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恐
  • 心理咨询
  • 强迫症
  • 抑郁症
  • 社交恐惧症
  • 焦虑症
  • 神经症
  • 照片
  • 心理治疗
  • 心理学
  • 心理学家
  • 爱情婚姻
  • 精神分析
  • 心语专栏
  • 心理医生
  • 咨询流程
  • 咨询范围
  • 咨费表
  • 系统治疗
  • 治疗反馈
  • 心语心
  • 心理咨询首页 | 心理咨询 | 性格心理学 | 教育心理学 | 心理案例 | 心理辅导 | 青春期 | 成功心理学 | 女性心理学 | 青少年心理咨询 | 大学生心理 | 容易生气 | 专题
  • 当前位置:心理咨询首页 >> 教育心理学 >>
  • 怎样管教淘气不听话的孩子 (24)
  • 微信及手机号18071122930   转载请注明华人心理咨询网www.xlzxs.net      
  • 心理咨询邮箱362890071@qq.com  网络网上在线心理咨询QQ:362890071
  • />7.要避免早晨的争斗以及就寝前的争斗,最关键的是什么?
    8.为什么睡前分享有助于避免就寝前的争斗?
    9.介入孩子们的争端会有什么负面结果?
    10.当你决定不再介入孩子们的打架时,你应该按照什么程序来做?
    11.哪三种情况下打人不能不介入孩子们的打架?
    12.如果你决定要介入孩子打架,最有效的方法是什么?
    13.“让孩子处境相同”是什么意思?它能避免什么负面结果?
    14.什么是“无言的暗号”?用暗号会达到什么效果?
    15.给孩子提供选择的好处是什么?
    16.要确保你给出的选择是有效选择,应该注意哪些指导原则?
    17.对零花钱的建议,会给你和孩子带来什么好处?
    18.要成功地使用本书中建议的任何正面管教工具,关键是什么?
    第八章 家里和教室里的爱与欢乐
    一、三个提醒
    下面三个提醒,向我们表明了在我们和孩子的关系中如何避免偏离能体验到爱、欢乐和满足的轨道。

    1.我们做什么永远不如怎么做更重要
    我们行为背后的感觉和态度会决定我们怎么去做。言语背后的感觉通常能最明显地从我们说话的语气中表现出来。
    有一天,我旅途归来,家里迎接我的是厨房水池里满满的脏碗碟。我感到非常失望、非常生气,就开始了斥责和批评:“我们早就说好了的,各人把自己的碗碟放进洗碗机里。怎么我一不在,就没人遵守了?”
    我想找出那个该受责备的人,但每个人都声称:“不是我干的。”
    我带着一种负面情绪说:“好!我们必须开个家庭会,决定这事儿该怎么办。”
    你能想象出来,如果我们以我这种责备和批评的态度开家庭会议能有什么结果吗?我们不会找到那种在爱和尊重的气氛中才能找到的有效解决方案。我的攻击态度只能引起大家的防卫和反击,而不可能是和谐。
    我认识到了自己的所作所为,并且立即改变了方向。我能看到,我的负面态度不可能造成我想要的结果——更别说这已经让我自己感到有多么痛苦了。我一改变态度,感觉就不一样了,而且我立即有了一个怎样得到积极效果的灵感。
    我对全家人说:“我们出去吃比萨吧。然后我们来开个家庭会议,找到解决办法,而不是要责备谁。”
    在这种感觉中,我们开了一次很成功的家庭会议。我们大笑着说,一定是有个幽灵把那些脏碗碟放进水池里去的。当我们不再责备,并且专注于问题的解决办法的时候,马克和玛丽提出了一个很好的方案。他们提议每人每周担任两天“厨官”,收拾幽灵的那些脏碗碟。你也许猜到了,在这次每个人都承担起解决问题的责任的友善讨论之后,水池里很少再有脏碗碟了。
    从负面的想法和感觉出发采取行动,肯定会偏离爱、欢乐和积极结果的轨道。通过消除负面态度,我们就会让自己自然的良好感觉和常识浮现出来。

