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同学,女,20岁,青海大学医学院学生,籍贯青海。该生ㄨㄨㄨ年考入青海大学医学院,在班内表现一直默默无闻,学习中上,性格内向,不张扬。有固定一位同宿舍朋友。由于家庭贫困,穿着简朴,生活简单。
大学二年级时,该生行为表现怪异,连续无故旷课(以往从未旷过课),常因小事与宿舍同学吵架,敏感多疑,声称自己将要去很远的地方,到时让同学将自己的床单、被褥烧毁。并时常莫名哭泣、发呆。考试课有三门不及格。
在得知该生的情况后,心理咨询老师与她进行了初次交谈,当心理咨询老师很小心地问一句:“你最近有什么不顺心的事?”时,她失声哭泣,大概持续了5分钟才停止。
心理咨询老师:你能给心理咨询老师说说吗?
A同学:她想害心理咨询老师。
心理咨询老师:是谁?
A同学:就是她,她肯定想害心理咨询老师。
心理咨询老师:你能告诉心理咨询老师她是怎么想害你的?
A同学:她偷看心理咨询老师睡觉。
心理咨询老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A同学;当心理咨询老师醒来时,她在盯着心理咨询老师看。
心理咨询老师等她继续往下说。大概过了1分钟。
A同学:她在心理咨询老师床底下放排球。
心理咨询老师:其他人的床底下放过吗?
A同学点点头。
心理咨询老师:你认为她在你床底下放排球,你睡觉时偷看你,是想谋害你。
A同学: 是。(停顿)心理咨询老师的书包被偷了,是她偷的。
心理咨询老师:你说说看。
A同学:心理咨询老师在教室看书时被她偷的,她跟踪心理咨询老师。
心理咨询老师:你看见她拿了吗?
A同学:没有,但心理咨询老师肯定是她。
心理咨询老师:你觉得她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A同学:她嫉妒心理咨询老师学习好,书包偷了,不让心理咨询老师好好学。
心理咨询老师:除了这位同学外,你觉得还有人想害你吗?
(停顿)
A同学:ㄨㄨㄨ嫉恨心理咨询老师?
心理咨询老师:你觉得她也嫉恨你
A同学:嗯,她男朋友喜欢心理咨询老师。
……
在交谈时,A同学思维表现比较迟缓,对所述情况深信不疑,并表示很痛苦,因为怕别人害她,晚上失眠。
根据交谈内容,心理咨询老师私下从其他学生那里了解了一些有关情况,她怀疑的那位同学原来是她同乡,性格大大咧咧,而她又小心敏感,自尊心强,两人行为方式完全不同,只因为小事发生口角,致使两人关系不和,偷书包之事、谋害之说是她个人疑心猜想,ㄨㄨㄨ嫉恨她,也是她的妄想猜测,只因ㄨㄨㄨ的男朋友向她借了几本书,使她有了这种“推断”。综合以上情况,心理咨询老师翻阅了大量心理咨询的书籍,初步断定,A同学已患有轻微妄想,社会功能受到一定影响,内心痛苦自己无法摆脱,心理问题没有超出三个月,而且妄想内容没有完全泛化,属于“严重心理问题”,同时伴有轻微人格障碍。
为了能有效及时地减轻A同学内心痛苦,改变其思维、行为方式,不使情况再严重化,心理咨询老师详细制定了一系列解决措施
1.行为疗法 行为疗法是一种针对行为的疗法,它注重的是行为的更改和克服,而很少关心“潜意识”或“内在精神的症结”。针对A同学的症状,心理咨询老师选用了两种行为疗法:放松疗法和发泄疗法。由于同学关系的紧张,她所谓自身安全的担忧,使得A同学有一定的焦虑症状,心理咨询老师建议她晚上入睡前进行一定的放松,并且教了一些放松的方法,身体的放松进而产生情绪的放松。另外鼓励她有烦心的事情不要闷在心里,如果不愿意交流,可以采取发泄疗法,在纸上将烦心事写出来,或在没人的地方进行宣泄,这样做有助于更好地投入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如果得不到宣泄,就会将症结积聚在心,久而久之,会影响自己的心理健康。心理咨询老师要求她必须进行放松与发泄,并且自己体会效果。经过几次后,她感觉很有收获。
[
2.认知疗法 认知疗法是通过改变患者对己、对人或对事的看法与态度来改变并改善所呈现的心理问题。由于文化、知识水平及周围环境背景的差异,人们对问题往往有不同的理解和认知。“认知”是指一个人对一件事或某对象的认识和看法,对自己的看法,对人的想法,对环境的认识和对事的见解等等。A同学性格内向,敏感多疑。由于家境贫困,有一定的自卑感,这种自卑同时又导致了不正确的自尊,看待很多问题有偏执而又不合理。带有抑郁情绪。心理咨询老师应用认知疗法,首先,给她制定了每日活动计划表。让她不要整天呆在宿舍去注视别人的一举一动,把活动范围扩大,主动去参加班级活动,在活动中看到自己的潜力,循序渐进,从易到难,让她把思维与视野转移到更广阔的地方去。其次,让她进行认知重评和转换治疗。针对她所关注的问题,心理咨询老师让她重新换角度思考,列如:“你说你的同学盯着你看,你有没有从另外一种角度想过,也许刚刚是巧合呢?”“床铺是上下床,在床下放东西,其他学生也会这么做,心理咨询老师想你有时也会这么做,那你这样做,有没有谋害别人的想法呢?你觉得这种想法合理吗?”这样,让她发现自己思维的不合理的地方,主动加以改变。然后,让她将前后两种思维方式加以评价,告诉她人的认识原理,“那些心理咨询老师们持续不断地对自己所说的话经常就是,或者就变成了心理咨询老师们的思想和情绪。”自己找出不合理思维存在的理由,进行自心理咨询老师审查,自心理咨询老师评价。对于不合理思维存在的理由,心理咨询老师又应用“合理情绪疗法”帮助A同学进行了分析。
