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母爱,我们首先想到的是温柔、牺牲等美好字眼。所有的杂志和媒体总倾向于把母亲神圣化,于是,当你为人母之后,你认为你所经历的就应该只有快乐、高兴,对孩子只有无穷无穷的爱。而事实上是,你仍免不了有厌烦孩子的时候,仍免不了有“我当初为什么要生下他”这样的念头的时候,这时你是不是感到自责,甚至会问:我是一位魔鬼妈妈吗?
“魔鬼”妈妈集中营:
●CASE:“他让我毫无自由”
一号妈妈:晓桐
“我儿子一生下来就爱哭闹,一不如意就又哭又闹的,碰到我心情不好的时候,他一哭闹我就生气,有时候甚至想,他要再闹,我就把他从窗户里扔出去。昨天我为他穿鞋,原来的鞋子小了好几号,几天前就扔掉了,可他硬是吵着要穿它。听说鞋子被扔掉了,他一下子生起气来,说今天要光着脚。于是我不得不将垃圾桶翻个底朝天。把鞋子重新找出来,然后跪到地上,硬把他的脚塞进鞋里去,最后我气得半死,大声呵斥他:‘世界上没有见过像你这样让人讨厌的人。’说不爱自己的孩子好像不近人情,可是,老天爷作证,我有时候真的很讨厌他。”
专家点评:不要过分苛求孩子和自己。
孩子毕竟是孩子,特别是在孩子刚谙世事的时候,他会时不时地打出一张反抗牌,令你所有的好心情都烟消云散。但他毕竟只是一个孩子,不应该过分苛求他。当然你也不能苛求自己。不苛求自己就是要尊重自己的这种感受。要知道,在现实生活中,从来没有厌烦或者反感过孩子的母亲,世界上绝无仅有。所以你并不是魔鬼妈妈,其他妈妈和你一样有同样的感受。
专家支招:尝试谈话治疗
遇到这样的情况,你应该对自己的爱人或亲密的朋友敞开心扉,抑或求助于书本。谈话治疗方式见效很快,比你默默承受要好得多,要知道你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让你的爱人或好友与你分忧担愁,他们可能会开导你。对于所有母亲而言,获得帮助和支持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只有这样,你才能重新获得能量和精力去照顾你的孩子。
●CASE:“她让我窒息”
二号妈妈:朱琳
“有一天,我正往家赶,远远地看到女儿站在阳台上急切地等我回家。当时我正刚刚忙完一大堆工作,身心极度疲惫,一看到女儿,突然觉得自己的头都要炸了。我想起我的前夫也总是这样站在阳台上等我,他是个特别多疑的人,总是问我怎么这么晚了才回来,到底是与哪个男人约会去了。丈夫的爱让我觉得窒息,所以我选择了离婚。当我看到女儿也站在阳台上等我的时候,我一下子想起了前夫,于是对她厌恶无比,我一进门她缠住我时,我立马对着她喊开了:‘滚开’,那一瞬间,我觉得她就像一根绞索一样套在我的脖子上,而我快要被她勒死了。”
专家点评:下意识地把对丈夫的感受转移到了女儿身上
一个孩子让父母想起自己家庭成员中另一位自己并不喜欢的人,这种现象并不少见,你的孩子脾气或者长相像他的爸爸,而你正与他的爸爸在闹离婚,对他的一切你都看不顺眼,于是便会把对丈夫的厌恶之情转移到孩子身上。
专家支招:发火时请深呼吸
假如这样的话,应该怎么办呢?当你和孩子说话或对他喊叫的时候,应该停下来,深呼吸一下,然后想一想:“我这是在和谁说话?”于是,你头脑中就会浮现你联想到的那个人,而当你意识到自己只是在和孩子说话时,你应该原谅他——原谅一个孩子要比原谅一个大人容易得多。
●CASE:“他怎么不像我”
三号妈妈:梅雅
