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ss Feed 
  • [繁体中文]
  • 首页
  • 心理咨询
  • 强迫症
  • 抑郁症
  • 社交恐惧症
  • 焦虑症
  • 神经症
  • 图
  • 心理治疗
  • 心理学
  • 心理学家
  • 人格障碍
  • 家庭治疗
  • 爱情婚姻
  • 精神分析
  • 心语专栏
  • 心理医生
  • 咨询流程
  • 咨询范围
  • 咨费表
  • 彻底治疗
  • 治疗反馈
  • 心理咨询首页 | 心理咨询 | 性格心理学 | 教育心理学 | 心理案例 | 心理辅导 | 青春期 | 成功心理学 | 女性心理学 | 青少年心理咨询 | 大学生心理 | 中学生心理 | 心理测试 | 专题 | 留言本 | 搜索
  • 当前位置:心理咨询首页 >> 心理咨询 >>
  • 心理门诊(上) (16)
  •       2008-03-24 09:18:00   转载请注明华人心理咨询网http://www.hrxl.cn      
  •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中心电话 网络网上在线心理咨询QQ:362890071
  • 至失去理智,出现强烈的攻击行为。此外,社会群体间的价值观念与

    行为标准等发生矛盾时,常可诱发民族纠纷、宗教纠纷、社会动乱、国家冲

    突等。

         □其它因素

         1.饮食因素一般在摄入过多的糖后易发生攻击行为。

         2.环境条件恶劣如气温过高,噪音太大,居住过度拥挤等,都有可能诱

    发攻击行为。

         病例

     

                              例一:有其父必有其子

     

         小M,男,17岁,高中一年级学生。据其班主任介绍,小 M 平时特别凶,

    爱滋事,常为了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 “兵戎相见”、“殊死相斗”,打得头


    ----------------------- 页面 123-----------------------

    破血流。因此班上同学都特别怕他。该生脾气暴躁,稍不顺心就对同学大打

    出手,或恐吓威胁,给同学们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虽经学校多次批评教

    育,甚至给予纪律处分,但见效并不大。为此班主任老师几次进行了家访。

    据其母亲介绍,该生在家中表现得特别好,总是小心翼翼的,稍有不良表现,

    便会遭到其父的一顿痛打。他父亲脾气暴躁,经常酗酒,打孩子如家常便倾,

    孩子对他怕得要死。不敢有不良表现。

         诊断分析

         有其父必有其子。小M 在其父身上受到的训斥、责打并没有压抑在其内

    心,而是转移到同学身上发泄。很多研究表明,受到父母体罚的人,倾向于

    向自己的子女同样进行体罚;喜欢打妻子的丈夫往往也打孩子;有酒精中毒、

    药物依赖、赌博成癖或失业的丈夫常有虐待妻子的行为。从本案例来看,小

    M 从小就受到其父的体罚,其内心的痛苦及其强的模仿力,迫使他从外界找

    到心理平衡,其父成为了他待人处事的榜样和崇拜者,因此他很自然就具有

    了很强的攻击行为。可见,要制止小M 的攻击行为,其父是个关键性因素。


    ----------------------- 页面 124-----------------------

                                   冲动控制障碍

     

         冲动控制障碍是指本人难以制止的欲望和冲动。一般地,行为的实现与

    本人的意愿是协调一致的,伴有轻松愉快和满足的感受。在行为之前,有逐

    步升级的紧张。他明知道这种行为对自己或对他人或对家庭、社会有害,事

    先也有意识地克制此种活动,但此时的内心动机冲突造成了紧张感,或者外

    界压力与自身欲望发生冲突形成了紧张感,以至于不能自拔。患者事后悔恨、

    自咎情绪可有可无。

         冲动控制障碍一般包括有间歇性冲动障碍、偷窃癖、纵火癖等。下面分

    别加以阐述。


    ----------------------- 页面 125-----------------------

                                一、间歇性冲动障碍

     

