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心理咨询
  • 强迫症
  • 抑郁症
  • 社交恐惧症
  • 焦虑症
  • 神经症
  • 图
  • 心理治疗
  • 心理学
  • 心理学家
  • 爱情婚姻
  • 精神分析
  • 心语专栏
  • 心理医生
  • 咨询流程
  • 咨询范围
  • 咨费表
  • 系统治疗
  • 治疗反馈
  • 心语心
  • 心理治疗首页 | 心理治疗 | 精神病 | 心理影视 | 艺术治疗 | 精神障碍 | 成瘾行为 | 催眠治疗 | 身心症 | 精神疾病 | 情绪管理 | 心理疾病 | 家庭治疗 | 专题
  • 当前位置:心理治疗首页 >> 心理疾病 >>
  • 心理学手册 (25)
  • 心理邮箱362890071@qq.com   转载请注明华人心理咨询网www.xlzxs.net      
  •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电话02784530206  网络网上在线心理咨询QQ:362890071
  • 教和过隐居生活,但很难适应人员众多的场合和需要交际的工作。

     

        分裂样人格障碍的形成一般与人的早期心理发展有很大关系。人类个体出生以后,有很

     

    长一段时间不能独立,需要父母亲的照顾,在这个过程中,儿童与父母的关系占重要地位,

    儿童就是在与父母的关系中建立自己的早期人格的。在成长过程中,尽管每个儿童不免要受

     

    到一些指责,但只要他感觉到周围有人爱他,就不会产生心理上的偏差。但如果终日不断被

     

    骂、被批评,得不到父母的爱,儿童就会觉得自己毫无价值。更进一步,如果父母对子女不

     

    公正,就会使儿童是非观念不稳定,产生心理上的焦虑和敌对情绪,有些儿童因此而分离、

     

    独立、逃避与父母身体和情感的接触,进而逃避与其他人和事物的接触,这样就极易形成分


    ----------------------- 页面 83-----------------------

    裂样人格。

     

        对分裂样人格障碍的治疗目标是要纠正孤独离群性、情感淡漠和与周围环境的分离性。

     

    具体方法有以下几种:

     

    1.社交训练法。旨在纠正孤独不合群性,一般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提高认知能力,懂得孤独不合群、严重内向的危害,自觉投入心理训练。同时讲清训练

     

    的方法、步骤、目的和注意事项,要求积极配合实施。

     

    (2)制定社交训练评分表。自我评分,每天小结,每周总结。8—12周为一疗程。施治者(医

     

    生、专业人员、家长等)每周核对记录,并作出评价。

     

    自我评分标准:

    o分训练无变化

     

    1分稍有进步,愿意参加社交,与人接触交谈,但接触交谈仍比较勉强和刻板。

     

    2分明显进步,能够主动与人接触交谈,孤独不合群的倾向改变程度在50%以上。

     

    3分孤独不合群现象基本消失。

     

    (3)评分计算和奖励措施。每日最低分为o分,最高分为3分,每周最高分为18分。如果以

    8周为一疗程,总分144分。一般以奖励表扬为主,对每一点滴进步都要加以肯定,并给予

     

    强化,以鼓励其自信心,这一点很重要。奖励方式通常可采用现金、代币、赠送喜爱的生活

     

    学习用品、允许定期外出旅游等等。切忌因为无进步或进步微小而批评责备,以免造成者心

     

    理反感和对自己丧失信心。

     

    (4)训练内客和目标:训练内容从简到繁,从易到难。开始时由施治者和受训者共同商定,

    以一位朋友(同学或同事)为交谈对象,每次要求主动与他交谈5分钟,交谈内容和方式不限,

     

    逐渐做到主动、自万元比较融洽地随便交谈。进而逐步增加交谈的时间(从5分钟增加到20

     

    分钟,再增加到半小时);对象由1人增加到5人。训练成功后,改变训练内容,鼓励其转

     

    向积极参加集体活动,投入现实生活。

     

    2.兴趣培养法。兴趣是指积极探究某种事物而给予优先注意的认识倾向,并具有向往的良

    好情感。因此兴趣培养有助于克服兴趣索然、情感淡漠的人格。具体做法如下:

     

    (1)提高认知。要求本人有意识地分析自己,确定积极人生的理想追求目标。应使其懂得这

     

    样一个道理:人生是一种情趣无穷的愉快旅程,每一个人都应该像一位情趣盎然的旅行家,

     

    像欣赏宇宙万物那样,每时每刻都在奇趣欢乐的道路上旅行,这样才能充满生活乐趣和前进

     

