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ss Feed 
  • [繁体中文]
  • 首页
  • 心理咨询
  • 强迫症
  • 抑郁症
  • 社交恐惧
  • 焦虑症
  • 神经症
  • 图片
  • 心理学
  • 心理学家
  • 心理治疗
  • 人格障碍
  • 家庭治疗
  • 爱情婚姻
  • 精神分析
  • 心语专栏
  • 心语简介
  • 咨询流程
  • 咨询范围
  • 咨费表
  • 彻底治疗
  • 治疗反馈
  • 精神分析首页 | 当代动态 | 精分文粹 | 自体心理学 | 客体关系 | 分析心理学 | 社会人文派 | 精分案例 | 弗洛伊德 | 精神分析 | 梦的分析 | 个体心理学 | 专题 | 留言本 | 搜索
  • 当前位置:精神分析首页 >> 分析心理学 >>
  • 神话人格 (21)
  •  2008-04-01 13:42:29  作者:华人心理咨询网  来源:精神分析,心理分析,弗洛伊德,分析心理学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0条
  •  文字大小:【大】【中】【小】 评分等级:0
  • 在 “上帝”或 “自然”那

    里去获得承认,却很难从社会集体标准中获得应有的尊重。在

    这一问题上,荣格丝毫不是一个浅薄的乐观主义者,他虽然


    ----------------------- 页面 83-----------------------

        荣格:神话人格

       78

     

    把个性化作为精神发展的最高境界,却并不认为有多少人能

    够达到这一境界。荣格说:

     

               个性化在任何环境中都不能成为心理教育的唯一目

     

          标。在它能够被拿来作为一种目标之前,必须首先达到的教

     

          育目标是对集体标准的最低限度的必要适应。如果一种植

     

          物要想充分展开其特殊本性,它必须首先能够在它被种植

     

          于其中的土壤里生长。

     

          在荣格看来,个性化作为 “自性”的完满实现,虽然经

    常受到环境的阻碍,但却不应该采取与环境相对立的 “发

    展”。在指出个性化这一目标很难从社会集体标准那里获得支

    持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往往与集体标准相冲突后,荣格紧接着

    便指出:由于个性化只是个人精神发展的一种“自然趋势”而

    永远不可能成为一种 “标准”,所以它不应表现为一种与集体

    标准相冲突、相抗衡的个人态度。

     

               然而与集体标准的冲突仅仅是表面的,因为更仔细的

     

          考察表明:个人立场并不与集体标准相 “敌对”,而只是采

     

          取了 “不同的取向”。个人方式不可能直接与集体标准相冲

     

          突,因为集体标准的对立面只能是另一种与之相反的标准。

     

          而在严格意义上讲,个人方式是不可能成为一种标准的。

     

          的确,“标准”的本义不过是要把许多不同的个体纳入同

    一种集体规范,而这从根本上讲是与个性化的目标相悖的。每

    个人都禀有其不同于他人的独特天赋或独特天性,每个人都


    ----------------------- 页面 84-----------------------

                                                            荣格的思想  

                                                                           79

     

    有自己的 “个性化”方式和 “个性化”途径。“条条道路通罗

    马”,个人重返精神家园之路必然是独特的,在这里确实不存

    在任何 “标准”和规范。个性化的实现往往需要心理以 “超

    越”的功能去独创性地获得解决,在这一过程中,新的精神

    象征的发现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此意义上,个人的独创

    方式确实并不意味着必然与集体 “标准”发生冲突。在荣格

    看来,

     

               个人方式与集体标准的真正冲突只有在个人方式被提

     

          升为一种 “标准”的时候才会发生,而这乃是极端个人主义

     

          的实际目标。这一目标当然是病态的和于人生有害的,它因

     

          此与个性化全然无关。个性化虽然可能逸出常轨、走上一条

     

          个人独辟之径,但正因为如此它也就需要集体标准来服务

     

          于其社会的“取向”和个人与社会的绝对必要的关联。因此,

     

          个性化导致对集体标准的自然而然的尊重,但如果个性化

     

          的取向完全是集体的,这些 (集体)标准就会逐渐成为多余

     