         所谓间歇性冲动障碍,是指患者的行为冲动造成了严重的伤害人身事件

    和财产损坏,但诱发其行为冲动的社会心理因素的强度显然与其攻击性的强

    度不成比例,即反应过度,而患者平时并没有表现出普遍性的冲动性或攻击

    性增强。

         一般来说,其发作周期历时数分钟至数小时,然迅速恢复常态,变得极

    为友好合作,并常常对自己未能控制冲动表示遗憾。间歇性冲动障碍可在任

    何年龄发生,但常见于 10多岁至30 多岁左右的年龄阶段。该症有人群中的

    发生率极小,男性比女性多见。

         □间歇性冲动障碍的特点

         间歇性冲动障碍一般表现为,患者常因微不足道的小事或者莫名其妙地

    采用暴力对他人的人身造成伤害,甚至强奸和残杀,或者狂暴地砸碎一切物

    品,破坏财产,或者对他人进行漫骂和威胁等,发作数分钟至数小时后,迅

    速恢复常态,对自己刚才的所做所为深表内疚和遗憾,并常常请求别人的原

    谅。

         具有间歇性冲动障碍的患者一般都脾气暴躁,情绪易波动,尤其发作时

    恨不得把世界砸烂,具有很强的冲动性和攻击性。但平时患者显得与常人无

    异甚至有时还表现得很文静、开朗,脾气也很温柔,具有很强的隐蔽性。

         □病因分析

         造成间歇性冲动障碍的原因目前还尚未十分清楚,一般来说可以归纳为

    以下几点:

         1.遗传因素患者的家庭中常显示一级亲瞩中的发生率比正常人口中明显

    增高。

         2.脑损伤       间歇性冲动障碍患者的大脑功能,尤其是边缘系统存在着某

    种障碍,高幅慢波脑电波的出现率较高。此外,宫内、围产期或婴幼儿期的

    轻微脑损伤,常可造成欲望冲动力量增强与大脑皮层控制功能削弱。

         3.心理教育因素患者常表现一定的性格缺陷,如性情暴躁或消沉、轻率

    等,情绪常易波动。此外,教育方式不当,家庭成员关系紧张、压抑等均可

    诱发间歇性冲动障碍。

     

                              例一:一怒砸家的宁君

     

         小宁,男,28 岁,己婚。小宁在单位工作积极肯干,常受到同事领导的

    赞许。只不过爱抬杠,常因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与人大打出手,过后又深深

    的自责,态度非常诚恳,或主动承担责任、赔偿经济损失。他自己也为此痛

    苦不已。有一天,因一件小事与其妻吵了起来,其妻多说了一句话,小宁便

    一怒之下将家具、电视机等砸个稀烂、并将其妻子胳膊打断。过后小宁感到

    深深的内疚,跪在妻子的病床前请求原谅,并不断地抽打自己的嘴巴。妻子

    最终没有原谅他,与他离了婚。因为类似这样的事情发生不知多少次了。小

    宁后悔不已,但一遇到事情,便又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

         诊断分析

         小宁的离婚看来是一个必然,因为谁也受不了小宁的冲动表现。小宁想

    控制自己的冲动行为吗?太想了,但他自己每次都控制不了自己,他是一个


    ----------------------- 页面 126-----------------------

    十足的间歇性冲动障碍患者。很显然,他的这种冲动行为不但造成自己妻离

    子散,人财两空,而且势必影响其在工作单位的表现和业绩。


    ----------------------- 页面 127-----------------------

                                    二、偷窃癖

     

