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ss Feed 
  • [繁体中文]
  • 首页
  • 心理咨询
  • 强迫症
  • 抑郁症
  • 社交恐惧
  • 焦虑症
  • 神经症
  • 图片
  • 心理学
  • 心理学家
  • 心理治疗
  • 人格障碍
  • 家庭治疗
  • 爱情婚姻
  • 精神分析
  • 心语专栏
  • 心语简介
  • 咨询流程
  • 咨询范围
  • 咨费表
  • 彻底治疗
  • 治疗反馈
  • 精神分析首页 | 当代动态 | 精分文粹 | 自体心理学 | 客体关系 | 分析心理学 | 社会人文派 | 精分案例 | 弗洛伊德 | 精神分析 | 梦的分析 | 个体心理学 | 专题 | 留言本 | 搜索
  • 当前位置:精神分析首页 >> 分析心理学 >>
  • 神话人格 (39)
  •  2008-04-01 13:42:29  作者:华人心理咨询网  来源:精神分析,心理分析,弗洛伊德,分析心理学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0条
  •  文字大小:【大】【中】【小】 评分等级:0
  • 人们生儿育女、寻求快乐和好的生活并使所有

     

          的感官欲望得以满足。我们忘记了这仅仅是本能种种可能

     

          指向中的一种指向。本能中不仅有物种保存的本能,同样也

     

          还有 “自我”保存的本能。

     

          在荣格看来,尼采坚持的本能,正是这种 “自我保护”的

    本能。这种本能在尼采那里体现为 “强力意志”,它促使自我

     

    以精神的方式最大限度地扩张自己。“尼采所说的,显然是后

     

    面这种本能即强力意志。在他看来,其它任何本能在强力意

     

    志的链环中都居于其次。”(同上)但被尼采忽视了的,也恰

     

    恰是这种 “自我保护”的本能。尼采在自我膨胀、自我扩张


    ----------------------- 页面 151-----------------------

         荣格:神话人格

       146

     

    的同时,却丧失了自己可能从基督教 (以及在更广的意义上,

    可能从人类文化,特别是神话中)获得的保护。

     

               尼采的个案一方面显示出神经症片面性的结局和后

     

          果,另一方面则显示了隐藏在跳出基督教传统这一做法下

     

          的危险。尼采无疑至深地感觉到基督教对动物天性的否弃,

     

          他因而致力于超越善恶去寻找一种更高的人类完整。但任

     

          何严肃批判基督教基本精神的人,同时也就剥夺了自己能

     

          够从基督教那儿得到的赐予和保护。尼采毫不反抗地把自

     

          己交给了动物精神。正是在这一酒神式狂乱的顷刻,正是在

     

          这一 “金发野兽”压倒性显现的瞬间,他那毫不怀疑的灵魂

     

          成为无名颤栗的俘虏。这种俘获使他成为一位英雄或一个

     

          似神的存在物即一个超越人类的实体。他因此正确地感到

     

          自己 “高出于善恶之上六千英尺”。

     

          荣格一直相信:早在 1889年精神崩溃之前很久,至少在

    写作 《扎拉图斯特拉如是说》(1883—1885)的时候,尼采的

    精神病就已经初露端倪;至于尼采的神经症,则可以说自始

    至终一直伴随着他。对于精神疾患,荣格并不持任何浪漫的

    看法。然而悖谬的是,在荣格看来,精神疾患既可以剥夺一

    个人的创造性或创造力,又可以使他更具创造性或创造力。与

    弗洛伊德不同,荣格始终坚持 “艺术并不是一种病态”;但与

    此同时,他又承认 “个人必须为创作激情这一神圣馈赠付出

    昂贵的代价”。后面这一点,荣格当然是针对他所谓 “幻觉型

    艺术家”说的。而尼采,作为一位 “被自己的直觉带入到艺

    术创作领域”的哲学家和 “同时兼有哲学家、艺术家、心理


    ----------------------- 页面 152-----------------------

                                                          荣格的先驱   

                                                                          147

     

