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节:爱的轮廓(2)
正是这样的缘由,父母的爱成为孩子对爱的初次印象,也是最深刻的印象,并逐渐形成爱情的轮廓。而一旦这种轮廓变得清晰,长大成人的孩子不明就里的就会在恋爱甚至是婚姻中出现问题。
在亚婚姻状态里,不少人把对爱的初次印象变成了衡量爱情的标杆,致使他们选择了不同于传统婚姻的爱情关系。
就像某些同居而不结婚的年轻人,他们有些人可能在观念里保留了错误的爱情讯息,将伴侣关系同父母孩子之间的关系混为一谈,导致对方迟迟不愿意也不敢步入婚姻殿堂。当然,这种情况并不具有普遍性,但却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爱的初次印象可能对人的爱情观造成的不良影响。最明显的,就是当某一方用在血缘关系中形成的价值观去要求平等关系中的恋人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
其实,父母的任何举动和思想引导都可能影响孩子对爱的理解。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是人之常情。就像一位热爱音乐的母亲,她希望自己的孩子从小接受音乐的熏陶,长大之后能够延续她的音乐梦想。一个企业家父亲,他会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大后去顶级大学就读管理,毕业之后能接手他的企业。不得不承认,父母对子女抱有期望并不是错,可当子女的想法跟父母的期望相悖时,矛盾就产生了。在矛盾产生的过程中,父母传递给了孩子一个关于爱的致命错误,那就是占有和强制。
事实上,绝大多数人是生活在父母期望和自身愿望的矛盾中,同时也就生活在了占有和强制的范围中。大部分子女在达到一定年龄后会不自觉抵制父母爱中的占有和抵制,可另一方面又要安抚父母的情绪,他们可能会选择一条跟父母期望完全不同的道路,然后在其他无关紧要的方面满足父母的要求。在这个过程里,子女的爱形成了一种固执。但是,抵制并不等于不需要,子女对父母的爱永远都有需求。这就不难想象,当子女步入恋爱关系的时候,也试图从伴侣的身上寻求父母之爱的影子,这也是他们对爱的初次印象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
对爱的初次印象是形成亚婚姻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同居、拒绝婚姻、丁克等诸多亚婚姻状态都跟爱的初次印象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举个很简单的例子,父母强烈的占有欲让你觉得爱是一种束缚,进而认为未来伴侣就是对你进行束缚的人,这样你会自然而然排斥婚姻,进入所谓的单身贵族之列。
第11节:爱的轮廓(3)
说来说去,正是父母子女的不平等关系才滋生出许多爱的误差。父母在对待子女的时候,有一种天生的优越感,他们似乎有权利让子女按照他们的要求去做事,有权利对子女抱有期许,也有权介入子女的生活。这种优势让他们觉得子女永远长不大,永远只是个孩子。
这样一来,子女跟父母不可能做到平等,也让子女在以后处理恋爱或婚姻关系时产生同样的优越感而无法跟爱人平起平坐。于是,人们会发现,在实际恋爱关系中自己对爱情的期许会是难以解决的问题。而这些,往往就是缘于从父母那里获得的爱的初次印象,在脑袋里形成了爱的轮廓的结果。
当然,并非所有父母传递给孩子的关于爱的信息都是错误的。
在一个健康的家庭里,孩子在逐渐成长的时候就会慢慢接受角色的转换,承担起另一个角色该承担起的责任和义务,慢慢与父母分离。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对父母的庇护和宠爱并没有强烈的需求,他们懂得何时何地该承受怎样的压力和困苦,更懂得如何正确处理与恋人之间的关系。这部分人对爱的初次印象,基本上是责任与权利的双方面担当,不会轻易产生对完美爱情的期望。