“我儿子小瑞今年5岁了,我总觉得他一点都不像我的孩子。我和他爸爸都是运动员出身,而小瑞却过于安静胆小。丈夫和我都是活泼好动的人,我们喜爱户外运动。而且我们也喜欢和朋友在一起,可小瑞一生下来就只爱一个人呆在房间里玩,我费尽心机让他出去远足、野营、滑冰,但是,在我们看来很乐趣的运动对他却成了痛苦。有一次,我们一家一起去滑冰,特地给他找了一位小朋友和他一起玩,而且随他怎么玩,可是我们好不容易把他弄到滑冰场,他却死活不肯挪动一眇,我当时忍不住大骂了他一顿。”
专家点评:妈妈应该认识到孩子不是自己的化身
有的母亲发现孩子和自己、丈夫截然不同,她们感到对孩子有一种陌生感。有时候妈妈对孩子的厌烦感可能是源于妈妈的期望值过高,比如,有些妈妈因为女儿太胖而烦恼,有些妈妈则因为孩子的学习成绩不能令自己满意而感到失望,专家认为,这些妈妈应该认识到孩子并不就是自己的化身,也不是实现自己未能实现的梦想的代理人。
专家支招:学会从孩子的角度去看世界
妈妈们应该了解童年期的孩子常常是我行我素。从你的角度来看,好像他总在和我作对,但从他的角度去看,他是在竭力保护自己。明白了这一点,你就要随时尊重孩子自己的感受。
●CASE:“他越长大越讨人嫌”
四号妈妈:佟娟
“最近几个月来,母爱似乎越来越离我远去。儿子原本是一个热情活泼的好孩子,现在却变得整天闷闷不乐,而且沉默寡言,更让人讨厌的是,他还开始撒谎,如果他屈尊说上一句话,不是贬损我,就是顶撞他爸爸,让他学习,他说我烦。他学习时给他端杯水,他大喊:‘你还让不让我安静一会?’所以现在是,他呆在家里就火药味很浓,他一不在家,我和他爸爸就都会松一口气。”
专家点评:这是孩子“成长的烦恼”
出现这种情况时,妈妈应该明白,这是完全正常的情况,孩子进入了青春逆反期,这个时候的孩子为了证明自己已经长大,开始常常和父母作对。对于孩子和父母来说,青春期是令人烦恼的过渡年龄。父母若指导不当,会严重影响父母与孩子的感情交流。其实,孩子在这个年龄只是追求自己的独立人格而已,并不像父母想像的那样“坏”。所以,父母要认识到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只要有了这种正确心态,问题解决起来才容易得多。
专家支招:尝试成为孩子的朋友
记住,你最厌烦他的时候,也是他最需要你的时候。这时候父母的正确引导很重要,有时候,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实际上是父母在挑起这种情绪。因为父母一旦看到孩子有独立意识的迹象便极力压制,结果父母反应越激烈,孩子就越会坚持己见。所以你应成为孩子的朋友,相互信任,共同享受快乐,但这种友谊不应包括地位的“平等”。你仍应是一名船长,你可以听取船员的意见,但最终决定航向的仍是你。
友情TIPS:
● 你不是异类:现实可能与你梦想中的母亲标准相差很远。现实生活中没有从不厌烦自己孩子的母亲,所以当你厌恶自己的孩子时,不要自责,不要觉得自己是异类。对大多数母亲都适用的一句话是:应该明白,厌烦你的孩子并不说明你就是一位魔鬼妈妈,有时候你对他的爱有所减弱是很正常的现象。
● 给身边人的最好礼物就是照顾好自己:因为在我们这个将母爱浪漫和理想化的社会里,母亲过分地强调对孩子的爱,而忽略了自己的感受。因此一旦讨厌孩子,母亲们就会深深自责。讨厌孩子会让母亲觉得自己像个坏妈妈,而越觉得自己不称职就越觉得愧对孩子,随即会用加倍的爱来进行补偿。事实上,心理学家认为,这种心理容易形成恶性循环:造成妈妈讨厌自己却溺爱孩子。专家的忠告是:不要苛求自己,尊重自己的感受。自我照顾不仅是给自己的最好礼物,也是给你身边每个爱你的人的礼物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和心理治疗电话:
国家注册高级心理咨询师QQ36289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