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心理咨询
  • 强迫症
  • 抑郁症
  • 社交恐惧症
  • 焦虑症
  • 神经症
  • 图
  • 心理治疗
  • 心理学
  • 心理学家
  • 爱情婚姻
  • 精神分析
  • 心语专栏
  • 心理医生
  • 咨询流程
  • 咨询范围
  • 咨费表
  • 系统治疗
  • 治疗反馈
  • 心语心
  • 心理治疗首页 | 心理治疗 | 精神病 | 心理影视 | 艺术治疗 | 精神障碍 | 成瘾行为 | 催眠治疗 | 身心症 | 精神疾病 | 情绪管理 | 心理疾病 | 家庭治疗 | 专题
  • 当前位置:心理治疗首页 >> 精神障碍 >>
  •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诊断标准(CCMD-3)3.0\CCMD-3精神障碍的诊断 (5)
  • 心理邮箱362890071@qq.com   转载请注明华人心理咨询网www.xlzxs.net      
  •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电话02784530206  网络网上在线心理咨询QQ:362890071
  • e [- -]
    92.33准自杀Parasuicide [- -]
    92.4自伤Deliberate sdle-harm [X60-X84]
    92.5病理性激情Pathological emotional outbursts [F23.9待分类的急性短暂性精神病性障碍]
    92.6病理性半醒状态Pathological semi-awakening state [F51.8其他非器质性睡眠障碍]
    92.9其他或待分类的心理卫生情况Other or unspecified mental health conditions [F99]
    99待分类的其他精神障碍Other mental disorders, unspecified [F99]


    CMD-3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

    0 器质性精神障碍
    [F00-F09器质性 (包括症状)精神障碍;
    F53 其他待分类的围生期精神和行为障碍]


    器质性精神障碍是一组由脑部疾病或躯体疾病导致和精神障碍。由脑部疾病导致的精神障碍,包括脑变性疾病、脑血管病、颅内感染、脑外伤、脑瘤等所致精神障碍。躯体疾病导致的精神障碍只是原发躯体疾病症状的组成部分,也可与感染、中毒性精神障碍统称为症状性精神障碍。
    [症状标准]
    1  有躯体、神经系统及实验室检查证据;
    2  有脑病、脑损伤,或可引起功能障碍的躯体疾病,并致少有下列1项:(1)智能损害综合征;(2)遗忘综合征;(3)人格改变;(4)意识障碍;(5)精神病性症状(如幻觉、妄想、紧张综合征等);(6)情感障碍综合征(如躁狂综合征、抑郁综合征等);(7)解离(转换)综合征;(8)神经症样综合征(如焦虑综合征、情感脆弱综合征等)。
    [严重标准]  日常生活或社会功能受损。
    [病程标准]  精神障碍的发生、发展,以及病程与原发器质性疾病相关。
    [排除标准]  缺乏精神障碍由其他原因(如精神活性物质)引起的足够证据。

    00阿尔茨海默(Alzheimer)病[F00阿尔茨海默病痴呆]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病是一组病因未明的原发性退行性脑变性疾病。多起病于老年期,潜隐起病,缓慢不可逆地进展(2年或更长),以智能损害为主。病理改变主要为皮层弥漫性萎缩,沟回增宽,脑室扩大,神经元大量减少,并可见老年斑、神经元纤维缠结、颗粒性空泡小体等病变,胆碱乙酰化酶及乙酰胆碱含量显著减少。起病在65岁以前者(老年前期),多有同病家族史,病变发展较快,颞叶及顶叶病变较显著,常有失语和失用。
    [症状标准]
    1  符合器质性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
    2  全面性智能性损害;
    3  无突然的卒中样发作,疾病早期无局灶性神经系统损害的体征;
    4  无临床或特殊检查提示智能损害是由其他躯体或脑的疾病所致;
    5  下列特征可支持诊断但不是必备条件:(1)高级皮层功能受损,可有失语、失认可失用;(2)淡漠、缺乏主动性活动,或易激惹和社交行为失控;(3)晚期重症病例可能出现巴金森症状和癫痫发作;(4)躯体、神经系统,可实验室检查证明有脑萎缩;
    6  尸体或神经病理学检查有助于确诊。
    [严重标准]  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明显受损。
    [病程标准]  起病缓慢,病情发展虽可暂停,但难以逆转。
    [排除标准]  排队脑血管病等其他脑器质性病变所致智能损害、抑郁症等精神障碍所致的假性痴呆、精神发育迟滞,或老年人良性健忘症。
    [说明]  阿尔茨海默病性痴呆可与血管性痴呆共存,如果脑血管病发作叠加于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表现和病史之上,可引起智能损害症状的突然变化,这些病例应作双重诊断(和双重编码)。如血管性痴呆发生在阿尔茨海默病之前,根据临床表现也许无法作出阿尔茨海默病的诊断。