         偷窃癖是在变态心理支配下表现出一种反常行为。所谓偷窃癖,是指患

    者常反复出现不可克制的偷窃冲动,其偷来的东西不是为了满足个人需要或

    经济目的 (当时完全有偿付能力),而是将它们隐藏,暗地里退还原主,或

    送给他人,或抛弃、收藏。

         一般来说,患者在实施偷窃行为之前常有一种不断增长的紧张感,在偷

    窃中和紧接于偷窃后常有极大的轻松感与满足感。间隔数周或数月,常再次

    出现强烈的偷窃欲望。尽管患者也通常试图隐瞒偷窃行为,却并不抓住一切

    机会。偷窃行为常是单独进行的,不与人合伙。在偷窃的间歇期有的会表现

    出焦虑、沮丧及内疚,但这些并不会阻止他重复这类行为。一般地,女性患

    者远比男性为多见。偷窃癖患者的人际关系一般很差,其偷窃行为常从儿童

    或少年期就已开始。但未成年儿童,偶有偷窃行为的并不少见,到成年期后

    极可能发展力偷窃癖。

         □  偷窃癖的一般特点

         1.反复出现难以控制的偷窃欲和行为,通过偷窃公家或个人的东西来满

    足变态的心理要求。

         2.所偷窃物品无明确的选择性,不以攫取经济利益和供自己使用力目

    的,即所窃物品不是当前需要的,也不计较其价值,有些甚至是废物。患者

    常把偷窃的东西拿回家清洁并贮藏起来,或偷偷地送还物主,或把这家东西

    送还那家或扔掉。

         3. 偷窃前无预谋,拿什么方便就偷什么。

         4.偷窃者是单独作案,无同伙合作。

         5.偷窃冲动似乎有一定周期性,当偷窃观念达到一定紧张度时,控制能

    力便下降而去做案。

         6.偷窃行为逐渐产生,持续进展,长期迁延,很难矫治。有的伴随终生,

    有的随年龄增长逐渐减轻,有的紧张时发作。

         7.偷窃癖患者的人格有一定缺陷,大多数人比较自私。

         □病因分析

         形成偷窃癖的原因当今也尚未十分清楚。一般来说与其遗传生理、心理

    特点及社会环境有一定的关系。贪婪、补偿等畸型心理常可诱发偷窃行为;

    社会环境不良、偷盗成风,或他入怂恿等也易使人形成偷窃癖。

         病例

     

                                例一:偷窃也有癖

     

         某男,38 岁,中专文化,工人。偷窃史 12 年。常出入不同居民住宅或

    小巷,乘人不注意偷窃走廊、门口或院内各种可以顺手拿走的物品,极少进

    入室内偷窃。物品多为衣服、鞋袜、空酒瓶子等。每次将偷来的物品洗净,

    并整齐地贮存在床底下或放在窗台上。极个别的拿出使用,但从不变卖。1976

    年3 月曾因愉窃被拘留15 天。自 1984年 10月至1985 年 12月间就偷窃 50

    余处,作案 120多起,偷窃各种衣物及生活用品千余件,价值人民币几千元。

    所偷物品价值最高的为旧收录机,最低的有牙膏皮子,空火柴盒等。偷窃特

    点是拿什么方便就偷什么,但从不撬门破锁。平时只要有空闲时间就想偷窃,


    ----------------------- 页面 128-----------------------

    否则便感到痛苦和焦虑。偷窃使他感到愉快和满足。3 岁时曾患脑膜炎,其

    三叔患 “精神病”但具体情况不详。自幼生活在一个比较和谐的家庭里,性

    格内向,自私。如有时用自己的旧衣服换取他弟弟的新衣服,家里有鞋油不

    用,而把皮鞋拿到母亲家去打鞋油。精神检查:衣着整洁,反应正常,无幻

    觉、妄想及情感障碍、回答切题。自述只要看到别人不在场就想偷点什么,

    否则就会感到不安,但也知道这样做不对。

         诊断分析

         该患者自幼生活在一个温暖的家庭里,幼年曾患脑膜炎,这可能构成了

    其反社会行为的物质基础。其叔患精神病,家族精神病史也可能构成了其反

    社会行为的素质。看来,该患音的偷窃冲动和行

         为自己难以控制,并以偷窃他人财物为满足,最终的悲剧结果在所难免。

     

                            例二:偷窃成瘾的女大学生

     

         某女,22,大学生,偷窃史7年。平时乘人不在或不注意时,偷窃各种

    衣物或其他用品,而不论所窃物能否为自己使用,事后将东西贮藏在自己的

    箱子里或扔掉,很少使用。每次偷窃后都感到一定程度的满足,而当没偷到

    手时则表现坐卧不安,有时直到达到目的为止。曾几次被同学和邻居抓住,

    但均未起到制止其偷窃行为的作用。平时性格孤僻,较内向,时常说慌,待

    人冷淡。6 岁时丧母,继母有一女儿,比其年长 3 岁,有时继母只给其姐姐

    买衣物,她对此最初仅是内心不快,以后逐渐产生偷窃姐姐有而自己没有的

    衣物,并将东西悄悄扔掉,以此报复继母的不公平。后来逐渐产生了这样一

    种心理,见到姐姐有而自己没有的东西,就想偷。每当这样做之后,便有一

    种满足和快感。最后偷窃对象逐渐泛化,见到他人东西常有将其偷走的念头。

    自述有时虽想克制,但往往难以克制,最终发展成前述情况。无精神病遗传

    史。

         诊断分析

         例二患者由于自幼丧母,缺乏母爱及不和谐的家庭使她的人格发展受到

    阻碍,以至于行为孤僻、爱说谎。其偷窃最初仅是为了发泄自己的不满,以

    后由于心理发展畸型变化而偷窃对象泛化,偷窃动机由发泄不满转化成了获

    得快感、获得满足感,即偷窃的性质发生了质的变化,成为一个不折不扣的

    偷窃癖患者。

     

