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一次指挥家大赛中,世界著名的音乐指挥家小泽征尔按评委交他的一张乐谱演奏时,发现乐曲中出现了一点不和谐。可是,在场的作曲家和评委都是权威人士,他们都声明乐谱不会有问题。面对几百名国际音乐界权威,他考虑再三,“坚定地告诉评委错了”。他的声音刚落,评委们立即向他报以热烈的掌声,祝贺他大赛夺魁。原来这是评委们精心设计的一个圈套,以试探指挥家们在发现错误而权威人士不承认的情况下,是否能够坚持自己的判断。在三名选手中,只有小泽征尔相信自己而不附和权威们的意见,从而获得了这次世界音乐指挥家大赛的桂冠。
上面的故事告诉我们:在许多时候,成功与我们失之交臂,并不是因为成功不肯垂青我们,而是我们缺乏自信、惯于附和,最终放弃了自己的正确判断的缘故。同样,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只有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引导其敢于尝试、挑战自我,才能使其充满信心地努力去实现自己的愿望和理想,才能让在自信心的浇灌下尽情地绽放。那么,怎样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呢?
一、相信学生,有意识地让他们承担一些责任
每个学生都具有巨大的学习与发展潜力,这是现代科学所证明了的。教师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有一颗向上的心。有些教师或家长会包办代替,这样使他们缺乏责任感,产生依赖感,久而久之便难以建立自信。为此,教师应有意识地让学生承担一些责任。让学生做各种各样力所能及的事情并要求他们完成好,不仅能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还可使他们从中获得自信
二、帮助学生学会竞争,善于发现自身的独特之处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地方,他们在自己喜欢的领域里活动时是非常投入、非常自信的。教师应了解学生的特点,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另外,学生是在活动中获得发展的,教师要为他们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放手让他们进行各种活动,让他们感到自己是有能力的,可以从自己身上而不是仅仅从别人的赞赏中获得自信。在活动与竞争中,要引导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促进其自我肯定,树立自信心。因为能否收到同伴和班集体的尊重,是影响学生自我肯定的一个关键健因素。
三、鼓励学生,让他们享受战胜困难后的喜悦
每个人都希望受到他人的肯定和表扬,学生更是如此。教师应抓住这种心理特点,充分利用各种途径,使学生获得成功,并及时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和成功给与赞赏和鼓励。特别是对自信心较弱的学生给与更多的爱护和帮助,可先让他们做些力所能及间的事情,是他们在获得成功的体验中认识自己的长处,相信自己的力量,树立自信心。当然,鼓励也包括接纳学生的失败与不足。当学生想做某种尝试时,教师即使知道他们暂时还不可能成功,也要尽量让他们去试试,然后在同他们一起分析不成功的原因,鼓励他们自己夸于这些障碍;而当他们一旦取得成功,就会感到特别自豪。这样,学生会逐渐形成向困难挑战的自信和勇气,提高自我评价的能力。
四、肯定学生,帮助他们正确评价自己
如果学生从教师哪里常常得到赞许、表扬和肯定,那么他们就会认为他们是有能力的人,其行为则表现为积极、果断,而且情绪稳定,有很强的自信心。相反,如果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否定的,他们的行为经常受到教师的批评,便会感到自己是无能的人,进而缺乏自信。因此,教师要高度重视自己对学生的评价,要多以积极肯定的态度对待学生。另外,教师对学生发展进行评价所确立的标准要适当,应考虑他们本身的特点和能力,不能主观地总以过高标准要求孩子。标准过高,学生达不到,屡遭失败,产生持续失败的挫折感,积累“我不行”的消极情感体验,容易丧失自信心。要对学生做出公正客观的评价,让他们切实了解自己的能力。看到学生有某些不足时,要不断地鼓励他们去弥补,还要耐心地帮助他们分析达不到要求的原因和自身存在的有利条件,并在具体实践中逐步树立自信心,培养其乐观向上的态度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和心理治疗电话:02784530206
国家注册高级心理咨询师QQ362890071症状是心灵的语言——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