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讲 事业“开花”夫妻关系“凋谢”(2)
女子,多少个年轻女子,做着金钱与物质的奴隶?她们有着与年龄不成比例的虚荣,仅为了一朝一夕的美好,就把自己的青春挥洒在虚无的等待中;花样的年华,放弃了对梦想的追求,错过了随时都可能会到来的、仅属于自己一个人的幸福……多少个夜晚,是你自己一个人听着钟的滴答声;多少个节日,他已不再是你一个人的风景,他会说因为忙才忘记你的生日,而情人节,他拥有的也不只是你一个人的笑声;更别提中秋节、春节这样和家人团聚的节 日……
只是,许多年轻的女子偏偏就喜欢事业有成的老练男人;这样的男人有阅历、有深度、有风度,不像年轻的男子,只有冲动……只是,有所成就的男人,要么已婚,要么就是有很特殊的原因。
在你爱上他的时候,他已经是老板。在你爱上他之前和之后,应该都有人像你一样爱过他。可是因为都没有结善果,所以才轮到了你;你要想清楚。而男人,你一定要记得在你二十几岁时爱着你、陪在你身边的女子,二十几岁是男人的低谷:既没有事业又没有钱;可女人,二十几岁却是她们最美好的时刻……
聪明女子,不做情人。爱这个男人之前,先看看他的裤线是不是永远熨得整整齐齐,领带衬衫每天搭配得是不是相得益彰,即使工作很累,他是不是每天都容光焕发……如果是,足以证明他身后有一个无比强大的妻子;她熬的鸡汤的味道,叠出来袜子的形状,洗干净的衣服的香味……都将在男人心中烙印多年。他又怎么肯轻易舍弃这带给他无限温暖、让他如此熟悉的一切呢?
第二节 幸福在于自己的心态与智慧
【经典案例】
著名绘画大师徐悲鸿一生执著于绘画事业,天资加勤奋,使他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当年徐悲鸿和蒋碧薇的结合可以称得上是震惊一时的新闻,蒋碧薇爱上当时除了才华一无所有的徐悲鸿,未得到家庭首肯而毅然与他私奔去巴黎。
若不是爱之执著、思想之解放、意志之独立,恐怕她这位才女断然不会有如此勇气决意要追求自己的幸福生活。此乃女性解放的先驱典范,正如鲁迅《伤逝》中一句著名的宣言:子君坚决分明地说“我是我自己的,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
在巴黎的时光他们是如何度过的呢?和《伤逝》中娟生悔恨自己“待到孤身枯坐,回忆从前,这才觉得大半年来,只为了爱,——盲目的爱,——而将别的人生要义全盘疏忽了”的状况完全不同,蒋碧薇和徐悲鸿可谓共同投身到巴黎这座绘画艺术的圣殿中,过着贫寒却充实幸福的生活。他们每天只有很少的面包做食物,在博物馆一天一天的临摹,分担求学的艰辛,体验进步的喜悦,最终成就了徐悲鸿事业的巅峰。
可是蒋碧薇和徐悲鸿的故事结局却同样是婚姻破裂,徐悲鸿爱上了自己的一位女学生,最后她成为其第二任妻子。
【案例分析】
对于女性来说,选择正确的丈夫最为重要。这是存在于多数成年女性心底的几乎不证自明的公理,因为女性工作问题在这个社会是可以被接纳的,自己的努力可以起作用,但是在私人感情问题上女性则被动得多,这个被动的意义不是说依然是包办婚姻自己不能主动选择,而是说面对女性私人感情可能的失败,目前的男性社会是没有提供任何其他评价标准和公正的舆论或法制措施。比如,一个有钱的男性发生了不忠于婚姻的事实,社会习俗对此是习以为常的,这样的问题自古到今都横在女性的婚姻生活面前,女性当事人要么隐忍,要么吵闹,要么离异,但无论选择哪种,其中的不幸都只有她一人承担,而且甚至可以说女性在这种时候接受男性中心社会片面的“独立意识”教育越多,其更会有无助而受蒙蔽的绝望感,因为婚姻是你自己选择的,比如蒋碧薇,这样选择的保险系数只有寄希望于遇到“品德”比较可靠的男性来避免伤害。
当这一底线也不能守住的时候,就产生了种种异化了的女性,比如有的恐惧婚姻,有的摆出不在乎的姿态,有的表现出对丈夫的不信任。
李银河认为,女性争取自我权利,最关键的是应该做个人,然后才是个女人。就她看来,做个人便意味着要与男性平等。但是这绝不是意味着女性处处都要与男性相同。做个独立、自由的人是最理想的。其实,社会对女性有许多建构标准。女性主义运动以来,就有不少人表示要挣脱这一枷锁,真正做个人。
◎第七讲 事业“开花”夫妻关系“凋谢”(3)
