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ss Feed 
  • [繁体中文]
  • 首页
  • 心理咨询
  • 强迫症
  • 抑郁症
  • 社交恐惧
  • 焦虑症
  • 神经症
  • 图片
  • 心理学
  • 心理学家
  • 心理治疗
  • 人格障碍
  • 家庭治疗
  • 爱情婚姻
  • 精神分析
  • 心语专栏
  • 心语简介
  • 咨询流程
  • 咨询范围
  • 咨费表
  • 彻底治疗
  • 治疗反馈
  • 家庭治疗首页 | 结构式 | 系统式 | 萨提亚 | 心理整合 | 家庭关系 | 家庭人格 | 专题 | 留言本 | 搜索
  • 当前位置:家庭治疗首页 >> 家庭关系 >>
  • 揭示家庭中的心理真相:为何家会伤人 (6)
  •  2008-03-31 16:54:08  作者:华人心理咨询网  来源: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0条
  •  文字大小:【大】【中】【小】 评分等级:0
  • 考上一般的本科。
      “父母对我期望很高,我不知道怎么对他们说。”他说。
      并且,逃出家门后,他也不敢去找同学,而是尽可能躲在能避开一切熟人的地方。偶尔,当父母要去亲戚家串门时,他也是找各种借口不去,因为他有一个表弟和他同时高考,表弟估分很高。他说,一想到亲戚会拿他和表弟做比较,他就觉得很难受。
      “其他4个毕业生的情况大同小异,”心理咨询师说,“让他们做评估时,他们最害怕的,都不是自己的前途,而是被人看不起。”
      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他们的父母在多年的教育中,就是这样做的。当孩子成绩好时,他们非常看得起孩子,夸奖他们,并给他们各种奖励;当孩子成绩糟糕时,他们非常看不起孩子,指责他们,惩罚他们。
      这样做的父母们会说,他们的动机是好的,但是,这种极端的教育方式会让孩子认为,高考——这个最关键一步的失败,意味着对自己的终极否定。

      案例:自闭的失败者

      没有人愿意面对这种终极否定,为了逃避这种终极的否定,他们会发展出一些病态的行为方式。
      阿兰在家里自闭了两年后,苏太太才意识到自己女儿问题的严重性。
      阿兰是2002年的高中毕业生,直到高中毕业前,她一直都是被同龄人艳羡的对象。她聪明、漂亮、性格活泼,有领导才能,而且一直是一所重点中学的尖子生,每个人都认为,她起码会考上复旦大学那一档次的重点大学,如果超常发挥,说不定可以考上北大、清华。并且,大学毕业后,她的人生也一定会是一条康庄大道。
      但是,一帆风顺的她恰恰就在高考中考砸了。不知道为什么,她在高考中失去了感觉。她一点都不紧张,但也一点都不兴奋。结果,最后她的成绩只能上一所再普通不过的本科学校。
      阿兰希望复读,但苏太太反对。她常用高压方式教育女儿,譬如,如果女儿考不了全班前3名,就罚女儿跪半个小时面壁思过。但是,她对心理咨询师说,这些高压方式其实只是一个策略,她希望能通过严厉的奖惩方法,督促女儿考上如意的大学。但是,如果女儿万一发挥失常,只能上一所普通大学,她也能接受。并且,她看到太多复读的例子,整体上并没有什么更好的结果,所以她不想让女儿冒这个险。
      阿兰尽管不情愿,但最后还是按照妈妈的安排读了大学。但是,她的性格发生了巨大改变。首先,她不愿意再和高中同学联系,她对妈妈说,她担心别人嘲笑她,更讨厌别人同情。她也拒绝和大学同学交往,其理由是“他们根本不配和我做好朋友!”她也瞧不起自己所上的大学,因为“学校小得可怜,老师也是一群没有素质的人。”
      同学们意识到了她的态度,于是联合起来孤立了她。最后,她连课都不愿意上了,成绩越来越糟糕,大二读到一半时,她退学了。

