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ss Feed 
  • [繁体中文]
  • 首页
  • 心理咨询
  • 强迫症
  • 抑郁症
  • 社交恐惧
  • 焦虑症
  • 神经症
  • 图片
  • 心理学
  • 心理学家
  • 心理治疗
  • 人格障碍
  • 家庭治疗
  • 爱情婚姻
  • 精神分析
  • 心语专栏
  • 心语简介
  • 咨询流程
  • 咨询范围
  • 咨费表
  • 彻底治疗
  • 治疗反馈
  • 精神分析首页 | 当代动态 | 精分文粹 | 自体心理学 | 客体关系 | 分析心理学 | 社会人文派 | 精分案例 | 弗洛伊德 | 精神分析 | 梦的分析 | 个体心理学 | 专题 | 留言本 | 搜索
  • 当前位置:精神分析首页 >> 分析心理学 >>
  • 神话人格 (35)
  •  2008-04-01 13:42:29  作者:华人心理咨询网  来源:精神分析,心理分析,弗洛伊德,分析心理学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0条
  •  文字大小:【大】【中】【小】 评分等级:0
  • 识的幻想活动,并作为这种活动的产物,或多或少是

    突然地 ‘显现’于意识之中。”与此类似的说法在荣格论及艺

    术幻觉、创作冲动和幻觉型艺术家时可谓比比皆是。不难看

    出,在这些地方,尽管荣格并未使用 “直观”这一说法,但

    他却以几乎同样的方式,把原型或原始意象 (胡塞尔意义上

    的本质)说成是经由意象和幻觉而获得了 “富于生气与活

    力”的 “显现”和 “表达”。这样,不管在胡塞尔那里怎样,

    至少在荣格这里,通过自发的 “显现”,“本质的直观”并没

    有遇到太大的困难。

          “显现”这一说法,确实为我们理解现象学所谓 “本质直

    观”提供了一种可能。于此,我们甚至已可以冒险地指出:现

    象学所说的“现象”,无论当涉及外界事物在我们意识中的呈

    现或外观时,还是当涉及文学、艺术、神话、宗教而作为一

    种内心的体验时,都更多地是作为一种不可思议的 “馈赠”,

    而突然呈现于我们意识中的。因此,现象学所说的 “现象”,

    似应被正确地理解为一种 “显现”。我个人认为,正是因为对

    “显现”有着共同的理解,荣格才与著名的现象学家如海德格

    尔、范 ·德 ·莱乌等人有了共同的语言。

          熟悉海德格尔的人都知道,在海德格尔那里,真理和存

    在对诗人和哲人来说是一种 “显现”和 “馈赠”,他因此主张

    通过 “对话”和 “聆听”使存在之光得以昭显。“自从人类成

    为交谈B能够聆听彼此的心声B我们学会了许多东西B唤出了

    一个又一个神灵。”诗人荷尔德林之所以深受海德格尔的欣

    赏,在很大程度上正是因为,“荷尔德林的诗作受诗的天命的


    ----------------------- 页面 136-----------------------

                                                          荣格的方法   

                                                                          131

     

    召唤,身不由己地表达出了诗的本质”。(海德格尔:《荷尔德

    林与诗的本质》,刘小枫译,载伍蠡甫、胡经之主编:《西方

     

    文艺理论名著选编》,下卷。)在海德格尔的理解中,“显现”

     

    的一个重要途径是诗和语言。“诗犹如梦,而非现实;”“语言

     

    的作用在于通过它的作用使存在者亮敞,以此来保持存在

     

    者;”“语言并不是人所掌握的工具,毋宁说,它是掌握着人

     

    的存在的最大可能性的东西。”这些似曾相似的说法总是使我

     

    们想起荣格与此类似的说法。在说到 “诗意的栖居”时,海

     

    德格尔更明确地提示:“尽可能地去神思 (寻找到)神祇的现

     

    在和一切存在物的亲近处,这不是回报,而是赠予。”这样,

     

    “本质”(在海德格尔的说法中是 “真理”或 “存在”)的直观

     

    岂不应理解为被显现出来的直观吗?