    的活力。

    (2)社会实践。要创造条件,有意识地接触社会实际生活,扩大接受社会信息量,促使兴趣

     

    多样化。

     

    (3)参加兴趣小组活动。这是培养兴趣的较好形式,内容有绘画、歌咏、舞蹈、艺术、体育

     

    锻炼、科技活动等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反社会型人格也称精神病态或社会病态、悖德性人格等。在人格障碍的各种类型中,反

    社会型人格障碍是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所最为重视的。

     

       1835年,德国皮沙尔特(Prichard)首先提出了“悖德狂”这一诊断名称。指出患者出现本

     

    能欲望、兴趣嗜好、性情脾气、道德修养方面的异常改变,但没有智能、认知或揄能力方面

     

    的障碍,亦无妄想或幻觉。后来“悖德狂”的名称逐渐被“反社会型人格”所代替,如今狭义的


    ----------------------- 页面 84-----------------------

    人格障碍,即指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此各人格引起的违法犯罪行为最多,同一性质的屡次犯

     

    罪,罪行特别残酷或情节恶劣的犯人,其中1/3至2/3的人都属于此类型人格障碍。其共同

     

    心理特征是:情绪的暴发性,行为的冲动性,对社会对他人冷酷、仇视、缺乏好感和同情心,

     

    缺乏责任感,缺乏羞愧悔改之心;不顾社会道德法律准同和一般公认的行为规范,经常发生

     

    反社会言行;不能从挫折与惩罚中吸取教训,缺乏焦虑感和罪恶感。

     

        根据精神病学家和心理学家研究的成果来看,产生反社会型人格的主要原因有:早年丧

     

    父丧母或双亲离异、养子、行天体质异常、恶劣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不合理的社会制度

     

    的影响,以及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等。一般认为,家庭破裂、儿童被父母抛弃和受到忽

     

    视、从小缺乏父母亲在生活上和情感上的照顾和爱护,是反社会型人格形成和发展的主要社

    会因素。儿童被父母抛弃和受到忽视包括两种含义:其一,父母对孩子冷淡,情感上疏远,

     

    这就使儿童不可能发展人际之间的温顺、热情和亲密无间的关系。随后儿童虽然形式上学习

     

    到了社会生活的某些要求,但对他人的情感移入得不到应有发展。心理学中所谓情感移入,

     

    是指理解他人以及分担他人心情的能力,或从思想情感上把自己纳入他人的心境。其二,是

     

    指父母的行为或父母对孩子的要求缺乏一致性。父母表现得朝三暮四,喜恶、赏罚无定规,

    使得孩子无所适从。由于经常缺乏可效法的榜样,儿童就不可能发展具有明确的自我同一性。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患者对坏人和对同伙的引诱缺乏抵抗力、对过错缺乏内在怨疚心等现象,

     

    都是由于他人赏罚的不一致性,本人善恶价值的判断自相矛盾所造成的;他们的冲动性和无

     

    法自制某些意愿及欲望,都是由于家庭成员对于自己的行为无原则、不道德、缺乏自制等恶

     

    劣榜样造成的。可见,反社会型人格的情绪不稳定、不负责任、撒谎欺骗,但又泰然而无动

    于衷的行为,都与家庭、社会环境有重要的关系。

     

        对反社会型人格的诊断标准,心理学家克莱克利在他的《正常的假面具》中作过描述。

     

    他在大量临床经验的基础上,系统地阐述了反社会人格的十六条明显特征:

     

       1.外表迷人,具有中等或中等以上智力水平。初次相识给人很好的印象,能帮助别人消

    除忧烦、解决困难。

     

       2.没有通常被认为是精神病症状的非理性和其他表现,没有幻觉、妄想和其他思维障碍。

     

       3.没有神经症性焦虑;对一般人心神不宁的情绪感觉不敏感。

     

       4.他们是不可靠的人,对朋友无信义,对妻子(丈夫)不忠实。

       5.对事情不论大小,都无责任感。

     

       6.无后悔之心,也无羞耻之感。

     

       7.有反社会行为但缺乏契合的动机;叙述事实真相时态度随便,即使谎言将被识破也是

     

    泰然自若。

     

        8.判别能力差,常常不能吃一堑长一智。

        9.病态的自我中心,自私,心理发育不成熟,没有爱和依恋能力。

     

       10.麻木不仁,对重要事件的情感反应淡漠。

     

       11.缺乏真正的洞察力,不能自知问题的性质。

     

       12.对一般的人际关系无反应。

     

       13.做出幻想性的或使人讨厌的行为。对他人给予的关心和善意无动于衷。

       14.无真正企图自杀的历史。

     

       15.生活轻浮、随便、方式与对象都与本人不相称。有顺应障碍。

     

