病症 | 惊恐发作 | 失眠症 | 人格障碍 | 性心理障碍 | 婚恋障碍 | 神经衰弱 |

电话:027-87908120  手机:13886092363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高新区湖口金谷明珠园9-2-402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电邮MSN:www.hrxl.cn@qq.com  交通:鲁巷广场站756至湖北教育学院   法律顾问:湖北瑜珈律师事务所吴健宝律师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欲转载请注明www.hrxl.cn华人心理咨询网华人心语心理咨询中心

千度权威签证专业机构
华人心理咨询网华人心语心理咨询中心  鄂ICP备060215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