      分析:自闭=逃避否定

      退学后,阿兰把自己关在她的卧室里,闭门不出。她不和任何人打交道,也不和父母说话。刚退学时,她还上一上网,在网上和陌生人聊天,但一年后,她干脆连网也不上了,只是整天躺在床上睡觉。
      中间有一次,她跟着重点大学毕业的表姐去北京玩了一趟,并参加了表姐的一次聚会。但从此以后,她连重点大学的学生也瞧不起了。“你的那些同学,怎么都那么俗呢?聚到一起,除了谈吃,就是谈穿,要不就是谈嫁人,你们怎么就没一点追求?”她对表姐说。
      心理咨询师分析说,这个案例,他做了一些了解后,知道阿兰已到了精神分裂症的前期,这不在他的诊所治疗的范围之内,于是他将阿兰转介给其他医生。
      “阿兰的问题难以治疗,但却不难理解。”心理咨询师说,“她把自己关起来,不和任何人打交道,甚至不和父母说话,这种极端自闭的状态,其实都是为了逃避来自他人的否定。”
      他认为,现代教育的一个悲剧是,许多家庭为了让孩子集中精力学习,不让孩子参与任何其他事,只是一门心思学习,于是许多孩子就只培养出了一个心理支柱——好成绩。一旦这个支柱垮了,孩子的精神世界就崩溃了。
      苏太太认为,她的高压方式只是一种策略,她可以拿得起,也放得下。但殊不知,女儿已把她的高压内化成自己人格的一部分,已经很难从身上剥离。
      譬如,如果阿兰考不到全班前3名,苏太太就罚跪。一开始,苏太太要监督女儿这样做。但后来,即便没有她的监督,女儿会自动地跪半个小时思过,并认为这完全是理所应当的,“考不好当然要自我惩罚”。
      这一切的高压方式都是为了争取最后一个终极结果:高考的成功。而这个终极结果的失败,对于阿兰这样的女孩而言,无疑意味着终极的否定。
      这种终极否定的压力太沉重了,所以,阿兰要逃。她不和高中同学来往,是因为怕被高中同学瞧不起。
      更重要的是,她自己内心深处瞧不起自己。“你怎样看自己,你就会怎样看别人。”心理咨询师说,“阿兰在大学期间,瞧不起学校,也瞧不起老师,实际上是她自卑心理的向外转移。非常自卑或自责的人,会在挑剔别人或责备别人的时候宣泄掉一些积压的不良情绪。”
      高中毕业后,阿兰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逃避内心深处的自我否定。但这种自我否定来自她自己,不会因为她挑剔否定别人而消失。最后,她只有逃到彻底封闭的状态下,不和任何人交往,那样就绝对不会再被别人瞧不起了。
      然而,她的自我否定,却不会因为她的彻底自闭而消失,却反而会因为彻底自闭而更强烈。毕竟,这个状态下,她再也找不到别人可以指责,从而宣泄掉自己的一部分不良情绪。

      治疗:妈妈向女儿道歉

      大约自闭了两年之后,苏太太才决定给女儿找心理医生,这已经太晚了。心理咨询师说,如果能够早一点让心理医生介入,阿兰的问题就不会发展到彻底自闭的状态。
      如果能够早期介入,心理咨询师说,他会建议苏太太向女儿道歉。这是很关键的一步,因为阿兰和许多孩子一样,认为高考失败是她一个人的责任,因为毕竟是她在考试而不是母亲在考试。
      但是,独自承担这个终极的否定,实在太痛苦了。所以,阿兰拒绝直面这个事实,从而不断地逃避。
      这个时候,如果苏太太对女儿真诚地道歉,告诉女儿说:“我错了,我不该用那些错误的方式给你制造压力,我要为这一切向你表达深深的歉意。”
      那么,这样一来,阿兰就会感觉到,她不是独自在承担这个压力,她也就不会那么痛苦,从而就有了直面高考失败这个事实的勇气。
      做到这一点后,他还会建议苏太太对女儿说:“你爱我,但我利用了这一点来控制你,我不应该这样做。现在,我想对你说,你是我的女儿,我爱你,无论你怎么样,我都会无条件地爱你。”
      当然,道歉只是开始。如果道歉足够真诚,做妈妈的接下来一定会遭遇新的挑战:女儿会指责她,一开始指责时结结巴巴,但接下来会像潮水一样汹涌而来。
      这个时候,做妈妈的不要做任何自我辩解,而只是倾听,让孩子倾诉,并且告诉孩子:“我很难过,我很抱歉,我不知道你有这样的想法,我过去一直忽视你的感受,一直不理解你。”
      指责达到高峰时,孩子可能会有公允,出现把所有责任都推给父母的倾向。这个时候,做父母的仍然不要去辩解,他们最后会发现,这只是一时的,孩子到了最后经常会号啕大哭一场,然后对父母表示谅解。
      “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心理咨询师说,“真诚地承担错误教育方式的责任,并不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但如果想把孩子从高考失败中拯救出来,他们一定要走出这一步,毕竟,他们的高压教育方式的确给孩子制造了太多的痛苦,他们要有勇气承认这一点。”
      当父母做出这一点后,那些觉得受到了终极否定的孩子才会有勇气面对高考失败这个事实。
      接下来,心理咨询师说,他会帮助孩子们重建自己的价值感。他会帮助孩子们理解,高考只是人生长河中的一个环节,它虽然很重要,但这一个环节的失败并不意味着整个人生的失败。相反,如果你坦然地接受了高考失败这个事实,就可以真正理性地选择新的道路,而不是在懊丧和痛苦中度过未来的日子。