     

          对 “现象”的 “显现”性质,荷兰现象学神学家范 ·德

     

     ·莱乌 (.                             )曾作过明确的阐说。在其影响

               G VanDerLeeuw

    很大的神学论著 《宗教的本质与显现》中,范 ·德 ·莱乌指

     

    出:现象并不是 “物”,而是某种 “显现出来的东西”;它因

     

    而是 “与主体有关的对象”和 “与对象有关的主体”。莱乌指

     

    出:

     

               现象……不是由主体产生的,更不能为主体证实或论

     

          证;它的全部本质在于它的 ‘显现’,在于它在 ‘某个人’面

     

          前的显现。若 (最后)这 ‘某个人’开始讨论这 ‘显现’的

     

          东西,那么现象就发生了。”(《宗教的本质与显现》,英译

     

          本,第 671页。)


    ----------------------- 页面 137-----------------------

         荣格:神话人格

       132

     

          他进而主张:现象学既非形而上学,也不是对经验实在

    的理解;相反,它是 “人的生命活动”,“它站在一边并理解

    显现在眼前的东西。” (同上,第 676页)这些说法,如同

    “显现”这一说法一样,都是为了强调 “现象”的自发性、不

    由自主性和 “他性”(异己性)。这与荣格总是强调幻想和想

    象具有 “非个人”、“超个人”的陌生性,强调原始意象、艺

    术幻觉是一种自发的“显现”,强调创作冲动对于艺术家本人

    是一种 “异己”的冲动,几乎可以说完全是一致的。

          有趣的是,范 ·德 ·莱乌的名著 《宗教的本质与显现》,

    其书名原为 《宗教现象学》(                                                           ),

                                        PhanomenologiederReligion

    英译本却将其译为 《宗教的本质与显现》(

                                                         Religioninessence

                          ),这就更加突出了“现象”作为 “显现”的

    andmanifestation

    含义。此外,也不妨指出另一个有趣之处,即:范 ·德 ·莱

    乌关于现象 “既是与主体有关的对象,又是与对象有关的主

    体”的说法,总是使我联想到大乘佛教,特别是佛学唯识宗

    在谈及 “识”的显现时,强调 “识”既是与 “见分”相关联

    的 “相分”,又是与 “相分”相关联的 “见分”的说法 (详本

    书第四章第一节)。

          对 “显现”的强调,使荣格再次表现出与现象学家的相

    似。但荣格毕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现象学家。尽管荣格经常

    使用 “现象学”、“精神现象学”这些术语或概念,但作为一

    个方法上的多元论者,他确实并不恪守某一方法而是同时运

    用多种方法。在荣格经常采用的方法中,放大、比较、综合、

    建构等方法占有重要的地位,而这些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恰

    恰是针对 “简化”、“缩减” (在英文中与现象学还原的 “还


    ----------------------- 页面 138-----------------------

                                                          荣格的方法   

                                                                          133

     

    原”是同一个词)等方法提出来的。因此,在考虑荣格之方

    法与胡塞尔之方法的异同时,不能不考虑到荣格重建精神家

    园的意向与胡塞尔寻求哲学 “确定性”和认识论之客观基础

    之意向的不同。不过尽管有种种不同,在对西方近现代哲学

    的形而上传统特别是对唯物主义、实证主义 “宗教”的反拨

    中,现象学作为一场广泛的运动和一种普遍被人采用的方法,

    确实为撇开物质对精神的主宰,确立对精神现象的尊重和专

    注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这一意义上,指出荣格与现象学的

    关联,指出荣格独特的 “现象学方法”,也许并不是一件全无

    意义的事情。


    ----------------------- 页面 139-----------------------

                                 荣格的先驱

                          &n


  •  
     
  •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hrxl.cn/jsfx/jingshenfenxi3054.html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 责任编辑:华人心理咨询网
  • 【发表评论】 【加入收藏】 【告诉好友】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 强迫症社交恐惧焦虑抑郁症人格障碍婚恋与性家庭创伤


网上网络即时通讯心理咨询在线联系方式 QQ:362890071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或www.hrxl.cn@qq.com MSN:www.hrxl.cn@qq.com skype帐户:www.hrxl.cn

工作时间:中国大陆北京时间9:00~23:00

双休及节假日工作时间不定
  • 最新精神分析
  • 两百万岁的自性
  • 神话人格
  • 荣格、原型理论与中国
  • 心理治疗大师访谈录 --...
  • 荣格心理学与中国文化
  • 热点精神分析
  • 神话人格
  • 两百万岁的自性
  • 推荐精神分析
  • 相关精神分析

强迫症 | 抑郁症 | 焦虑症 | 社交恐惧 | 恐惧症 | 疑病症 | 惊恐发作 | 失眠症 | 人格障碍 | 性心理障碍 | 婚恋障碍 | 神经衰弱 |

电话:027-87908120  手机:13886092363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高新区湖口金谷明珠园9-2-402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电邮MSN:www.hrxl.cn@qq.com  交通:鲁巷广场站756至湖北教育学院   法律顾问:湖北瑜珈律师事务所吴健宝律师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欲转载请注明www.hrxl.cn华人心理咨询网华人心语心理咨询中心

千度权威签证专业机构
华人心理咨询网华人心语心理咨询中心  鄂ICP备060215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