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ss Feed 
  • [繁体中文]
  • 首页
  • 心理咨询
  • 强迫症
  • 抑郁症
  • 社交恐惧症
  • 焦虑症
  • 神经症
  • 图
  • 心理治疗
  • 心理学
  • 心理学家
  • 人格障碍
  • 家庭治疗
  • 爱情婚姻
  • 精神分析
  • 心语专栏
  • 心理医生
  • 咨询流程
  • 咨询范围
  • 咨费表
  • 彻底治疗
  • 治疗反馈
  • 心理咨询首页 | 心理咨询 | 性格心理学 | 教育心理学 | 心理案例 | 心理辅导 | 青春期 | 成功心理学 | 女性心理学 | 青少年心理咨询 | 大学生心理 | 中学生心理 | 心理测试 | 专题 | 留言本 | 搜索
  • 当前位置:心理咨询首页 >> 心理咨询 >>
  • 心理门诊(上) (18)
  •       2008-03-24 09:18:00   转载请注明华人心理咨询网http://www.hrxl.cn      
  •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中心电话 网络网上在线心理咨询QQ:362890071
  • 事物与个人需要

    之间的关系的一种反映。一般地,喜、怒、哀、乐是人们表现的情绪形式,

    利用这种情绪方式可以表达个人当前的愿望与需要,同时也调节着人与人之

    间的社会距离。婴儿很早就能用哭与笑这样的情绪表现作为紧密联系照顾

    者,躲避陌生人,调节与周围环境关系的社会工具。儿童有着广泛的情绪反

    映范围,他们有时喜气洋洋,十分高兴,有时则闷闷不乐,显得有点焦虑,

    而有时候又会变得愤怒和暴躁。

         1.新生儿的情绪反应  新生儿基本上有两类情绪,即愉快和不愉快。情

    绪都跟婴儿生理需要的满足与否相联结,随着需要的变化和认识的发展产生

    了婴儿情绪的动因、情绪包含的内容以及情绪表达的方式越来越丰富。一岁

    婴儿已有俱怕、厌恶、发怒、快乐、兴高采烈、情爱等情绪反应。6—7个月

    的婴儿开始对特别照料他的人,尤其是母亲产生了一种婴儿特有的感情依

    恋,同时或稍后一些婴儿会表现出见到陌生人产生怯生的现象。儿童最初的

    依恋多数是对某个人,以后可以有多重依恋。婴儿已有情绪的共鸣或原始的

    移情作用,这是其以后形成同情心的基础。

         2.儿童情绪发展的特点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情绪不断地分化,社会

    性情感不断增多,有了羞耻感、同情感、妒忌心及责任感等。

         婴儿期儿童情绪表达具有易变性、易冲动性和易感染的特点,末期还具

    有了责任感的萌芽;学前期儿童的情绪体验已相当丰富,一般成年人体验的

    情绪大部分已为儿童所体验,只是在引起情绪的动因及表现形式上存在着不

    同。学前期儿童的情绪表现完全是外显的,缺少控制,常极度强烈而高涨。

    先学前儿童已萌芽了道德感,其理智感的产生的突出表现是好奇和好问,表

    现出强烈的探究性;学龄初期儿童的情感有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其情感的

    表现方式仍是比较外露的、易激动的,但不够深沉,也不易保持,有点 “事

    过境迁”;情感反映的内容变得越来越丰富和深刻,出现了与学习兴趣、学

    习成败相联系的理智感和对集体的荣誉感、友谊感、责任感等。其对情感的

    控制力也由弱变强;学龄中期的儿童的情绪带有冲动性,易激动,不善于自

    制,行为不易预测,而且其情绪往往是矛盾的,有时很依恋父母,有时又怨

    恨父母。在少年 “独立感”和“成人感”的驱使下,社会高级情感发展迅速;