    00.1阿尔茨海默病,老年前期型[F00.0阿尔茨默病痴呆,老年前期型]
    [诊断标准]
    1  符合阿尔茨海默病的诊断标准,发病年龄小于65岁;
    2  有颞叶、顶叶、或额叶受损的证据,除记忆损害外,可较早产生失语(遗忘性或感觉性)、失写、失读、失算,或失用等症状;
    3  发病较急,呈进行性发展。
    [说明]  包括阿尔茨海默病2型,早老病所致精神障碍,阿尔茨海默型。

    00.2 阿尔茨海默病 老年型[F00.1阿尔茨海默病痴呆,老年型]
    [诊断标准]
    1  符合阿尔茨海默病的诊断标准,发病在65岁以后;
    2  以记忆损害为主的全面智能损害;
    3  潜陷起病,呈非常缓慢的进行性发展。
    [说明]  老年型和老年前期型之间并无明确界线。老年前期型可发生于较高的年龄;反之,老年型偶尔也可发生在65岁发前。

    00.3 阿尔茨海默病,非典型或混合型[F00.2 阿尔茨海默病痴呆,非典型或混合型]
    1  符合阿尔茨海默病的诊断标准;
    2  临床表现不典型,如65岁以后起病却具有老年前期型临床特征或同时符合脑血管病所致痴呆的诊断标准,但又难以作出并列诊断者,可使用本编码。

    00.9 其他或待分类的阿尔茨海默病[F00.9待分类阿尔茨海默病痴呆]
    阿尔茨海默病无法确定为哪一型时作本编码。

    01 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F01血管性痴呆]
    在脑血管壁病变基础上,加上血液成分或血液动力学改变,造成脑出血或缺血,导致精神障碍。一般进展较缓慢,病程波动,常因卒中引起病情急性加剧,代偿良好时症状可缓解,因此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但最终常发展为痴呆。
    [症状标准]
    1  符合器质性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
    2  认知缺陷分布不均,某些认知功能受损明显,另一些相对保存,如记忆明显受损,而判断、推理,及信息处理可只受轻微损害,自知力可保持较好;
    3  人格相对完整,但有些病人的人格改变明显,如自我中心、偏执、缺乏控制力、淡漠,可易激惹;
    4  至少有下列1项局灶性脑损伤的证据:脑卒中史、单侧肢体痉挛瘫痪、伸跖反射阳性,或假性球麻痹;
    5  病史、检查,可化验有脑血管病证据
    6  尸检或大脑神经病理学检查有助于确诊。
    [严重标准]  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明显受损。
    [病程标准]  精神障碍的发生、发展,及病程与脑血管疾病相关。
    [排除标准]  排除其他原因所致意识障碍、其他原因所致智能损害(如阿尔茨海默病)、情感性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硬脑膜下出血。
    [说明]  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可与阿尔茨海默病痴呆共存,当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表现叠加脑血管病发作时,可并列诊断。

    01.1 急性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F01.0急性血管性痴呆]
    通常是在多次卒中后迅速发生的精神障碍,偶可由1次大量脑出血所致,此后记忆和思维损害突出。典型病例有短暂脑缺血发作史,并有短暂意识障碍、一过性轻度瘫痪或视觉丧失。多在晚年起病。
    [诊断标准]
    1  符合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
    2  通常在多次脑卒中之后或偶尔在1次大量出血后迅速发展为智能损害;
    3  通常在1个月内发展为痴呆(一般不超过3个月)。