    2.把错误当成学习的机会
    我在这本书中从头到尾都在讨论帮助孩子把错误当成学习机会的重要性。如果大人们不能把这个原则运用于自身,就会立即偏离爱、欢乐和积极结果,正如下面这个例子表明的那样。
    二年级的麦奇踢了一个同班同学,这让席彤老师对他非常生气。她想教给他不能伤害别人。她把他带到教室外面去申斥:“如果别人踢你,你会喜欢吗?”
    为了给麦奇亲身感受,席彤踢了他——比她想的重了一点儿。一位助理老师正好路过,目睹了事情的经过,报告了校长。
    席彤老师对自己的行为感到非常难过。她相信正面管教的原则,而且实践了好几年了。她打电话问我:“我是怎么了?我怎么能做出这种事来?我应该怎么办?”
    我先安慰席彤老师,说她很正常。这个地球上有一个父母或教师能做到永远不“失控”,不在生气时做出反应,而始终以有利于长期结果的方式采取行动吗?
    然后,我对席彤老师说,她已经知道自己犯了一个错误,这就很好。我鼓励她要赞扬自己,而不是痛责自己。太多的父母和老师意识不到自己的错误。
    最后,我向她想要改进并做得更好的想法致意,鼓励她把这件事当成一个激励自己今后改进的礼物(或警钟)。
    正面管教的系列书中提供了很多方法用来代替对孩子行为的反击。这不是此处的重点。此处的重点是,我们应该认识到,所有的人都会被羁绊于对别人行动的反击而不是主动行动。大多数大人的用意确实是好的——他们只是想教导孩子更加尊重别人。问题是,当我们反击孩子的行动时,我们自己却用不尊重孩子的行为(我们的不良行为)想教给孩子尊重别人。在反击孩子的行动过程中,我们一心要(没经过思考)通过责备、羞辱和痛苦让孩子为其行为“付出代价”。我们没有考虑这对孩子的长期影响。如果我们考虑了,我们就不会反击了。
    幸运的是,这可以只是一个开始,而不是结局。我们发现,不论我们曾经有多少次反击孩子的行为,多少次忘记运用正面管教的原则,我们总是能回到这些原则上来,并清除我们在反击孩子的行动时造成的混乱。确实,事实一而再、再而三地证明,错误是我们学习的大好时机。
    在从错误中汲取教训后,当我们用“矫正错误的三个R”进行弥补时,我们会发现孩子们是非常容易原谅我们的。席彤老师用了一个多星期时间才从羞愧与自责中挣扎出来。然后,她把麦奇叫到一边,向他道歉。她说:“麦奇,那天我踢了你,实在对不起。看到你踢乔伊,我太生气了,但我却和你一样做了不该做的事。我那样做真是无理,是吧?”
    麦奇只是腼腆地看着她,但他被老师的话吸引住了。她接着说:“我那样做也很不友好,是吧?”
    麦奇松开了咬着的下嘴唇,摇了摇头。
    席彤老师问:“我向你道歉是不是让你觉得好一点了?”
    麦奇点了点头。
    席彤老师接着说:“那你觉得如果你去对乔伊说声对不起,他会觉得怎么样?”
    麦奇咕哝着说:“会好一点。”
    席彤老师问:“你觉得去向乔伊道歉怎么样,然后我们三个人可以一起解决你和乔伊之间的问题。或者我们也可以把问题放到班会议程上,让全班同学帮忙。你喜欢哪一种?”
    麦奇说:“就我们仨。”
    席彤老师问:“你打算什么时候去向乔伊道歉,并问他是否会参加我们解决问题的讨论?”
    麦奇的脸色开朗起来说:“我今天就去。”
    席彤老师说:“太棒了。你和乔伊讲好了就来告诉我,我们好安排时间。”
    第二天,席彤老师、麦奇和乔伊聚到一起,讨论了两个孩子各自对事情的经过、起因、感受、从中学到的东西的理解以及对如何解决问题的想法。他们还讨论了把错误当成学习机会的概念。当两个小男孩一起离开时,他们对两个人一致同意以后不再打架感到很高兴。
    这是说明一个错误怎样为我们提供很多学习机会的一个好例子。席彤老师能够率先垂范,为错误承担起责任,并且道歉。然后,她帮助麦奇为他自己的错误道了歉。她还帮助两个小男生练习了相互倾听对方的看法;最后,他们还一起练习了运用头脑风暴寻找解决方案这一非常有益的生活技能,并且就他们都愿意尝试的一个方案达成了一致。
    我们说多少遍都不为过:错误是学习的大好时机——不论对大人,还是对孩子。
    通过观察幼儿学走路,大人们能对这一原则有更多的理解。小宝宝每次摔倒时,从来不浪费时间感觉自己的无能。他们只是爬起来继续走。如果他们摔疼了,可能会在继续走之前哭几分钟,但他们不会给自己的体验加上责备、批评或其他自拆墙脚的想法。我们能够帮助孩子们通过重新发现错误对我们的价值,保持这种体验生活的简单方式。
    认为我们必须很完美,是一条最容易使我们偏离生活中的爱与欢乐的歧途。“矫正错误的三个R”(详见第2章)能使我们回到正轨。