      为何家会伤人 第三部分

      高十二、初九与压力

      有的孩子高中上了十二年,也就是说,高三读了10年。这是我们的应试教育病态之处的登峰造极的展现。
      就高中的这些知识,需要重复学10年才能掌握吗?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教授郑日昌的回答是,不需要!他认为,对于许多复读的孩子而言,他们在复读中需要解决的不是知识水平问题,而是心理问题。
      这个心理问题,就是压力问题!
      “我高七了,你高几?”这是百度“高考吧”一篇网文的题目。
      本来,高中是三年,但我们流行复读,复读一年是高四,这名高中生已复读三年,但2006年高考仍未考上理想大学,他决定再复读一年,是高七。
      在“高考吧”,他并不孤独,旁边就有一个帖子是“一名高八生的自白书”,说自己复读到高八,终于可以考上大专了。
      然而,这个帖子不过是“抛砖引玉”,引出了许多复读的神话。一个回帖说,他同学的哥哥复读读到高十二,但人家后来读到了清华的博士后。也有惨的,一个回帖说,他同学的一个亲戚也是为了要考理想的大学而复读到高十二,最后累了就不再坚持了,而他上的这所大学他在高三时就能考上。
      网络上的故事,不太可靠,但也有可靠的。
      讲心堂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所创始人、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的教授郑日昌在接受采访时说,他知道一个高十二的例子,还知道一个高九的例子。高十二的学生目标不高,只是为了考上本科就可以了,但那个高九的孩子就心比天高,每次都是上了大学后觉得那所大学不好,于是退学复读,结果复读六年,最终如愿以偿考上了一所一流的重点大学。
      只是,郑教授认为,这些孩子,复读这么多年,主要的功夫并不是花在学知识上,而是花在解决心理问题上。
      郑教授说:“他们的知识水平,其实在高三或高四,最多高五就已打好了,后来的复读,并非是知识的查漏补缺,而是心理上的努力,主要是减压。”

      复读两年后,她从初一开始读

      这一点我深有体会。我没见过高七、高九甚至高十二的例子,但我读初中时有过一个初九的女同学。
      我是河北农村长大的,那时,我们那里流行从初中考中专或师范,以尽快实现“鲤鱼跳龙门”,从农业户口转到城镇户口。当时的竞争非常激烈,我这个女同学学习一直非常努力,初三时只以几分之差没考上中专。她复读,但初四初五仍然以几分、十几分的差距没上中专线。这时,她对自己的整个知识基础产生了怀疑,居然选择从初一开始复读,但“初八”仍然以几分之差没有考上中专。
      她再次复读,到了我们班。
      和她一起复读的,仅我们学校就有200余人,一共8个毕业班,平均每个班有20~30名复读生插班进来。
      说到这里,就要说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初二期末考试,我考了全年级55名(这时全是应届生)。初三第一次考试,我仍然考了全年级55名,但已是应届生中第一名。
      当时,我对这一现象百思不得其解,我没觉得自己超常发挥,也没觉得我同班的优秀应届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比我差,但为什么这一次忽然不如我了呢?想了半天,最后忽然明白,肯定是,以前比我成绩好的那54名应届生,都被这200余名复读生给吓坏了!
      这也有道理,复读生比我们多学一年、两年甚至六年,基础知识应该比我们牢固,成绩应该比我们好……估计那些优秀的应届生,就是在做这种思考时,被吓坏了。
      但我是那种对别人的存在不太在乎的人,而且父母从不给我施加压力,所以麻木帮了我一个大忙,让我成了前55名应届生中唯一没有被吓倒的学生。
      成功的秘决只有一个:减压!
      明白了这个道理之后,后来每逢考试,我都睡得比别人多,吃得比别人香,玩得比别人爽


  •  
     
  •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hrxl.cn/jiatingzhiliao/jiating_3043.html
  • [1] [2] [3] [4] [5] [6]
  • 责任编辑:华人心理咨询网
  • 【发表评论】 【加入收藏】 【告诉好友】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 强迫症社交恐惧焦虑抑郁症人格障碍婚恋与性家庭创伤


网上网络即时通讯心理咨询在线联系方式 QQ:362890071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或www.hrxl.cn@qq.com MSN:www.hrxl.cn@qq.com skype帐户:www.hrxl.cn

工作时间:中国大陆北京时间9:00~23:00

双休及节假日工作时间不定
  • 最新家庭治疗
  • “鸡翅”下的“熊”鹰难...
  • 揭示家庭中的心理真相:...
  • 《中毒的父母》10、毕业
  • 《中毒的父母》9、同父...
  • 《中毒的父母》8、同父...
  • 《中毒的父母》7、为治...
  • 《中毒的父母》6、扮演...
  • 《中毒的父母》5、治疗...
  • 《中毒的父母》4、治疗...
  • 《中毒的父母》3、治疗...
  • 热点家庭治疗
  • 揭示家庭中的心理真相:...
  • “鸡翅”下的“熊”鹰难...
  • 推荐家庭治疗
  • 相关家庭治疗

强迫症 | 抑郁症 | 焦虑症 | 社交恐惧 | 恐惧症 | 疑病症 | 惊恐发作 | 失眠症 | 人格障碍 | 性心理障碍 | 婚恋障碍 | 神经衰弱 |

电话:027-87908120  手机:13886092363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高新区湖口金谷明珠园9-2-402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电邮MSN:www.hrxl.cn@qq.com  交通:鲁巷广场站756至湖北教育学院   法律顾问:湖北瑜珈律师事务所吴健宝律师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欲转载请注明www.hrxl.cn华人心理咨询网华人心语心理咨询中心

千度权威签证专业机构
华人心理咨询网华人心语心理咨询中心  鄂ICP备06021598号