          的、不必要的,而道德也就会随之崩溃。一个人的生活越是

     

          由集体标准所铸成,他也就越不具备个人道德。

     

          最后这段话中深刻精微的含义需要慢慢咀嚼,它的表达

    显然不是十分清楚。但我却认为:这话只能出自深深懂得宗

    教与道德 (既懂得个人生活的要义何在,又懂得集体价值的

    活力何在)的人之口。此外,这些话也有助于澄清某些误解,

    使人更完整地理解荣格关于个人与社会、个体与集体关系的

    思考。显然,在荣格看来,个性化在与当时当地的集体标准

    发生冲突的同时,却不自觉地在与更高的集体价值发生关联


    ----------------------- 页面 85-----------------------

         荣格:神话人格

       80

     

    ——这种更高的集体价值不是作为被自觉意识到的集体 “标

    准”而存在,而是作为浸透在文化深处的集体无意识而存在。

    这些未被意识到的集体价值是那些被明确意识到的集体标准

     的土壤与背景、平衡和补充。事实上,只有在荣格所说的

    “象征”中,个性化的需要和集体价值的需要才可望获得有机

     的统一。

     

                             四、心理的超越功能

     

          荣格在谈论 “个性化”时,对 “个人”(                                             )的

                                                          theindividual

    理解显然不同于谈论 “个人无意识”时对 “个人”  (

                                                                            the

               )的理解。事实上,荣格专门指出过他对这两个词的

    personal

    不同理解和使用。例如他曾说:“自性是我们生命的目标,它

    是那种我们称为个性 (                                  )的命中注定的组合的最

                                 individuality

    完整的表现。”又例如他在谈到人格面具时明确指出:“我把

    认同于人格面具的人称为与 ‘                                    ’相对峙 (相反对)的

                                          individual

     ‘          ’。”显然,在荣格看来,前者与 “自性”和 “个

      personal

    性”有某种对应关系,后者与 “自我”和 “人格面具”有某

    种对应关系。因而,在讨论个性化的时候,便不能不同时讨

    论 “自性”,以及与自性密切相关的 “象征”和心理的 “超越

    功能”。

          “自性”(                )并不是一个哲学概念或神学概念。按

                      theself

    照荣格的说法,它不是一个精神实体,而只是一个帮助我们

    理解精神现象的 “工作假设”。因此,它并非某种形而上的独

    断,相反却来自荣格对精神现象所作的 “经验”观察。荣格


    ----------------------- 页面 86-----------------------

                                                             荣格的思想  

                            &n


  •  
     
  •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hrxl.cn/jsfx/jingshenfenxi3054.html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 责任编辑:华人心理咨询网
  • 【发表评论】 【加入收藏】 【告诉好友】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 强迫症社交恐惧焦虑抑郁症人格障碍婚恋与性家庭创伤


网上网络即时通讯心理咨询在线联系方式 QQ:362890071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或www.hrxl.cn@qq.com MSN:www.hrxl.cn@qq.com skype帐户:www.hrxl.cn

工作时间:中国大陆北京时间9:00~23:00

双休及节假日工作时间不定
  • 最新精神分析
  • 两百万岁的自性
  • 神话人格
  • 荣格、原型理论与中国
  • 心理治疗大师访谈录 --...
  • 荣格心理学与中国文化
  • 热点精神分析
  • 神话人格
  • 两百万岁的自性
  • 推荐精神分析
  • 相关精神分析

强迫症 | 抑郁症 | 焦虑症 | 社交恐惧 | 恐惧症 | 疑病症 | 惊恐发作 | 失眠症 | 人格障碍 | 性心理障碍 | 婚恋障碍 | 神经衰弱 |

电话:027-87908120  手机:13886092363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高新区湖口金谷明珠园9-2-402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电邮MSN:www.hrxl.cn@qq.com  交通:鲁巷广场站756至湖北教育学院   法律顾问:湖北瑜珈律师事务所吴健宝律师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欲转载请注明www.hrxl.cn华人心理咨询网华人心语心理咨询中心

千度权威签证专业机构
华人心理咨询网华人心语心理咨询中心  鄂ICP备060215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