    01.2 皮层性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F01.1多发梗塞(脑皮层为主)血管性痴呆]
    常在50~60岁起病,约半数并发高血压病,以智能阶梯性恶化为主。可在某次短暂脑缺血发作后突然或逐渐起病。智能损害往往由脑血管病导致的脑梗塞所致。一般是颈动脉内膜
    粥样硬化致微栓子脱落,引起脑内动脉小分支梗塞。梗塞往往较小,一般进展缓慢。常因脑出血、脑梗塞或脑血栓形成导致卒中发作,引起病情急性加剧,病程波动,因此病人可有多次短暂的脑缺血卒中史,局限性神经系统症状体征,如一过性轻瘫、失语、视力障碍等。精神症状多种多样,智能损害较长时期为局限性,最终发展为全面痴呆。脑组织常有多个较小的腔隙性梗塞灶。
    [诊断标准]
    1  符合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
    2  有脑血管病的证据,如多次缺血性卒中发作,局限性神经系统损害,及脑影像检查,如CT、MRI检查有阳性所见;
    3  在数次脑实质的小缺血性发作后,逐渐发生智能损害。早期为局限性智能损害,人格相对完整,晚期有人格改变,并发展为全面性痴呆;
    4  起病缓慢,病程波动或呈阶梯性,可有临床改善期,通常在6个月内发展为痴呆。
    [说明]  包括多发脑梗塞性痴呆。

    01.3 皮层下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F01.2脑皮层下血管性痴呆]
    [诊断标准]
    1  符合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
    2  病变主要位于大脑半球深层白质,而大脑皮层保持完好。

    01.4 皮层和皮层下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F01.3皮层和皮层下血管性痴呆]
    根据临床特点和检查证明脑血管所致精神障碍系皮层和皮层下混合损害所致。

    01.9 其他或待分类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F01.8其他; F01.9侍分类血管性痴呆]

    02其他脑部疾病所致精神障碍[F02在它处分类的其他疾病所致痴呆]
    由阿尔茨海默病或脑血管病以外的脑部疾病导致的精神障碍,推测起病直接由脑部疾病所致。
    [症状标准]
    1  符合器质性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
    2  有躯体、神经系统和实验室检查的阳性所见或相关脑部疾病;
    3  下列疾病使发生本类精神障碍的风险增加:脑变性病、脑炎、脑外伤、脑瘤、脑寄生虫病,或癫痫等;
    4  无精神障碍由其他原因引起的证据(如家族史强阳性可作为原因的应激因素);
    5  尸检或大脑神经病理学检查有助于确诊。
    [严重标准]  日常生活或社会功能受损。
    [病程标准]  精神障碍的发生、发展,及病程与原发性脑部疾病有关。
    [病程标准]  排除其他原因所致意识障碍、其他原因所致智能损害(如阿尔茨海默病或血管性痴呆)、精神活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或精神发育迟滞。

    02.1脑变性病所致精神障碍[F02在它处分类的其他疾病所致痴呆]
    [诊断标准]
    1  符合器质性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
      2  有躯体、神经系统,及实验室检查证明系相关脑变性病所致;
    3  下列疾病使发生本类精神障碍的风险增加:匹克病、亨廷顿病、巴金森病、肝豆状核变性等;

    02.11匹克(Pick)病所致精神障碍[F02.0匹克病痴呆]
    是起始于中年(常在50~60岁之间)的脑变性病导致的精神障碍,先是缓慢发展的行为异常、性格改变,或社会功能衰退,随后出现智能、记忆,及言语功能损害,偶可伴有淡漠、欣快,及锥体外系症状。神经病理学改变为选择性额叶或颞叶萎缩,而老年斑及神经原纤维缠结的数量未超出正常老龄化进程。
    [诊断标准]
    1  符合脑变性病所致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在疾病早期记忆和顶叶功能相对完整;
    2  以额叶受损为主,至少有下列2项:(1)情感迟钝或欣快;(2)社交行为粗鲁、不能安静,或自控能力差;(3)失语;
    3  缓慢起病,逐步衰退;
    4  排除阿尔茨海默病、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或继发于其他脑部疾病的智能损害。

