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交恐惧症 > 社交恐惧症心理咨询案例

克服羞怯

时间:2025-05-30 09:18:11  来源:  作者:


那么,我们要用什么样的方式,点点滴滴开始积累我们的自信,克服羞怯呢?

·如果我们是很有勇气的人,我们对羞怯要迎头而上。我们要在不断反抗的行动中,逐渐脱掉羞怯的壳。比如,一次次,在公众场合讲话,由少到多。比如,在自己状态好的时候,主动和陌生人打招呼,慢慢,和任何陌生人的交往,都不再为难我们。

·如果我们是那种更愿意顺水推舟的人,对于羞怯要逆来顺受。也就是,我们要不在意自己的害羞,比如在一次陌生人多的聚会上,我们可以坦然承认自己害羞,并心安理得,反倒有一种从容自信的姿态。

·扬长避短。比如,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如果不愿意多说话,可以多微笑,一友善真诚的姿态对人。

·付出就有收获。如果在一些场合,想让自己从容一些,可以很认真记住别人的名字,或者一些相关的事情,有了了解和把握,就会自信,很自然就能够避免局促。或者是在生活中努力做好一些事情,一般来说,一个人取得的成就越多,得到别人的肯定越多,就越自信,自信就会带来从容大方。

·不怕犯错。犯的错越多,越不那么在乎,反而放开了,自信了,不害羞了。

建立信心的6C要素

沟通(Communication):有能力表达自己,以获得自己想要的、需要的和应该得到的东西。

概念(Concept):重视自己和自己的生命。

能力(Competence):积极地参加各种能带给自己才能和优秀感觉的活动。

贡献(Contribution):通过一些行动,感觉自己有影响力并且促成了一些事情的改变。

管理(Control):能够主宰自己和自己的生活。

勇气(Courage):有能力克服自己的恐惧,做一些明智的冒险。

羞怯妨碍您的进步和发展

    羞怯是一种逃避行为的最常见形式,其表现是多种多样的。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有的人在路上碰到熟人因怕羞故意躲避;有的人不敢在大庭广众之下讲话,一讲就会脸红舌硬。上述情况在心理学上称为怕羞心理。

怕羞心理的形成与儿童时期缺乏父母的抚爱或很少与外界环境接触有关。这类人的性格大多内向,气质属于粘液质型、抑郁质型或两种类型的混合型,神经系统较脆弱,女性多于男性。怕羞心理产生的原因,除了与人的气质特点有关外,主要是环境和教育的作用。例如,有成绩时得不到奖励,而无成绩时受到惩罚的男孩是最羞怯的;如果父母在社交上是积极的,则他们的孩子大多不会羞怯,这就说明了家庭环境的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过分怕羞有碍于工作、学习和人际交往。这是因为有怕羞心理的人过多地约束和拘谨自己,而难与人建立亲密的关系;因沮丧、焦虑和孤独则导致性格上的软弱和冷漠;因怕羞而怯懦、胆小和意志薄弱。怕羞心理随着年龄的增长和交往的增多,可以逐渐减轻。如果到了婚恋年龄还怕见生人,不敢与人接触和交往,这就变成一种病态心理了。如何克服怕羞心理呢?

要有自信心 英国哲学家黑格尔说过:“人应尊重自己,并应自视能配得上最高尚的东西”。对于怕羞的人来说,千万不要为自己的短处而紧张,恰恰相反,应经常想到自己的长处,要深信:“天生我材必有用”。要培养自信心,相信只要兴致勃勃地干,自己的能力必定能发挥出来。

不要害怕别人的议论 仔细分析那些怕在大庭广众中讲话,羞于与人打交道的人,便不难发现,他们最怕别人否定的评价。这样越怕越羞,越羞越怕,形成恶性循环。其实,“哪个人后无人说”,被人评论是正常的事,不必过分看重。有时,否定的评价还有可能成为激励自己的动力呢。