然而,当一个人无法从父母的宠爱和庇护下健康脱离,就可能产生向恋人无限制索要的情况,因为那就是他眼中的完美爱情。正如我们看到的那样,常年躲在母亲羽翼下的男人可能会找一个充满母性的妻子,以便顺延他所需求的母爱;一个缺少父爱的女人,可能希望她的另一半能像父亲一样宠溺她,以满足对父爱的需求。这些其实都是父母从小对孩子无形中传导的爱的形象,让他们对所谓的完美爱情产生了向往。
看到这,也许很多父母会愤慨,难道我们对孩子的爱到头来竟然变成了错误?亲爱的父母们,你们不必暴跳如雷,没人在指责你们的爱,这个世界上没人有权利对你们的爱说三道四。这里要说的,是爱需要一种正确的解释,或者说是一种有效的引导。
父母总是会对孩子说"你要知道,我们很爱你",然后便在日常生活中用过分宠爱、占有、强制等方式去爱他,并不对此加以解释,他就无法区分父母之爱和伴侣之爱。不要困惑为什么要解释和引导,因为孩子需要了解"为什么爱"。
是的,就是"为什么爱"?父母为什么爱孩子,这看似是个愚蠢的问题,但这却至关重要,决定着孩子将来抱着怎样的态度去爱别人。
第12节:爱的轮廓(4)
我们可能从来没有问过自己的父母,你们为什么爱我。这似乎是个不需要问的傻问题,人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就认为父母的爱天经地义,这就容易让年幼的孩子认为所有的爱都是如此,不必刨根问底,不必知道原因。大概没有父母想过,我们为什么爱孩子,我们把爱赋予孩子的目的是什么,是想让他从中感知或学习到什么。这些都被人们忽视了。于是,孩子必须接受所有来自父母的爱,不管是宠爱、强制还是占有,都无法选择。
在这种情况下,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丰富会把爱情想象成一种不平衡的感情,因为他们从出生就在接受不平衡的爱。所谓不平衡的爱,就是忽略了平等,一旦把男女之间的关系简单概括成照顾和被照顾,那结果自然是强势者去照顾弱小者。
可是,爱情本身并非如此简单。难道你遇到一个处处不如你的人,你对他/她无微不至的照顾就是爱情?也许对方会认为你是在侮辱他/她,是在嘲笑他/她的无能。可是对于这一切,你并不知道,因为从小,你的父母就给了你同样强势的爱。
当然,现实中情况并非太糟糕。在健康家庭中成长的孩子很容易学会如何去爱,抱着怎样的态度去爱,付出爱的目的是什么。这些孩子最先学会的就是独立和承担责任,他们的父母用行动告诉他们,爱不是单方面的优越,爱需要尊重、体谅和互动。这样一来,孩子在长大后便会在自己的人际关系中获得他人的尊重。
在一个较为开明的家庭里,父母用相对平等的态度去对待子女,他们尊重子女的选择,引导而非强迫子女去走未来的人生路。当子女遇到问题的时候,这类父母不会直接去帮助解决,而是训练他们独立应对的能力,不让他们养成一有困难就退缩的陋习。事实证明,父母这种没有强势感的爱在孩子未来的恋爱关系中发挥了意想不到的效用,孩子不会轻易渴望被庇护,更不会一厢情愿去庇护他人。在他们与恋人相处的时候,会冷静而独立。
显然,健康的家庭环境给孩子带来的爱情观是建立在责任之上的。这部分孩子在成长期间受到了父母极大的宽容,对成功和失败的双重宽容。父母不会因为孩子的成功而过分骄傲,更不会因为孩子的失败而横加指责。这样一来,他们在处理与恋人关系的时候,就会更加富有弹性,不会向对方提出无理过分的要求,也不会因对方拒绝自己的要求而感到沮丧。这样的爱情环境相对轻松,彼此承担各自的责任,也会恰当地争取自己的爱情。
第13节:爱的轮廓(5)
可惜的是,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能这样来教育孩子,他们总是难以把握跟孩子之间的距离。如此一来,在父母长期的束缚之下,孩子对爱的概念就只有强制和占有。这些孩子就像是风筝而不是苍鹰,风筝的线永远拉在父母的手上,什么时候飞,飞多远,都由父母决定。当然,这种爱是善意的,只不过用错了方法而已。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在男女关系中,要么是太没主意,要么就是太过专制,很难令爱人满意。如此一来,婚姻也可能会呈现出非常态,也就是亚婚姻状态。需要注意的是,亚婚姻状态并不等同于不健康婚姻,只不过不健康的非常态婚姻也是属于亚婚姻状态中的一种而已。
