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一 男,21岁,大学生。平时具有好强、急躁、易紧张激动的个性特征,因他的一位老师患高血压而中风死亡之后,他开始害怕自己也患了高血压,经常要求医生测量血压,每次检查前都表现异常紧张,收缩压骤升到40.0kP9(300mmHg)左右,但休息两小时或与医生交谈、情绪放松后再量就恢复正常。通过心理治疗与镇静药物治疗,情绪稳定,血压正常,后随访约30年,一直保持良好的心身状态
这位病友与作者在30多年的心理疏导交往过程中建立了较深厚的友谊,值得进一步总结与分析,以便通过这个典型个案看心身疾病的全局。现将治疗的经验总结如下,分三个阶段:
①截止恶性循环,走出心理误区;②重建信心,走向社会,全面优化自己;③巩固效果,不断提高心理素质,自由度无限扩大。
第一阶段:从简要病史可以了解到,该病友躯体病变是由不良心理状态引起的。他原是一位参加国家特殊培训的人员,是一个公认的德、智、体全面优良的入选者。由于心理素质较差,遇到不良社会刺激因素(第一次护理抢救病人),造成心理、生理不良的应激反应,出现敏感、多疑、焦虑、恐惧、紧张等不良心理状态,常感无力、腰痛,经常到医院查小便,量血压。当超强的紧张引起生理指标变化时,如血压增高,小便蛋白微量,特别听到肾病专家警告时,更加紧张,精神几乎崩溃了。与妻分住两处,两年生活得不到应有照顾,况且他平时独立生活能力较差,感到压抑与不适应,孤独与痛苦。由于心理状态恶劣,心身症状逐渐加重,各种治疗不见效果,丧失信心,性格变得暴躁、敏感、多疑、消极、悲观、抑郁,身体虚弱,消瘦无力。住进肾病专科病房后,每天与一些面色苍黄、浮肿的慢性肾病患者相处,更不适应,日夜心理恐惧,严重失眠,睡后又常被恶梦惊醒。尤其是他将注意力集中在住进监护抢救室的病人身上,注意他们每天的动态,特别爱将从别人那里打听到的信息与自己联系,每看到一个抢救无效者,总要几天睡后做恶梦,惊叫频繁,总想自己不久也要住进抢救室等。血压持续增高,血检生物化学指标也明显改变。在这种环境中,他的自我意识严重受挫,自觉面临与妻儿永别,以及年轻生命行将结束的威胁,使他每次见到看望自己的人时总是讲些悲观绝望的话。恶性循环的压力不断增强,紧张一恐惧一抑郁一绝望,促进生理病理改变。他原本是一个躯体健康的青年,当进入心理疾病的境界,完全变成了一个病情严重的病人了。不良的心理状态贯穿了整个病程,心理一社会因素在他的疾病发展过程中明显地起着主导作用。因此,出院治疗,脱离疾病群体,避免恶性刺激,回到温暖的家庭,截止恶性循环是对他心理疏导的首要一步。
第二阶段:重建信心,走向社会,全面优化。引导他认识心身疾病的本质,消除畏惧、绝望的心理,端正对疾病的态度,建立治愈信心。帮助他认识自己心理生理如何向心理生理病理转化的机理,弄清神经内分泌、免疫机能及神经生理相互作用的关系,以及自己心理病理向心理生理转化的规律,从而达到康复的目的。
改变不良心境,树立坚强的自信心,强化治疗的内在动力,在对疾病本质的认识深化中,增强与疾病作斗争的意志与毅力。培养树立自信心,对他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要把这种信心变成与疾病作斗争的实践,贯彻到他的行动中更是困难,因为他本身具有主观、固执、自负的个性,特别遇到与自己身体健康不利的问题,随时随地,无限制、无根据地胡思乱想,无限度地忧虑,满脑子都是“病”字、“死”字、“怕”字,视野与个性变得狭隘,不科学的认识束缚了自己的头脑,认为 “自己没有希望了”。
人对事物的认识(包括疾病)过程总是曲折的,有时也会陷入误区,患者对待疾病的态度是任其丧失信心,还是顽强战斗,是认命自垮,还是百折不挠,这是能不能获得治疗成效的重要问题。根据他的个性特点,以新颖实际的、活生生的现实直观的刺激,形成一个优势的兴奋灶,将原来顽固的病理兴奋灶“压”下去乃至消除;以医生的亲身体验,现身说法和典型病例示范及恰当贴切的比喻,配合插图、录音、录相等辅助治疗手段及综合性措施,对他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然后,再根据他的具体情况,简要地说明科学道理,增强他的良性思维中的形象塑造,潜移默化地引导他进入另一种心理境界,使他不断受到感染,感到温暖,觉得每交谈一次就多一个精神支柱,也是一种美好的享受,是一剂真正对症治疗的良药,从而能轻松愉快、自觉地接受治疗。这不仅对他培养自信心有利,而且对医生的信赖及情感也在不断增强。当他了解到自己疾病的本质及现实健康和长远利益时,自信心、意志、毅力也就产生了,把改变心理过程的艰苦当成一种乐趣。特别是他长期受心身疾病痛苦的折磨,又久治无效,在心理境界有所改变时,症状也就减轻了。在睡眠、精神状态好转的基础上进入良性循环,躯体症状逐渐好转。他通过自己充分认识及实践,取得了点滴的进步,这必须及时给予肯定和评价,从而使他得到愉快的体验。这样,他的自信心和能动性就会不断得到强化与巩固。
在取得治疗效果的基础上,需要引起他注意的是“热”、“冷”同步前进,即向疾病斗争的“热”和头脑善于分析的“冷”达到同步。这样才能保持在治疗中情绪稳定,不消极退缩,也不凭主观莽撞。一个没有热情,熄灭了希望之火、对健康失去了信念的人,是不可能达到治疗成功的目的的。只有热情与冷静相结合,善于分析情况,权衡利弊,才不会过于冲动或陷入气馁。保持情绪稳定,提高心理素质,必须投入到正常的活动中去,走向社会。在心身健康恢复过程中,即出院三个月后,要求他上班工作。在工作中,由于心境良好,一心投入研究与革新,不再为“疾病”而苦闷。在良性循环中,他真正自觉地认识自己,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深感后怕。他说;“差一点被自己的不良心理素质毁灭掉,科学知识对心身健康及人的一生是何等重要啊!
第三阶段:巩固效果,不断提高心理素质,自由度无限扩大。在心理较稳定,心身症状渐渐好转,自信心越来越强,工作、生活均为顺境的情况下,加强自我认识,继续提高心理素质,改造个性缺陷,这是一个主要的、长期的任务。“心乱则百病生,心静则万病息”。要会把经验教训与个性缺陷联系起来,养成“吃小亏占大便宜”的习惯。大便宜是什么?最大的便宜对他来说是遇到心理冲突及压抑时,首先学会保护自己!如果自己的心身健康受到了危害,就必然要影响到自己的一切,离开了心身健康这个主题,那就什么也谈不上了,“得失,名利,成败,高低”等一切都不存在。因此,培养稳定均衡的个性,使生命像平和的流水那样流淌。在心理处于逆境的时候,能把那些不良的心理一社会刺激因素看成是无意义、无价值的,把心理上的压抑与冲突宣泄出来,解放自己的心身,便能自然涵容,那些愤世嫉俗的个性就不会成为自己的压力,从而心身轻松。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和心理治疗电话:02784530206
国家注册高级心理咨询师QQ362890071症状是心灵的语言——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