    02.12亨廷顿(Huntington)病所致精神障碍[F02.2亨廷顿病痴呆]
    亨廷顿病系常染色体单基因显性遗传病,常在20~30岁左右舞蹈样运动。早期以额叶功能紊乱为主,到晚期记忆仍可相对完整,智能损害只是本病症状之一。部分病例早期表现为抑郁、焦虑,或明显偏执的人格改变。病程进展缓慢,常在10~15年内死亡。根据舞蹈样运动、智能损害,及亨廷顿病家族史可作诊断。
    [诊断标准]
    1  符合脑变性病所致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
    2  皮层下功能常先受损,如以思维迟缓、运动迟缓,或以淡漠、抑郁的人格改变为特征;
    3  不自主舞蹈样动作,可伴有僵硬或锥体束性痉挛;
    4  父母或兄弟姐妹中有亨廷顿病,或提示有本病家族史;
    5  疾病进展缓慢,常在10~15年内死亡;
    6  排除其他舞蹈性运动障碍、匹克病,或克一雅病。

    02.13 巴金森(Parkinson)病所致精神障碍[F02.3巴金森病痴呆]
    巴金森病的原因尚未阐明,主要表现为运动减少、肌强直、震颤、面具脸及姿势障碍等,重者可导致痴呆。多见于中老年人,平均发病年龄在60岁左右,男性较多。
    [诊断标准]
    1  符合脑变性病所致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
    2  先有肌张力亢进、震颤、面具脸等巴金森病表现,然后发生精神障碍,严重时导致痴呆;
    3  慢性进行性病程;
    4  排除抗巴金森症治疗导致的认知损害和其他原发性脑


  •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薄 腾讯微薄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 搜狐微博 天涯社区 猫扑推客 MSN 和讯 网易微博 百度空间 新浪博客 Myspace 谷歌 复制网址 更多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和心理治疗电话:02784530206

    国家注册高级心理咨询师QQ362890071

    MSN:www.hrxl.cn@qq.com

    skype帐户:www.hrxl.cn

    新浪UC号码217271074

    【面询请电话或QQ提前预约时间】电话心理辅导时间:中国大陆北京时间

    上午9:00—12:00、下午13:00—18:00、晚上19:00—21:00

    症状是心灵的语言——心语!


     


     
  •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xlzxs.net/xinlizhiliao/xinlijibing_2959.html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 心理辅导电话02784530206  心理咨询QQ:362890071  MSN:www.hrxl.cn@qq.com
  • 各类心理障碍电话心理辅导及心理疾病的网络心理咨询


网上心理医生心理治疗在线联系方式QQ362890071

MSN:www.hrxl.cn@qq.com

skype帐户:www.hrxl.cn

新浪UC号码217271074

【面询请电话或QQ提前预约时间】电话心理辅导时间:中国大陆北京时间

上午9:00—12:00、下午13:00—18:00、晚上19:00—21:00

心理咨询电话:02784530206
  • 最新心理治疗
  • 中国精神障碍防治指南
  • 癔症型心理(人格)障碍案...
  • 癔症性躯体障碍
  • 我们为什么能看见鬼
  • 自闭症的早期警讯10大指标
  • 4岁仔仔缘何不会叫爸妈
  • 解读孤独症
  • 预防儿童自闭症 6岁前是...
  • PTSD的危机干预
  • 精神障碍疾病不能与“精...
  • 热点心理治疗
  • 推荐心理治疗
  • 相关心理治疗

心语心理咨询电话及微信18071122930  面询请提前电话或QQ预约时间  心理诊所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鹦鹉大道373号

 

滨江怡畅园11-2-1202         网上在线心理医生QQ:362890071

 

MSN或邮箱mailto:www.hrxl.cn@qq.com  公交:61、524、558、598、720、727、728、704、559、580倒口南村站下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欲转载请注明www.xlzxs.net 心理咨询师神经症心理辅导在线心语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网  鄂ICP备1101398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