任何情景下的爱都是一种非常奇妙的感觉,是美好的。爱情更多的是一种激情。进入婚姻之后,这种激情会变成一种柔情。亲情、柔情是与婚姻相融合的。
对于中国女性状况的研究一直是国外的热门话题。许多外国学者在报刊上发表了真知灼见。其中比较有名的是加州大学一位学者所撰写的《贺萧》。最近,我也看了一些国际报道,其中对我国女性的状况有着比较中肯的评价。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在世界范围内介于五六十位,但女性生存状况良好则排在了第28位。其中有许多的参考标准,包括男女平等、教育、就业、参政等等。
说到爱情婚姻,中国女性自强自信不够,过于依赖男性的人远远多于西方国家。太多的女性在抱怨自己所爱的人出轨了,然后就会痛苦地要死要活,甚至想把对方掐死。对绝大多数人而言,婚姻的确需要相互的依赖和搀扶。可是这一切是要在双方自愿的情况下进行的,不管背后是因为依恋还是责任。
有一种女人属于那种要紧紧抓住男人,她们会因为失去的爱连自己的性命都不想要了。
也有一种女人,她懂得认命,碰上什么样的男人都能心平气和地跟他过一辈子。真能这样做,也行!就怕既不想认命,又在那里原地叫喊动弹不得的女人。只能是叫喊一天,苦难一天!
幸福真的在于自己的心态与智慧。能明白一分就有可能把握一分,能把握一分就离幸福靠近了一分!把用在对方身上的工夫转移到自己身上来,女人的幸福得自己把握。
第三节 离婚,是百分之百的“破镜”吗
【经典案例】
一名年过四十的中年妇女,已离婚2年。大致过程是这样:她前夫经营一家公司,有一名女秘书在其左右工作4年,他俩关系日渐升温,作为妻子她早有察觉,但她的安全感没受威胁。可3年前,前夫变化大了,回家晚了,节假日常不在家了,“爱情温床”也变冷了。让她不能忍受的是他开始在她面前谈女秘书的好了。
她想“闭眼”也不能,只好“睁着眼睛”和他分手。
时间过去,但记忆犹新。她常想起他的“甜言蜜语”。“死灰”似乎想“复燃”。但这可能吗?有必要吗?他现在也孤身一人,是因为他们无法继续,还是他也犹豫回头?她看不懂他,为什么他当初执意和她离婚?是无法忍受矛盾?是为寻新欢?还是其他问题?
【案例分析】
显然,她对旧有的婚姻依然在期待中,这种期待的心情常常让一个人很难有新的开始。无论是在恋爱中还是在婚姻中。于是,总让人有一只脚陷得很深拔不出来的感觉。因此,显得更加孤寂与哀伤。就在这种左顾右盼与徘徊彷徨中,自己的心常常还是依从了旧有的记忆,虽甩了甩衣袖,但还是带走了许多的云彩。裹足不前就在这样的情形下诞生了。
很难有人能够清楚到一件事办到几尺几寸就可以停手了。在缠绵牵挂的两性关系中更显出人的儿女情长。因此,分手了,又后悔了。破镜了,又重圆了,是一点都不新鲜的事。因为你在变,他在变,这个世界一刻不停地都在变。不管往哪个方向,乃至变来变去又回来了,是挺正常的事。所以,千万不要动不动就跟人家说,我绝不后悔之类的话,那是自己在堵自己的后路。
当然,并不是每一对分手的情侣都还能回头。要看在那一刻彼此伤害的程度和当事人的感受。后者更重要。
所以,一个人尊重自己的感受最重要。有人之所以裹足不前是因为害怕对方没有像自己一样的感受而被拒绝。那就要看你对他的牵挂大还是害怕被拒绝的恐惧更深。
拿出两个月的时间来,每天问自己同样一个问题:去不去见他?然后打上√或×。两个月以后看看哪个更多。如果√多,就采取某种方式和他联系,或见面或写信,或通过中间人传话。看你自己的选择。如果×多,就告诉自己放弃吧,自己的自尊心相比之下更重要。
有了这样一次深切的选择会让自己明白更多,也放下更多。混沌状态是最磨人的。
请允许自己的心在悬而未决中再做一次选择吧!
有时面临的是要不要离婚的问题。丈夫有了情人,往往所采取的态度,只是关注自己的感受,对丈夫的牵挂和爱似乎大于伤害。竭力挽回婚姻,会担心丈夫不能忘掉旧情,让自己不断地受到伤害,有时真的感到很痛。
◎第七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和心理治疗电话:02784530206
国家注册高级心理咨询师QQ362890071症状是心灵的语言——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