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ss Feed 
  • [繁体中文]
  • 首页
  • 心理咨询
  • 强迫症
  • 抑郁症
  • 社交恐惧
  • 焦虑症
  • 神经症
  • 图片
  • 心理学
  • 心理学家
  • 心理治疗
  • 人格障碍
  • 家庭治疗
  • 爱情婚姻
  • 精神分析
  • 心语专栏
  • 心语简介
  • 咨询流程
  • 咨询范围
  • 咨费表
  • 彻底治疗
  • 治疗反馈
  • 精神分析首页 | 当代动态 | 精分文粹 | 自体心理学 | 客体关系 | 分析心理学 | 社会人文派 | 精分案例 | 弗洛伊德 | 精神分析 | 梦的分析 | 个体心理学 | 专题 | 留言本 | 搜索
  • 当前位置:精神分析首页 >> 分析心理学 >>
  • 神话人格 (38)
  •  2008-04-01 13:42:29  作者:华人心理咨询网  来源:精神分析,心理分析,弗洛伊德,分析心理学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0条
  •  文字大小:【大】【中】【小】 评分等级:0
  • >

    读过尼采的著作。这不禁使他对弗洛伊德产生了几分怀疑。以


    ----------------------- 页面 147-----------------------

         荣格:神话人格

       142

     

    后,这一怀疑终于使他确信:弗洛伊德对爱欲的过分强调和

    对权力欲的忽视,与其说是弗洛伊德不同于阿德勒之所在,不

    如说是弗洛伊德不同于尼采之所在。而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

    之一,显然是弗洛伊德 (不管出于什么缘故)没有对尼采给

    予足够的重视。

          与弗洛伊德决裂后,在随之而来的孤独和大战期间的沉

    寂中,荣格仔细重读了尼采的著作如 《超越善恶》、《快乐的

    科学》、《道德谱系》等 (当然也没有遗漏 《扎拉图斯特拉如

    是说》)。这一次,尼采给他留下了更深的印象,他更加确信:

    一个人最基本的信念植根于他的人格;反过来,从一个人的

    著作中也可以发现作者的人格。在荣格看来,尼采极大地发

    展了直觉这一心理功能:“尼采极大地利用了直觉的资源,并

    且,在这样做的时候,使自己摆脱了理智的羁绊,形成了自

    己的哲学思想——他走得如此之远,以至他的直觉带领他超

    越了纯粹的哲学体系,进入到艺术创作的领域,而这一领域

    在极大程度上是哲学批评所不能企及的。这里,我当然是指

    《扎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而不是指他的哲学格言集,后者因主

    要采用理智的方法,毕竟是哲学批评所能达到的。但如果说

    直觉的方法毕竟是可以谈论的,那么,在我看来,《扎拉图斯

    特拉如是说》就是最好的例证。它同时也生动地展现了人们

    完全可以以一种非理智但却仍然是哲学的方式去把握问题。

          在荣格看来,尼采是这样一位哲学家:他的兴趣更多地

    是在心理学方面而不是在形而上学方面;他致力于寻找一种

    世界观,这种世界观能够指导和丰富人的生活,而不是 (例

    如像叔本华那样)不停地唠叨着 “人生挫折”的不可避免。尼


    ----------------------- 页面 148-----------------------

                                                          荣格的先驱   

                                                                          143

     

    采是一位生命哲学家,但他对生命的理解却始终与精神相关

    联。尼采是一个矛盾:他竭力为生命和本能争取应有的权利,

     

    但与此同时却牺牲了生命和本能的许多方面。

     

               人们果真弄清了认同于本能的要求意味着什么吗?那

     

          正是尼采希望做到的,也正是他对我们的教导……以一种

     

          罕见的激情,他牺牲了自己和自己全部的生活,他把自己献

     

          给了“超人”这一思想——即人能够通过忠实于自己的本能

     

          而得以超越自己。这将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呢?尼采本人在

     

          《扎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作了预言。以一种预先的洞见,他

     

          看见了那个在绳索上舞蹈的人 (那个不会被 “超越”的人)

     

          的致命的跌落。对即将死去的走绳索者,扎拉图斯特拉这样

     

          说道:“你的灵魂将比你的肉体更快地死亡!”后来,则有矮

     

          子对扎拉图斯特拉说:“噢,扎拉图斯特拉,智慧之石!你

     

          把你自己掷得很高很高,但每一颗掷出的石子最终都要跌

     

          落!……你刻然将石子掷得很远很远——但它一定会落在

     

          你自己的头上。”……当尼采喊出 “瞧,这个人”的时候,灵

     

          魂的受难果然在肉体的死亡之前开始了。

     

          这里,荣格几乎是以古老的谶兆意识 (即相信一个人无

    意中说出的话可以成为自己命运的预言)来解释 《扎拉图斯

    特拉如是说》和尼采后来的命运。在荣格看来,扎拉图斯特

     

    拉和 “矮子”所说的一切,归根到底表达了尼采本人的预见

    ——在这一预见中,尼采不幸而言中地看到了他未来的命运。

     