    3.有时候,我们必须反复学习同一件事情
    有多少父母曾经说过:“你还要我再说多少遍?”
    这些父母如果不理解其答案很可能是“一遍一遍又一遍”,他们就会造成自己的失望和沮丧。(我一直相信,孩子们直到有了自己的孩子并且要教给他们的孩子同样的事情之前,才会真正理解我们要教给他们的事情。)
    波尔多太太听到这个原理之后,松了一大口气。她说:“我原来以为只需要一次家庭会议就能让我的孩子们在分担家务上与我合作,因为他们的热情持续不了一个星期,我就认为家庭会议不管用,便又回到了每天唠叨的老办法。”
    波尔多太太没有认识到,即使热情只能维持一个星期,她取得的进展是也是多么巨大啊。我跟她说了我家的“三周综合症”(见第9章),并且说我非常庆幸每三个星期才需要处理一次家务问题,那可比天天唠叨并沮丧好的太多了。
    孩子们并不是惟一需要机会去一遍又一遍地学习的人。否则,我们为什么需要那么频繁地用到“矫正错误的三个R”呢?把我们引向痛苦的一个歧途,就是每当我们或我们的孩子不能一劳永逸地学会某些事情时,就感到自己无能或感到沮丧。通往爱与欢乐的道路,不仅包括要承认我们会犯错误,而且要承认我们会有一遍又一遍地学习的机会。这是学习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这本书提供了很多方法。如果仅仅把它们看成是技巧,那肯定会失败。这本书还提供了很多积极的态度。当这些方法和积极的态度结合在一起时,它们就变成了能在我们与孩子之间营造出一种爱、相互尊重、合作以及快乐气氛的观念。
    这一章介绍的很多概念都需要大人的参与和指导,以帮助孩子建立一个坚实的基础。爱和欢乐的态度是最重要的,而且,这有助于发现每一件事情积极的方面。

    二、寻找积极的方面
    罗莉被学校停课了,因为在她的柜子里发现了香烟。她对爸爸说:“我不知道香烟是怎么来的!我正要把它放进兜里拿去交给校长,一个老师路过看见了,就把我带到办公室去了。”  爸爸很难相信罗莉不知道烟是怎么到她的柜子里的,因为柜子用的是密码锁。他也很难相信她把烟揣到兜里是为了去交给校长。他对罗莉对他撒谎感到非常痛心,因为他们家人之间一直是那么的亲密和相爱。他还担心罗莉会因些陷入抽烟、喝酒、吸毒而毁了她的一生。
    爸爸真想责骂并惩罚她一顿,让她知道爸爸是多么失望。但是他忍住了,决定要寻找这件事情的积极方面。如果你愿意寻找积极方面,那就一定不难找到。当他走进了罗莉的内心世界时,他理解到,孩子也许正在冥思苦想如何既坚持家里的价值观,又不脱离朋友的圈子。他还认识到,罗莉对他撒谎的惟一原因可能是因为她那么爱爸爸,不想让爸爸失望。
    有了这种理解,爸爸去找罗莉谈。他没有责骂和惩罚,而是和善地说:“罗莉,我敢肯定真的很难想出办法既坚持你的信念,又不被朋友们说你‘扫大家的兴’。”
    罗莉如释重负地说:“是呀,真是这样。”
    爸爸接着说:“而且我敢肯定,如果你对我们撒谎,那是因为你非常爱我们,不愿意让我们失望。”
    罗莉眼里充满了泪水,只能点头表示同情。
    爸爸又说:“罗莉,你要是做了会伤害自己的事情,我们会感到很失望;可你要是不知道你任何时候都可以告诉我们任何事,那就说明爸爸妈妈做得不够好,没有让你知道我们是多么爱你——无条件的爱。”罗莉抱住了父亲,父女俩紧紧拥抱在一起。
    他们一直没有直接讨论抽烟和撒谎的问题。一年多过去了,罗莉一直很高兴地将自己每一次拒绝与她的价值观念相悖的诱惑时的情况告诉父母。她还对自己影响了一些朋友坚守自己的价值观而感到自豪。