                         例三:屡教不改的 “顺手牵羊”

     

         有一对中年夫妻,快 40 岁,男的是车站调度员,女的是工厂检验员。他

    们有一个 14岁的女孩。三口之家本应过得很幸福,可实际情况却不然。主要

    问题是母亲和女儿的关系不融洽,致使女儿的心理发生偏差,成了一个偷盗

    癖,给家庭造成了极大的痛苦。

         原来他们的女儿四、五岁时,就表现为爱拿别人的玩具;上小学后,又

    常偷拿父母的钱。到亲戚、朋友家作客,也常常顺手牵羊偷窃别人的钱、针、

    线、指甲刀、小剪子等物品,多次被发现,吵、骂、打都用上了,也不解决

    问题。

         经了解发现,其母亲性情急躁。而其父亲性情温和,对女儿溺爱。女孩


    ----------------------- 页面 129-----------------------

    常向父亲要零花钱,只要女儿张口,父亲从不拒绝,一要就给。而其母亲就

    不同,从不肯给孩子零花钱。父亲因工作忙,虽爱孩子,但与孩子在一起的

    时间很少。而母亲恨铁不成钢,对孩子 “爱之小便宜”、手脚不干净嫉恶如

    仇。她有时也给孩子讲道理,但耐心说服不够,常常是说着说着就火了,经

    常打骂、粗暴对待,动不动就对孩子说: “你使我伤透了心,我恨你,对你

    没有指望了。”这样,就给孩子心头上泼了一盆凉水。于是对母亲更加反感,

    情绪上严重对立,如不愿穿母亲买的衣服、不愿吃母亲做的饭、不愿与母亲

    说话等。而对父亲,渴望爱和关心,但父亲又无暇顾及孩子,结果孩子慢慢

    养成了偷窃习惯。

         诊断分析

         造成该女孩偷窃这种行为障碍的原因有多种,但主要是该女孩需要得不

    到满足。该患者的需要既有精神的,也有物质的。在该家庭这样的环境长大

    的患者,显然其心理上受到了扭曲,常以偷窃作为对应的回报,以期引起父

    母的注意。她所偷窃的东西不是由于个人的需要,而是对不满心理需要的补

    偿。因此,她的这种愉窃癖好的形


    ----------------------- 页面 130-----------------------

          &nbs


  •  
    文章内心理案例皆为匿名或化名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和心理治疗电话:

    国家注册高级心理咨询师QQ362890071

    MSN:www.hrxl.cn@qq.com   skype帐户:www.hrxl.cn

    新浪UC:217271074   阿里旺旺:心语心理咨询师

    心理辅导时间:中国大陆北京时间9:00至22:30


     
  •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hrxl.cn/xinlizixun/xinli_2944.html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 责任编辑:华人心理咨询网
  • 各类心理障碍电话心理辅导及心理疾病的网络心理咨询


网上心理医生心理治疗在线联系方式 QQ:362890071或www.hrxl.cn@qq.com MSN:www.hrxl.cn@qq.com

skype帐户:www.hrxl.cn

新浪UC:217271074

阿里旺旺:心语心理咨询师

工作时间:中国大陆北京时间9:00~22:30

心理咨询电话:
  • 最新心理咨询
  • 双重性格的爆发不受控制
  • 豁达
  • 面对挫折,心理健康起来...
  • 心理超负荷
  • 维护心理健康
  • 父亲的精神和心理疾病会...
  • 双重性格
  • 社会和谐需要心理咨询塑...
  • 一个对抑郁症的音乐治疗...
  • 自我否定导致的心理障碍
  • 热点心理咨询
  • 双重性格的爆发不受控制
  • 推荐心理咨询
  • 谘商与心理治疗的理论与...
  • 心理咨询态度系列训练
  • 心理门诊(上)
  • 相关心理咨询
  • 心理门诊儿童增多 孩子...
  • 心理门诊(下)

心语心理咨询电话:  手机:  心理诊所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鹦鹉大道373号

 

滨江怡畅园11-2-1202         邮编:430052         网上在线心理医生QQ:362890071

 

MSN或邮箱mailto:www.hrxl.cn@qq.com  公交:6、524、558、598、720、727、728、532、554、704、559、580倒口南村站下 法律顾问:湖北瑜珈律师事务所吴健宝律师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欲转载请注明www.hrxl.cn华人心理咨询网华人心语心理咨询中心


华人心理咨询网华人心语心理咨询中心  鄂ICP备060215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