       16.生活无计划,除了老是和自己过不去外,没有任何生活规律,没有稳定的生活目的。

     

    他们的犯罪行为也是突然进发的,而不是在严密计划和准备下进行的。


    ----------------------- 页面 85-----------------------

        上述这些反社会人格特征都是在青年早期就出现了,最晚不迟于25岁。

     

        在做出反社会型人格的诊断时,所要考虑的最关键方面是个人对自己的反社会行为的

     

    反应。在上述特征中,无责任感和无羞耻心特别重要。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患者即使在做了大

     

    多数人通常会感到可耻和罪恶的事后,在情感上也无反应。

     

        临床心理学家发现,反社会人格障碍患者,在童年时期就有所表现,如偷窃、任性、逃

     

    学、离家出走、积习不改、流浪和对一切权威的反抗行为;少年时期过早出现性行为或性犯

     

    罪;常有酗酒和破坏公物、不遵守规章制度等不良习惯;成年人后工作表现差,常旷工,对

     

    家庭不负责任,在外欠款不还,常犯规违法;30岁以后,大约有30%-40%的患者有缓解或

    明显的改善。

     

       由于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病因相当复杂、目前对此症的治疗尚缺乏十分有效的方法。如

     

    使用镇静剂和抗精神类药物治疗,只能治标不治本,且疗效不显著;而心理治疗对那些由于

     

    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而成为反社会型人格的患者又毫无作用。但在实践中发现,对那些由

    于环境影响形成的、程度较轻的患者,实施认知领悟疗法有一定疗效。施治者可帮助患者提

     

    高认识,了解自己的行为对社会的危害,培养患者的责任感,使他们担负起对家庭、对社会

     

    的责任;提高患者的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使他们明白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能做,努力

     

    增强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这些措施对减少患者的反社会行为不失为有效的方法。

     

        少数家庭关系极为恶劣而与社会相处尚可的患者,可以在学校或机关住集体宿舍或到亲

    友家寄养,以减少家庭环境的负面影响,同时培养其独立生活的能力。个别威胁家庭与社会

     

    安全的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患者,可送人少年工读学校或成人劳动教养机构,参加劳动并限制

     

    其自由。对情节特别恶劣、屡教不改的患者,如上述病例中的李某,可采用行为治疗中的厌

     

    恶疗法。当患者出现反社会行为时,给予强制性的惩罚(如电击、禁闭等),使其产生痛苦的

     

    体验,实施多次以后,患者一产生反社会行为的冲动,就感到厌恶,全身不舒服,通过这样

    减少其反社会的行为。然后根据其行为矫正的实际表现,放宽限制,逐步恢复其正常家庭生

     

    活与社会生活。

     

    表演型人格障碍

     

        有位女性,工作学习都不错,可有一点与众不同,总喜欢高谈阔论,有意无意标榜自己。

     

    在爱情方面,吹嘘帅哥们是如何欣赏她,追求她,而她又是如何刁难他们,大放阙词。为了

     

    引人注意,甚至不顾个人尊严。而且,平时喜怒无常,高兴时嘻嘻哈哈,劲头十足,稍不顺

    心,大吵大闹,弄得人际关系十分紧张。一天,正当她瞎吹时,经一位朋友提醒,她顿时觉

     

    得自己并非魅力超群,立刻萎靡不振,非常难过。然而伤心归伤心,以后她依然我行我素。

     

        她的"毛病",就是一种较为典型的表演型人格障碍。表演型人格又称歇斯底里人格,其

     

    典型的特征表现为心理发育的不成熟性,特别是情感过程的不成熟性。具有这种人格的人的

     

    最大特点是做作、情绪表露过分,总希望引起他人注意。此类型人格障碍多见于女性,各种

    年龄层次都有,尤以中青年女性为常见,一般年龄都在25岁以下。

     

        表演型人格障碍产生的原因目前尚缺乏研究,一般认为与早期家庭教育有关,父母溺爱

     

    孩子,使孩子受到过分的保护,造成生理年龄与心理年龄不符,心理发展严重滞后,停留在

     

    少儿朗的某个水平,因而表现出表演型人格特征。另外,患者的心理常有暗示性和依赖性,

     

    也可能是本类型人格产生的原因之一。


    ----------------------- 页面 86-----------------------

        表演型人格障碍的表现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

     

        1.引人注意,情绪带有戏剧化色彩。这类人常好表现自己,而且有较好的艺术表现才

     

    能,唱说哭笑,演技逼真,有一定的感染力。有人称她们为伟大的模仿者、表演家。她们常

     