    学龄末期的儿童占主要地位的情感是与人生观相联系的情感。这些情感往往

    由社会重大的政治问题、广泛流行的社会观念、对人生的理解等问题引起。

    在长期的教育下,青年的道德感、理智感、美感都有了深刻的发展,已形成

    了与道德观点相联系和道德信念的道德理想,他们充满着浪漫主义热情,对

    未来充满着美好的憧憬,希望能为人类社会留下自己的足迹。但也有少数儿

    童,由于家庭的、学校的和社会的种种原因,会采取一种与生活相脱节的幻

    想,人为的自我分析,一种奇特的自我欣赏,或表现过于 “清醒”,对人生

    表示厌倦或淡漠。

         □儿童的社会性的发展

         儿童是在与周围人的交往中生长发展起来的,他们的行为习惯、道德观

    念、理想和信念都是通过社会的各种渠道,首先是通过父母传递的。早期儿

    童社会交往的方式对儿童以后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方式有着重要的影响。刚出


    ----------------------- 页面 137-----------------------

    生的乳儿只知道满足身体的需要,至于是谁来满足他并无所谓。此时的婴儿

    对人对物的反应没有显著的区别。2 个月后听到人声就会转头寻找,一个月

    后出现第一次社会性微笑,2—3 个月时对人发生兴趣。出生后第4、5 个月,

    婴儿开始接纳其他儿童,并总期望有人来抱他。他为了吸引别的儿童,会作

    出跳浪、双脚乱踢、微笑或吹泡沫等行为。生后5—7个月便会对其他婴儿的

    啼哭感兴趣,此后对同伴的兴趣会越来越大。10个月左右的婴儿会抓其他婴

    儿的衣服、头发、玩具,学习其他儿童的行为和声音,还会因争夺玩具而打

    架。

         1 岁后,儿童逐渐学会了独立行走,有了语言交往能力,于是跟父母的

    接触频数相对地下降,与同伴的接触频数逐渐上升。亲子间的关系是一种保

    护与被保护的纵向关系、主从关系,而同伴的关系却是平等的、合作的横向

    关系。进入同伴世界可使儿童获得许多社会交往的本领。游戏是儿童交往的

    中介,但这时的游戏多为单独游戏,旁观别的儿童游戏,或像是在一起,实

    质上仍是各玩各的平行性游戏。

         3-6 岁儿童与同伴活动在生活中所占的比例在不断增长。幼儿大部分都

    不甘寂寞,喜欢与同伴一起玩,而且游伴的数量也随年龄而增加,但游伴还

    很不稳定,经常在变化。游戏中争吵是常有的现象。一般是为了争夺玩具、

    争演某个角色,也有的是为了指使别的儿童服从自己。不过游戏争吵的时间

    不长,也不会因此而耿耿于怀。3 岁儿童已知道自己的性别,7 岁儿童已知道

    一个人的性别不会因为服饰的变化、年龄的变化而起变化。由于教育的影响、

    他们已意识到男女性别行为的差异。

         学龄儿童喜欢过群体生活,常常几个人一起上学、回家,几个人一起做

    功课、做游戏。他们已对男女性别行为有了明确的认识,男女同学的学习兴

    趣和游戏也明显分化。男孩喜欢几个人在一起从事冒险、猎奇、球类运动等

    室外游戏,而女孩则喜欢几个人在一起从事读书、下棋等趣味性的室内文静

    的活动。所以,年龄越大,男女儿童在一起游戏活动的情况就越少,大部分

    是同性在一起活动,学龄初期的儿童有不少行为问题,如在家与兄弟姐妹或

    邻居小孩吵架,偷懒,不肯干家务活,撒谎,抢占或破坏别人的东西等;在

    校内的不良行为有吵架、破坏公物、逃学、上课破坏课堂秩序,拖拉作业等,

    男孩的不良行为多于女孩。

         到了少年期,同伴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已开始超过成人对少年的影响。同

    伴往往成了少年直接学习模仿的榜样,或者是弥补自己某方面不足的慰藉。

    少年的友谊比较稳定,选择朋友往往以共同的兴趣、爱好、相似的或互补的

    个性特征为基础。但由于缺乏辩证的观点,往往会把同伴的友谊看成高于一

    切,把小集团中一些人的行为作为自己的准则。这时,男女同学的分界似乎

    很清楚,表现出一种表面回避而内心憧憬的背反现象。有个别的男女同学在

    感情上十分接近,但它会招来大部分同学的好奇和不满。

         学龄末期儿童的社会交往比起少年来又大大地扩展了。他们不仅参加了

    学校里的一些社团活动,还参加了社会勺组织的一些社团活动,有的还参加

    了一些非正式的街头自发小集团。这时的儿童很重视同伴的友谊,择友有较

    高的原则性。对他们来说,友谊的标准应是互相信任和理解,心理上坦率无

    间。男女同学的接触反倒不像少年期那样神秘或回避了。也有一些儿童儿出

    现主观愿望的 “述恋”,但多半以短暂的恋爱而告终。

         □儿童个性的发展


    ----------------------- 页面 138-----------------------

         由于每个儿童遗传素质不同,先天环境不同,因而儿童一出生就在生理

    上、心理上显示出种种的个体差异。如有的儿童生理活动显得很有节奏,很

    有规律,睡眠、觉醒、吃奶、排泄都有一定的时间,而有的儿童在这些方面

    相应地有些紊乱;有的儿童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很强烈,也喜欢探究周围事物,

    而有的儿童则相反;有的儿童较容易适应变化着的环境,有的儿童则适应很

    慢。随着儿童独立活动能力的增强,儿童的自主性有所发展,他们初步认识

    了作为个体的我和我的力量。与此同时儿童产生了与成人消极、不合作的行

    为,儿童已经萌发了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意识的一个方面、一种形式,是人自己认识自己,认识自己