    学家气质”的人,显然恰恰属于这种类型。我们甚至可以说,

    荣格关于 “艺术家是自己才能的 ‘受难者’(或受害者)”的

    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正是来自对尼采所作的观察。

          尼采反传统的做法,以及由此而导致的自我膨胀,无疑

    使荣格对他的批评多于对他的肯定。但作为一位诗人哲学家,

    尼采对人类精神底蕴的洞悉,显然给了荣格极大的启示。早

    在荣格之前,尼采便已看到:神话是人的精神家园;人的生

    活无论如何离不开神话。在 《悲剧的诞生》(1870)中,尼采

    以特殊的敏感和对凡俗生活近乎恐惧的憎恶,觉察到神话是

    人类精神的 “保护性屏障”:“希腊人知道并且感受到生存的

    恐怖和可怕,为了能够活下去,他们必须在它前面安排奥林

    匹斯众神的光辉梦境;”“这个民族如此敏感,其欲望如此热

    烈,如此特别容易痛苦,如果人生不是被一种更高的光辉所

    普照,在他们的众神身上显示给他们,他们能有什么旁的办

    法忍受这人生呢?”(尼采:《悲剧的诞生》,周国平译,三联

    书店,1986年,第 11—12页。)然而恰恰是这位最深地懂得

    人类不能没有自欺、不能没有神话、不能没有希望的尼采,自

    己却摈弃了人类最大的神话 (基督教神话)而陷入精神的崩

    溃——这不能不使 (作为人类心灵医治者的)荣格对尼采的

    探索始终保持着最大的警惕。

          这样,虽然同是基于对被压抑之本能的关注,两人在处

    理问题的方式上却表现出极大的不同。用一句不太恰当的比

    喻,尼采主张以 “革命”的方式解放被压抑的本能并把自己

    完全交给这一本能——特别是那种被称为 “强力意志”的本

    能;荣格则主张以 “改良”的方式与本能进行对话,从而将


    ----------------------- 页面 153-----------------------

         荣格:神话人格

       148

     

    本能的要求 “吸收”和 “同化”到意识中来。与尼采 (以及

    弗洛伊德)一样,荣格也看到 “人只能承受一定数量的文化

    而不受到损害”;然而荣格却并没有由此得出反文化的结论,

    相反却认为:“文化与天性之间无穷无尽的两难,永远只能是

    一个太多太少的问题而绝不可能是一个非此即彼的问题。”

          詹姆斯 · ·贾雷特 (                           .          )对荣格和尼采

                      L               JamesL Jarrett

    作过一番比较,他发现两人有许多相似之处——都曾被基督

    教精神所困扰;都属于内倾型性格;都在 “直觉”与 “思

    维”两种心理功能方面有很高的发展;都承认自己从赫拉克

    利特、歌德、叔本华和陀斯妥耶夫斯基那里获得过启发;都

    蔑视快乐主义哲学,都相信倘没有内心的冲突和受难,意识

    便注定了只能停滞、衰颓和退化;都致力于寻找这样一种哲

    学或心理学,这种学说旨在使人生变得更加充实、完满、丰

    富,因而“超越了日常性这把舒适的躺椅所能达到的境界,进

    入到整合的境域”;“同样,他们也都是精英论者——都不立

    足于财富、家族、阶级、种族,而只关心人的智力、理解力

    和意识发展水平。”尼采自己意识到自己的著作是写给 “极少

    数”人看的,他深知自己在很长的时间内将不被人们理解;

    “荣格则经常说:从意识发展水平看,大多数人至今没有走出

    中世纪,因此也许应该让他们留在自己家中的客厅里或教堂

    的长椅上睡大觉。无论对荣格还是尼采,个性化 (                                                  -

                                                                    individu

          )——借用荣格的术语—— 的道路都是孤独、崎岖的,特

    ation

    别当人们普遍对这一使命缺乏理解,甚至起而攻击和反对这

    一使命的时候更是如此……”(见贾雷特为荣格 《尼采的 〈扎

    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所写的引言。)


    ----------------------- 页面 154-----------------------

                                                          荣格的先驱   

                                                                          149

     

          然而在贾雷特看来,两人仍有很大的不同。一个最大的

    不同是:对于尼采,人生中审美的方面更具首要性;而对于

    荣格,宗教的方面则显然比审美的方面更为重要。贾雷特说:

     

               绝非偶然的是:尼采一生中最重要的一次友谊,恰是与 <


  •  
     
  •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hrxl.cn/jsfx/jingshenfenxi3054.html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 责任编辑:华人心理咨询网
  • 【发表评论】 【加入收藏】 【告诉好友】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 强迫症社交恐惧焦虑抑郁症人格障碍婚恋与性家庭创伤


网上网络即时通讯心理咨询在线联系方式 QQ:362890071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或www.hrxl.cn@qq.com MSN:www.hrxl.cn@qq.com skype帐户:www.hrxl.cn

工作时间:中国大陆北京时间9:00~23:00

双休及节假日工作时间不定
  • 最新精神分析
  • 两百万岁的自性
  • 神话人格
  • 荣格、原型理论与中国
  • 心理治疗大师访谈录 --...
  • 荣格心理学与中国文化
  • 热点精神分析
  • 神话人格
  • 两百万岁的自性
  • 推荐精神分析
  • 相关精神分析

强迫症 | 抑郁症 | 焦虑症 | 社交恐惧 | 恐惧症 | 疑病症 | 惊恐发作 | 失眠症 | 人格障碍 | 性心理障碍 | 婚恋障碍 | 神经衰弱 |

电话:027-87908120  手机:13886092363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高新区湖口金谷明珠园9-2-402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电邮MSN:www.hrxl.cn@qq.com  交通:鲁巷广场站756至湖北教育学院   法律顾问:湖北瑜珈律师事务所吴健宝律师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欲转载请注明www.hrxl.cn华人心理咨询网华人心语心理咨询中心

千度权威签证专业机构
华人心理咨询网华人心语心理咨询中心  鄂ICP备060215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