    常表现出过分做作和夸张的行为,甚至装腔作势,以引人注意。

     

        2.高度的暗示性和幻想性。这类人不仅有很强的自我暗示性,还带有较强的被他人暗

    示性。她们常好幻想,把想象当成现实,当缺乏足够的现实刺激时便利用幻想激发内心的情

     

    绪体验。

     

        3.情感易变化。这类人情感丰富,热情有余,而稳定不足;情绪炽热,但不深,因此

     

    他们情感变化无常,容易激情失衡。对于轻微的刺激,可有情绪激动的反应,大惊小怪,缺

     

    乏固有的心情,情感活动几乎都是反应性的。由于情绪反应过分,往往给人一种肤浅,没有

    真情实感和装腔作势甚至无病呻吟的印象。

     

        4.视玩弄别人为达到自我目的的手段。玩弄多种花招使人就范,如任性、强求、说谎

     

    欺骗、献殷勤、诌媚,有时甚至使用操纵性的自杀威胁。他们的人际关系肤浅,表面上温暖、

     

    聪明、令人心动,实际上完全不顾他人的需要和利益。

     

        5.高度的自我中心。这类人喜欢别人注意和夸奖,只有投其所好和取悦一切时才合自

    己的心意,表现出欣喜若狂,否则会攻击他人,不遗余力。此外,此类患者还有性心理发育

     

    的不成熟,表现为性冷淡或性过分敏感,女性患者往往天真地展示性感,用过分娇羞样的诱

     

    惑勾引他人而不自觉。

     

        一般来讲,此类型患者的人格障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理的逐渐形成而症状减轻。但

    这不能保证可以不治而愈,在应激状态下还有可能发生歇斯底里症状。下面就如何治疗表演

     

    型人格障碍作举例说明。对此类型人格障碍可从如下几个方面加以治疗:

     

        1.提高认识,帮助患者了解自己人格中的缺陷。只有正视自己,才能扬其长避其短,

     

    适应社会环境。如果不能正视自己的缺陷,自我膨胀,放任自流,就会处处碰壁、导致病情

     

    发作。

        2.情绪自我调整法。表演症型人格的情绪表


  •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薄 腾讯微薄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 搜狐微博 天涯社区 猫扑推客 MSN 和讯 网易微博 百度空间 新浪博客 Myspace 谷歌 复制网址 更多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和心理治疗电话:02784530206

    国家注册高级心理咨询师QQ362890071

    MSN:www.hrxl.cn@qq.com

    skype帐户:www.hrxl.cn

    新浪UC号码217271074

    【面询请电话或QQ提前预约时间】电话心理辅导时间:中国大陆北京时间

    上午9:00—12:00、下午13:00—18:00、晚上19:00—21:00

    症状是心灵的语言——心语!


     


     
  •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xlzxs.net/xinlizhiliao/xinlijibing_3101.html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 心理辅导电话02784530206  心理咨询QQ:362890071  MSN:www.hrxl.cn@qq.com
  • 各类心理障碍电话心理辅导及心理疾病的网络心理咨询


网上心理医生心理治疗在线联系方式QQ362890071

MSN:www.hrxl.cn@qq.com

skype帐户:www.hrxl.cn

新浪UC号码217271074

【面询请电话或QQ提前预约时间】电话心理辅导时间:中国大陆北京时间

上午9:00—12:00、下午13:00—18:00、晚上19:00—21:00

心理咨询电话:02784530206
  • 最新心理治疗
  • 过分爱慕虚荣容易引发心...
  •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疾病
  • 心理问题等级划分
  • 全然接受
  • 癔症患者:伟大的摹仿家
  • 类似强迫恐惧的癔症
  • 维护心理健康 做情绪的...
  • 用你的“心”支撑健康
  • 遥控器可能会危害你的幸福
  • 谨防病从“心”入
  • 热点心理治疗
  • 推荐心理治疗
  • 男人心理健康标准:了解...
  • 被忽视的心理疾病
  • 心理学手册
  • 相关心理治疗
  • 心理咨询的基本过程
  • 正视精神障碍主动心理咨...
  • 游戏成瘾的心理咨询和心...
  •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中的...
  • 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与...

心语心理咨询电话及微信18071122930  面询请提前电话或QQ预约时间  心理诊所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鹦鹉大道373号

 

滨江怡畅园11-2-1202         网上在线心理医生QQ:362890071

 

MSN或邮箱mailto:www.hrxl.cn@qq.com  公交:61、524、558、598、720、727、728、704、559、580倒口南村站下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欲转载请注明www.xlzxs.net 心理咨询师神经症心理辅导在线心语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网  鄂ICP备1101398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