3.合理情绪疗法 合理情绪疗法是认知疗法的一种,此疗法认为,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与人们对事物想法、看法的直接有关,这些想法、看法背后,有着人们对事物的共同看法,这就是信念。合理的信念会引起人们对事物适当、适度的情绪和行为反应;不合理的信念则相反,往往会导致不适当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当人们坚持某些不合理信念,长期处于不良的情绪状态之中时,最终将导致情绪障碍的产生。在进行合理情绪疗法自心理咨询老师审查时,A同学谈到了家境,谈到了贫困带给她的自卑,谈到了对自己长相、穿着的不自信,谈到了对情感的渴望与失落。同学的否定与轻视,都给她带来了心理的压力与不平衡,在长期压抑与孤独中,她的思维与行为也发生了让她难以察觉的变化。经过心理咨询老师与她的共同分析,她了解了自己的不合理信念及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心理咨询老师又让她列出了对这些压力与困惑应该具有的10条合理信念,与同学发生争执后应该具有的10条合理信念 。希望她在以后的生活、学习中,能应用这种方法合理地看待问题。
4.让她主动找她的老乡消除隔阂,应用心理咨询老师教给她的方法进行有效沟通。
5.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她姐姐为此专门来到学校,经常陪她散心,配合心理咨询老师,给她讲一些道理,给了她温暖的亲情与鼓励。
经过一学期左右的时间,该生情绪基本稳定,比原来开朗了很多,考试也全部通过,能正常学习生活。
虽然A同学的事情已告一段落,但它留给心理咨询老师深深的思考。
6.重视贫困生的心理教育。“贫困”是避免不了的,但在贫困生中怎样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理,树立正确的自尊心。自信心至关重要的。(尤其是性格内向、敏感的学生)。来自农村的贫困学生,他们的心理问题已不能忽视,但他们最缺少的也是这份教育。从农村进入城市,这一转折,对这些学生来说是迷茫的、困惑的,应给他们多传授一些心理学、哲学的知识,多鼓励他们参加社会实践(而不总是那些优秀学生),培养他们豁达的心胸、改变他们“糟糕至极、过分绝对化”的思维观念,学会接纳自己,容纳别人,辨证地看待问题。
7.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及沟通技巧。要让学生懂得交际原则:平等、互利、信用、兼容、尊重原则。克服怯懦与自卑,对于猜疑与嫉妒这人性的普遍弱点,要努力加以克服,用宽容和爱心去对待同学,要学会换位思考,如果A同学能在交往中克服自卑心理,在尊重别人的同时,能恰到好处的保护自己的自尊;如果她的同学能够用宽容之心,关爱他人;如果双方都能掌握一些心理学知识,多掌握一点沟通技巧,那么彼此之间就会少一份猜疑与矛盾,多一份理解与宽容。
8.多年的学生工作经验让心理咨询老师觉得,中学时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与培养已显得十分重要。青春期正确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培养,对学生生理的转变、心理遭遇的困惑矛盾,家长与老师应多给予教育关爱与引导。然而心理咨询老师们的教育却过多注重了学生“智”的培养,忽略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使得有的学生将发展中的矛盾带到了大学,由于大学特殊的教育环境,更容易暴露现今学生身上存在许多不合理思维与极端的行为,中学时,应多一些人文教育与处事做人的道理。学生在中学时,所经受的来自学校、家长的伤害给他们造成的心理阴影,进入大学后很难改变,增加了大学学生思想工作的难度。
很多辅导员都觉得,现今学生工作越来越难做,很多高校都招收了外地生源,外地学生思想活跃,头脑灵活,遇事有自己的想法,以往的纯粹理论说教对他们收效甚微,应多应用心理学、哲学、文学等各方面知识与他们展开心与心的沟通、交流,才能使他们对你敞开心扉,从而起到教育效果。
心理咨询老师在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时,虽尝试性的应用了一些心理辅导的技巧,收到了一些效果,但缺少一些辅助性的工具(例如心理测量)与资深心理辅导师的帮助,对案列缺少专业的归纳与总结。在今后的工作中希望有条件能加以改进和提高。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和心理治疗电话:02784530206
国家注册高级心理咨询师QQ362890071症状是心灵的语言——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