尽管爱的轮廓在形成的时候总是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所幸的是,那些在向往理想爱情的人也在慢慢接受着现实爱情的不完美。现实这个活教材已经让越来越多的人懂得,爱情也许不像偶像剧、言情小说中那般完美,但也总能找到令自己心神荡漾的地方。
第14节:父母的力量(1)
父母的力量
在任何一段爱情里,父母都不可避免地发生着影响。也许你会说,在爱情的世界里应该是"两人传",父母只是台下的观众。是这样吗?当然不是。父母是子女的模板,潜移默化影响着子女的为人处世,包括他们对待爱情的态度。
之前也说了,父母和孩子的不平等地位,决定了孩子对父母管理方式的无条件接受。自古以来,中国就有"棍棒底下出孝子"的传统。"棍棒"至今都是一些父母教育孩子的主要手段,这根粗粗壮壮的"棒子"打的不仅是孩子的屁股,还有孩子的精神。大多数孩子在挨打之后都不会责备父母,反而乖乖地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做,他们也许认为,暴力就是爱。在暴力下长大的孩子,特别是女孩子,不容易对爱情产生幻想,她们缺乏在爱的世界里的安全感,也缺乏两性相处中的尊严。这类孩子不轻易施爱,也不轻易接受爱,大概他们从心里害怕爱,更准确地说,是害怕辜负这种爱。
在暴力和恐吓下成长起来的男孩子则是另一种情况,他们中绝大多数的表现跟女孩子大不一样。小顾是个在事业方面颇有成就的小伙子,26岁就当上了分公司的经理,年薪20万。他好胜心极强,事事要占尽优势。从这个角度来看,他身边该有一个与之匹配的女朋友。然而,他却一直单身。不是他没有谈过恋爱,而是每个在他身边的女朋友都超不过两个月就提出分手。小顾知道,自己在爱情的世界里也扮演了分公司经理的角色,强势、霸道、当仁不让、冷酷甚至有些残忍。他一直在看心理医生,经过了解,医生才最终找到了他心理问题的根源。
原来,小顾从小就得不到父亲的赏识,一旦犯错父亲就是一顿拳打脚踢。他曾经用尽各种方法想获得父亲的肯定和赞扬,但都没有等到理想的结果,父亲回馈给他的总是一成不变的冷漠脸色。久而久之,小顾自尊心受到伤害,他发誓要做出一番成就给父亲看。这样的经历让小顾养成了强烈的好胜心,无论做什么都要不择手段取得第一。
18岁,小顾考上了一流大学,从此便很少回家,尽量减少与父亲见面的次数。毕业之后,小顾直接在外边跟朋友合租了一套房子,开始了另一段人生。父亲在小顾的爱情世界里扮演了摧毁者和刺激者的角色,他摧毁了在小顾幼小心灵里住着的自尊,但另一方面又刺激了小顾的求胜欲和控制欲。其实,父亲只需在小顾拿回好成绩的时候给他一个微笑或鼓励,就能帮助他建立健全的人格。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里,小顾认识了徐青。徐青不同于小顾以往接触过的女孩子,她显得更加柔弱,看起来很需要别人的保护。小顾并不知道,徐青从小同样生活在父亲的棍棒之下,母亲从未出面保护过她。童年经历让徐青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我是个不招人喜欢的女孩子,我做什么都得不到别人的认可,我在这个世界上是一个多余的人,我不配获得别人的优待。
徐青的性格决定了她在爱情世界里的被动和软弱,当她遇到强势的小顾,便注定了一场婚姻悲剧。徐青在小顾的猛烈追求下答应跟他交往,在交往2个月后两人闪电结婚。在结婚之后,徐青发现一切并非她想象中那么简单。婚前体贴的小顾在婚后好像变成了另外一个人,他的关心变成了干涉,干涉徐青的一举一动,干涉着徐青的交际圈。只要徐青回家晚一些,小顾就会像审讯犯人一样盘查她。在性生活里,小顾很卖力,但是徐青却感受不到一点温存,甚至她还未迎来高潮的时候,小顾已经结束了性交。这样的婚姻让徐青大失所望,然而却没有勇气结束这一切,她始终认为这都是她应该承受的,她应该感恩而不该抱怨。
于是,徐青尽量按照小顾的要求去做,按时按点回家,每隔一个小时就给小顾打一次电话。徐青一度认为,这就是婚姻。然而,这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和心理治疗电话:02784530206
国家注册高级心理咨询师QQ362890071症状是心灵的语言——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