    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儿童在1岁末便有了自我意识的萌芽,但他们还没有行

    为标准,没有良知,全凭个人的生理需要满足与否而行动,凭感情冲动而行

    为。他们的行为完全是自我中心的,有时连现实和想象也分不清,因而他们

    的行为既非道德的,也非不道德的。3 岁左右随着活动范围的扩大,活动能

    力的增强,知识的增多,言语的发展,儿童的自我意识有了明显的发展,开

    始由把名字理解为自己的信号发展到掌握人称代词 “我”,其独立性也开始

    大大地增长,常常说 “我自己来”,进行一些自行其事的活动,并表现出不

    听话,拒绝成人的帮助和干预,甚至执拗。儿童的这种反抗是要求扩大活动

    领域来增强自主活动能力的表现,是具有积极意义的;5-6 岁儿童自我评价

    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其评价不再完全是成人评价的翻版,而是对成人的评

    价持有批判的态度。6 岁儿童可以说出一些较抽象的品质,进行了一些内心

    品质的评价。这时的儿童已经养成了一套行为习惯,其个性心理特征已初步

    形成,不少智力超群或有特异才能的 “神童”已崭露头角。

         进入小学后,儿童的个性特质越来越固定,个性倾向性也越来越鲜明。

    小学生学业的成败、社交能力、教师和同伴的态度等对儿童形成自信心或自

    卑心理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他们对自我已有了一定的评价,这种评价来自教

    师、同伴和家长对他的评价。小学生还缺乏独立评价自己的能力,随着年龄

    的增长,他们已能够指出自己的优、缺点,并力图加以改变,同时他们的学

    习自觉性和责任性越来越强,道德品质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年龄特点。

         少年的自我意识起了质的飞跃。一是在身体急剧成熟的驱使下产生了“独

    立感”和 “成人感”,力求摆脱对成人的依赖,反抗成人的干涉,被称为儿

    童的 “心理性断乳”;二是开始将视线转向内部世界,仿佛刚刚发现“自我”

    也是一个广阔的大地。他们不仅关心自己的内部世界,也开始对别人的内心

    世界发生了兴趣。他们对别人对自己的评价相当敏感,常常在试探教师对他

    的评价是否公正。是否信任自己;他们也喜欢自己观察自己,常常用讲悄悄

    话、记日记等方式来倾吐内心的秘密和感受;他们的道德行为更加自觉,已

    能通过具体的事实概括一般伦理性原则、并以此来指导自己的行为;他们有

    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有时对待他感兴趣的活动能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兴

    趣广泛但缺乏自制能力,并因此常影响学习。他们的兴趣也很容易变迁。

         到了青年初期,他们的自我意识在继续发展,其特点是在理论上追求自

    我,把自我当作对象来捕捉。不仅如此,他们还明确地表现自我,敏感地防

    卫自我,珍重自我,客观地看待自我。但由于缺乏实际的经验,其理想的自

    我与现实的自我仍面临着分裂的危机,自我肯定与自我否定常发生冲突。一

    般情况下这是自我发展的正常现象,但有时也有少数人会由此而陷入孤独、

    自卑,养成 “闭锁性”的性格。


    ----------------------- 页面 139-----------------------

                              儿童期常见的心理障碍

     

         儿童期是人的心理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由于遗传、疾病的因素、社

    会环境、教育方法等的不良影响,都会给儿童心理的正常发展带来负作用,

    使儿童形成这一时期待有的不良行为习惯和身心障碍、儿童期常见的心理障

    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智力发育迟滞和适应能力缺陷;②性格的偏异;

    ③行为问题;④情绪障碍;⑤学习困难;⑥某些特殊症状,如睡眠障碍、进

    食障碍、抽动症、遗尿、口吃等;⑦起源儿童期精神病,如儿童孤独症、儿

    童精神分裂症等;⑧脑器质性损害所引起的精神障碍等。下面我们分别对上

    述其中最为常见的儿童心理障碍,如儿童期特殊发育障碍,儿童孤独症、儿

    童精神分裂症、儿童期情绪障碍、儿童多动症、儿童抽动——秽语综合证等

    进行简要介绍和分析。


    ----------------------- 页面 140-----------------------

                             一、儿童期特殊发育障碍

     