          荣格谨慎地吸取了尼采的教训。和尼采一样,荣格的学

    说也竭力为生命和本能争取应有的权利,但在争取一种权利


    ----------------------- 页面 149-----------------------

         荣格:神话人格

       144

     

    的时候,荣格却不主张因此而放弃另一种权利。荣格说:无

    意识心理学告诉我们,如果没有否定的、相反的方面,我们

    就不可能成为一个整体;“我们有一个身体,像所有的身体一

    样,这个身体也投下了它的影子 (阴影)。如果我们否认这一

    肉体,我们便不再是一个三维的人而成了一个不具实体的平

    面。然而这个肉体却是一头野兽并且有着野兽的精魂,它无

    可置疑地忠实于本能。把一个人与这一阴影结合起来即意味

    着听命于本能,即潜伏在背景中的可怕的和难以战胜的动力。

    基督教的禁欲主义道德希望把我们从这可怕的背景中解放出

    来,但所冒的风险却是使人的动物天性在最深的层面上解

     

    体。”尼采无疑觉察到了这一点,他因此而成为一个 “反基督

    者”。然而,在荣格看来,尼采希望把我们从基督教禁欲主义

    道德中解放出来,所冒的风险却是使人与自己的本能相疏离。

     

               对如此教导我们要听命于本能的人,我们必须非常冷

     

          静审慎地去看他的生活,以便看看这一教导在老师自己的

     

          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当我们带着这一目的去仔细考察尼采

     

          的生活时,我们不得不承认:他生活于本能之外,生活在英

     

          雄诗的崇高所能达到的高度——要能维持这一高度,他只

     

          有借助于极其拘泥、严格限制的饮食,借助于经过精心选择

     

          的气候和种种帮助睡眠的方式——直到内在的紧张最后摧

     

          毁了他的头脑。他自己说的是一套,所过的生活却是另外一

     

          套。他对人的憎恶,对凭借本能生活的人类动物的憎恶真是

     

          太大了。撇开所有的一切,首先他自己就不能实践他宣扬的

     

          梦想,相反却不得不吞下他恐惧和厌恶的苦果。扎拉图斯特

     

          拉式的雄狮,用它的吼叫把那些吵闹着要求生活的人,把那


    ----------------------- 页面 150-----------------------

                                                           荣格的先驱   

                                                                           145

     

          些 “更高的人”驱赶回无意识的洞穴之中。因此他的生活不

     

          能使我们相信他的教喻。因为 “更高的人”希望不吃安眠药

     

          也能睡觉,希望住在瑙姆堡和巴塞尔而不在乎那里的“大雾

     

          与阴暗”。“更高的人”希望有自己的妻子儿女,希望在人群

     

          中有自己的地位和自己的名声,他们希望得到的是许许多

     

          多日常的现实,而丝毫也不希望得到非利士人的现实。尼采

     

          不能过这种本能的生活,他没有这种动物般的生活冲动。不

     

          管他是多么伟大和重要,他的人格是一种病态人格。

     

               但如果他过的不是一种本能的生活,他过的又是一种

     

          什么生活呢?我们真地能指责尼采实际上否弃了他的本能

     

          吗?他不可能同意这一说法。他甚至能够没有多大困难地证

     

          明他在最高的意义上过着本能的生活。但我们会诧异地问:

     

          人的本能和天性怎么可能驱使他断绝与人类的联系,进入

     

          到绝对的孤独之中,进入到靠憎恶来支撑的避世和对人群

     

          的远离之中?我们认为本能的作用是促使人们结合、促使人

     

          们交配、促


  •  
     
  •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hrxl.cn/jsfx/jingshenfenxi3054.html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 责任编辑:华人心理咨询网
  • 【发表评论】 【加入收藏】 【告诉好友】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 强迫症社交恐惧焦虑抑郁症人格障碍婚恋与性家庭创伤


网上网络即时通讯心理咨询在线联系方式 QQ:362890071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或www.hrxl.cn@qq.com MSN:www.hrxl.cn@qq.com skype帐户:www.hrxl.cn

工作时间:中国大陆北京时间9:00~23:00

双休及节假日工作时间不定
  • 最新精神分析
  • 两百万岁的自性
  • 神话人格
  • 荣格、原型理论与中国
  • 心理治疗大师访谈录 --...
  • 荣格心理学与中国文化
  • 热点精神分析
  • 神话人格
  • 两百万岁的自性
  • 推荐精神分析
  • 相关精神分析

强迫症 | 抑郁症 | 焦虑症 | 社交恐惧 | 恐惧症 | 疑病症 | 惊恐发作 | 失眠症 | 人格障碍 | 性心理障碍 | 婚恋障碍 | 神经衰弱 |

电话:027-87908120  手机:13886092363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高新区湖口金谷明珠园9-2-402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电邮MSN:www.hrxl.cn@qq.com  交通:鲁巷广场站756至湖北教育学院   法律顾问:湖北瑜珈律师事务所吴健宝律师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欲转载请注明www.hrxl.cn华人心理咨询网华人心语心理咨询中心

千度权威签证专业机构
华人心理咨询网华人心语心理咨询中心  鄂ICP备060215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