    先假定孩子无辜

    每个孩子都想成功。每个孩子都想和别人有良好的关系。每个孩子都想有归属感和价值感。当我们能牢记这一点时,我们就会先假定做出不良行为的孩子无辜。我们就不会认为孩子是在给我们找麻烦,我们会假设他们是想要得到积极的结果,只不过他们不知道该怎么达到这个目的而已。他们尚不具备足够的知识、技能,或者还没有成熟到以恰当的方式找到归属感和价值感。帮助孩子培养他们需要的这些能力,正是我们的责任。想要有效地达到这一目标,我们对待孩子的方式就必须建立在这样的态度之上:“我知道你想要成功。我该怎么帮你?”当我们有了这样的态度,孩子才更可能感受到无条件的爱。

    表达我们无条件的爱

    孩子需要知道,他们要比他们做的任何事情

  •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薄 腾讯微薄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 搜狐微博 天涯社区 猫扑推客 MSN 和讯 网易微博 百度空间 新浪博客 Myspace 谷歌 复制网址 更多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和心理治疗电话:02784530206手机及微信18071122930

    国家注册高级心理咨询师QQ362890071

    MSN:www.hrxl.cn@qq.com

    skype帐户:www.hrxl.cn

    微信及手机号18071122930

    【面询请电话或QQ提前预约时间】电话心理辅导时间:中国大陆北京时间

    上午9:00—12:00、下午13:00—18:00、晚上19:00—22:00

    症状是心灵的语言——心语!


     


     
  •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xlzxs.net/xinlizixun/xinli_9998.html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 心理辅导电话02784530206微信及手机号18071122930  心理咨询QQ:362890071  MSN:www.hrxl.cn@qq.com
  • 各类心理障碍电话心理辅导及心理疾病的网络心理咨询


网上心理医生心理治疗在线联系方式QQ362890071

MSN:www.hrxl.cn@qq.com

skype帐户:www.hrxl.cn

手机及微信号18071122930

【面询请电话或QQ提前预约时间】电话心理辅导时间:中国大陆北京时间

上午9:00—12:00、下午13:00—18:00、晚上19:00—22:00

心理咨询电话:02784530206
  • 最新心理咨询
  • 怎样管教淘气不听话的孩子
  • 孩子不爱写作业怎么办
  • 孩子总是做错事情怎么办
  • 孩子犯错不批评和指责孩子
  • 陪伴孩子看到自己的优点
  • 多抽时间陪孩子长大
  • 不好好写作业学习不好
  • 喜欢包办代替孩子做决定...
  • 孩子总是不能按时完成作...
  • 激发孩子嫉妒心理独占和...
  • 热点心理咨询
  • 紧张不放松的爱身体也会...
  • 孩子总是惹我生气怎么办
  • 希望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思...
  • 父母如何高情商的陪伴孩...
  • 教育孩子应该在心平气和...
  • 孩子总是不能按时完成作...
  • 喜欢包办代替孩子做决定...
  • 孩子任性好强喜欢指责别...
  • 同父母关系好的孩子成绩...
  • 总是冲孩子发脾气怎么办
  • 推荐心理咨询
  • 相关心理咨询

心语心理咨询电话及微信18071122930  面询请提前电话或QQ预约时间  心理诊所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鹦鹉大道373号

 

滨江怡畅园11-2-1202         网上在线心理医生QQ:362890071

 

MSN或邮箱mailto:www.hrxl.cn@qq.com  公交:61、524、558、598、720、727、728、704、559、580倒口南村站下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欲转载请注明www.xlzxs.net 心理咨询师神经症心理辅导在线心语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网  鄂ICP备1101398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