         儿童期特殊发育障碍又称为儿童学习能力障碍,它是由于一种或一种以

    上的基本心理过程异常,包括在理解能力方面、在获得和运用听、说、读、

    写或计算能力方面存在有显著的困难,他们的心理行为之间发展存明显的差

    距,在学业成就及其他能力或成就上有明显的差距。但不是由于严重的智力

    低下、感觉器官缺陷、情绪障碍或缺乏学习机会所造成的。这一类儿童不能

    接受普通的教育教学方法,需要特殊的教育。其主要以学习能力障碍为突出

    特征,表现为与同龄儿童相比,在阅读、书写、拼音、计算或运动技巧某一

    方面的发育有显著的延迟或缺陷,形成学习困难其一般智力在正常范围或接

    近正常,虽然很用功,但仍常留级。

         儿童期特殊发育障碍的患病率一般为2%—5%,造成儿童学习能力障碍

    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

         第一,生理遗传因素。①儿童在胎儿期、出生时、出生后由于某种病伤

    而造成轻度脑损伤或轻度脑功能障碍,都有可能影响儿童的学习技能的发

    育;②遗传因素。有些学习能力障碍具有遗传性,例如阅读障碍可以遗传好

    几代,从患儿的父亲、爷爷或其他亲属处也可见到类似的情况;③身心发展

    落后于同龄儿童的发展水平,如乳牙脱得慢、走路说话迟、个子特别矮小等,

    感觉器官 (如眼、耳)功能的缺陷或运动协调功能差等。

         第二,环境因素。①不良的家庭环境。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工作或家庭成

    员关系紧张等原因,使儿童从小就未得到大人的充分爱抚,特别是缺乏母爱;

    ②儿童在幼时来得到良好的教养,在儿童早年生长发育的关键期没有力儿童

    提供丰富的环境刺激和教育;③不适当的学习内容和教育方法使儿童产生一

    种厌学情绪。

         第三,幼年营养不良。例如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缺乏,可影响儿童的正

    常发育和学习能力。

         儿童期特殊发育障碍主要有下列特征表现:

          (1)阅读障碍:指患儿的阅读能力大大低于其年龄和智商水平,表现为

    不能正确辨认字母、单词或按逆方向阅读,不能将字母和发音联系起来进行

    朗读。其理解能力差、语言能力差,有时甚至上下、左右、高低、前后也分

    不清楚,如要他站在桌子前,他却站在桌子后,特别是在进行左手拍右腿或

    右手拍左肩一类动作时表现明显。

          (2)计算障碍:指患儿加减乘除的运算能力差,如有时能做“加”和“乘”,

    却不能做 “减”和“除”,心算能力差。由于这类患儿往往有空间障碍,如

    不能辨别上下、左右,因而在运算时常出现错误。平时完成数学作业尤为困

    难,数学成绩差。

          (3)拼音障碍:表现为不能正确地拼出音节,读字发音错误,对某些字

    母或音节发音特别困难,常伴有视觉空间的障碍,把 b 当成 d,把q 当作 p

    等。

          (4)书写障碍:指儿童难以把想到的事物形象地画出来,或把看到的词

    写下来,如难以抄写黑板上的习题等。这


  •  
    文章内心理案例皆为匿名或化名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和心理治疗电话:

    国家注册高级心理咨询师QQ362890071

    MSN:www.hrxl.cn@qq.com   skype帐户:www.hrxl.cn

    新浪UC:217271074   阿里旺旺:心语心理咨询师

    心理辅导时间:中国大陆北京时间9:00至22:30


     
  •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hrxl.cn/xinlizixun/xinli_2944.html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 责任编辑:华人心理咨询网
  • 各类心理障碍电话心理辅导及心理疾病的网络心理咨询


网上心理医生心理治疗在线联系方式 QQ:362890071或www.hrxl.cn@qq.com MSN:www.hrxl.cn@qq.com

skype帐户:www.hrxl.cn

新浪UC:217271074

阿里旺旺:心语心理咨询师

工作时间:中国大陆北京时间9:00~22:30

心理咨询电话:
  • 最新心理咨询
  • 双重性格的爆发不受控制
  • 豁达
  • 面对挫折,心理健康起来...
  • 心理超负荷
  • 维护心理健康
  • 父亲的精神和心理疾病会...
  • 双重性格
  • 社会和谐需要心理咨询塑...
  • 一个对抑郁症的音乐治疗...
  • 自我否定导致的心理障碍
  • 热点心理咨询
  • 双重性格的爆发不受控制
  • 推荐心理咨询
  • 谘商与心理治疗的理论与...
  • 心理咨询态度系列训练
  • 心理门诊(上)
  • 相关心理咨询
  • 心理门诊儿童增多 孩子...
  • 心理门诊(下)

心语心理咨询电话:  手机:  心理诊所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鹦鹉大道373号

 

滨江怡畅园11-2-1202         邮编:430052         网上在线心理医生QQ:362890071

 

MSN或邮箱mailto:www.hrxl.cn@qq.com  公交:6、524、558、598、720、727、728、532、554、704、559、580倒口南村站下 法律顾问:湖北瑜珈律师事务所吴健宝律师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欲转载请注明www.hrxl.cn华人心理咨询网华人心语心理咨询中心


华人心理咨询网华人心语心理咨询中心  鄂ICP备060215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