讲究锻炼方法 开始可以先在熟人范围里多发言,然后在熟人多、生人少的范围内练习,再发展到生人多、熟人少的场合,循序渐进,逐步增加对羞怯的心理抗力。每到一个新场合之前,事先作好充分准备,增强信心,提高勇气。

学会自我暗示法 每到陌生场合自感紧张时,可用暗示法镇静情绪,例如把生人当熟人一样看待,怕羞心理就能减少大半。当怕羞者在陌生场合勇敢地讲出第一句话之后,随之而来的很可能就是流利的语言了。用自我暗示法突破起初的阻力,是克服羞怯的一种有效措施。

只要你敢于对怕羞说“不怕”,并敢于在实践中克服它,就会走出羞怯的低谷,成为落落大方的人。

帮助孩子克服羞怯心理

我们班有个女孩子不与他人交往,不愿与同龄的孩子在一起玩耍,学习成绩一般,逃避课堂讨论,不主 动发言,不愿在公开的场合抛头露面,不能单独外出,怕见陌生的人,在陌生人面 前不知如何应对,说话爱低着头,声音比较小,爱脸红,说话办事都爱在别人后面,甚至连笑也不敢先于别人 。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这是一种羞怯心理。 有的人到成年以后还摆脱不了羞怯,以至形成对人恐惧症,所以应该重视孩子的羞 怯体验和行为。如何使孩子克服羞怯心理呢?<BR>羞怯的本质就是一种不自信。因此在与她的交往中我首先注意了多给她抚慰。让她有温暖、安全的感觉的同时,多与她进行语言、目光、情感的交流,甚至给她热情的拥抱。有时我总是与她面对面地聊天,谈的都是一些轻松的话题,并且时刻注意用微笑的面容面对她,自始至终看着她的眼睛。其次注意了多给她鼓励。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表扬。胆怯的孩子更需要,他们本身就自责 ,缺乏勇气,在做某件事之前,预见的是自己不行。所以我就及时在这时给她一些鼓励,增加她的勇气,而往往她会把事情办得 很好。上课回答问题的时候,我时常用目光给她以鼓励,发现她举手,尽量让她回答,并且给予好的、鼓舞性的评价。第三就是做她父母的工作,让他们转变观念。帮助父母还给了给孩子一个温暖的家。平等、理解、温馨的家庭环境能给孩子勇气和自信。让父母做到在孩子面前不要滥用家长权威,家里的事尤其与孩子有关的事,要多 征求和尊重孩子的意见。例如,带孩子去公园,要征求孩子去哪个公园,准备带些什么,使她觉得自己是这次 小小旅游的组织者和主人。这样她就会以主人的姿态出现,树立她的自信心。在家庭中,让家长对孩子多用 些民主型的语言,如:你认为怎样这样行吗?如果孩子为你做了些什么,你要表示谢谢!让孩子 觉得在家庭中她是平等的,这有利于克服孩子的自卑情绪。 第四,鼓励孩子交朋友。结交朋友是孩子社会化的一种表现。羞怯的孩子,担心别人瞧不起自己而不去 交友。这时我就多鼓励她,首先让同桌或小组内的孩子与她一起玩,克服她交往的恐惧心理,然后 再鼓励她在全班同学中交朋友。还告诉家长,当孩子带朋友到家中时,家长要表现出热情,别不当回事,以增加她的勇气。 最后,还支持她参加有益的活动。比如与兄弟学校小朋友“手拉手,结对子”改变了她的交友方式和对象,让她感到非常新鲜。“六一”节目也让她参加了,因为我知道她喜欢跳舞,这次她表现很好。当她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活动时,我发现她很容易摆脱羞怯。所以我以后还要多让 她参加学校的文体活动,多鼓励她在公共场合发言,让她更好地溶入大集体中。 <BR>经过一段时间,我发现她变了,她不再是前面说的那样了。她现在有了好多朋友,上课也敢于回答问题了。口语交际课上,我们还听到了她讲的笑话。前一阵子还给我提议说举行一次口头作文比赛呢!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推荐资讯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