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
正像意识现象和无意识现象在实践中注定要被接触到
一样,自性作为心理之总和,也同时有一个自觉意识到的侧
面和一个未被意识到的侧面。从经验上看,自性在梦、神话
和童话中以一种 (与自我相对的)“超凡人格”——如国王、
英雄、先知、拯救者的形象显现出来,或者以一种整体象征
——如圆圈、方形、圆形、十字架的形式显现出来。当它代
表了一种对立面的结合时,它也可以以阴阳互生的 “道”的
形式,以彼此敌对的兄弟的形式,以英雄与其对手(如魔鬼、
毒龙)的形式以及浮士德与靡菲斯特的形式,表现为一种统
一起来的二元性。因此,经验地讲,自性表现为光明与黑暗
的 “游戏”( ),虽然它也被视为对立面在其中统一起来
play
的总和与整体……从逻辑上考虑,如果不是由于它授权与
已被经验地予以发现的整体象征,则它将不过是一种徒劳
的推论而已。
自性代表了心理中 “综合”和 “统一”的力量。但这显
然不是唯一的力量。事实上,作为精神病医生,荣格对心理
的 “分裂性”力量是非常熟悉的。还在荣格尚未形成其关于
“原型”的成熟思想时,荣格就已经尝试以 “灵魂”( )这
soul
一概念来指称心理的分裂性结构和心理中分裂性力量的存
在。荣格说:“在我对无意识结构的研究中,我被迫在 ‘灵
魂’和 ‘精神’( )之间作出概念的的区分。我把精神
psyche
理解为一切心理过程——意识的和无意识的——总和。另一
方面,我把灵魂理解为一种清楚划分出来的功能性情结,这
----------------------- 页面 87-----------------------
荣格:神话人格
82
一情结可以最好地描述为一种 ‘人格’( )。为了清
personality
楚地说明这一概念的意思,我不得不进一步介绍某些观点。特
别是梦游现象、双重意识、分裂人格等等。我把对这些现象
的研究主要归功于法兰西学派,它使我们能够接受同一个人
身上可以同时出现多重人格的可能。”
问题在于:这种多重人格或分裂人格并不仅仅存在于
“精神病患者”身上,而是同时也存在于 “正常人”身上。
任何谨慎敏锐的心理观察者都可以没有太大困难地证
明正常人身上性格分裂的迹象。你只需在不同的环境中仔
细地观察一个人就可以发现,从一种环境到另一种环境的
变化会导致人格的一种显著变化,而在每一种场合下都会
出现一种明显不同于先前的鲜明性格。“在外面是天使,在
家里是魔鬼”是对日常经验中发现的性格分裂现象的一种
表达。特殊的环境往往需要一种特殊的态度。这种态度持续
得越久和越是频繁地受到需要,它也就越是成为一种习惯
性态度。来自受教育阶层的许多人都往往不能不活动于两
种完全不同的环境——家庭生活圈子和公共事物圈子——
之中。这两种完全不同的环境需要两种完全不同的态度。取
决于自我 ( )对某种当时态度的认同程度,这些态度
theego
会产生出一种性格的复制品来。与社会环境和社会需要保
持一致,社会性性格的取向一方面依赖于社会的期待和需
要,另一方面依赖于个人的社会目标和社会愿望。家庭性格
则通常由感情的需要以及以随和顺从换取舒适与方便的需
要所造成。由此便往往发生这样的情形:那些在公共生活中
异常精力充沛、生气勃勃、固执自负、独断专行甚至残酷无
----------------------- 页面 88-----------------------
荣格的思想
83
情的人,在家中和在家人的怀抱中却往往显得性情温驯、顺
从随和甚至有几分软弱。哪一个是真正的性格?哪一个是实
际的人格?对这一问题住往不可能做出回答。
这些纯粹来自经验的观察促使荣格得出结论:“甚至在正
常人身上,性格分裂也完全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情。因此,我
们把人格分裂作为一个正常心理学问题,就完全拥有正当的
理由。在我看来,对上面这一问题的回答应该是:这种人根
本没有真正的性格,他不是 ‘个体的’( )而是 ‘集
individual
体的’,是受外部环境和普遍期待所玩弄摆布的人。”(同上,
465.)
P
显然,这种 “功能性情结”的功能恰恰是人格面具的功
能。人格面具在荣格的学说中后来成为一个重要的原型,其
功能为所有正常人所具有,于是,分裂的命运便似乎成为一
种注定的 “宿命”——要改变这种宿命,除非是人性中同时
具有另一种足以与分裂性力量相抗衡的 “凝聚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